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宁波市余姚实验中学高一物理月考试题含解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浙江省宁波市余姚实验中学高一物理月考试题含解析
一、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15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 (单选)小明参加了学校运动会立定跳远项目比赛,起跳直至着地过程如图所示,则该过程中小明克服重力所做的功最接近于()
A. 50J
B. 500J
C. 1500J
D. 2000J
参考答案:
解:质量是50kg的中学生受到的重力:G=mg=50kg×10N/kg=500N;
该同学从最高点至落地过程中重力所做的功大约是:W=Gh=500N×1m=500J;
故选:B.
2. (单选)一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通过其轨迹上的a点时瞬时速度为v1=2m/s,通过其后的d点瞬时速度为v4=8m/s.如把ad段等分为三段,ab=bc=cd,那么物体经过b点和c点时速度分别是()
.2m/s,6m/s C.4m/s,2m/s D.2m/s,
2m/s
v b2
﹣v12=2ax①
v42﹣v c2=2ax②
v c2﹣v b2=2ax③
v42﹣v12=2a(3x)④,
由①②③④解得:
v b=2m/s,
v c=2m/s
故选:D
另一端固定在墙上,在力F作用下物体处于静止状态。

当撤去F后,物体将向右运动,在物体向右运动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弹簧的弹性势能逐渐减小
B、弹簧的弹性势能逐渐增大
C、弹簧的弹性势能先减小再增大
D、弹簧的弹性势能先增大再减小
参考答案:
C
4. 一个物体放在斜面上,当斜面的倾角逐渐增大而物体仍静止在斜面上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重力与支持力的合力逐渐增大
B.重力与静摩擦力的合力逐渐增大
C.支持力与静摩擦力的合力逐渐增大
D.重力、支持力、静摩擦力的合力逐渐增大
参考答案:
A
5. 如图所示,将完全相同的两小球A、B,用长L=0.8m的细绳悬于以v=4m/ s向右匀速运动的小车顶部,两球与小车前后壁接触,由于某种原因,小车突然停止,此时,两悬线中的张力之比TB:TA为(g = 10m/s2)
A.1:1 B.1:2
C.1:3 D.1:4
参考答案:
C
二、填空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16分
6. 科学探究活动通常包括以下环节:对现象的一般观察,提出假设,制
定验证方案,通过实验搜集数据进行验证,评估交流等。

一组同学研
究“运动物体所受空气阻力与运动速度关系”的探究过程如下:
A.有同学在学了摩擦力后,想到自己骑车时,感觉到空气对他有阻力。

B.该同学认为:运动物体所受空气阻力可能与其运动速度有关。

C.他和同学计划利用一些“小纸杯”作为研究对象,用超声波测距仪等仪器测量“小纸杯”在空中直线下落时的下落距离及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以验证假设。

D.在相同的实验条件下,同学们首先测量了单只“小纸杯”在空中下落过程中不同时刻的下落距离,将数据填入下表中,图(a)是对应的位移一时间图线。

然后将不同数量的“小纸杯”叠放在一起从空中下落,分别测出它们的速度一时间图线,如图(b)中图线1、2、3、4、5所示(图线1是一只纸杯,图线5是五只纸杯)。

同学们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

归纳后,证实了他们的假设。

回答下列提问:
(1)与上述过程中B、D步骤相应的科学探究环节分别是、。

(2)图(a)中的AB段反映了运动物体在做直线运动,表中X处的值
为 m
(3)图(b)中各条图具有共同特点,“小纸杯”在下落的开始阶段做直线运动,最后“小纸杯”做直线运动(填“匀速”、“加速”或“减速”)。

x/m
v/m/s
(4)比较图(b)中的图线1和5,发现当一只纸杯与五只叠在一起的纸杯匀速下落后速度不一样,V1 V5(此空填“>”、“<”或“=”),由此归纳出物体运动速度越大,所受空气阻力越。

参考答案:
7.
参考答案:
8. 将一小球从地面上以15m/s的速度竖直向上抛出,3s末落回到抛出点,则小球在前2秒内的位移是 m, 小球上升的最大高度是 m. (g取10m/s2)
参考答案:
9. 如图所示,水平皮带的速度保持不变,现将一物体放在皮带A端,开始时物体在皮带上滑动,当它到达位置C后随皮带一起匀速运动,直至传送到B端,则在此过程中( )
A. 物体由A运动到B过程中始终受水平向左的滑动摩擦力
B. 物体在AC段受摩擦力逐渐减小
C. 物体在CB段受水平向右的静摩擦力
D. 物体在CB段不受摩擦力作用
参考答案:
D
在AC段,物体向右做匀加速运动,加速度向右,合力向右,物体受重力、支持力和滑动摩擦力,重力与支持力二力平衡,则滑动摩擦力向右;由f=μN=μmg知,物体在AC段受摩擦力不变.在CB段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加速度为零,故合力为零,物体受到重力和支持力,不受摩擦力,故ABC错误,D正确;故选D.
点睛:本题关键是明确小滑块的运动情况和受力情况,要结合运动情况分析受力情况.不能认为在CB段物体受到向右的摩擦力,可假设法判断.
10. (6分)打桩机的重锤质量为250Kg,把它提升到离地面15m高处,然后让它自由下落。

重锤在最高处的重力势能为J(以地面为参考平面),重锤下落10m时的动能为J。

参考答案:
3.75×104;2.5×104
11. 用水平恒力F作用在质量为M的物体上,使之在光滑的水平面上沿力的方向移动距离s,恒力做功为W1,再用该恒力作用于质量为m(m<M)的物体上,使之在粗糙的水平面上移动同样距离s,恒力做功为W2,则两次恒力做功的关系是()
A、W1>W2
B、W1<W2
C、W1=W2
D、无法判断
参考答案:
C
12. 电场线在某点的切线方向,表示该点的方向,在某处分布的稀密,反映该处电场的
参考答案:
电场强度强弱
13. “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的实验装置如下图所示.
(1)打点计时器是一种计时仪器,其电源频率为50Hz,常用的电磁式打点计时器和电火花计时器,使用的都是(填“直流电”或“交流电”),它们是每
隔 s打一个点。

(2)某同学在实验中.打出的一条纸带如图所示,他选择了几个计时点作为计数点,相邻两计数点间还有4个计时点没有标出,其中s1= 7.06cm、s2=7.68cm、
s3=8.30cm、s4=8.92cm,那么打b点的瞬时速度大小是 m/s;纸带加速度的大小是 m/s2(计算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3)本实验采用的实验方法是()
A.控制变量法 B.理想实验法
C.等效替代法 D.实验推理法
(4)某同学将长木板右端适当垫高,其目的是。

但他把长木板的右端垫得过高,使得倾角过大.用a表示小车的加速度,F表示细线作用于小车的拉力.他绘出的a - F关系图象是
参考答案:
(1)交流电 0.02s
(2) 0.74 0.62
(3)A (4)平衡摩擦力 C
三、简答题:本题共2小题,每小题11分,共计22分
14. (6分)某质点在恒力F 作用下,F 从A 点沿下图中曲线运动到B 点,到达B 点后,质点受到的力大小仍为F ,但方向相反,试分析它从B 点开始的运动轨迹可能是图中的哪条曲线?
参考答案: a
解析:物体在A 点的速度方向沿A 点的切线方向,物体在恒力F 作用下沿曲线AB 运动时,F 必有垂直速度的分量,即F 应指向轨迹弯曲的一侧,物体在B 点时的速度沿B 点的切线方向,物体在恒力F 作用下沿曲线A 运动到B 时,若撤去此力F ,则物体必沿b 的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若使F 反向,则运动轨迹应弯向F 方向所指的一侧,即沿曲线a 运动;若物体受力不变,则沿曲线c 运动。

以上分析可知,在曲线运动中,物体的运动轨迹总是弯向合力方向所指的一侧。

15. 中国是礼仪之邦,接待客人时常常会泡上一杯热茶。

某同学用热水泡茶时发现茶叶很快就会沉入水底,他想如果用冷水来泡茶情况又是怎样的呢?为此他做了用不同温度的水泡茶的实验,并测出了茶叶从加水到下沉所需的时间,结果如下表所示。

【现象分析】茶叶吸水膨胀,它的重力增大,浮力 ,由于重力大于浮力,所以下沉。

【原因解释】由上表可知,温度越高,茶叶从加水到下沉的时间越短,请从微观角度解释其可能的原因: 。

温度(℃) 20 40 60 80 100 时间(分)
220
130
25
10
4
【实际应用】夏季到了,又是电蚊香大显身手的时候。

使用时,接上电源,使蚊香片温度升
高,香味很快散发到空气中。

请你再举出一个上述原理在生活中应用的例
子:。

参考答案:
四、计算题:本题共3小题,共计47分
16. 一辆汽车从静止开始匀加速直线开出,然后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最后匀减速直线运动直到停止.从汽车开始运动起计时,下表给出了某些时刻汽车的瞬时速度,根据表中的数据求:
(1)
参考答案:
17. 物体作匀加速直线运动,初速度为8m/s,加速度为5m/s2,求物体10s末的速度和10s内的位移。

(12分)
参考答案:
(1)2s 、6m (2)12m/s
18. 跳伞运动员做低空跳伞表演,他离开飞机后先做自由落体运动,当距离地面125 m时打开降落伞,伞张开后运动员就以14.3 m/s2的加速度做匀减速运动,到达地面时速度为5 m/s,(g=10 m/s2)问:
(1)运动员离开飞机时距地面的高度为多少?
(2)离开飞机后,经过多少时间才能到达地面?
参考答案:
(1)运动员打开伞后做匀减速运动,由v22 - v12 =2as2可求得运动员打开伞时的速度为v1=60 m/s,运动员自由下落距离为s1=v12/2g=180 m,运动员离开飞机时距地面高度为
s=s1+s2= 305 m.(2)自由落体运动的时间为t1 == 6 s,打开伞后运动的时间为t2==3.85 s,离开飞机后运动的时间为t=t1+t2=9.85 s。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