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猛_北京大学法学院_硕士生导师_创新助手_人物报告_2016-01-03

合集下载

候猛 · 苏力:关于问题意识的对话

候猛 · 苏力:关于问题意识的对话

按语进行法学研究,尤为强调要有问题意识。

但什么是问题意识?至少可以在两层意义上加以理解:第一是注重社会日常经验,法学人需要关心普通人的关心与想象。

第二是注重法律规范体系,法学人生产的知识要能有助于规范体系的有效运转。

虽然不同法学人的关注重心不同,但好的法学问题意识,或许得是两者的结合。

这就是说,法学人的研究应当准确描述社会法律实际,预测社会法律后果,为有效进行法律修改、法律适用提供知识储备。

也因此,如何进行法学研究就非常重要。

法解释学是法学人的基本功,但要更有力回应社会法律议题,还需要社科法学。

这就是说,法学可以通过整合其他社会科学,来增强对社会法律问题的解释力。

在苏力与侯猛的对话中,共同讨论了社科法学的研究现状、如何进行经验研究、对待法教义学的态度等议题。

但两人的看法未必完全一致。

例如,侯猛认为在当下做实地调查的田野工作还远远不够,还需要严格的学术训练;特别是作为一项学术事业,还需要更多的集体努力和代际传承。

苏力则强调“田野”不只是甚至不是一个“在哪里”的地方,也是自己的专业实践、日常生活体验;他更为强调问题意识、敏感程度、修辞和想象力的重要性。

本次推送第一部分节选自:《社科法学的跨界格局与实证前景》,《法学》2013年第4期;第二部分节选自朱苏力:《中国法学研究格局的流变》,载《法商研究》2014第5期。

如需引用,请参阅原文。

第一部分候猛说目次一、不同的学科制度环境二、社科法学的研究进展三、多边跨界对话的社科法学格局四、缺少实证:社科法学研究的根本不足五、建设社科法学的中国学派中国法学自恢复重建以来,一个重要的变化是跨学科法律研究的兴起。

2001年,苏力在一篇文章中,将当代中国法学的基本格局划分为:政法法学、诠释法学和社科法学三个法学学派。

而社科法学的独特之处,就在于其跨学科法律研究特征,并强调实证的研究方法。

在对三个学派进行比较之后,苏力认为,“在未来中国法学中起主导作用的更可能是诠释法学和社科法学”。

法理学课程读书笔记写作要求及阅读范围——候猛

法理学课程读书笔记写作要求及阅读范围——候猛

法理学课程读书笔记写作要求及阅读范围(10级法律硕士专用)来源:侯猛的日志提交时间:结课周考试当天,带到考场。

答疑时间:周五上午9点50-11点20,地点:求索105。

特别说明:抄袭以零分计,意味着本课程的总评,很有可能不及格。

阅读范围如下,任选其中一本或一篇,如自选,请与老师协商决定。

一、“课程介绍”阅读:(4篇,略)二、“法律与政治”阅读:1、洛克:《政府论(下篇)》,商务印书馆1964年版。

2、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3、福柯:《规训与惩罚》,三联书店1999年版。

4、赵鼎新:《东周战争与儒法国家的诞生》,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上海三联书店2006年版。

5、密尔:《论自由》,商务印书馆2005年版。

三、“法律与司法”阅读:1、萨伯:《洞穴奇案》,三联书店2009年版。

2、波斯纳:《法官如何思考》,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3、苏力:《送法下乡──中国基层司法制度研究》,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3、侯猛:《中国最高人民法院研究──以司法的影响力切入》,法律出版社2007年版。

四、“法律与经济”阅读:1、波林斯基:《法和经济学导论》,法律出版社2009年版。

2、科斯:《企业、市场与法律》,格致出版社2009年版。

3、张五常:《中国的经济制度》,中信出版社2009年版。

4、杰夫雷·萨克斯、胡永泰、杨小凯:“经济改革与宪政转型”,《开放时代》2000年第7期。

5、卡尔.波兰尼:《大转型:我们时代的政治与经济起源》,浙江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

五、“法律与社会”阅读:1、费孝通:《乡土中国》,上海世纪出版集团2007年版。

2、周雪光:《组织社会学十讲》,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3、赵鼎新:《社会与政治运动讲义》,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4、沃尔特.李普曼:《公众舆论》,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六、“法律与文化”阅读:1、瞿同祖:“中国法律与中国社会”,载氏著:《瞿同祖法学论著集》,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海洋强国战略背景下的海事法院建设--从“三审合一”模式切入

海洋强国战略背景下的海事法院建设--从“三审合一”模式切入

海洋强国战略背景下的海事法院建设—从“三审合一”模式切入侯猛代伟摘要:部分海事法院正在进行海事刑事案件专门管辖试点,海事审判“三审合一”的模式初步实现。

这是 在海洋强国战略背景下法院的应对举措。

但为了更好地建设海洋强国,还需要在整体上反思海事法 院建设。

这包括如何有效提升海事刑事审判能力、能否通过飞跃诉讼制度实现海洋裁判规则的统一,从而形成有效区别于陆地空间的裁判规则。

此外,还需要审慎思考海事法院组织改革的可行性,例如实行一院二审制、改为海洋法院,并衔接整合最高人民法院国际商事法庭、各地自由贸易试验区 人民法院的相关职能,从而更加有力维护国家海洋权益,彰显中国的海洋司法主权。

关键词:海洋强国海事刑事案件三审合一飞跃诉讼海洋法院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坚决维护国家海洋权 益,建设海洋强国”,党的十九大报告进一步提 出“坚持陆海统筹,加快建设海洋强国”,这意 味着我国海洋强国战略的确立和全面实施。

行使 海洋司法主权的海事法院,在其中发挥什么样的 作用,如何发挥更大的作用?这是现实发展提出 来的紧迫问题。

2015年7月,最高人民法院在《关于全面推 进涉外商事海事审判精品战略为构建开放型经济 体制和建设海洋强国提供有力司法保障的意见》中提出“推动完善海事案件专门管辖制度。

要尽 快调研启动修改现行海事法院收案范围的规定,将涉海涉船涉货民商事纠纷案件和海事行政案件 统一纳人海事法院专门管辖范围。

要密切关注海 盗、走私、污染等海上违法状况和国家海洋维权 形势,深人研究将海事刑事案件统一纳入海事法 院专门管辖范围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2016年3月施行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海事 法院受理案件范围的规定》明确规定海事法院受 理案件的范围包括海事行政案件,没有特别提及 海事刑事案件的管辖问题。

但该规定第112条规 定:“法律、司法解释规定或者上级人民法院指 定海事法院管辖其他案件的,从其规定或者指定。

”2017年2月,最高人民法院及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据此指定宁波海事法院试点审理宁波“5*7”涉外海上交通肇事案。

2011年北京大学法学院法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复试名单

2011年北京大学法学院法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复试名单

2011年北京大学法学院法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复试名单100011011290004杜云峰法学理论7077127105379100011011290001陈立法学理论6384114112373100011011290897李时凯法学理论6580108111364100011011290905潘登法学理论5776114112359100011011290911胡钰琳法学理论5875109116358100011011290005龚冰冰法学理论5771111109348大学生村官100011011290026徐晴法律史5781114109361100011011290028余未法律史6073111103347100011011290073张浩宪法学与行政法学6584106106361100011011290039柯艾宪法学与行政法学6174107116358100011011290951左璀璀宪法学与行政法学7275100111358100011011291070董晓超刑法学6774118121380100011011290126王太坤刑法学727290111345100011011290124王若思刑法学826994100345100011011290127王璇刑法学78749895345100011011291156袁彬民商法学7177111122381100011011290167黎婷婷民商法学7080115108373100011011290163汲莉民商法学7477100119370100011011291125严学安民商法学6670113117366100011011290226张晋民商法学7065117113365100011011291168吴志明民商法学6575113112365100011011290171李英民商法学8370104108365100011011290221杨先德民商法学6278117107364100011011291128徐方亮民商法学7375109107364100011011291187林挚诉讼法学6773126110376民事诉讼法方向100011011290238陈曲诉讼法学6572123106366民事诉讼法方向100011011290241郭冰琪诉讼法学6669115102352刑事诉讼法学方向;外国刑事诉讼法学方向100011011290243郭晶诉讼法学677112094352刑事诉讼法学方向;外国刑事诉讼法学方向100011011290234白冰诉讼法学5470114113351刑事诉讼法学方向;外国刑事诉讼法学方向100011011291233邹运经济法学7375121114383100011011291250王洪经济法学5974117115365100011011290340张郁安经济法学7663101114354100011011290347朱娴经济法学7672100103351100011011290284黄龙经济法学617911299351100011011291269马学荣经济法学6465110104343少数民族骨干计划100011011290368谢冰春国际法学7076135110391100011011290362马颖国际法学7374134109390100011011290352房莹国际法学7369122116380100011011290354何晓安国际法学8374114101372100011011290371杨琴国际法学7270121101364 100011011291321唐朦法学(知识产权法)7377129118397 100011011290392孙红优法学(知识产权法)6863114113358 100011011290386李万平法学(知识产权法)717411399357 100011011290385李冬法学(知识产权法)6866108105347 100011011290410徐林晖法学(商法)7778112102369 100011011291342张蓓贝法学(商法)5965114111349 100011011290408王赫法学(商法)627711593347 100011011290405罗越婷法学(商法)6370111101345 100011011290427蒋悦法学(国际经济法)7378115115381 100011011290455尉承栋法学(国际经济法)7680109104369 100011011291399刘富涵法学(国际经济法)6773104117361 100011011291369汤菁丽法学(国际经济法)8074102101357 100011011290438刘芳法学(国际经济法)7477101103355 100011011290460吴萌萌法学(国际经济法)637697110346 100011011291400吴寒法学(国际经济法)807190105346。

当代中国法理学的变化与反思一个局内人的知识社会学观察

当代中国法理学的变化与反思一个局内人的知识社会学观察
作为一个局内人,笔者也能够进行这样一种知 识社会学的梳理。笔者在 1994年读本科一年级时 就学习了法理学课程,而后硕士和博士期间均就读 法理学专业,后来又从事法理学的教学和研究,迄今
收稿日期:20181204 作者简介:侯猛(1976—),男,江苏徐州人,教授,博士,研究方向为法律社会学.
Abstract:ThehistoryofcontemporaryChinesejurisprudenceisshapedbyjurisprudencescholarsofdifferentintellec tualpreference,sothereisnoonlyrightdefinitionandknowledgesystemofjurisprudence.Itappearsnotonlyinju risprudencecurriculumandteachingsystem butalsoinjurisprudencestudies.Inrecentyears,lawandsocialsci enceshavesprungupandstoodwithlegaldogmatics.Meanwhile,wealsoneedtostrengthenteachingandstudiesof Marxism jurisprudence. Keywords:jurisprudence;lawandsocialsciences;Marxism jurisprudence
一、引言
通常,当人们 提 到 “法 理 学 ”这 个 词 的 时 候,很 多人就会将其与一系列的学说和人物联系在一起, 例如:自然法学、分析法学或法律实证主义、社会学 法学或法律现实主 义① ,以 及 奥 斯 丁、凯 尔 森、哈 特、 富勒、德沃金、波斯纳,甚至博登海默② ,等等。如 果 再加上一个限定词———“当代中国”的法理学,那么 能够联想到 的 有 代 表 性 的 人 物,就 有 沈 宗 灵、孙 国 华、张光 博、张 文 显、朱 景 文、季 卫 东、朱 苏 力、徐 显 明、李林、梁治平、夏勇、邓正来、张志铭、舒国滢、郑 永流,以及更年轻一代的法理学者,等等。正是这些

社科法学的内涵与贡献

社科法学的内涵与贡献

社科法学的内涵与贡献∗侯猛∗∗社科法学是一个名词简称,其英文名是“law and social science”,就是法律和社会科学。

从其英文名称比较好理解具体含义,它就是一个跨学科的研究领域,是将社会科学的一些知识和方法运用到法律的研究和教学之中。

只是为了方便,才将法律和社会科学简称为社科法学这四个字。

那这四个字的简称科不科学?其实是不科学的,法学前面怎么可以有修饰语呢!从语义学的角度来解释这个词存在很多问题。

前面也说过,其英文名law and social science很明确,之所以简称为社科法学,原因在于最近5—10年间,法学界有一个新的学术思潮,即法教义学。

当今10年以来,或是20年以来,法学比较前沿的学术思潮主要有两波,一是法教义学,一是社科法学。

法教义学的概念,对于部门法的研究者和学生而言,尤其是刑法或是民法包括宪法,会比较熟悉。

这种源于德国的学术潮流在目前法学界比较热。

另外一波就是我们这一波,也就是将社会科学的知识和方法运用到法学,简称社科法学的原因就是为了与法教义学形成一个对比。

当然这不仅是一个对抗。

最近几年,关于社科法学和法教义学的论战一直在继续,去年在中南政法大学专门开了一个对话会。

为什么会出现论战甚至对掐呢?我觉得是两种∗本文根据侯猛老师在南开大学举行的“社科法学连线系列讲座第十四讲暨‘规制与公法’沙龙第十一期:社科法学与国家治理”上的主题发言整理而成。

∗∗侯猛,北京大学法学院院长助理、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法律和社会科学》创刊编辑、负责人,“社科法学连线”(Law and Social Sciences Union)共同发起人。

不同的研究范式,在整个法学的学术体系里面存在一个竞争。

尽管我认为两者存在一个合作的可能性,并不是非此即彼的,但是就竞争而言,我认为还是存在竞争的,比如两种研究范式,何者在学术上更有说服力。

但两种范式最根本的差异还是对法条的态度。

我所理解的法教义学会比较尊重现有的法体系和法秩序,甚至说把法条当成一个理所当然的东西。

【终于来了】中国青年法学学者引证率·中国法学实力格局图中法评

【终于来了】中国青年法学学者引证率·中国法学实力格局图中法评

【终于来了】中国青年法学学者引证率·中国法学实力格局图中法评侯猛北京大学法学院副教授中国法学的研究现状如何?这常常成为法学人清谈的主要议题。

但要以此为题,书写形成文字公开发表,则不仅需要勇气,还得耗费一番考据的功力。

青年学者如何去看自己这一代的学术水平、学术地位?他们在多大程度上对上一代学者有所承继?又在多大程度上构成对上一代学者的挑战?这都是些比较有趣的问题。

虽然这些问题较难精确描述,但可以从某些侧面加以客观评价。

目次一、问题与方法二、从引证看“十大杰出青年法学家”三、从引证看法学各学科的实力分布(一)法学各学科的人数分布(二)各法学院所的人数分布四、进一步的分析(一)被引的类型:论文,还是专著型教科书(二)多学科研究的引证优势(三)法学各学科的引证差异(四)“长江后浪推前浪”?——“70 后”与“50 后”的比较(五)“江山代有才人出”!——“70 后”与“80 后”的比较从引证看法学各学科的实力分布十大的数据显然还不能反映整个法学界45岁以下青年学者的学术状况。

为此,本文又按照法学各个学科划分,对45岁以下的青年学者的被引次数进行了统计。

首先需要说明的是,法学各学科由于学科属性、人数规模等因素,对学者的被引次数的多少影响很大。

学科划分的主要依据是,国务院学位委员会2005年修订的《授予博士、硕士学位和培养研究生的学科、专业目录》,法学二级学科包括:法学理论、法律史、宪法学与行政法学、行政法学、刑法学、民商法学(含:劳动法学、社会保障法学)、诉讼法学、经济法学、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国际法学(含:国际公法、国际私法、国际经济法)。

本文根据实际情况变化做了调整:例如,虽然宪法学与行政法学是一个学科,但从学科规模上来看,宪法学和行政法学是各自独立的;诉讼法学也相应分为刑事诉讼法学和民事诉讼法学;知识产权法学发展迅速,也相应从民商法学中分立出来统计;社会法学尚未形成规模,归入经济法学。

最终本文所统计各学科分别是:法学理论(法理学)、法律史、宪法学、行政法学、刑法学、民商法学、知识产权法学、刑事诉讼法学、民事诉讼法学、经济法学、环境法学、国际法学。

进京接访的政法调控

进京接访的政法调控

作者: 侯猛[1]
作者机构: [1]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法学院
出版物刊名: 法学
页码: 25-33页
年卷期: 2011年 第6期
主题词: 进京;接访;调控
摘要:全国信访总量在下降,而进京上访数量却呈现上升趋势,这使得地方进京接访的任务如重。

2003年收容遣送制度的废除,客观上导致了县级地方政府暴力接访等现象的大量出现。

同时为缓解进京涉诉的上访压力,各省高级法院纷纷派驻最高法院周边,形成了法院“驻京办”的扎堆现象。

这些现象的出现,在很大程度上是之前单一制度改革所带来的负面后果。

未来信访改革应特别注重各项制度之间的配套、跟进和协调。

从限缩信访事项的范围、划定法院审判与涉诉信访的界限、拓宽建立多元的民意表达渠道、健全社会救助和商业保险体制等方面入手,促成制度改革的整体效应的发挥。

侯猛:分支学科制度建设与中国宪法学发展(1)(精)

侯猛:分支学科制度建设与中国宪法学发展(1)(精)

侯猛:分支学科制度建设与中国宪法学发展(1)内容摘要中国宪法学分支学科制度建设需要有专业的学术精英进而相应的知识积累以及物质基础。

一方面,宪法学要回归到宪法文本的研究上来,另一方面,也要注意经验和实证调查分析,进行跨学科研究。

但是,这样一种研究上的分野和知识积累是不够的,宪法学分支学科必须加强学科制度,这包括稳定的研究机构和群体,严格的学术培养计划,有效的学术评价机制和长期的基金支持。

而建设宪法学分支学科的最终目的就是通过知识整合去解决与宪法相关的社会问题;改善现有的宪法学研究状况,开展学术竞争、学术批评,建立学术传统。

关键词主流宪法学非主流宪法学宪法问题学科建设学术竞争在中国宪法学界,越来越多的中青年学人关注并致力于宪法学分支学科的建设,这种倡导并实践的意义自不待言。

[i]本文从学科制度的角度来分析中国宪法学分支学科建设的难度和可能性。

大致而言,宪法学的分支学科包括宪法解释学、比较宪法学、宪法史学、宪法哲学、宪法政治学、宪法经济学、宪法与文学、宪法社会学、宪法人类学等等。

但是,每一个宪法分支学科制度的建立和发展都需要有专业的学术精英进而相应的知识积累以及物质基础建设。

一、分支学科制度建设中的主流宪法学每一个宪法分支学科的发展都需要有专业的学术精英来带动整个分支学科的发展,而外在的表现就是有相应的知识积累以及各自相对独特的研究方法或研究对象。

就近五年中国的宪法研究情况来看,宪法研究基本上集中在对宪法理论体系的研究(宪法哲学)、对宪法文本的研究(宪法解释学),以及从国家建设角度对宪法政治的研究(宪法政治学)。

这三种研究构成了目前宪法研究的主流。

大致讲来,其共同特征是关于宪法的规范性研究,关注的是“宪法是什么”的问题。

宪法理论体系研究关注方法论、基本范畴以及宪法理论体系的解释力。

[ii]构建宪法理论体系被认为是宪法学学科走向成熟的标志之一。

而宪法文本研究的问题则集中在宪法文本的制定(修改)权力、宪法文本的内容、“宪法修改”的活动、[iii]宪法规范与社会现实的冲突、[iv]宪法文本的解释、[v]宪法的实施或适用(宪法监督、宪法诉讼)。

最高法院大法官因何知名

最高法院大法官因何知名

作者: 侯猛[1]
作者机构: [1]北京大学社会学系
出版物刊名: 法学
页码: 18-30页
主题词: 法官声誉;知名度;公信度;司法能力;大法官会议
摘要:理论上,法官声誉与法院公信力之间具有正相关性。

但是,由于中国最高法院大法官的声誉并不是通过审判活动来对法律和司法制度做出贡献,因而很难通过大法官声誉来提高最高法院公信力。

事实上,与美国以及同属大陆法系的德国、日本、台湾地区相比,中国大陆目前还没有建立起有效制度来激励大法官乃至所有法官关注个体职业声誉,也没有建立起测评法官公信度的机制。

因此,现有一些改革措施的实际效果是有限的。

截访中的“黑监狱”现象

截访中的“黑监狱”现象

作者: 侯猛
作者机构: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法学院
出版物刊名: 人民论坛
页码: 28-29页
年卷期: 2013年 第15期
主题词: 监狱 保安公司 地方政府 上访者 明码标价 利益链 维稳
摘要:保安公司与地方政府利益链 一些地方政府以"维稳"的名义,千方百计试图阻止访民的上访。

但是地方政府人力有限,怎么办?花钱雇人,以拦截上访为职业的"黑保安"就应运而生。

这些"黑保安"专门为各省市接访人员提供分流、看护、劝返等服务,在此前的"安元鼎"事件中,进过"黑监狱"的上访者称,他们被关、被押送返乡,保安公司都是明码标价收钱的。

终结这一灰色"利益链",将昌基治中国的发展方向。

从校车安全事件看国家的给付义务

从校车安全事件看国家的给付义务

从校车安全事件看国家的给付义务
侯猛
【期刊名称】《教育科学文摘》
【年(卷),期】2012(000)003
【摘要】校车安全问题的要点是界定在基础教育和公共事件中国家所应承担的给付义务,其核心是与受教育权相对应的国家给付义务。

国务院主持制订的《校车安全条例(草案)》明确规定国家支持校车服务,这是我国首次以行政法规的形式规定国家承担校车给付义务。

【总页数】3页(P16-18)
【作者】侯猛
【作者单位】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法学院,北京100029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D923.6
【相关文献】
1.幼儿园校车安全事件致因因素研究 [J], 刘艳玲;刘西林;王军
2.论基本医疗服务国家程序给付义务 [J], 刘耀辉
3.论保障义务教育阶段受教育权的国家给付义务 [J], 郑心仪
4.社会救助权国家给付义务的司法救济 [J], 周忠学;
5.从《国家网络安全事件应急预案》看我国网络安全事件应急体系 [J], 胡俊;严寒冰;吕志泉;周彧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Iபைடு நூலகம்
图表目录
图表 1 文献总体产出统计表 .............................................................................. 1 图表 2 文献总体产出饼图 .................................................................................. 1 图表 3 中文期刊论文年度发文量 ...................................................................... 1 图表 4 中文期刊论文产出表 .............................................................................. 2 图表 5 人物发表期刊论文刊分布图 .................................................................. 2 图表 6 各年度指导学位论文数量 ...................................................................... 4 图表 7 所导硕博学位论文数量对比饼状图 ...................................................... 4 图表 8 中文会议论文年度发文量 ...................................................................... 4 图表 11 学术引用指标 ......................................................................................... 5 图表 12 高被引论文 ............................................................................................ 5 图表 15 人物科研合作关系 ................................................................................ 6 图表 17 人物相关关键词词频 ............................................................................ 6
创新助手报告 ——人物分析报告
创新助手平台提供
微信公众号:INFOSOFT_STADS 电子邮件:stads@ 官方网站:
北京万方软件股份有限公司出品
2016-01-03
报告目录
报告核心要素....................................................................................................... III 一、人物简介........................................................................................................ 1 二、人物相关科研产出总体分析........................................................................ 1 2.1 文献类型产出总量表/图 ....................................................................... 1 三、人物相关科技论文产出分析........................................................................ 1 3.1 中文期刊论文 ........................................................................................ 1 3.1.1 中文期刊论文年度发文量 ......................................................... 1 3.1.2 中文期刊论文产出表 ................................................................. 2 3.1.3 所发表中文期刊论文所分布刊情况 ......................................... 2 3.1.4 最近发表中文期刊论文情况 ..................................................... 2 3.1.5 近十年研究热点推荐 ................................................................. 3 3.2 学位论文 ................................................................................................ 4 3.2.1 学位论文年度指导数量 ............................................................. 4 3.2.2 所导硕博论文数量饼状图 ......................................................... 4 3.2.3 所导学位论文 ............................................................................. 4 3.3 中文会议论文 ........................................................................................ 4 3.3.1 会议论文年度发文量 ................................................................. 4 3.3.2 所发表的中文会议论文 ............................................................. 5 四、学术网络........................................................................................................ 5 4.1 学术引用指标 ........................................................................................ 5 4.2 高被引论文 ............................................................................................ 5 五、 人物科研合作关系...................................................................................... 6 六、人物相关关键词............................................................................................ 6 附录一 联系方式.................................................................................................. 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