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化学化学推断题的专项培优易错试卷练习题(含答案)含详细答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三化学化学推断题的专项培优易错试卷练习题(含答案)含详细答

一、初中化学推断题
1.A﹣G 是纯净物且 A、B、C、D、E 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的不同类别的物质。

它们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表示物质间的转化关系,“﹣”表示两端的物质能发生化学反应)。

A 是草木灰的主要成分,B 是光合作用不可缺少的物质,D是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E 是年产量最高的金属,F 是未来最理想的清洁能源,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写出化学式:D_____,E_____。

②物质 G 所属的物质类别是_____;请写出物质 G 和物质 F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任写一个)。

③物质 C 与物质 D 反应的基本类型是_____。

④古代常将草木灰与 C 溶液混合,滤取反应后清液作漂洗的洗涤剂。

写出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

【答案】HCl Fe 氧化物 CuO+H2加热
Cu+H2O 复分解反应 Ca(OH)
2+K2CO3═CaCO3↓+2KOH
【解析】
【分析】
根据A﹣G是纯净物且A、B、C、D、E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的不同类别的物质,根据A是草木灰的主要成分,所以A是碳酸钾;根据B是光合作用不可缺少的物质,碳酸钾和B可以互相转化,所以B是二氧化碳;根据D是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D会与碳酸钾反应,会转化成二氧化碳,所以D是盐酸,C可以是氢氧化钙;根据E是年产量最高的金属,是铁,E与F可以相互转化,且F是未来最理想的清洁能源,所以F是氢气,G会与盐酸、氢气反应,所以G是金属氧化物,经过验证,推导正确。

【详解】
①根据分析,D是HCl,E是Fe;
②物质G所属的物质类别是氧化物;物质G和物质F反应,可以是氧化铜与氢气反应,反
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uO+H2加热
Cu+H2O;
③物质C与物质D的反应是氢氧化钙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基本类型是复分解反应;
④古代常将草木灰与C溶液混合,滤取反应后清液作漂洗的洗涤剂。

反应是氢氧化钙和碳酸钾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钾,化学方程式是:Ca(OH)
2+K2CO3═CaCO3↓+2KOH。

2.在古代江西上饶,人们发现一苦泉,其溶质为X,用赤铁矿A冶炼出的金属B放入其中,发现金属B变红,且上述物质与HCl、H2SO4有如下反应和转化关系(其中“—”连接的两种物质能反应,“→”某物质在一定条件下能转化为另一物质)。

试回答:
(1)用化学式表示:苦泉中溶质X是________;C为________;
(2)B和C反应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写出工业上用A和气体反应冶炼出B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

【答案】CuSO4H2SO4(银白色)金属(或固体)(逐渐变小)表面有气泡,放热,溶液由无色(逐渐)变成浅绿色3CO+Fe2O32Fe+3CO2
【解析】用赤铁矿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铁,所以A为氧化铁,冶炼出的金属B是铁,红色的金属是铜,氧化铁和铁都能与硫酸反应,氧化铁和还原剂反应生成铁,铁与含铜离子的盐溶液反应可得铜,硫酸和氯化钡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盐酸,盐酸能与氧化铁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硫酸与氧化铜或氢氧化铜反应生成硫酸铜,所以X为硫酸铜,C为硫酸,D为盐酸;铁与盐酸反应的现象是,固体逐渐减少,有气泡,放热,溶液由无色(逐渐)变成浅绿色;(3)氧化铁和一氧化碳在高温下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反应方程式为:3CO+Fe2O3高温2Fe+3CO2;
点睛:要想顺利解决推断题,就要熟练掌握物质的特点、用途,即常发生的化学反应,甚至反应条件。

如;反应条件高温的初中就两类反应:碳酸钙高温分解,金属氧化物被还原。

蓝色的溶液一定是含铜离子等。

3.A、B、C、D、X、Y、Z几种物质都是九年级化学中常见的酸碱盐或氧化物,它们之间有如下转化关系(部分反应条件或产物已略去),已知A、Y、Z都能使石蕊溶液变为蓝色,B、X都能使石蕊溶液变为红色,C是不溶于水的白色固体,可用作补钙剂,B、D都是无色无味的气体。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B 的化学式_____________;
(2)写出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果反应②不是化合反应,则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CO 2; (2)Na 2CO 3+Ca (OH )2═CaCO 3↓+2NaOH ; (3)3CO+Fe 2O 3 ========高温2Fe+3CO 2;
【解析】
根据“C 是不溶于水的白色固体,可用作补钙剂”,可推出C 是碳酸钙;根据“A 、Y 、Z 都能使石蕊溶液变为蓝色”,推测A 、Y 、Z 为碱性;根据“B 、X 都能使石蕊溶液变为红色”,则推测B 、X 为酸性;根据“B 、D 都是无色无味的气体”,结合图框,则推测B 、D 分别为二氧化碳、一氧化碳;A 为碳酸钠,X 为稀盐酸,Y 为氢氧化钙,Z 为氢氧化钠溶液,代入检验,符合题意。

(1)根据分析,B 、C 的化学式分别为:
CO 2;CaCO 3;(2)A+Y→C ,即碳酸钠与氢氧化钙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则其化学方程式为:Na 2CO 3+Ca (OH )2═CaCO 3↓+2NaOH ;B+Z→A ,即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则其化学方程式为:2NaOH+CO 2═Na 2CO 3+H 2O ;(3)反应②可以为一氧化碳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或一氧化碳与金属氧化物反应生成金属和二氧化
碳,故如果反应②不是化合反应,则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能是3CO+Fe 2O 3========
高温 2Fe+3CO 2。

4.A ~G 均为初中常见的化学物质(“→”表示物质 间的转化关系,“—”表示两端的物质能发生化学反应),其中A 、F 是初中阶段常见的两种氧化物;B 、D 是初中阶段常见的两种碱; G 是一种常见的建筑材料,E 是人体胃液中的一种酸,它们之间有如下图的相互转化关系(图中部分生成物已略去)。

请回答下列问题:
(1)B 物质的俗称是_ ,
(2)C 的化学式为__ 。

(3)写出化学反应①和②的化学方程式:
①__ ____;②____ _______。

【答案】(4分,每空1分)
(1)烧碱 (2)Na 2CO 3
(3)CO 2+ Ca(OH)2==CaCO 3↓+ H 2O Na 2CO 3+ Ca(OH)2==CaCO 3↓+ 2NaOH
【解析】
G 是一种常见的建筑材料,可想到是碳酸钙,E 是人体胃液中的一种酸可想到是盐酸,再根据B 、D 是初中阶段常见的两种碱,可想到B 是氢氧化钠,D 是氢氧化钙,A 、是初中阶段常见的氧化物又能与氢氧化钙反应,即可推知A 是二氧化碳,F 是初中阶段常见的氧化物而且可有氢氧化钠反应得到,即可推知F 是水,C 既可以和氢氧化钙反应又可以与氢氧化钠相互转化,可以想到C 是碳酸钠
5.A ∼E 是初中化学常见的五种不同类别的物质,C 常用作建筑材料,E 常用作食品干燥剂。

他们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表示相连的物质能发生反应,“→”表示一种物质能生成另一种物质(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已略去).
请回答下列问题:
(1)E 的化学式是_____。

(2)D 转化为C 的化学方程式_____,反应现象是_____。

(3)A 与B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其基本反应类型为_____。

【答案】CaO 2232CO +Ca(OH)=CaCO +H O ↓ 出现白色沉淀
22Fe+2HCl=FeCl +H ↑ 置换反应
【解析】
【分析】
A ∼E 是初中化学常见的五种不同类别的物质,C 常用作建筑材料,则C 为碳酸钙,属于
盐,E 常用作食品干燥剂,则E 是氧化钙,属于氧化物,E 能生成D ,D 能生成C ,则D 是氢氧化钙,属于碱,B 能和D 、C 反应,则B 是酸,则B 是盐酸,A 和B 反应,则A 是金属单质。

【详解】
(1)E 常用作食品干燥剂,则E 是氧化钙,故E 的化学式是CaO 。

(2)C 常用作建筑材料,则C 为碳酸钙,E 能生成D ,D 能生成C ,则D 是氢氧化钙,D 转化为C 的反应是氢氧化钙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化学方程式为
2232CO +Ca(OH)=CaCO +H O ↓,反应现象是出现白色沉淀。

(3)B 能和D 、C 反应,则B 是酸,则B 是盐酸,A 和B 反应,则A 是金属单质,A 可以是铁,故A 与B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2Fe+2HCl=FeCl +H ↑,反应符合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故基本反应类型为置换反应。

【点睛】
C 常用作建筑材料,则C 为碳酸钙, E 常用作食品干燥剂,则E 是氧化钙, E 能生成
D ,D 能生成C ,则D 是氢氧化钙。

6.A 、B 、C 、D 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它们的关系如图:“﹣”表示相互之间可以反应,“→”表示可以转化生成,其中A 是年产量最多的金属,C 是一种常见的碱,B 和C 反应生成的一种物质是我们日常生活的调味品,D 是一种气体,D 在大气中含量的增加会导致温室效应.
(1)写出D 的化学式_____,C 必须密封保存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A 放入B 的溶液中,可以观察到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写出B 和C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该反应属于 ___________类型(填基本反应类型).
(4)D 导致温室效应,从而威胁人类生存,我们应该倡导“低碳生活”,下列做法哪些符合“低碳生活”的理念___________(填序号).
A 尽量少用一次性杯筷
B 提倡步行上下学,乘坐公交车上下班
C 植树造林,爱护花草树木
D 大力开发太阳能、风能等新能源.
【答案】CO 2 氢氧化钠容易吸收空气中的水分及二氧化碳 有气泡产生,溶液逐渐变成浅绿色 Fe+2HCl ═FeCl 2+H 2↑ NaOH+HCl=NaCl+H 2O 复分解反应 ABCD
【解析】
【分析】
A 是年产量最多的金属,则A 是铁,
B 和
C 反应生成的一种物质是我们日常生活的调味品,C 是一种常见的碱,则C 是氢氧化钠,B 是盐酸,
D 是一种气体,D 在大气中含量的增
加会导致温室效应,则D是二氧化碳。

【详解】
(1)D是一种气体,D在大气中含量的增加会导致温室效应,则D是二氧化碳,D的化学CO,C是氢氧化钠,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故必须密封保存的原式2
因是氢氧化钠容易吸收空气中的水分及二氧化碳。

(2)A是年产量最多的金属,则A是铁,B和C反应生成的一种物质是我们日常生活的调味品,C是一种常见的碱,则C是氢氧化钠,B是盐酸,A放入B的溶液中,故可以观察到现象是有气泡产生,溶液逐渐变成浅绿色,铁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反应的化Fe+2HCl=FeCl+H↑。

学方程式为
22
(3),B和C反应生成的一种物质是我们日常生活的调味品,B和C反应是氢氧化钠和稀
NaOH+HCl=NaCl+H O,反应属于复分解反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化学方程式为2
应。

(4)A、尽量少用一次性杯筷,可以减少碳排放,故A正确;
B、提倡步行上下学,乘坐公交车上下班,可以减少污染气体的排放,故B正确;
C、植树造林,爱护花草树木,可以减少空气中的碳,故C正确;
D、大力开发太阳能、风能等新能源,可以减少化石燃料的燃烧,减少碳排放,故D正确。

故选ABCD。

【点睛】
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将题中有特征的物质推出,然后结合推出的物质和题中的转化关系推导剩余的物质,最后将推出的各种物质代入转化关系中进行验证即可。

7.A~E 分别是由钙、铜、铁、碳、硫、氢、氧七种元素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初中化学常见物质(如图所示,有相邻边的物质间能反应,对顶角物质间能转化)。

请回答:
(1)A 物质的名称是____,D 物质的化学式是____。

(2)写出 E 转化为 C 的化学方程式:____。

(3)写出 C+D 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该反应属于______反应(填基本反应类型)。

(4)B 物质在实验室中常用来制取_________________(填一种气体)。

CaO+H O==Ca OH
【答案】铁 CuSO4()
22
()()4422Ca OH + CuSO ==Cu OH CaSO ↓+ 复分解反应 H 2(或氢气)
【解析】
【分析】
B 是酸,根据所给元素的种类,B 是H 2SO 4,碱
C 和盐
D 有相邻的边,则碱C 能与盐反应,所以C 必须是可溶性的盐,C 是Ca(OH)2。

盐D 能与Ca(OH)2、单质A 反应,则A 是金属单质,结合物质间的反应规律及所给元素的种类,D 是CuSO 4,A 是Fe 。

氧化物
E 能与稀硫酸反应,且能转化为Ca(OH)2,所以E 是CaO 。

【详解】
(1)A 是铁,D 物质的化学式是CuSO 4。

(2)E 转化为 C 的化学方程式:()22CaO+H O==Ca OH 。

(3)C+D 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4422Ca OH + CuSO ==Cu OH CaSO ↓+,由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是复分解反应。

(4)B 物质是H 2SO 4,在实验室中常用来制取氢气。

【点睛】
要顺利解决推断题,就要熟练掌握物质的性质、特点、用途、常发生的化学反应,甚至反应条件。

8.甲。

乙两厂废水共含盐酸、氢氧化钠、碳酸钠、氯化钙四种溶质,甲厂pH <7.先将甲乙两厂废水混合,试着分析如下问题。

(1)甲、乙两厂废水的溶质各是什么?
(2)两厂溶液混合后经检验混合液中pH >7,溶液中不含钙离子;写出两厂废水混合后一定发生的反应并设计实验最终确定两厂混合液中的溶质。

【答案】(1)甲厂的废水中含有稀盐酸和氯化钙,乙厂的废水中含有氢氧化钠、碳酸钠;(2)HCl+NaOH ═NaCl+H 2O ,Na 2CO 3+CaCl 2=CaCO 3↓+2NaCl ;加入过量的氯化钙,若不产生沉淀,说明了废液中不含有碳酸钠,只含有氢氧化钠;若产生了沉淀,废液中一定含有碳酸钠,再加入酚酞试液,若酚酞试液不变色,说明了不含有氢氧化钠;若变成红色,说明了含有氢氧化钠
【解析】
【分析】
(1)根据物质的性质和甲厂的废水的pH 小于7分析甲、乙两厂废水的溶质; (2)根据碳酸钠能与氯化钙反应,氢氧化钠、碳酸钠的溶液显碱性分析回答。

【详解】
(1)由题意可知,甲厂pH <7,说明了废液中不含有氢氧化钠、碳酸钠,氢氧化钠、碳酸钠应在乙厂的废水中,又由于碳酸钠能与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乙厂中不含有氯化钙。

所以,甲厂的废水中含有稀盐酸和氯化钙,乙厂的废水中含有氢氧化钠、碳酸钠; (2)两厂溶液混合后经检验混合液中pH >7,溶液中不含钙离子,说明了稀盐酸、氯化钙完全发生了反应,反应的方程式是:HCl+NaOH ═NaCl+H 2O ,Na 2CO 3+CaCl 2=
CaCO3↓+2NaCl.为了检验混合液中的溶质,可加入过量的氯化钙,若不产生沉淀,说明了废液中不含有碳酸钠,只含有氢氧化钠。

若产生了沉淀,废液中一定含有碳酸钠,再加入酚酞试液,若酚酞试液不变色,说明了不含有氢氧化钠,若变成红色,说明还含有氢氧化钠。

故答为:(1)甲厂的废水中含有稀盐酸和氯化钙,乙厂的废水中中含有氢氧化钠、碳酸钠;
(2)HCl+NaOH═NaCl+H2O,Na2CO3+CaCl2=CaCO3↓+2NaCl;加入过量的氯化钙,若不产生沉淀,说明了废液中不含有碳酸钠,只含有氢氧化钠;若产生了沉淀,废液中一定含有碳酸钠,再加入酚酞试液,若酚酞试液不变色,说明了不含有氢氧化钠;若变成红色,说明了含有氢氧化钠;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9.如图所示,物质王国的“小朋友们”手拉手围成一圈,顺利地开展游戏活动。

游戏规则要求“相邻间的物质要能相互反应”,表示他们能互相配合,游戏才能顺利地进行下去,A~G 分别是铁、稀盐酸、氧化铁、硫酸铜、氢氧化钠、一氧化碳、氧气中的某一种物质,其中B为金属氧化物,D为气体单质,G为碱。

请回答:
(1)D的化学式为_____;G的俗名是_____。

(2)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A和B:_____。

E和F:_____。

(3)请从场外、场上找出可以相互代替参加此游戏活动的一对“小朋友”,他们是_____(填化学式)。

【答案】O2火碱(或烧碱或苛性钠) Fe2O3+6HCl=2FeCl3+3H2O Fe+CuSO4=FeSO4+Cu Mg与Fe(或H2SO4与HCl)
【解析】
【详解】
A~G 分别是铁、稀盐酸、氧化铁、硫酸铜、氢氧化钠、一氧化碳、氧气七种物质中的一种,相邻两格中的物质可发生反应,B为金属氧化物,则B为氧化铁,D为气体单质,则D是氧气,G为碱,则G是氢氧化钠;氧化铁还能与一氧化碳反应,一氧化碳和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则C是一氧化碳,氧气能与铁反应,故E可能是铁,铁能与硫酸铜反应,故F可能是硫酸铜,硫酸铜能与氢氧化钠反应,氢氧化钠能与硫酸反应,A是稀盐酸,推断合理;
(1)D的化学式为O2;G是氢氧化钠,俗名是火碱(或烧碱或苛性钠)。

故填:O2;火碱(或烧碱或苛性钠)
(2)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A是稀盐酸,B是氧化铁,A和B反应的化学方程式Fe2O3+6HCl=2FeCl3+3H2O;
E是铁,G硫酸铜,E和F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Fe+CuSO4=FeSO4+Cu 故填:Fe2O3+6HCl=
2FeCl3+3H2O; Fe+CuSO4=FeSO4+Cu
(3)请从场外、场上找出可以相互代替参加此游戏活动的一对“小朋友”,他们是Mg与Fe (或H2SO4与HCl)。

故填:Mg与Fe(或H2SO4与HCl)
【点睛】
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将题中有特征的物质推出,然后结合推出的物质和题中的转化关系推导剩余的物质,最后将推出的各种物质代入转化关系中进行验证即可。

10.如下图所示,甲、乙、丙、丁、戊五种物质(或其溶液)俨然是滑冰赛道上参加接力比赛的“运动员”,相邻“运动员”之间能发生化学反应。

已知:五种物质分别是 Fe、HCl、NaOH、CaCO3和 CuCl2,中的一种,其中,甲是单质,丁与戊反应产生的气体可以熄灭终点的火炬。

(1)甲能分别与另四种物质中的_____、_____反应(写化学式)。

(2)丁与戊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3)丙与丁的反应属于_____(填基本反应类型)。

(4)若把无机物按单质、氧化物、酸、碱和盐进行分类,无机物 X 的类别不同于上述五种物质,如果用 X 替换戊,它也能与丁反应生成一种生活中常用的液态灭火剂,X 是________(写一种)。

【答案】HCl CuCl 2(不分先后) CaCO 3+2HCl=CaCl 2+CO 2↑+H 2O 复分解反应 CuO (或“Fe 2O 3”等其他合理答案)
【解析】
【分析】
甲是单质,则甲是铁,甲和乙能反应,则乙是盐酸或氯化铜,丁与戊反应产生的气体可以熄灭终点的火炬,则生成二氧化碳,则丁与戊分别是盐酸和碳酸钠的一种,则乙是氯化铜,乙和丙反应,则丙是氢氧化钠,丙和丁反应,则丁是盐酸,戊是碳酸钠。

【详解】
(1)甲是单质,则甲是铁,故甲能分别与另四种物质中的盐酸和氯化铜反应,化学式为HCl 、2CuCl 。

(2)丁与戊反应产生的气体可以熄灭终点的火炬,则丁与戊反应是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故化学方程式为3222CaCO +2HCl=CaCl +CO +H O 。

(3)丙是氢氧化钠,丙和丁反应,则丁是盐酸,丙与丁的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

(4)丁是盐酸,反应生成一种生活中常用的液态灭火剂,X 是金属氧化物,则X 可以是氧化铜或氧化铁,化学式为CuO 或23Fe O 。

【点睛】
甲是单质,则甲是铁,丁与戊反应产生的气体可以熄灭终点的火炬,则生成二氧化碳,则丁与戊分别是盐酸和碳酸钠的一种。

11.A 、B 、C 是初中化学中重点学习的物质,其中一种是单质,另两种是由相同元素组成的氧化物,它们存在如图所示的转化关系(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已省略)。

(1)若A 是单质,B 是易与血红蛋白结合的有毒气体,则B 为______(填化学式),实验室制取C 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2)若C 是单质,B 是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则B 为______(填化学式),由A 生成C 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答案】CO CaCO 3+2HCl=CaCl 2+H 2O+CO 2↑ H 2O 2H 2O 2
2MnO 2H 2O+O 2↑ 【解析】
【分析】
物质推断题要找准突破口,易于血红蛋白结合的有毒气体是一氧化碳;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是水。

由相同元素组成的氧化物中,与一氧化碳有关的是二氧化碳,与水有关的是双氧水。

【详解】
已知A 、B 、C 是初中化学中重点学习的物质,其中一种是单质,另两种是由相同元素组成的氧化物:
(1)、若A 是单质,B 是易与血红蛋白结合的有毒气体,所以B 是一氧化碳,A 可以是碳或氧气,图中一氧化碳和C 可以相互转化,所以C 是二氧化碳,经过验证,推导正确,所以B 为CO ,实验室制取C 即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是碳酸钙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3222CaCO +2HCl=CaCl +H O+CO ↑;
(2)、若C 是单质,B 是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所以B 是水,C 是氧气,A 会生成水或氧气,所以A 是过氧化氢溶液,经过验证,推导正确,所以B 为H 2O ,由A 生成C 的反应是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气,化学方程式为:22222MnO 2H O H O+O ↑。

【点睛】
本题考查物质的推断,关键是找出题眼,即解题的突破口,本题有两处题眼可寻,一是易于血红蛋白结合的有毒气体是一氧化碳,组成元素相同的另一种氧化物为二氧化碳;二是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是水,组成元素相同的另一种氧化物为双氧水。

有了物质线索,再结合物质之间的转化关系即可推导出其他物质,所有物质都推导完毕,最后进行验证确认。

12.小芳以化合价为纵坐标、物质类别为横坐标绘制如图。

A 、B 、C 、D 、E 是初中常见物质。

且都含氧元素,各物质中均有某种组成元素的化合价与纵坐标的数值相对应。

“→”表示物质间的转化关系,其中B 通常为无色无味气体,D 的水溶液呈蓝色,请回答:
(1)物质C 的化学式是_____。

(2)D→E 的基本反应类型是_____。

(3)B→A 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


【答案】H2SO4。

复分解反应。

6CO2+6H2O=
C6H12O6+6O2
叶绿素
【解析】
A物质是含氧元素的单质,故A物质是O2,B通常为无色无味气体,且B物质中含有+4价的元素,故B物质是CO2,C物质是含氧元素的酸,且含有+6价的元素,故C物质为H2SO4;物质D为含+6价元素的盐,其溶液呈蓝色,故为硫酸铜,D能转化为含有+2价元素的碱,故为氢氧化铜。

(1)物质C的化学式是H2SO4;
(2)物质D是盐,物质F是碱,由盐转化为碱的反应是复分解反应;
(3)B物质是二氧化碳,A物质是氧气,二氧化碳与水在光照的条件下反应生成葡萄糖和

氧气,反应方程式为6CO2+6H2O=
C6H12O6+6O2。

叶绿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