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写绘:《笨拙的螃蟹》——送给一个孩子的绘本故事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读写绘:《笨拙的螃蟹》——送给一个孩子的绘本故事
孩子则是我在上周跟班听课时发现的。

对于二年级的他来说,这个春
夏尤为重要。

因为如果不尽快纠正他在众人心目中的“镜像”以及确定自
己良好的“自我镜像”的话,那么将对他今后难度更大更复杂的学科学习
带来更直接的困难,同时也更影响健康优良的精神人格的形成。

因此,从
儿童课程入手,用“童诗”、“故事”、“绘本”等去吸引他,培养他良
好的注意,再关注他学习生活的其他细节,不断进行正强化,并和家庭建
立有效的“沟通——鼓励——反馈”机制,是和杨老师商定后一起来共同
做的。

周五的绘本课,则是儿童课程对他的第一步。

(一)
到了小圆厅后才发现,场地因为有会议举行过,已经不是供学生上课
的课桌椅摆放了。

于是迅速和来自焦作、萧山的访问教师们,还有胡琴、杜涛重新摆放。

因为课桌被移除了很多,所以就只摆放了八排会议用长椅,原定学生上课完成一部分读写绘作业的任务也就要调整到课后完成了。

调试投影的时候也出了问题,幕布架忽然坏掉了,实小王主任和杜涛
又急急地去另一个报告厅搬取好的来。

杨一杏老师和我,则对因改换了位置而有些兴奋的孩子们,一个个让
他们把速写本和油画棒放在座位下面,以能更专心地听故事。

一番紧张忙碌后,终于照常开始,没有能够对后面的三节课造成影响。

(因为一至三年级的教室里,投影设备还未解决,所以一二年级四个实验
班每周一次的“读写绘”课就周五下午集中在小圆厅上。


提醒自己:下周课前一定要把场地事先看一遍。

(二)
学生一切就绪,情绪也非常饱满地做好了准备后,我非常郑重地请出了这节课的主角——小波。

刚才在大家乱糟糟地找座位、放东西的时候,我已经悄悄地把他领到了讲台旁,专门给他摆了一张凳子,让他坐在那里。

并且我告诉他,这节课我要特别邀请他和我一起上,所以一会儿要注意用眼睛看画面,用耳朵仔细听故事,并用心思考问题啊。

他有些吃惊,也有些迷惑,但还是很高兴。

“知道今天我为什么让小波坐在这个位置上吗?”
对待这个问题,班里很爱读书的文文的回答,代表了同学们对小波的第一印象:“知道。

因为在教室里他就坐在这个位置。

”在教室里,因为小波的自身行为问题而又无法克制,老师出于无奈采取了下策,课下小波还是能跟其他同学玩在一处。

但是现在是二年级,若长久下去,对于班级学生,对于小波自己,这个“特别的座位”将会带来一种人为的心理上的隔离,从而对于学生形成好的“自我认同”,找到“归属感”,并对健康的精神人格形成造成很大的阻碍。

“错了。

”我非常肯定地做出了回复。

因为,我今天特地把小波摆在相同的位置,但是却又要赋予另一种“特别”的意义,来帮助其他同学对小波重新定位,也让小波对自己有一个新的认识。

二年级的学生很容易受到老师的影响,所以马上就有一个女生说,因为他表现好所以老师才让他坐在那里。

对这个说法我也做了澄清:“现在还不能这么说,因为我们还没有上课,对不对?没有上课不能说谁表现好谁表现不好。


“因为他有进步。

”王越说。

我表扬了王越,我说:“我很欣赏王越,因为他看到了同学的优点。

但是,这不是这节课最主要的原因。

最重要的是因为这个故事——”
“——跟他有关。


真是一帮精灵可爱的孩子啊。

(三)
我牵着小波的手,走到讲台正中。

孩子们从来没接触过这样的课堂,或许是从来没见到过小波这样的出场,一下子都笑起来。

往日动个不停嘴巴始终不停的小波,此刻却那么文静腼腆。

“今天这个故事,我们俩一起讲给大家听。

”我将小波拥在胸前,对大家说,又低头对小波说,“小波,今天我们的任务就是将最好的故事讲给大家听,好不好?”
他腼腆地笑着,点着头,被刚才突如其来的“遭遇”搞的有些紧张的心情也伴随着耸肩的小动作而放松下来了。

“小波啊,这节课你可要辛苦了,因为我们俩基本上站着,等你感到累的时候,你就坐在旁边休息一下啊。

”这节课,每一句话我都是专门对小波、对班里同学说的,一个特别的形象,要通过一个个细节来完成重建。

大屏幕上出现了课件,可惜的是,虽然做了手脚,学生还是看到并读出了故事的名字:《笨拙的螃蟹》。

因此当我出示第一张画面问这只螃蟹怎么样的时候,学生很痛快地就回答“很笨拙。

”而我的原意本来是想激发学生的兴趣,学生只看螃蟹的画面,会说:“真大!”“两只大钳子,真厉害!”
“真威风!”等,然后再一个急转,告诉他们“这是一只笨拙的螃蟹,你们看到的这两只巨大无比的钳子,却给他带来的是什么呢?”
不过错也就错了,我接着问:“老师没藏好,被你们发现了字。

不过,要考考你们,从哪里可以看出螃蟹很笨拙啊?”
“他的两个爪子合起来有他身体那么大。

”文文从钳子和身体的整体搭配方面来考虑。

“他看起来笨呆呆的。

”杨浩宇说。

“他长得像小波。

”一个男孩子接着说,大家都开怀大笑。

小波也开心地笑了。

“这只笨拙的螃蟹,他和别的小朋友在一起,会发生什么事呢?”故事就这样开始了,不过,此时的孩子们,已经不再是单纯听一只“笨拙的螃蟹”的故事了,因为,一会儿他们便会发现,他们也在里面,是这个故事中的一个角色。

“螃蟹尼尼不喜欢自己那对大钳子。

不管他干什么,笨拙的大钳子总是碍事儿。

”在这里我停下了,让学生看画面,去发现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尼尼不喜欢自己那对大钳子。

学生纷纷把手举起来,我让小波小说。

“因为大钳子总是碍事儿。

”注意力果然不集中,他的思维是比较散的,所以答非所问。

我肯定了他说的是尼尼不喜欢大钳子的原因,但是又明确指出现在是要大家仔细观察,看画面上的尼尼哪些地方表现出他的“不喜欢”。

“眼睛。


“还有嘴巴撇起来”。

马爱民补充说。

我让他们模仿一下喜欢的时候眼睛和嘴巴会是什么样,再模仿一下不喜欢的时候,孩子们都很开心,小波也很开心,他站在我身边,继续看画面听故事。

他的朋友们都没有这样笨拙的钳子。

尼尼多么希望自己有像章鱼和水母那样可以挠痒痒的触手,或像海龟和鱼那样能划水的鳍。


在这里我又一次停下了,因为“朋友”对于小波来说也是一个重要的因素。

心理学研究结果表明,对于学龄期的儿童,朋友的影响在某些方面甚至要超过老师和家长的。

而小波我知道,他在班里是没有朋友的。

我先问其他同学:“你有好朋友吗?”
“有!”异口同声。

有的孩子还马上指向自己的好朋友。

“你的好朋友最擅长的是什么呢?”
一个小男孩指着他的同桌陈家兴说,他们俩是好朋友,最喜欢在一起玩游戏。

陈家兴玩“石头剪刀布”最厉害了。

高文浩则指着和他坐在一起的鲜迎春和凌亚雯说,她俩是他的好朋友。

她们俩上课听讲很专心。

一个女生说了自己的好朋友在二(7)班,那个同学特别会说笑话。

还有一个男生说起了自己从幼儿园开始就非常要好的一个朋友,虽然不在一个学校上学,但是周末都要在一起玩。

由于这次的座位是临时自己找的,所以很自然地几乎都是好朋友坐在一起,就在课前我悄悄地去找小波过来的时候,他正在一群招朋引伴的孩子们中间,很茫然地寻找着自己的位置。

“每个小朋友都像尼尼一样,有自己的好朋友,这些好朋友,也都有自己的特点。

小波,你的好朋友呢?”
他的头低下了,说:“没有。


刚才还很欢乐的空气一下子沉寂了,“移情”在这些天真的孩子身上显出了效应,他们没有想到平时说个不停,跟很多很多人都打招呼的小波居然“没有朋友”。

我特意等了等,让这种微妙的情绪再持久一些,然后我说:“记住啊,小波还没有朋友呢!那么,有了朋友的尼尼,又怎么样了呢?”
小波专心地看着大屏幕,等着故事继续发展。

一天,尼尼和朋友们一起玩捉泡泡的游戏。

画面上,一个白白的、大大的、圆圆的泡泡正被章鱼、海龟、水母顶来顶去呢,真好玩。

孩子们也预测到泡泡到了尼尼那里会是什么样。

“啪!”尼尼笨拙的钳子把泡泡扎破了。

我问学生:“现在怎么办呢?不能玩泡泡了。

章鱼、海龟、水母会怎么对尼尼说呢?”
高文浩说:“他的朋友们都很伤心。


卞陶说:“(尼尼)太笨了!”
杨浩宇说:“尼尼,下次玩泡泡时小心点嘛!”
一个男生也说:“都怪你的钳子太大了,太笨了,要是没有这个钳子就好了!”
马爱民说:“没关系,我们再弄一个泡泡吧。


这其实是每个孩子经常碰到的场景,在学校范围内的伙伴群体中,那些成绩优秀、纪律良好、身体灵敏的同学能够得到大家的拥护,比如杨浩宇,而像马爱民这样的孩子因为性格很好,对其他孩子的行为很容易理解,所以也有很多孩子接纳他为伙伴。

而小波,他的成绩自然不是很好,纪律也是最大问题,虽然他很爱说,看起来交际能力很强,但是他又总爱动手动脚,给别人带来很大影响。

因此,这也是他没有伙伴的重要原因。

我没有直接进行“是”或“非”的评价,故事会让孩子们自己做出判断的。

故事继续进行。

他们不能玩这个游戏了,于是开始玩追逐游戏。

我把后半句“开始玩追逐游戏”念得很重。

这里已经包含着对刚才几个孩子发言的评价了。

尼尼横着身子飞快地逃跑,可有一只钳子总是碍事儿。

在这个画面,我停下了,让同学们观察是“谁追谁”,培养学生根据画面细节来分析推理的能力。

小波呢,这个问题对他来说,也比较难,我就让他注意听,待会儿当裁判,判定谁是对的。

果然有学生看错了,连很机灵的韩一泽也说:“我觉得是海龟、章鱼和水母在追尼尼。

因为尼尼在跑,章鱼飞上天好像在抓尼尼。

”他只看到了海龟的眼睛是朝着尼尼,而没有注意到章鱼和水母的眼睛都是看向海龟的。

别的同学纷纷表示不同意,胖乎乎的赵一鸣说出了正确的答案:海龟在追尼尼、章鱼和水母。

我请小波来判断,他指了赵一鸣,我马上说:“小波同意赵一鸣的,马老师同意小波的。

韩一泽,你要再仔细看哦。

”韩一泽点点头,这是个非常可爱的孩子,性格开朗,不管什么学科,发言都很积极。

“呼哧!”尼尼脚下一滑,摔了个跟头,骨碌骨碌地从坡上滚了下来。

他被埋在沙子里,只有两只眼睛露在外面。

海龟不得不把他挖了出来。

“追逐游戏也不能玩了,那么,如果你是水母,海龟,章鱼,你会怎么做呢?”我再把这个问题抛出来。

我又叫了刚才的几个同学,卞陶,高文浩都说,“再去玩别的游戏。

”而王星宇则说:“没关系,我们再去玩适应你的游戏。

”当然也有同学(骆欣宇,关于他,又是另外的一个故事了。

)说“我还会怪他的大钳子。

”对于孩子来说,故事是有力量的,可是故事却又不能简单地带入生活。

仅同伴间的“游戏”就有很多的复杂性,但是通过故事,孩子们可以得到启迪,怎样更好地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

大家又决定玩捉迷藏,尼尼爬进一个大贝壳,然后轻轻把壳盖上。

关于朋友的话题,我的目的已经基本达到,后面的故事就更加流畅了。

这可是个绝妙的藏身之地。

尼尼笨拙的钳子把贝壳碰碎了。

“哎呀!”他大叫起来。

尼尼忍不住叹了一口气,“如果没有这对笨拙的钳子,我会藏得非常好!”
“别担心,尼尼。

”水母一边说,一边把碎贝壳捡了起来,“这回我们藏,你来找。


尼尼从一数到十后,开始找他的朋友们。

他在沙子里找到了海龟;他在贝壳下找到了水母。

可是,他把石堆的周围都找遍了。

也没找到章鱼。

小波一直很专心地看着,呵呵,这可是他最安静的一节课。

在尼尼到处寻找章鱼的画面处,我停下了,要给他表现自己的机会,这是为了给他积极
的正强化,因为在学科课堂上,由于以前基础的问题,他是无法比得过王星宇、杨浩宇、韩一泽、高文浩这些已经“训练有素”的孩子的。

我先找了前排的一个小姑娘,让她指出章鱼藏在哪里,同样,最后的判定权在小波这里。

突然,他们听到求救声,原来,章鱼被海草紧紧地缠住了。

“救命!”章鱼拼命地扭来扭去,左摇右摆,海龟和水母也跑过去帮忙,可海草却越缠越紧。

我的声音将画面表达的意思更加生动地再现出来。

很多孩子迫不及待地把手高高举起了,他们已经知道故事会怎么进行了。

“小波,你觉得呢?”面对同学的回答,我同样再次把小波推向优秀表现。

“用钳子把海草剪断。

”说完后他又转身去看大屏幕了。

尼尼想出个主意。

他用钳子轻轻地把海草剪断,被剪断的小片海草随着海水飘走了。

尼尼越剪越快,就像在围着海草跳舞。

尼尼的钳子飞快地移动着,一会儿砍,一会儿切,一会儿撕,一会儿抛。

很快,海水里到处都是打着转转的碎海草。

画面定格在这里,我让孩子们观察章鱼和尼尼开心的表情,问:“尼尼为什么很开心?”
“他的钳子也做好事了,不会再损坏什么了。


“他的钳子挺管用的了。


章鱼终于自由了。

“谢谢你,聪明的螃蟹!”她欢呼起来。

尼尼高兴地挥舞起他的大钳子,他终于知道自己“笨拙的”钳子是多么有用了!
画面上,螃蟹尼尼又和伙伴们一起快乐地玩耍了,不过再也看不到那只“笨拙的螃蟹”了。

(四)
教室里,“尼尼”和伙伴们新的话题又开始了。

小波再一次被我揽起肩膀,我问大家:“这个故事好听不好听?”
“好听。


“那么,我为什么说这个故事跟小波有关系呢?”
“我觉得一开始小波觉得自己很笨,可是到后来他有很大的进步。

”韩一泽说。

“那么,小波一开始觉得自己很笨,他觉得自己哪些地方很笨呢?”追溯一下原因是要明白让小波知道,他在班里同学中的形象,这已经是全班共
知的事实,因此在考虑小波的新的形象树立之前,旧有的就要打破并且做一个中止,以后我们对待小波,就像对待每一个同学一样,对事不对人。

“上课的时候老是望着下面,还做小动作。

”学生纷纷说。

“可是,就像王越和韩一泽说的一样,这一星期,他的进步很大。

发现了自己的优点。

自己还有很大很大的用处呢。


接下来也是对于小波最有影响力的地方,不过真可惜,因为这星期工作太忙,所以对于他的资料我收集得不是很多,如果把这周内他上课听讲、发言,还有课间和同学玩,认真完成并取得优秀的家庭作业,等等有意让他去做得最好的展现出来,那么效果将会更好。

但是我只找到了他的一次晨诵作业,因此就放在了ppt上,和全班同学一起来欣赏。

但即使这样,这样隆重地展示一位同学的作业,和刚才的故事一起,这对于其他同学来说,就有了特别的意义。

“所以,今天这个故事,我是特别送给——”
“小波的!”孩子们异口同声。

“其他小朋友,你要想想这个问题,在我们这个班里,你是水母、海龟和章鱼吗?对待比较‘笨拙’的伙伴,你是怎么做的呢?在二(4)班,就有这样一位像水母、章鱼一样的小姑娘,她叫吉宇航,同桌的英语不是很好,她就每天中午花十分钟的时间和同桌一起念英语。

在她的帮助下,同桌现在的英语有很大进步了。


“尼尼的故事并没有结束,他后来和小伙伴还会有哪些故事发生呢?请同学们回去后把这个故事跟爸爸妈妈分享后,再一起说说尼尼后面的故事并把它画下来,好吗?”
韩一泽说:“我要画连环画。


高文浩说:“我要画尼尼的历险故事。


鲜迎春说:“我要画一个小姑娘到海里游泳,和尼尼做朋友了。


小波呢,他也说要画一幅最好看的画。

不过,要真的达到高质量的完成,老师还有很多后续的工作要做。

但是,在这个春天,希望的种子已经埋下。

相信他会给自己许下一个成功的诺言。

生命,因有了承诺,而会更加充满期待。

教学目标:
1、激发学生阅读兴趣,让学生产生阅读期待。

2、初步感悟:决定自己笨拙或有用的,关键是如付看待自己。

学情分析:
中段学生往往对故事情节的关注胜过故事要言说的东西,所以在注重情节的过程中,适当地引导学生思考画面和故事背后所蕴含的人生哲理,是必要的。

作品解读:
《笨拙的螃蟹》讲了这样一个故事:螃蟹尼尼不喜欢自己的大钳子,因为不管他干什么,笨拙的大钳子总
是碍事儿。

在与朋友玩泡泡、追逐、捉迷藏的游戏中,大钳子总是让自己很难堪,把事情搞砸。

他的朋友们都没有这双笨拙的大钳子,尼尼非常羡慕他们。

后来在一次游戏中,章鱼被水草困住,其他朋友都无能为力,但尼尼的大钳子却派上了用场,刷刷几下,就切断了困住章鱼的水草,把朋友救了出来。

原来,看似笨拙的大钳子其实并不笨拙。

《笨拙的螃蟹》用色彩鲜明的画面、细致生动的局部刻画,一个可爱、充满儿童游戏精神的小螃蟹尼尼来到了我们面前。

尼尼的可爱就是儿童的可爱,尼尼的烦恼就是儿童的烦恼,在一些看似平淡的小故事中,尼尼似乎成长了,但可以肯定的是,听故事的小朋友若有所思了。

决定自己笨拙或有用的,关键是自己如何看待自己,换个角度看问题,说不定别有洞天。

一些约定俗成的看法或习惯常常遮避了我们的视线和思考,自卑和无力感就会慢慢在心头生长,其实,许多看似无用的负担,可能蕴藏着独特的作用,这就需要我们善于观察的眼睛和活跃的创造性思维了。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引入、观察封面
1、出示图片,你看到了什么?
2、观察这幅图,形容一下,这是一只怎样的螃蟹?原因是什么,说来听听。

3、可是,这本书的名字去叫"笨拙的螃蟹",你猜猜是什么原因?"笨拙"是什么意思?
二、共读故事,随机设疑
1、这只笨拙的螃蟹,他和别的小朋友在一起,会发生什么事呢?我们一起来读故事吧。

2、你从图上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尼尼不喜欢它的大钳子?
3、尼尼的朋友真多,你有朋友吗?说来听听。

4、现在不能玩泡泡了。

章鱼、海龟、水母会怎么对尼尼说呢?
5、玩追逐游戏,仔细看,谁追谁?为什么?
6、追逐游戏也不能玩了,那么,如果你是水母,海龟,章鱼,你会怎么做呢?
7、章鱼藏在哪里了?
8、可海草却越缠越紧,怎么办?
9、观察章鱼和尼尼开心的表情,尼尼为什么很开心?
10、画面上,螃蟹尼尼又和伙伴们一起快乐地玩耍了,不过再也看不到那只"笨拙的螃蟹"了。

三、整体回味,感悟主题。

1、故事讲完了,让我们再回忆一下,用两三句话来说说这个故事吧。

2、你最喜欢故事中的谁?
3、班上有像尼尼这样的同学吗?不把名字说出来。

我们就把这个故事送给这些同学吧。

4、对于像尼尼这样的同学,你会像水母、海龟和章鱼那样去对待这样的同学吗?怎样做?
我们也把这个故事送给这些可爱的同学吧。

5、能让你成为"笨拙的"、或者"聪明的"、"有力量的",并不是大钳子,而是你怎样去看待它,去使用它。

四、后续:编写故事,配上插图
尼尼的故事并没有结束,他后来和小伙伴还会有哪些故事发生呢?请同学们回去后把这个故事跟爸爸妈妈分享后,再一起说说尼尼后面的故事,并把它画下来,好吗?
2011年3月6日星期日阴雨绵绵
做一个自信的我
——《笨拙的螃蟹》绘本教学手记
开学两周,一直在寻思着,第一本绘本讲什么故事给孩子们听呢?翻来翻去,觉得《笨拙的螃蟹》最合适不过了。

绘本解读:
《笨拙的螃蟹》讲了一只名叫尼尼的螃蟹不喜欢自己的大钳子,因为这一对大钳子总是碍事:在与朋友玩泡泡、追逐、捉迷藏的游戏中,大钳子总是让自己很难堪,把事情搞砸。

尼尼非常羡慕他的朋友们,因为他们都没有这对碍事儿的大钳子。

可在后来的一次游戏中,章鱼被水草困住,其他朋友都无能为力,而尼尼的大钳子却派上了用场,刷刷几下,就切断了困住章鱼的水草,把朋友救了出来。

原来,自己的大钳子也可以派上用场啊!
《笨拙的螃蟹》用色彩鲜明的画面、细致生动的局部刻画,一个可爱、充满童趣的小螃蟹尼尼来到了我们面前。

尼尼的可爱就是儿童的可爱,尼尼的烦恼就是儿童的烦恼,在一些看似平淡的小故事中,尼尼似乎成长了,但可以肯定的是,听故事的小朋友若有所思了。

决定自己笨拙或有用的,关键是自己如何看待自己,换个角度看问题,意义就不同了。

在孩子幼小的心灵深处,注入自信、快乐的种子,这对孩子一生的成长是多么的重要。

所以,我们选择了《笨拙的螃蟹》作为本学期的第一个绘本故事送给孩子们。

教学目标
1、激发学生阅读兴趣,让学生产生阅读期待。

2、初步感悟:决定自己笨拙或有用的,关键是如付看待自己。

课前准备:课件。

课堂教学片段:
一、谜语导入,激发兴趣
片段一:
课程伊始,我利用谜语导入:
“从头到脚硬盔甲,
生来横行又霸道,
张牙舞爪八只脚,
两把剪刀真厉害!”
孩子们小手如林,兴趣被极大地调动起来。

反思:在这个环节中,我请芊蔚代我读了这个谜语,主要想检测一下孩子的识字情况。

惊喜地发现,这里面的每一个生僻字,她都能认识,真让我惊喜。

我相机评价:“真不愧为我们班上的读书小明星啊。

”这就在告诉孩子们,要多读书哦。

据寒假作业反馈表显示,陈芊蔚同学假期读书96万字。

这是一个多么惊人的数字啊!
片段二:
师:今天,刘老师就给大家带来一个关于螃蟹的故事,想听吗?“想——”
孩子们响亮的回答声,足以看出对绘本故事的喜欢与期待!
出示ppt:的螃蟹
师:这到底是一只怎样的螃蟹呢?
孩子们看着图画,激动不已。

一只鲜红的大螃蟹张牙舞爪,实在讨人喜欢。

有的孩子说,这是一只可爱的螃蟹;有的孩子说,这是一只巨大的螃蟹;还有的孩子说,这是一只威风的螃蟹……
反思:此环节,不仅帮助孩子们积累了丰富的词语,同时还训练孩子要把话说完整。

“这是一只……的螃蟹。

”只有把话说完整,孩子们才能将其写完整。

家长们在日常的说话中,也可以随时提醒孩子哦。

片段三:
师:这只在你们眼里可爱、巨大的螃蟹,还是一只笨拙的螃蟹。

师:“笨拙”是什么意思?
一个学生说,“这是一只很笨的螃蟹。

”哈哈,孩子太可爱、太聪明了。

师:是啊,很笨很笨,不聪明、不灵巧,就是——
学生齐说“笨拙”!
借助孩子们已有的语言理解生僻词语,孩子更容易接受和理解。

(二)聆听故事,认识“笨拙”
终于开始读故事了。

教室里安安静静,孩子们的眼睛里充满了期待……
片段一:
师:这只笨拙的螃蟹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叫“尼尼”。

“螃蟹尼尼不喜欢自己那对大钳子。

不管他干什么,笨拙的大钳子总是碍事儿。

”你从图上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尼尼不喜欢它的大钳子呢?
学生们瞪大了眼睛,观察图画上的那只大螃蟹。

生:“它的两只钳子都垂下来了。


师:你这个“垂”字,用得太准确了。

让我想到了“垂头丧气”。

生:它的嘴巴都弯了。

呵呵
,应该是嘴角都耷拉下来了吧。

……
师相机小结:不仅文字可以传递许多信息,原来图画也可以告诉我们许多东西。

所以,在读绘本故事时,要仔细观察图画。

反思:这个环节,主要是引导孩子仔细观察图画,养成“读图”的能力。

如果能说出“画外音”那就是更高的要求了。

片段二:
师:你们看,尼尼有许多朋友。

谁能说一说,尼尼的朋友都有谁啊?
Ppt出示:
尼尼的朋友有、、和。

孩子们陆续地说了尼尼的四个朋友,但顺序是乱的。

师:你能按照一定顺序,如从左到右,或是其他的顺序来说一说,尼尼有哪些朋友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