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泰州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册期中考试题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考试时间为75分钟,总分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60分)
1.西周时,“一人砣(踏)而耕,不过十亩”。

;战国时“一夫挟五口,治田百亩,岁收亩一石半,为粟百五十石”。

导致这一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A. 铁犁牛耕的推广
B. 封建土地私有制的确

C. 水利工程的兴建
D. 国家统一的安定环境
2. “凡秋耕欲深,春夏欲浅,犁欲廉(锋利), 櫌(耙地工具)欲再。

……
初耕欲深,转地欲浅,耕不深,地不熟;转不浅,动生土也。

”这体现出古代农业的特征是
A.集体劳作
B.男耕女织
C.精耕细作
D.个体经营3.古代南京云锦集历代织造工艺之大成,位列中国古代四大名锦之首,是专供宫廷御用或赏赐功臣之物。

云锦配色多达十八种,大量使用金线,形成金碧辉煌的独特风格。

其织造工艺高超,用“七个范子,八个障子”就能把杂乱无章的线理得井井有条,成语“七上八下”就出自云锦。

南京云锦最有可能生产于
A.民营手工业 B.官营手工业 C.工场手工业 D.家庭手工业
4.官营手工业、民营手工业和家庭手工业是中国古代手工业的三种主要经营状态。

三者并存局面最早出现于
A.夏、商、西周时期 B.春秋战国时期
C.秦汉时期 D.隋唐时期
5.大街小巷叫卖食品杂物的小贩“吟叫百端,大小商店铺席连绵不断,夜市直至三更尽,五更又开晓市。

”上述现象最早出现于
A.西汉的长安 B.唐朝前期的洛阳 C.北宋的开封 D.元朝大都6.北宋时期出现纸币,元朝纸币流通盛极一时,明清时期却广泛使用白银。

上述历史现象
①都适应了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
②都体现了以农为本的经济思想
③明朝广泛使用白银的原因是革除元代弊政
④明清时期白银使用日益广泛,便利了商品贸易和商业资本的聚

A.①②④B.①③④C.①④D.②③
7.明朝张翰称:“善为国者,令有无相济,农末适均,则百工之事,皆足为农资,而不为农病。

顾低昂轻重之权,在人主操之尔。

”这段话反映的经济主张是
A.农业仅赖百工 B.百工亦为本业
C.农工比重适当 D.农工任其消长
8.“在广州,外人也是不自由的,夏秋两季是买卖季,他们可以住在广州的十三行,买卖完了,他们必须到澳门去过冬。

……他们在十三行住的时候,照法令也不能随便出游。


这表明清政府
A.禁止外国商人来华 B.重视维护外商利益
C.加强沿海军事防御 D.严格限制对外交往
9. 15世纪晚期至16世纪初期,在海上探险方面走在最前面的西欧国家是()
①荷兰②英国③葡萄牙④西班牙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10.开辟新航路引起所谓的“商业革命”,其表现是
①世界各地区、各民族之间的经济和文化交往扩大
②欧洲的商路及贸易中心转移
③市场和贸易扩大
④通过物价上涨工商业资产阶级获取了暴利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11.16——17世纪,英国物价上涨了256%,工资上涨了145%,地租涨幅远远低于物价涨幅。

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主要有
①英国成为殖民霸主②工业革命③殖民掠夺④奴隶贸易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12.16——18世纪,在梅州出现了新西班牙、新阿姆斯特朗、新法兰西、新英格兰等。

出现上述现象的根源是
A.美洲社会的进步
B.美洲国家的独立
C.工业革命的扩展
D.欧洲殖民扩张
13.英国东印度公司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创新措施就是,将印度的棉纺织品介绍到欧洲。

1619~1625年,运回欧洲的棉布为22.15万匹,到17世纪末,这项贸易直线上升,棉织品不仅比毛纺织品轻,而且便宣……这是一种销售范围很广、需求量很大的商品,它足以带动一场工业革命。

这一材料主要说明
A.殖民掠夺引发工业革命 B.资本流动带动工业革命
C.市场需求刺激技术革命 D.经济发展要求工业革命
14.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写道,研究世界历史就如一位栖身月球的观察者从整体上对我们所在的星球进行考察时形成的观点,因而与居住在伦敦或巴黎、北京和新德里的观察者的观点迥然不同”。

斯塔夫里阿诺斯此处所强调的是,研究世界历史应
A.突出对于各国历史的研究 B.超越地区和民族的界限
C.特别关注东方民族的历史 D.侧重对大国历史的考察
15.恩格斯指出:“它世纪上是”一个调节生产为目的的联盟,他们规定应该生产的总生产量,在他们之间加以分配,并且强制实行预先规定的出售价格”,实质上是“资本家本身不得不承认生产力的社会性”。

材料中所指的“它”出现在
A.新航路开辟中 B.殖民扩张过程中
C.第一次工业革命中 D.第二次工业革命中
16.小孩走路自然需要父母的帮扶,当他成年的时候,父母的帮扶已经成为他赛场夺冠的羁绊,因为他体格健壮,需要的是无拘无束的赛场驰骋。

”这个比喻可用来形容
①英国工业革命对资本主义经济思想的重大影响②自由主义经
济思想兴起③重商主义经济思想没落④国家干预主义的兴起
A.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17.“民族资本主义为社会的新陈代谢提供了物质基础,使最初的改革和后来的革命有所依托。

”这一物质基础出现于
A.明朝中后期
B.十九世纪60、70年代
C.19世
纪末 D.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
18.毛泽东说:“讲到重工业不能忘记张之洞,讲到轻工业不能忘记张謇。

”毛泽东如此高度评价二人是因为他们
①都为中国工业化建设做出了重大贡献②都主张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
③都是民族资本家的杰出代表④都是洋务派的重要代表人物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19.“洋商见我工商竟用新法,深中其忌,百计阻抑,勒令停市,上年(1886)江、浙,湖北等省,缫丝纺织各厂,无不亏折,有歇业者,有推押于洋商者。

”上述史料说明的主要问题是
A.民族资本主义企业依赖于外国资本主义
B.民族资本主义企业经营不善,致使亏本
C.民族资产阶级非常软弱
D.中国民族工业一开始就受到外国资本主义的排挤、压迫
20.“开平煤矿是洋务派官员李鸿章于1881年投产的中国第一个使用机械开采的煤矿。

在此之前通商口岸所需的煤炭几乎全被洋煤所垄断,开平投入市场后,由于质优价低,中外争相使用。

”以上材料说明洋务运动
A.能够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 B.洋务企业的发展受到西方列强的压制
C.为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D.一部分产品投入市场并达到了分洋利的目的
21.1865年创办的江南制造总局,是具有先进技术的“制器之器”的工厂;1899年创办的大生纱厂,是“设厂自救”的棉纺织企业。

它们的共同点是
A.深受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B.属于近代民族资本主义企业
C.属于近代洋务企业 D.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
22.下表为20时期前期中国对外贸易出入超变动表。

表中数据变动可以用来佐证
出超(+),人超(-);单位:百万元
23.史学家费正清教授把“一战”期间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称为“没有前途的经济奇迹”“没有前途”的根本原因是
A.中国工业结构不合理 B.工业地区分布不平衡
C.社会环境未根本改变 D.近代企业被军阀统治24.1958——1961年全国主要农产品产量统计(单位:万吨)
影响上表中主要农产品产量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农业合作化运动要求过急,影响了农民生产积极性
B.一五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忽视了农业生产
C.“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破坏了农业生产
D.“文革”的“左”倾错误严重干扰农业生产
25.在1956年,上海的天气很热,企业为了不影响生产,采取用风扇、鼓风机来降温的措施。

但要经过十一个部门的审批,要盖十一个图章,等最后的图章盖完,夏天已经过去了。

以上材料说明
A.计划经济下企业没有主动权 B.企业能充分发挥积极性、创造性
C.有利于节约资源 D.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
26.某同学在研究性学习中,发现新中国的GDP增长率在1957年、1979年和1993年均有显著增长。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这三年份的GDP增长的共同因素是
A.国家对生产关系进行调整
B.生产力活跃,公有制经济加速发展
C.国家政治制度发生变革
D.国家产业结构出现重大调整
27.陈秉安著《大逃港》:“1977年1月深圳逃港人数为194274人,1980年逃港现象不仅消失了,外逃人员有成批地回来了。

”出现这一鲜明对比的主要原因是
A.内地政府加派部队严防偷渡者 B.香港当局开始严惩雇主雇佣偷渡者
C.中央在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D.中央批准深圳等4个经济特区28.1981年中共中央27号文件指出,经济特区的“特”主要在于实行国家规定的特殊经济政策和特殊经济管理体制,它主要包括
①较大的经济管理权限②独立的管理体制
③社会主义经济领导下的多种经济成分并存④市场调节为主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9.据下图判断中国进出口总额开始出现较快增长的年代,与此同步发生的重大事件是
1980——1988年中国进出口总额走势图
A.设立四个经济特区 B.开放14个沿海港口城市
C.开发上海浦东地区 D.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30.1913年1月,《大公报》有文章描述当时女性积极参加社会政治活动现象:“于是有所谓女子北伐军,女子敢死队,女子同盟会,女子参政团,女子自由党。

”这种现象反映了
A.自由平等的时代诉求. B.救亡图存的历史潮流
C.民主共和的思想观念 D.婚姻自主的社会风尚
二.判断题(正确的选A,错误的选B,每题2分,共10分)
31.铁犁牛耕到东汉时已经推广到珠江流域,唐朝后成为我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32.秦汉时期由于“法律贱商人,商人已富贵”,这促使统治者逐渐放宽抑商政策,商业环境相对宽松。

()
33.据统计,仅上海一地,1935年至1937年设置的机器厂就达387家,超过了过去十年的总和,这得益于晚清政府放松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
34.1958年8月,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通过《关于在农村建立人民公社问题的决议》;9月《人民日报》根据《决议》精神发表了“先把人民公社的架子搭起来”的社论;到11月,就在全国范围内实现了人民公社。

这一运动在本质上超越了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
35.19世纪中期以为英国经济学家说:“大洋洲有我们的牧羊场,阿根廷和北美西部草原上有我们的牛群,秘鲁送来他的白银,南非和澳大利亚的黄金流向伦敦,印度人和中国人为我们种植茶叶,而且我们的咖啡、白糖和香料种植园遍布东印度群岛。

”这段话表明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确立。

()
三.主观题(共3题,每题10分,共30分)
36.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齐国>太公……乃劝以女工之业……织作冰琦秀……之物,号为冠带衣履天下。


-----《汉书.地理志》材料二: “今棉之为用,可以御寒,可以生暖,盖老少贵贱无不赖之。

其衣被天下后世,为功殆过于蚕桑也。


------(清)王应奎《柳南续笔》材料三: “五亩之宅,树墙下以桑,匹妇蚕之,则老者足以衣矣。


-----《孟子.尽心上》材料四: “明万历苏民无积聚,多以丝织为生。

东北半城皆居机户,郡城之东,皆习机业……工匠各有专能,匠有常主,计日受值。

有他故,则唤无主之匠代之,曰唤代,无主者,黎明立桥以待。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衣履天下”的纺织原料是什么?(1分)材料二发生了什么变化?
(1分)结合材料分析变化的原因。

(2分)
(2)材料四的纺织业中心在哪里?(1分)为什么会有这种变化?(1分)
(3)比较材料三,四在经营方式上有何区别?(2分)这种变化说明了什么?(2分)37.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工业革命的主角-蒸汽机,是经验和科学相结合的产物。

科学对工业革命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工场手工业生产,主要靠人力和经验为主的技术;以机器为主的大工业生产,需要用自然力代替人力,这就得自觉地应用自然科学知识。

大工业就把科学作为一种独立的生产能力,从此科学在系列产品中的地位一天比一天高。

——《简明科学史话》材料二科学开始对工业没什么影响。

我们迄今所得到的纺织工业、采矿工业,冶金工业和运输业方面的种种发明,极少是科学家做出的。

相反,它们多半是有影响有
才干的技工完成的。

1870年以后,科学开始有了更重要的作用。

渐渐地,他们成为所有大工业生产的一个组成部分。

工业研究的实验室装备着昂贵的仪器,配备着对制定问题进行系统研究的训练有素的科学家,它们取代了孤独的发明者的阁楼作坊。

---《全球通史一1500年以后的世界》请回答:
(1)材料一主要阐述了一种什么关系?请对这种关系简要表达?(3分)
(2)材料二对这种关系作了什么重要的补充?(2分)
(3)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一中所说的“蒸汽机是工业革命的主角”含义?(3分)
(4)联系材料二,指出第二次工业革命与第一次工业革命的不同之处。

(2分)38.改革是人类文明进步的必由之路。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就是在改革中不断探索并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

试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一五计划的主要特点是什么?(1分)一五计划的成就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有怎样的影响?(2分)
(2)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历史上的重大装着。

试从党的指导思想、工作重心、内外政策三方面说“转折”的含义。

(3分)
(3)中共十四大确立的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什么?(1分)十五大是如何进一步发展该目标的?(1分)
(4)综合上述内容,谈谈你对改革的认识。

(2分)
36.
(1) 丝;棉(2分)丝织品太贵重,而棉布柔软保暖,适合各个阶层;棉纺织技术进步(2分)
(2) 苏州(1分)随着全国经济重心的南移,丝织业中心也发生了变化。

(1分)
(3) 材料三是农民的家庭副业形式(男耕女织的自然经济);材料四
是明朝中后期丝织业出现了雇佣关系(2分)这说明了生产力的进步和商品经济的发展程度大大提高。

(2分)
37.
(1) 工业革命与科学技术的关系。

(1分)工业革命推动了科学技术的发展,工业革命的发
展又依靠科学技术的进步。

(2分)
(2) 1870年以后,科学技术对工业生产开始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2分)
(3) 蒸汽机的发明和使用,是工业动力上的一次革命,影响深远(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主要
发明),(1分)蒸汽机的使用,推动机器的普及,使人类进入“蒸汽时代”。

(2分) (4) 科学和技术第一次紧密结合。

(2分)
38.
(1) 优先发展重工业。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变革同时井举)( l 分) 改变了工业落后的面貌,
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初步鉴础(2 分)
(2) 指导思想:两个凡是到重新确立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T工作重心:阶级斗争为纲到以
经济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为中心;内外政策:改革开放(3 分)
(3)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

(l 分)提出以公有制为基础,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
展,完善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理论(1 分)
(4) 改革是社会进步的必由之路;改革要符合国情,实事求是:改革要锐意进取,不断创新(2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