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机械加工精度ppt课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5章机械加工精度
5.1概述 机器质量的好坏取决于零件的加工质 量
加工质量
外表质量
机械加工精度
;
5.1.1 加工精度的根本概念
加工精度-零件几何参数的实践值与实际值相符合的程 度。
加工误差-零件几何参数的实践值与实际值相偏离的程 度。
磨削
车削 公差带分布中心
刨削



;
加工误差表征了某一种加工方法的加工精度。 在消费实际中,加工精度的高低正是用加工 误差的大小来评定的。
5.2.2 刀具与夹具误差
1、刀具误差 (1)定尺寸刀具: 尺寸精度影响被加工零件。 (2)成形刀具: 刀具本身的几何外形精度影
响被加工零件。 (3)刀具的磨损: 被加工零件成锥形或者平均
尺寸逐渐增大。 2、夹具误差 (1)定位元件、刀具引导体 (2)夹详细 (3)分度机构、等零件的制造误差。
;
5.2.3调整误差(系统误差)
;
2、从动力学的观念出发,工艺系统被看做是一个具有 一定质量、弹性和阻尼所组成的多自在度机械振动 系统。当系统遭到变化载荷时,系统就会振动。在 某段频率范围内产生单位振幅所需的激振力定义为 该频率下的动刚度。假设,工艺系统的动刚度不好, 加工时刀具和工件之间就会产生剧烈的振动,使切 削过程稳定性遭到破坏,从而影响加工精度。
• 零件的尺寸、几何外形及相互位置这三项精度
目的,是严密相互联络的。例如,为保证轴颈的 直径尺寸精度,那么该轴颈的圆度外形误差不应 超出直径尺寸公差。普通几何外形误差应控制在 相应的尺寸公差的l/2~1/3以内。对于特殊功 用的零件,某些外表的几何外形精度,能够有更 高的要求。
;
5.1.3 影响加工精度的误差要素
(2)工艺系统力效应产生的误差——包括工艺系统弹性及塑 性变形产生的误差(即工艺系统的刚度缺乏或变化所引 起的误差),工件的夹紧误差,离心力和传动力所引起 的误差以及工件剩余应力引起的误差等。
(3)工艺系统热变形产生的误差——包括机床、刀具以及工 件热变形产生的误差。
除了上述三个方面的误差要素以外,还有如加工方法的原
;
;
设主轴的简谐运动是在程度方向(α=0)上,当主 轴中心是最大偏移(即φ0=π/2,φ=0,h= Asin(φ+π/2)=A)时,镗刀尖正好经过其程度位置。
刀再转过一个φ角时,刀尖轨迹的程度分量可表 示为:
X=Rcosφ+Acosφ=(R+A)cosφ
其垂直分量为
Y=Rsinφ
根据程度分量X及垂直分量Y可得镗刀尖在加工外
加工误差是在加工过程中产生的,因此就应该到制 造过程中去找。
设计
毛坯:
〔材质、 余量、 应力〕
加工方法: 〔准确、近似〕
机床:
〔制造、 调整、磨 损、热变 形〕
夹、刀、量 具:
〔制造、调 整、磨损、 受力变形〕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切削:
〔切削力、 切削热、 应力变形〕
检测:
〔方法、环境、 读数、接触变 形〕
设计要求
整个过程都受人文要素、环境〔温度、湿度、; 振动、噪音、自重、气压、时间〕的影响。
〔4〕自动控制法:这种获得尺寸的方法是用丈量安装、进给安装 和控制系统组成一个自动加工的循环过程,使加工过程中的丈 量、补偿调整和切削等一系列;任务自动完成。
2、获得零件的外形精度的方法
• (1)轨迹法:这种加工方法是依托刀尖运动轨迹来获得
所要求的外表几何外形的。刀尖的运动轨迹取决于刀 具和工件的相对运动〔成形运动〕。用这种加工方法, 得到的外形精度取决于成形运动的精度。
在机械加工中,零件的尺寸、几何外形和外 表间相互位置的构成,取决于工件和刀具 在切削运动过程中的相互位置关系。而工 件和刀具又安装在夹具和机床上。因 此.在机械加工中,机床、夹具、刀具和 工件就构成一个完好的系统即工艺系统。 加工精度问题牵涉到整个工艺系统的精度 问题。
;
在机械加工中:
工件+夹具+机床+刀具
• (2)成形法:机床的某些成形运动被成形刀具的刀刃几
何外形所替代。用这种加工方法,外形精度既取决于 成形运动的精度,又取决于刀刃的外形精度。
• (3)展成法:被加工外表是刀刃在相对啮合运动中的包
络面。刀刃必需是被加工面的共轭曲线,而作为成形 运动的的啮合运动,那么必需坚持确定的速比关系。 为了保证外形精度,必需首先保证各成形运动本身及 其相互关系的准确性。各成形运动的相互关系,是指 成形运动轨迹的相对位置关系〔几何关系〕和成形运 动速度之间的相互关系。〔运动关系〕。
i t z1 z3 m
T z2 z4 T
;
4)车外圆: 工件外圆为密集螺线。 〔5〕丈量误差 丈量工件φ120H11,用度量误差为±0.02的
量具去丈量。
;
5.2 工艺系统的几何误差
5.2.1 机床的几何误差 1.主轴的回转误差 主轴回转误差可以分为三种根本方式: 纯径向跳动;轴向窜动;纯角度摆动。
m1 m
m2
;
5.3.2 机床部件刚度及其特点
1、工件夹在卡盘中加工: 运用悬臂梁公式来计算工件的变形或刚度。
悬臂梁变形 y p y L3 ,
3EI
那么有刚度K 为:
k
Py y
3EI L3
工件变形:
;
2、在顶尖间加工棒料
y Py L3 48 EI
变形
k
48 EI L3
;
刚度
终了
;
理误差、丈量误差等亦是影响零件加工精度的很重要
的要素。
;
〔4〕方法误差:
1)仿形法加工齿轮: 齿形=F〔rb〕 rb=0.5mzcosα ie: 齿形=f(mz)
又 对每一模数m,有一组齿数z1—zn,因此产 生齿形误差。
2)滚切齿轮: 滚刀刀齿是不延续的,所以, 实践外表也是不延续的。
3)加工模数蜗杆:
表上的挪动转迹为
X2 Y2 1 (RA)2 R2
因此,镗出的孔为椭圆。;
2)车削
振幅h在Z轴上的投影,即振动使车刀跳起△Z。
那么有关系:(RR)2Z2R2
R2
略去高阶量
Z 2 R
2R
;
(2)轴向窜动对加工精度的影响
主轴的轴向窜动对于加工 内外圆柱面没有影响, 但在车端面时,假设主
轴出有的轴端向面窜与t动外an,圆 那不 么R垂A 车直。
;
3.传动链误差
传动链误差会影响成形运动和展成运动的准确性。 例:滚刀轴上的齿轮有转角误差△φ1〔可以了解
为齿距误差或齿距累积误差〕,那么他传动链末 端的转角误差为:
;
工 8 2 2 2 0 0 2 2 3 3 2 2 8 8 4 4 8 8 i2 8 c e f ix 8 1 4 1 i1 n 1
工艺系统
工艺系统的相互位置+运动轨迹
=工件的精度
安装、调整
运动轨迹
制造精度
位置精度
外形精度
尺寸精度
;
5.1.2 获得规定的加工精度方法
1、获得尺寸精度的方法 〔1〕试切法:试切法就是经过试切--丈量--调整--再试切的反复过
程来获得尺寸精度的方法。这种方法的效率较低,同时要求操 作者有较高的技术程度。在单件及小批消费中常用此法。
;
(1)纯径向跳动对加工精度的影响
1〕镗孔:设径向跳动在与X轴成α角的方向上 的直线上作简谐运动,简谐幅值为A。镗刀 在φ角的位置上,偏移了一个间隔 h。那么 有:
h=Asin〔ωt+φ0〕= Asin〔φ+φ0〕,φ0为 初始相位角。
那么镗刀位置产生的径向误差为 △=hcos〔φ-α〕,将h代入: △= Asin〔φ+φ0〕cos〔φ-α〕
〔2〕定尺寸刀具法:器具有一定外形和尺寸的刀具加工零件,使 加工外表得到要求的外形和尺寸。例如钻孔、铰孔、拉孔和攻 丝等,加工精度与刀具本身的制造精度关系很大。
〔3〕调整法:按工件规定的尺寸预先调整机床、夹具、刀具与工 件的相对位置,再进展加工。工件尺寸是在加工时自动获得的, 在这种方法中,工件的加工精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调整的精 度。此法广泛运用于各类半自动机、自动机和自动线上,适用 于成批及大量消费。
传动元件的转角误差乘上总传动比,就等于末端元 件的转角误差。i1n被称为误差传送因子。结论:
〔1〕降速设计时,亦即i≤1,那么误差可以减少; 即采用降速设计;
〔2〕最大降速比放在最后一级; 〔3〕传动链越短越好; 〔4〕提高传动元件的精度; 〔5〕消除间隙; 〔6〕采用误差校正机构来提高转动精度。
;
;
3、零件各外表相互位置精度
• 对于零件的相互位置精度,主要由机床精度、夹
具精度和工件的安装精度来保证。例如,在车床 上车削工件端面时,其端面与轴心线的垂直度决 议于横向溜板送进方向与主轴轴心线的垂直度。 又如在平面上钻孔,孔中心线对于平面的垂直度, 决议于钻头送进方向与任务台或夹具定位面的垂 直度。
实践分布中心
公差带分布中心
例:加工一批零件得 一误差曲线:
不产生废品的条件: △t+△fb≤T---零件 的公差
;
5.2.4 工件的定位误差
定位误差,是指工件在定位时,由于工件位置不准 确而在加工过程中引起工序尺寸变化:
1.基准不重合引起的定位误差。 2.定位元件或定位基准本身有误差产生的定位误差。 例:
;
本应该是:Bmax-Bmin=TB= TA+ TC
但实践上:0.1=0.2+ TC,显然行不通。这就是 基准不重合引入了定位误差。
5.3 工艺系统力效应产生的误差 5.3.1 静、动刚度的概念 1、工艺系统在静载荷作用下会产生静变形,载
荷越大,变形也就越大。静力与变形的比值称 为工艺系统的静刚度:kj=Pj/yj。静刚度是工 艺系统本身的属性,与外载荷无关。
原始误差
原始误差
工 方机 夹刀 件 法床 具具 安 误误 误误 装 差差 差差 误
差 加工前
受 受刀 力 热具 变 变磨 形 形损
加工中
工件误差
;
应丈 力量 变误 形差
加工后
根据科学研讨的归纳,可将产生加工误差的 主要要素详细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1)工艺系统的几何误差——包括机床、夹具、刀具的制造 误差和磨损,机床传动链误差以及工件、夹具、刀具 的安装误差等。
其角度为:
A---主轴轴向窜动的幅值 R---工件切削端面的半径 θ---切削端面的斜角。 当R≈0,在端面中心附近出现一个凸台。
;
(3)纯角度摆动
– 车外圆:得到一个锥体; – 镗孔:得到一个椭圆形的孔。
;
2.导轨误差 (1)机床导轨在程度面上不平行:-----构成 锥形或鼓形 (2)机床导轨在垂直面上不平行:-----构成 双曲面,或反映在工件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