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革命文物工作 发挥革命文物作用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键字】旅游
红土地彰显文化自信
穿行在红安城乡,到处可感受到红安人独特的红色文化自信:县城南部的大型广场命名为“将军广场”,县城中部最大的小商品集散地命名为“将军城市场”,新建成的住宅小区命名为“将军花园”;酒店、山庄取名“将军红”、“将军情”、“红安红”、“红军红”的,不胜枚举。

一些富有红安地方特色的商品,在包装上也冠上了“红安”品牌:红安大布、红安绣花鞋垫、红安花生。

就连红薯也堂而皇之地打出“红安苕”商标。

各处旅游景点大大小小的书店里,摆放的是与红安历史文化相关的书籍:《红安颂》、《经典红安》、《红安两百将领传》、《红安为什么这样红》……
红色文化在红安根深蒂固,熠熠生辉!
红安的红色文化为何这么有魅力?红安人的文化自信为何这么坚定?带着这些问题,笔者进行了探寻。

红色家底:常说常新
红安是“黄麻起义”的策源地,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摇篮,是中国工农红军三大主力红四方面军的诞生地、红二十五军的重建地、红二十八军的整编地,是董必武、李先念两位国家主席和陈锡联、韩先楚、秦基伟等223位将军的故乡,被誉为“中国第一将军县”。

新中国成立后,“黄安”改名为“红安”,成为全国唯一以“红”褒奖命名的县。

曾经,在中国工农红军的队伍里,每三人中就有一位是红安人,每四名英烈中就有一人属红安籍。

红安有14万人为革命献出了生命。

解放后,登记在册有名有姓的烈士就有22552名。

在血与火的革命斗争中,红安人铸造了“要革命,不要钱、不要家、不要命;图奉献,不图名、不图利”的“一要三不要,一图两不图”的红安精神。

红色的红安同红安的将军一样,有着许多传奇和魅力,令人神往。

1985年2月,由徐向前元帅题写篇名,由所国心、董滨两位青年作家撰写的《两百个将军同一个故乡》中篇报告文学,发表在《解放军文艺》上。

文章发表后,立即在全国引起轰动,“将军县”红安由此传遍全国。

红安“红”起来了。

红安先后被中共湖北省委、国防部和共青团中央命名为“革命保守教育基地”、“国防教育基地”和“青少年革命保守教育基地”。

有500多个单位将红安作为革命保守教育基地,每年来红安接受革命保守教育和参观的近百万人次。

今年6月27日,由楚天金报发起并承办的献礼建党90周年湖北四大“红色经典”揭晓。

红安的黄麻起义和鄂豫皖苏区纪念园、李先念故居纪念园、七里坪革命遗址群三景点荣获湖北“十佳红色景区”,民歌《八月桂花遍地开》荣获湖北“十首传世红歌”,反映红安人物和革命题材的记录片《李先念》、影片《中原突围》荣获湖北“十大经典影视”,《红安开国将军画卷》荣获湖北“十部精品图书”。

红色精神:不朽传承
红安人总结波澜壮阔的革命史、艰苦卓绝的斗争史、可歌可泣的英雄史,结合老一辈革命家和将军的优秀品质,提炼出了新的红安精神:“万众一心、为党为民,朴诚勇毅、不胜不休。


今年11月1日,红安县委书记吴海涛在中国共产党红安县第十三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中,提出了未来五年的奋斗目标:“两个高于”,确保“三个翻番”,实现“四个突破”,提高“五个比重”,力争进入全国革命老区县第一方阵。

能实现吗?吴海涛对此充满自信。

这缘于不朽的红安精神!
他说——
要在传承创新中演绎红安精神,使之成为全县人民实现后发赶超的精神之魂、智力之本、动力之源。

要把红安精神转化为追求理想的精神力量,转化为追求幸福、勤劳致富、建设美好家园的共同意志。

要把红安精神转化为改革创新的发展动力,转化为全民创业的社会风尚。

要把红安精神转化为朴诚勇毅的人文情怀,在干事创业中彰显脚踏实地、锲而不舍、奋发进取、刚健有为、革故鼎新、与时俱进的价值取向和人文情怀。

吴海涛的阐述,博得了台下400多名代表的热烈掌声。

红色资源:闪亮品牌
保护好红色资源,深度挖掘红色资源的潜力,是红安矢志不渝的追求。

大别山革命老区经济社会发展试验区建设提供了历史机遇。

红安积极向上争资金争项目争扶持。

在争资立项建设基地的同时,红安抓紧构建“红色文化遗产”保护体系,珍视并保护革命文物、文献、建筑,对重大战役、重大事件以及民间留存的“红色文化”进行原貌保护。

红安的红色人气,也引来了一批文化项目落户。

与深圳盛世传媒公司签订协议,在高桥镇楼子石、余家边村建设将军文化旅游基地,计划投资2亿元,建设成集影视拍摄、观光、休闲于一体的地方特色影视基地。

在似马山建设中国将军文化军事乐园项目,以军事主题包装红色旅游项目,以现代科技旅游设施来产生军旅体验效果。

与深圳盛世传媒公司签订电视剧《铁血红安》拍摄协议,总投资3600万元。

邀请国内一级编著朱苏进加盟该剧的创作。

红安县长余学武说,红安蕴藏着丰富宝藏,渴望有更多的影视剧导演、专家,从艺术的角度,展示红安特色,升华红安精神。

红色旅游:如火如荼
实现红色资源向红色资本转化,政治优势与经济优势同步提升,将红色文化软实力变为经济发展的硬实力,红安有切实可行的举措。

“以红为魂,红绿相间”,是红安旅游业的发展定位。

去年以来,红安对接国家建设以鄂豫皖交界地域为中心的“大别山红色旅游区”的总体布局,投入巨资聘请国内外资深专家编制《红安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红安县大别山革命老区经济社会发展试验区规划纲要》等一系列发展规划,不断整合革命保守教育资源。

把发展大别山红色旅游作为突破县域经济发展,提升红色将军文化档次和内涵的一个重要途径。

把打造“红色文化之旅、绿色生态之旅、古色人文之旅”作为红色旅游发展的总体思路,提出了旅游经济模式逐渐实现由接待经济向产业经济、由边缘经济向重点产业转变的目标。

今年3月23日,县委、县政府就全县旅游经济举行调研活动,研讨红安旅游经济发展。

县委、县政府成立县旅游发展委员会。

同时,出台《红安县人民政府关于扶持旅行社发展的意见》。

为提升红安旅游城市形象,聘请湖北省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专家,科学编制方案。

争取景区开发建设资金近3亿元,改建扩建旅游公路100多公里,修通红安大别山红色旅游公路,与周边7个县市的大别山红色旅游连成一体。

今年,凭着红安招商引来了两家高星级酒店落户。

5月6日,武汉皇家卓尔置业有限公司投资2亿元的红安国际大酒店奠基,按四星级旅游饭店标准建设。

6月16日,红安宇晨大酒店奠基。

该酒店由黄冈贵宾楼有限责任公司投资1.5亿元建设。

红安就这样大张旗鼓地打着自己的红色品牌,大刀阔斧地做着红色产业。

红色效应:彰显魅力
做足红色文化这篇文章,红安普通老百姓都有深刻认识,并且乐此不疲地亲力亲为。

49岁的黄珍兰,是华家河镇邓桥村8组的一名农家妇女,有一手过硬的纺线织布手艺,如今已成为远近闻名的“织女星”。

去年,黄珍兰带着她亲自织出的土布,赴上海世博会参展。

在她的影响和带动下,全村50多名妇女走上了纺线织布的致富路。

李和喜原是武烟集团红安烟厂一名职工,看到红安红色旅游市场前景广阔,主动要求买断,做起了红色旅游品生意。

他同人合伙,投资100多万元,在黄麻起义和鄂豫皖苏区纪念园内经营起一家红色旅游纪念品商店。

他说:“我就认准这条路!”
红色旅游拉动了红安全县经济的发展。

今年以来,全县旅游经济迎来了新一轮的发展高峰。

预计2011年全县接待游客100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3.2亿元。

此文档是由网络收集并进行重新排版整理.word可编辑版本!。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