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版四年级下册《加法运算律》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青岛版四年级下册《加法运算律》教学设计
第一篇:青岛版四年级下册《加法运算律》教学设计
青岛版四年级下册《加法运算律》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国标苏教版数学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探索加法运算律的过程,理解并掌握加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并初步感知加法运算律的价值。

2、使学生在学习用符号、字母表示自己发现的运算律的过程中,初步发展符号感,培养归纳、推理的能力。

3、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进一步增强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信心,初步形成探究问题的意识和习惯
教学重点: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能正确地用字母或符号来表示这两个运算律。

教学难点:经历探索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的过程,发现并概括出运算律。

教学准备:课件、表格等。

教学过程:
一、揭题质疑:
1、出示课题:运算律。

问:知道这节课我们要学什么吗?谁能说说我们学过的运算有哪些?这节课,我们首先深入研究加法的一些运算律。

揭示课题:加法运算律。

2、引导质疑:看了这个课题你想知道什么?下面让我们带着这些想法一起进入这节课的探究学习活动吧!同学们有信心学好这节课吗?
二、情境导入:
1、出示情境图(课件):四年级的同学们正在操场上开展体育活动。

同学们都开展了哪些活动呢?
2、出示相关已知数据(课件):28个男生在跳绳,17个女生在跳绳,23个女生在踢毽子,问:从图中你获得了哪些信息?
3、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用加法计算的问题吗?(课件出示):
(1)跳绳的有多少人?(2)参加活动的女生有多少人?(3)参
加活动的一共有多少人?
4、指名解答这三个问题。

5、指名口算得数,从而引入两个式子相等,用等号将之连结。

板书如下:
28+17=17+28
(28+17)+23=28+(17+23)
17+23=23+17
6、激趣:同学们,我们今天要学的加法运算律就隐藏在这三个算式里。

大家想不想把它们找出来呀?
三、探索加法交换律:
1、引导观察:左边的两组算式左右两边的数字有什么特点?
2、猜一猜:这两个算式中有规律吗?
2、举例验证.学生举例验证。

问:这样的例子举得完吗?
3、总结规律:结合这些算式,你会语言描述一下这个运算律吗?(课件)你能用一个简便的方式表达这个规律吗?
指名表达(师板书): a+b=b+a 师:你们能用语言来叙述这个规律吗?(1)同桌讨论
(2)指名回答
教师作总结并板书: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4、规律命名:你能给这个规律取一个合适的名字吗?(板书:加法交换律。

)
5、总结学法:刚才我们是通过几步来探索规律的?(板书:观察、猜想、验证、结论)
师:加法交换律用字母表示就是a+b=b+a 上面的叙述方法(a、b表示任意两个数)
四、小组合作探究加法结合律。

师:引导学生将这种学习方法用来探索第三个算式。

1、引导观察:观察第三个等式,说说看,左边的式子和右边的式子一样的地方在哪里?不一样的地方在哪里?
2、小组合作探究(1)观察。

(2)猜想:这个加法算式里有规律吗?
(3)验证:小组同学一起举例子来验证自己的猜想?
(4)结论:先用语言描述这个运算律,再用字母表示规律。

3、集体反馈。

(指名小组汇报)
4、规律命名:也给这个规律取个合适的名字,取什么呢?(板书:加法结合律。


师:怎样用字母表示,用语言叙述这一规律呢?做板书(a+b)+c=a+(b+c)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加第三个数或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加第一个数,它们的和不变。

五、课堂小结。

六、练习拓展:
◎比眼力
1、下面的等式各应用了什么运算律?
82+0=0+82
47+(30+8)=(47+30)+8
(84+68)+32=84+(68+32)
75+(48+25)=(75+25)+48
2、下面计算运用了什么运算律?
笔算加法时: 77+845=922 77

845 +845
算:
+ 77 922
922
运用了()律加法口算时:
46+38
想:46+38=46+(30+8)=(46+30)+8= 76+8=84
运用了()律◎比思维
3、()里就应填上什么?你会填吗?
96+35=35+()
x+y=()+x(45+36)+64=45+(+)
560+(140+70)=(560+)+
35+(b+m)=b+(+)
◎比速度
4、计算下面各题,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40+80+20
38+76+24
35+76+24
288+45+12
◎比方法
5、下面两题怎样算比较好?(备用机动题,讨论进行)338+258+42
(447+168)+53
七、总结评价。

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探索了运算律中的加法运算律,学了这节课,你有什么话要对大家说呢?或者还有什么疑问呢?
附:板书设计
加法运算律
加法交换律
a+b=b+a
加法结合律
(a+b)+c=a+(b+c)
观察:28+17=17+28
(28+17)+23=28+(17+23)
17+23=23+17 猜想:
验证:1+2=2+1
(38+42)+58=38+(42+58)
15+23=23+15
(27+24)+26=27+(24+26)
……
……
结论: a+b=b+a
(a+b)+c=a+(b+c)
第二篇: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加法运算律》教学设计
加法运算律
教学内容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55页例1及56页练一练,处理练习九第1题和第3题。

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对熟悉的实际问题的解决,进行比较和分析,找到实际问题的不同解法之间的共同特点,初步感受运算规律,理解并掌握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

2.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进一步增强对数学的兴趣和信心;在合作与交流中对运算律的认识由感性逐步发展到理性,合理地建构知识。

3.使学生在经历探索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过程中,学会观察思考-举例验证-得出结论这一科学的研究方法,初步形成独立思考和探究问题的意识、习惯。

教学重点
理解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引导学生概括出运算律并能进行简便计算。

教学难点
经历规律的探索过程,掌握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特点。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多媒体课件出示:1+2+3+……+9=?)
提问:这道题,你能很快算出得数吗?算得可真快!他的算法中到底藏着什么秘密武器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索加法中的运算规律。

(板书课题)
二、探索新知
提问:同学们,你们喜欢体育活动吗?这是我们班同学们体育活动的情况,看,你从中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
提问: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用加法计算的问题吗?预设1.跳绳
的一共有多少人?2.参加活动的女生一共有多少人?3.参加活动的一共有多少人?
(1)如果要求跳绳的有多少人?该怎样列式?还有不同的列式方法吗?这两个算式结果怎样?可以用什么符号把这两个式子连接起来?(2)参加活动的女生一共有多少人?(同上)
(3)请同学们先仔细观察这两个算式,想一想,你有什么发现?同学们发现“两个加数交换位置,和不变”,可刚才你们只是通过对两个例子的观察得出这样的猜想。

(4)这个猜想正确吗?我们必须通过一些例子来验证才知道。

你们还能举出几个这样的例子来吗?这样的例子举得完吗?
通过这么多例子的验证,证实了我们的猜想怎么样?那会不会出现两个数相加时,交换加数的位置,和发生变化的情况呢?你们能举出这样的例子来吗?这就从正反两方面,更加证明了我们的猜想是正确的。

(5)现在我们可以得出什么结论了?(板书:结论)
同学们的发现是加法运算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规律:两个加数交换位置,和不变。

这就是加法交换律(板书:加法交换律)(6)刚才大家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了加法交换律,你能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来表示吗?
如果用字母a和b分别表示两个加数,如何表示呢?板书(a+b=b+a)(7)其实我们在以前的学习中就已经应用过了加法交换律,你们还记得吗?瞧:
刚才我们在探究加法交换律时,先通过一个例子对算式进行观察思考,初步得出自己的猜想,然后又举出大量的例子来验证它,最后才得出结论,这是一种科学的研究方法。

下面我们要用这种方法来研究加法的另一个运算规律。

2.探索加法结合律,亲历研究过程。

(1)再看同学们提出的另一个问题:参加活动的一共有多少人?可以先求出什么?怎样列综合算式?两个算式的结果怎么样?也可以用“=”连接!
(2)算一算,下面的里能填等号吗?
(3)下面请同桌两人按照活动要求在作业纸是说一说,做一做,看:(课件)
你们能得出什么结论呢?这就是加法结合律,如果我也想用字母a、b、c来表示三个加数,这个规律该如何用字母表示?
(a+b)+c=a+(b+c)(板书)3.定律比较:
下面我们来比较一下,这两个规律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同桌交流。

生汇报,师小结。

三、拓展运用 1.做第56页练一练 2.练习九第1.3题
3.师:回到我们刚上课时见过的这道题,它应用了什么运算律?
它应用了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把能凑成整十数或整百数的两个加数先相加,使计算更简便了。

四、全课总结
同学们,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吗?
看来,同学们的收获还真不少!老师希望你们在今后的学习中多加观察思考,这样,你会发现更多的数学规律。

第三篇:《加法运算律》教学设计
《加法运算律》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发现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学会用字母表示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2、在探索运算律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分析比较、归纳概括的能力,渗透数学思想,培养学生的符号感。

3、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自主探索初步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
理解并掌握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

【教学难点】:
归纳概括出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师生谈话。

师:同学们,你们有大课间活动吗?有什么项目?有没有小朋友喜欢跳绳和踢毽子的?(学生自由发言)
2、自主提问。

课件出示教材第55页例1情境图,你能从图中获取哪些数学信息?(学生自由说)追问:你能根据这些信息提出哪些用加法计算的问题?
生回答:(1)跳绳的有多少人?
(2)参加活动的女生有多少人?(3)跳绳和踢毽子的一共有多少人?
3、导入新课。

师:在过去的学习中,我们进行过很多的加法运算,你知道在加法运算里有哪些基本规律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索加法中的运算规律。

(板书课题:加法运算律)
二、探究新知
1、加法交换律。

(1)提出问题:求跳绳的有多少人,应该怎样列式计算?
(2)列式解答:指名学生回答,教师板书:28+17=45(人)或17+28=45(人)(3)观察发现。

提问:这两道算式都是求什么的人数?结果都是多少?再观察算式,说说它们有何相同点和不同点。

引导学生发现:这两道算式都是求跳绳的总人数,加数相同,得数也一样,只不过是把两个加数的位置调换了一下。

引导:我们可以用什么符号将这两道算式连起来呢?(等号)师板书:28+17=17+28(4)照样子写一写。

师:你能再写几个这样的算式吗?(学生写写)(5)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表示出这种规律。

提问:观察这些等式,你有什么发现?(两个加数交换位置,和不变)学生在各自的练习本上表示规律后,投影展示并交流学生不同的表示方法。

(6)教学用字母表示加法交换律。

明确:如果用字母a、b分别表示两个加数,上面的规律可以写成:a+b=b+a 教师指出:两个数相加,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这就是加法交换律。

(板书:加法交换律)
2、加法结合律。

(1)课件出示问题:跳绳和踢毽子的一共有多少人?
学生独立列式计算。

教师巡视,并指名两人板演不同的方法。

(2)汇报交流。

法一:先算出跳绳的有多少人。

法二:先算出女生有多少人?
(28+17)+23 28+(17+23)= 45+23 =28+40 = 68(人)=68(人)提问:这两道算式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学生观察、比较这两个不同算式的计算结果。

追问:这两道算式的结果相同,我们可以把它写成等式吗?怎样写?根据学生的回答,师板书:(28+17)+23=28+(17+23)(3)探索规律。

①出示下面两道算式,让学生算一算,下面的○里能填等号吗?(45+25)+16○45+(25+16)(39+18)+22○39+(18+22)
②组织观察:比较上面的三组算式,和同学说说有什么发现。

学生交流得出:每组两个算式中的三个加数相同。

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

追问:如果用字母a、b、c分别表示三个加数,这个规律可以怎样表示?师板书:(a+b)+c=a+(b+c)
小结: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

这就是加法结合律。

(板书:加法结合律)
三、练习巩固
1、完成教材第56页“练一练”。

让学生说说每个等式各运用了什么运算律及判断的依据。

师重点强调第三小题既交换了位置,又改变了运算顺序,所以该小题运用了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

2、完成“练习九”第1题。

重点引导学生观察最后一小题,运用了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3、完成“练习九”第2题。

这种验算方法在以前学过,通过这几题的练习加深学生的认识,明确可以运用加法交换律进行验算。

4、完成“练习九”第3题。

让学生通过计算和观察、比较,进一步认识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让学生计算,并说说每组中两题的联系。

比较每组中的两题,说说哪一题计算起来更加简便。

明确可以利用加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进行简便计算。

四、反思总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哪些疑问?
【教材简析与说明】:
《加法运算律》是苏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第1课时的内容,这部分内容看似简单,却是后面的运算律的铺垫,因此学好这个内容至关重要。

在加法运算律的教学中,教材首先创设操场上跳绳和踢毽子的情境,贴近学生的生活,能够激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探究新知的欲望。

其次鼓励学生算法多样化,得出不同的解题方法,进而引导学生观察发现,比较归纳得出加法的运算律。

在探索规律时,以学生为主体,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符合小学生的思维发展和认知特点。

在初步发现加法交换律时,引导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再统一用字母表示,既尊重了学生,又能很好地让学生接受字母表示的方法。

最后教材出示了一些练习,突出重难点,层次分明,形式多样,及时巩固了所学的加法运算律。

第四篇:加法运算律教学设计
加法运算律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西师版)四年级上册第46~ 48页例
1、例2的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懂得用字母表示的意义。

2.通过经历对加法运算定律的探究、发现过程,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比较、概括的能力。

3.在学生学习加法运算定律
的过程中,培养其数学交流的能力和合作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理解和掌握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教具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
一、探究加法结合律
1.出示情景图:三年级89人,二年级96人,一年级104人,问题是:3个年级共有学生多少人?
2.教师:该怎样列式?89+96+104 3.教师:请同学们再想想该怎样计算?(1)学生独立思考。

(2)(2)分组讨论。

(3)全班交流。

教师:谁代表你们这组说一说是怎样计算的?学生1:我们先计算89+96算出二、三年级共有185人,再用185+104算出3个年级一共有289人。

学生2:我们先计算96+104算出一、二共有200人,再用89+200算出3个年级一共有289人。

教师:同学们的方法都正确,下面请你们在书上完成“填一填”。

4.学生填空后对答案。

5.引导归纳。

教师:从上面两组的计算中,你发现了什么?教师:那么左、右两个算式之间可以用什么符号连接?教师:对,能写成一个等式,89+96+104=89+(96+104)。

教师:你们的发现是不是适合其他算式,请自己举例验证。

如果适合,请用一个等式表示。

教师:看来,你们的发现都适合三个数相加的情况。

恭喜同学们又发现了加法的一个运算定律。

为了简便易记我们需要几个字母表示?学生分组用字母表示。

汇报并板书:(a+b)+c=a+(b+c)。

教师:想给这个定律起什么名?教师:同学们起的名字都很好,我们就按约定俗成的叫法,把它称作加法结合律吧。

学生齐读加法结合律,(a+b)+c=a+(b+c)。

6今天我们学习的内容就是教科书上第46、47页的内容,请同学们把书上的重点句勾画出来理解并记忆。

二、巩固规律1.第47页,课堂练习第1题。

学生独立填空,再集体评讲。

2.第48页,课堂练习第2题。

(1)理解题意。

(2)学生独立完成。

(3)集体校对。

(4)问:136+89+64与89+(136+64)用等号相连的依据
是什么?3.练习九第1题。

独立完成,集体评讲校对答案。

四、全课小结教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教师:结合律是加法运算。

(板书:加法运算律)它们在计算中怎样应用呢?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
第五篇:加法运算律教学设计
《加法运算律》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教学目标:
1、使学生参与探索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过程,学会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初步感知加法运算律的价值,发展应用意识。

2、在探索运算律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分析、比较、抽象、概括能力, 初步培养归纳、推理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符号感。

3、让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获得探究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进一步增强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信心,初步形成探究问题的意识和习惯。

教学重点:参与探索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能用字母来表示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教学难点:使学生参与探索加法结合律和交换律的过程,发现并概括出运算律。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师:同学们喜欢体育活动吗?谁来说说你最喜欢哪些体育活动?仔细观察,从图中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
二、提出问题
师: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用加法计算的问题吗?(预设)①参加跳绳的一共有多少人?②参加活动的女生一共有多少人?
③跳绳的男生和踢毽子的女生一共有多少人④参加活动的一共有多少人?
三、探索加法交换律: 1.观察
师:我们先来解决第一个问题:参加跳绳的一共有多少人?能口头列式吗?
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两个算式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2、举例
师:你能举出像这样的例子吗?
3、找共性
师:仔细观察这几组等式,它们有什么相同点,又有什么不同点?
4、概括
师:从这些例子中你发现了什么规律?谁来说一说?
5、验证
师:是不是任意两个加数,交换了位置,和都不变呢?从刚才这几个算式中得到的结论,只能是一个猜想,要验证这个猜想,就要举更多的例子进行验证。

现在就请同学们举例,举出的例子越多越好。

师:请同学们停下来,谁来汇报,你举了什么例子进行验证的?像这样的例子举得完吗?(举不完)那你能不能举出“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和不相等”的情况呢?(不能)
四、归纳总结
看来举了这么多的例子都验证我们的发现是正确的。

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6、用字母表示交换律
师:你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把这个规律表示出来吗? 师:大家说的都很好,你比较喜欢哪一种表示方法?“a+b=b+a”
7、用途
师:加法交换律是我们的老朋友了,想一想,什么时候曾经用过它?——加法验算。

8、总结方法
师:同学们,刚才我们共同经历了“举例——找共性——概括——验证”等一系列的探究活动,发现了规律。

这整个过程,就是归纳法。

它是数学上经常使用的一种方法。

师:下面我们继续用这种方法来探究加法运算中的另一个规律。

五、探索加法结合律 1.在情境中感受规律
师:刚才通过解决第一个问题,我们得到了加法交换律,现在我们再来研究第二个问题“参加活动的一共有多少人?”
师:你们会列综合算式解决这个问题吗?师:谁来说说?怎么列式的?
板书出:(28+17)+23 = 28+(17+23)观察比较这两个算式。

2.感知众多案例,积累感性认识。

老师这里还有两道算式,注意看!(屏示:(3+6)+4 = 3+(6+4)、(5+9)+1 = 5+(9+1))根据研究方法,我们举出了这些例子,接下来我们应该进行哪一步?
3、找共性,概括规律
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三组等式,在小组内进行讨论。

4.举例验证。

你能不能再多举些例子来验证? 这样的例子能举完吗?有没有同学举出的例子左右两边和不相同的?
六、归纳总结 5.归纳加法结合律。

看来,我们的发现不只是巧合,三个数相加确实有规律!规律就是:三个数相加,可以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和第三个数相加;也可以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和第一个数相加,它们的和不变。

师:这个规律就是我们今天要认识的另一个运算律——加法结合律。

加法结合律也可以用字母来表示:(a+b)+c=a+(b+c)
七、比较两个运算律
师:刚才我们一起用归纳法探究出了加法中的两个运算规律,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比较一下这两个运算规律,它们有什么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
八、趣味练习,拓展提高
师:接下来,我们就运用今天所学的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1.你能把得数相同的算式连一连吗?
(1)72+16 A.(75+25)+48
(2)45+(88+12)B.16+72
(3)75+(48+25)C.(45+88)+12 2.你能在方框内填出合适的数吗?(45+36)+64=45+(36+□)560+(140+70)=(560+□)+□ 18+(c+□)=(18+□)+a
九、全课总结
师:说一说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板书设计:
运算律
加法交换律 28+17=17+28 归纳法…… 举例
a+b=b+a 找共性概括
验证
加法结合律
28+17)+23=28+(17+23)(a+b)+c=a+(b+c)(。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