高分子物理复习名词解释(2)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分子物理复习名词解释(2)
高分子物理复习名词解释
34.物理老化:指一般聚合物制品的许多性能随时间推移而发生变化的现象,其本质原因则是非链段的分子内运动的持续缓慢进行,从非平衡态逐渐向平衡态过渡的结果。

35.化学老化:指因化学因素造成聚合物化学组成和结构改变并最终导致其性能逐渐劣化的过程,其本质原因则是聚合物化学组成和物理结构的逐渐改变。

36.牛顿流体:流动过程中其切应力与流速梯度成正比的流体。

37.非牛顿流体:聚合物熔体和浓溶液的流动却不服从牛顿定律,其切黏度并非确定值而是随切变速率变化而改变。

38.松弛时间谱:松弛过程所对应的一系列松弛时间视为在一定范围内连续分布。

39.次级转变:运动主体较小,运动级别较低,运动方式各异的热运动过程同样可以在一定温度范围内发生或被冻结,这是一类相对于玻璃化转变过程更低级别的松弛过程。

40.法向应力效应:具有弹性形变能力的聚合物熔体在高速旋转运动时,往往会受到旋转轴向应力作用而沿着轴向上爬,呈现中间高,边沿低的现象。

41.挤出膨胀效应:聚合物熔体发生挤出膨胀的本质原因,是熔体在模孔内受力产生的可逆弹性形变在离开模口以后进行的松弛过程,最终导致熔体力图恢复受力前的体积而产生膨胀。

42.应变:无惯性移动的材料受外力作角而产生形状和尺寸的相对改变。

43.应力:单位截面积材料所承受与外力方向相反,源于分子内结构改变而产生的内作用力。

44.普弹性:一般聚合物在玻璃化温度之下表现弹性模量较大,仅产生1%~5%的可回复形迹的性能。

45.高弹性:一般具有柔性分子链的非晶态聚合物在玻璃化温度与
黏流温度之间表现弹性模量很小,却可产生100%~2000%的可回复形变的特性。

46.熵弹性:橡胶在拉伸力作用下熵值减小,外力解除后熵值增加的自发过程使其恢复原来状态。

47.蠕变:恒温条件下,恒定应力作用于材料产生的应变随时间延长而增大的现象。

48.应力松弛:发生弹性应变的材料维持其应变恒定所需应力随时间延长而逐渐减小的现象。

49.时温等效原理:同一黏弹过程既可在较高温度和较短时间(或较高频率)外力作用下完成,也可在较低温度和较长时间(或较低频率)外力作用下完成。

50.弹性滞后:聚合物在交变应力作用下应变落后于应力的现象称为弹性滞后现象,在发生弹性形变的同时由于内摩擦引起的能量耗散过程,使得施加应力过程和解除应力过程得到的应变-应力曲线往往不会重合。

51.力学损耗:又称阻尼或内耗,是聚合物特有,由于内摩擦引起的能量耗散过程,聚合物在交变应力作用下,聚合物的黏性表现为力学损耗,其大小可用损耗模量和损耗正切角等表示。

52.推迟时间:在恒定应力条件下,聚合物产生的蠕变是按照指数形式发展的,τ具有时间量纲,是该模型的牲时间常数。

53.黏弹性:推迟时间是材料的.黏度与弹性模量之比值,说明材料的蠕变是黏性和弹性综合作用的结果,具体表现为动力学过程的推迟弹性行为,而弹性被推迟的程度则决定于材料黏度η和模量E的相对大小。

54.泊松比:拉伸试验材料横向单位宽度减小值与纵向单位长度增加值之比。

55.屈服:材料发生普弹性形变后,应力如果继续增加并超过材料之弹性极限,则可能出现脆性断裂或延性屈服,分别为脆性和韧性材料的力学表现。

所谓“屈服”系指材料在受到拉伸剪切应力分量的作用下而表现出的整体变形。

56.屈服点:将达到材料屈服时的应力定义为屈服点。

57.银纹化现象:聚合物在拉伸应力作用下产生裂而不断,内表面积达100M2/cm2的微细丝状空穴,光线经空穴内表面多次反射和折射以后使材料变得不透明,致使透明聚合物内部显现银白色,由此而得名。

银纹化丝状体内的聚合物已发生很大的应变,银纹化过程往往伴随着聚合物体积的膨胀。

2
《高分子物理》名词解释
58.第2维利系数与Huggins参数:第2维利系数A与Huggins 参数χ意义类似,均指聚合物分子链段之间以及链段与溶剂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溶液中链段间的排斥作用与链段-溶剂分子间作用竞争结果的量度。

A的数值大小决定于相互作用参数χ、溶剂的偏摩尔体积和聚合物的相对密度等因素,这与聚合物-溶剂体系的类型、溶剂化作用强弱、大分子在溶液中的存在形态以及试验温度等因素相关。

χ=(Z-2)ΔE12/κT
59.相对黏度:将溶液黏度与纯溶剂黏度之比,即两者流过毛细管黏度计耗费的时间之比。

60.增比黏度:将溶液相对于纯溶剂黏度增加的幅度定义为增比黏度。

数值上等于相对黏度减1。

61.比浓黏度:将增比黏度与试液浓度之比定义为比浓黏度。

62.特性黏度:无限稀释溶液至浓度趋近于0时的比浓黏度或比浓对数黏度。

63.Θ温度:指溶剂-聚合物混合超额偏摩尔混合热与超额混合熵之比值,即该过程能够自动进行的下限温度。

或溶液超额化学位等于零的温度。

或将聚合物分子链处于“无扰状态”而具有“无扰尺寸”的温度。

64.Θ溶剂:指满足溶液超额化学位等于零的溶剂。

65.构象熵:溶解过程的混合熵。

66.溶剂化熵:溶剂化作用促使大分子链的柔性改变而产生的熵增量ΔS。

67.外增塑:在聚合物中加入增塑剂而产生的增塑作用。

68.内增塑:大分子主链上带有适当长度支链的聚合物或者由两种单体合成的共聚物往往表现出具有增塑作用的特性,将这种由化学途径实现的增塑作用称为内增塑。

69.退火:将材料升温到接近溶点并维持一定时间的过程。

70.淬火:将温度升高到接近熔点的材料急速冷却到室温的过程。

80.皂化值表示在规定条件下,中和并皂化lg物质所消耗的氢氧化钾毫克数。

皂化值表示在规定条件下,中和并皂化lg物质所消耗的氢氧化钾毫克数。

皂化值愈高,说明脂肪酸分子量愈小,亲水性较强,失去油脂的特性;皂化值愈低,则脂肪酸分子量愈大或含有较多的不皂化物,油脂接近固体,难以注射和吸收,所以注射用油需规定一定的皂化值范围,使油中的脂肪酸在C16-C18的范围。

81.塑化指塑料在料筒内经加热达到流动状态并具有良好的可塑性的全过程。

【高分子物理复习名词解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