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市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测试(答案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选择题
1.(0分)[ID:13183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是纯净物,纯净物一定由同种分子构成
B.所有的原子都是由质子、中子和电子构成
C.金属元素有正化合价,因此非金属元素一定没有正化合价
D.最外层电子数是8的原子一定是稀有气体元素的原子
2.(0分)[ID:131831]下列物质中,由分子构成的是
A.铁B.硅C.氯化钠D.二氧化碳
3.(0分)[ID:131821]各图中“”和“”分别表示氢原子和氧原子,能保持水的化学性质
的微粒是()
A.B.C.D.
4.(0分)[ID:131807]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燃烧、动植物的呼吸、金属锈蚀都是氧化反应
B.硫在氧气中燃烧,集气瓶底要放少量的水,并在通风橱内进行
C.发现元素周期律并编制元素周期表的化学家为道尔顿
D.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食品包装中充氮气可以防腐
5.(0分)[ID:131795]对下列事实解释不正确的是()
选项事实解释
A变瘪的乒乓球放入热水中能鼓起来微粒的大小随温度的改变而改变
B氧化汞受热分解生成汞和氧气分子可分成原子,原子再重新组成新分子C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微粒在不断运动
D氮气的化学性质稳定,而氧气比较活泼不同分子化学性质不同
A.A B.B C.C D.D
6.(0分)[ID:131781]事物的宏观表象是由其微观性质决定的。
下列事实及对这些事实的
解释不正确的是
A.食物变质,是因为分子发生变化,分子的性质发生变化
B.水沸腾时能掀开壶盖,说明分子的大小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C.不同的花儿有不同的香味,是因为不同的分子性质不同
D.非吸烟者受到被动吸烟的危害,是因为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7.(0分)[ID:131780]下列实验探究与结论不相符的是
选
项
A B C D
实
验
探
究
对着干燥的玻璃片哈气
结论水发生了化学变化分子在不断运动
呼出气体中水蒸气的含
量比吸入的空气中的多
蜡烛熄灭时产生
的白烟具有可燃性
A.A B.B C.C D.D
8.(0分)[ID:131779]下列有关微观粒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A.氯化钠是由氯化钠分子构成的
B.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电子上
C.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
D.分子是保持物质性质的最小粒子
9.(0分)[ID:131777]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氯化氢是由一个氢原子和一个氯原子构成的
B.酒精 + 氧气−−→水+ 二氧化碳,属于分解反应
C.与元素的化学性质关系最密切的是原子的核外电子数
D.催化剂在反应前后质量和化学性质都不发生变化
10.(0分)[ID:131775]推理是学习化学的一种重要的方法,下列推理得出的相关结论合理的是()
A.阳离子一定带正电荷,所以带正电荷的粒子一定是阳离子
B.化合物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所以只含一种元素的物质一定不是化合物C.氧化物中含有氧元素,所以含氧元素的化合物都是氧化物
D.分子、原子可以构成物质,所以物质一定都是由分子或原子构成的
11.(0分)[ID:131772]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蒋争凡教授研究组发现,锰离子是细胞内天然免疫激活剂和警报素。
在元素周期表中锰元素的某些信息如图所示,下列有关锰的说法正确的是
A.锰属于非金属元素
B.原子核内中子数为25
C.相对原子质量为54.94g
D.锰原子变成锰离子是化学变化
12.(0分)[ID:13176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春天里柳絮飘扬,说明分子是不断运动的
B.氢气球在高空膨胀,是因为氢气分子体积变大
C.水蒸发由液态变成气态的过程中,水分子之间的间隔保持不变
D.水和二氧化碳性质不同,是因为不同分子的构成不同
二、填空题
13.(0分)[ID:131953]图中的①、②是氟元素、钙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A、B、C、D是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
请回答:
(1)氟元素的原了序数为______,钙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______。
(2)若D是原子,则x=______。
(3)A、B、C中属于同种元素的粒子是______(填序号)。
(4)A粒子的化学性质与B、C、D中哪一种粒子的化学性质相似______(填序号)。
14.(0分)[ID:131940]下图是钠元素和氯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和有关的4种粒子结构示意图
(1)由图可知氯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___________;
(2)钠元素和氯元素都位于周期表中的第_____________周期;
(3)A粒子的化学符号_____________;A 和 B 的化学性质__________(填“相似”或“不同”);
(4)表中不同元素最本质的区别是___(填字母)。
A各元素原子的质子数不同
B各元素原子的中子数不同
C各元素相对原子质量不同
~的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等信息如图1所示,回15.(0分)[ID:131919]核电荷数为118
答有关问题:
(1)原子序数为14的元素的名称是_______,它属于_______元素(填“金属”或“非金属”),其原子结构_______(填“属于”或“不属于”)稳定结构。
(2)第35号元素是溴元素,图2为溴原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图中x的值为_______,溴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应该排在_______元素的正下方。
写出溴元素和钠元素形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_______。
16.(0分)[ID:131914]一个碳12原子的质量为a kg,一种铁原子的质量为b kg , 则该铁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_____(用字母a、b表示)。
17.(0分)[ID:131879]2020年6月23日我国的北斗导航“收官之星”在西昌发射成功,北斗导航卫星系统采用铷原子钟提供精确时间。
如图是铷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和A~D四种粒子结构示意图。
请回答下列问题:
(1)m的值是_______;n的值是________;铷元素位于第______周期。
(2)A-D是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D形成离子的符号______,属于同种元素的粒子是
_____(填写图片下方的字母,下同),其中达到稳定结构的是_______,铷元素和A-D粒子中_______化学性质相似,它们在化学反应中易_______电子(填“得到”或“失去”)形成离子。
(3)写出CD两种元素形成化合物的化学式______。
18.(0分)[ID:131876]学习化学要建立元素观、粒子观、变化观、分类观,请用所学化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由图A可知,钨元素相对原子质量为___________________。
(2)B一E是四种粒子结构示意图,共有____________种元素,其中与E化学性质相似的原子是__________(填序号,下同),具有相对稳定结构的原子是__________________。
(3)如图是某化学反应的微观模拟示意图,该变化中的最小粒子的名称是
________________,写出该反应的文字或符号表达式________________。
(4)如下图A、B、C中属于纯净物的是________________(填字母序号,下同),属于混合物的是________________,属于化合物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
A.
B.
C.
19.(0分)[ID:131872]根据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若n = 4,该原子对应的化学符号为_______。
(2)若该粒子带两个单位的负电荷,则其对应的化学符号为_______。
(3)已知一种X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a,该原子核内的中子数为_______
(4)若m - n = 10 ,则该粒子对应的金属元素为_______(填元素符号)。
20.(0分)[ID:131870](1)下图形象地表示甲、乙两种变化,其中“”和“”分别表示
氧原子和氢原子,请从微观角度回答下列问题。
A 甲、乙这两种变化的本质区别是:_____。
B 通过对甲图的比较分析,请从微观角度解释②中产生该现象的原因是:_____。
C 乙中与分子构成的不同点为_____。
D 乙化学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是_____。
(2)下表为元素周期表中某一周期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元
素
钠镁铝硅磷硫氯氩名
称
元
素
Na Mg Al Si P S Cl Ar 符
号
②表中具有相对稳定结构的元素是_____;
③镁元素与氯元素形成的化合物化学式为_____;
④上述元素在周期表中处于同一周期的原因是_____。
三、解答题
21.(0分)[ID:132023]读图是很重要的一种能力。
请你认真观察下列图片,图A、B分别是水分解示意图和水汽化示意图,图C是氢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图D是氧原子的结构示意图,请你回答:
(1)图B水汽化是_____变化,从微观角度分析,图A、B所示的两种变化的根本区别是_____。
(2)氢的相对原子质量为_____;
(3)C和D属于不同种元素最本质的区别是_____(填序号);
A.相对原子质量不同 B.质子数不同 C.中子数不同
(4)小敏同学说D原子和硫原子的化学性质相似,请简述原因_____;
(5)D原子容易得到两个电子达到稳定结构,其形成的离子符号为_____。
(6)水通电分解能产生氧气,将红磷放入该气体中燃烧,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_____。
22.(0分)[ID:132008]观察下列原子结构示意图,回答有关问题。
(1)上述原子中属于惰性气体元素的有__________(填写元素符号,下同),在化学反应中易得到电子的元素有__________。
(2)氯化钠是由__________和__________构成(用符号表示),镁元素与氯元素所形成化合物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
23.(0分)[ID:131990]据报道,上海某医院正研究用放射性碘治疗肿瘤,这种碘原子的核电荷数是53,相对原子质量是125,求这种原子的中子数。
24.(0分)[ID:131989]一个碳-12原子的质量为n㎏,某元素一个原子的质量为2n㎏,求该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25.(0分)[ID:131987]根据如下2014年十大科技进展的报道,回答问题:
材料1:法国科学家利用特种显微仪器,让一个分子做出了各种动作。
这一成果使人类能精确控制单个分子运动,进而开发出分子机器人。
材料2:中科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研制出了“药物分子运输车”。
这种分子装载药物后,被引导到疾病靶点释放药物,对疾病进行高效治疗。
(1)材料1和2研究的粒子是________;构成物质的粒子还有_________________;(2)分析上述材料,谈谈你对“分子总是在不断运动着”的新认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6.(0分)[ID:131963]浓氨水有一股难闻的刺激性气味,在老师指导下,同学们对原实验装置进行了改进,改进后的装置如图所示,回答下面问题。
(1)实验中观察到B、C试管内的溶液都变成红色,但C试管内液体变色速率较快,由此实验现象得出的结论是①___②___。
(2)E所起的作用是___。
【参考答案】
2016-2017年度第*次考试试卷参考答案
**科目模拟测试
一、选择题
1.D
2.D
3.A
4.C
5.A
6.B
7.A
8.C
9.D
10.B
11.D
12.D
13.40088BCB
14.45三Na+不同A【分析】原子中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原子序数故B表示钠原子C表示氯原子;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阳离子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阴离子A为钠原子失去一个电子为钠离子D为氯
15.硅非金属不属于7氯NaBr
16.12b/a【分析】根据某原子的相对原子相对质量=结合题意进行分析解答即可
17.15ABBC失去
18.83BCD氢氧原子水氢气+氧气CABC
19.SiS2-a-mNaMgAl【分析】本题为粒子结构示意图的应用
20.甲是物理变化乙是化学变化分子之间存在间隔发生物理变化时分子之间的间隔发生了改变构成分子的原子不同化合反应15ArMgCl2核外电子层数相同
三、解答题
21.
22.
23.
24.
25.
26.
2016-2017年度第*次考试试卷参考解析
【参考解析】
**科目模拟测试
1.D
解析:D
A、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是纯净物,但纯净物不一定由同种分子构成,也可能是原子或离子构成,故选项说法错误。
B、并不是所有的原子都是由质子、中子、电子构成,如氢原子没有中子,选项说法错误。
C、在化合物中,金属元素通常显正价,显正价的不都是金属元素,例如在二氧化碳中碳元素显正价,就不是金属元素,故选项说法错误。
D、最外层电子数为8的原子一定是稀有气体元素的原子,例如氖原子,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D。
2.D
解析:D
A、铁属于金属单质,是由铁原子直接构成的,不符合题意,故选项错误;
B、硅属于固态非金属单质,是由硅原子直接构成的,不符合题意,故选项错误;
C、氯化钠是含有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的化合物,氯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不符合题意,故选项错误;
D、二氧化碳是由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是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的,符合题意,故选项正确。
故选D。
3.A
解析:A
【分析】
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能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水分子。
A、由题意可知,“●”和“”分别表示氢原子和氧原子,则表示两个水分,符合题意;
B、由题意可知,“●”和“” 分别表示氢原子和氧原子,则表示2个氧原子和2个氢原子,不符合题意;
C、由题意可知,“”表示氧原子,则表示氧分子,不符合题意;
D、由题意可知,“●”表示氢原子,则分别氢分子,不符合题意。
故选A。
4.C
解析:C
A、燃烧、动植物的呼吸、金属锈蚀过程中,都有氧气参加反应,都是氧化反应,该选项说法正确;
B、硫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硫,二氧化硫有毒,能够溶于水,集气瓶底要放少量的水,是为了吸收二氧化硫,并在通风橱内进行,是因为防止中毒,该选项说法正确;
C、发现元素周期律并编制元素周期表的化学家为门捷列夫,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D、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食品包装中充氮气可以防腐,该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C。
5.A
解析:A
A、变瘪的乒乓球放入热水中能鼓起来,是由于温度升高,分子之间的间隔增大,不是微粒的大小改变,错误;
B、氧化汞受热分解生成汞和氧气,说明分子可分成原子,原子再重新组成新分子,正确;
C、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诗人可以闻到梅花香味,说明微粒在不断运动,正确;
D、氮气的化学性质稳定,而氧气比较活泼,氮气是由氮分子构成,氧气是由氧分子构成,故不同分子化学性质不同,正确;
故选A。
6.B
解析:B
A、食物变质属于化学变化,分子发生变化,分子的性质发生变化,故选项解释正确。
B、水沸腾时能掀起壶盖,是因为分子间的间隔(而不是大小)随温度变化而改变,故选项解释错误。
C、不同的花儿有不同的香味,是因为分子构成不同,不同的分子性质不同,故选项解释正确。
D、非吸烟者受到被动吸烟的危害,是因为分子在不断地运动的缘故,故选项解释正确。
故选:B。
7.A
解析:A
A、水蒸气冷凝成水滴,只是状态发生了改变,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符合题意;
B、浓氨水具有挥发性,挥发出的氨分子不断运动,当运动到右边烧杯中时,氨气与水反应生成氨水,氨水显碱性,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不符合题意;
C、对着干燥的玻璃片哈气,玻璃片上有水雾出现,说明呼出气体中水蒸气的含量比吸入的空气中的多,不符合题意;
D、点燃蜡烛熄灭时产生的白烟,蜡烛复燃,说明蜡烛熄灭时产生的白烟具有可燃性,不符合题意。
故选A。
8.C
解析:C
A、氯化钠是由氯离子和钠离子构成的,A错误。
B、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B错误。
C、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C正确。
D、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D错误。
故选:C。
9.D
解析:D
【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化学知识的积累。
A、氯化氢(HCl)由氯化氢分子构成,不符合题意;
B、酒精和氧气反应生成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物不是一种,所以不是分解反应,不符合题意;
C、决定元素化学性质的是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不符合题意;
D、催化剂特点“一变二不变”,即改变化学反应速率,本身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符合题意。
故选D。
【点睛】
可采用排除法。
10.B
解析:B
A、阳离子一定带正电荷,带正电荷的粒子不一定是阳离子,如质子不是阳离子,不符合题意;
B、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化合物,化合物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所以只含一种元素的物质一定不是化合物正确,符合题意;
C、氧化物中含有氧元素,含氧元素的化合物不都是氧化物,如高锰酸钾不是氧化物,因为氧化物只有两种元素,不符合题意;
D、分子、原子可以构成物质,构成物质的微粒有三种:分子、原子、离子,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1.D
解析:D
A、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中间的汉字表示元素名称,该元素的名称是锰,带“钅”字旁,属于金属元素,故选项说法错误。
B、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左上角的数字为25,表示原子序数为25;根据原子中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则该元素的原子核内质子数和核外电子数为25,而不是中子数为25,故选项说法错误。
C、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54.94,相对原子质量单位是“1”,不是“克”,故选项说法错误。
D、锰原子变成锰离子,是由原子构成的物质生成了由离子构成的物质,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D。
12.D
解析:D
A、柳絮飞扬是由于柳絮较轻,飘浮在空气中,随空气流动而运动,不是分子不断运动的结果,故选项说法不正确;
B、氢气球在高空膨胀,是因为分子间的间隔在高空中变大了,而不是分子变大,故选项说法不正确;
C、水蒸发由液态变成气态的过程中,水分子之间的间隔变大,故选项说法不正确;
D、氧气支持燃烧,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它们的化学性质不相同,是因为氧气是由大量氧分子构成的,二氧化碳是由大量的二氧化碳分子构成的,它们分子的构成不同,不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不同,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D。
二、填空题
13.40088BCB
解析:40.088BC B
(1)根据氟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左上角的数字为9,表示原子序数为9;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钙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40.08。
(2)原子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D原子的质子数是18,18=2+8+x,x=8。
(3)同种元素的粒子是质子数相同,A、B、C结构示意图中,质子数相同的是BC都是17,所以属于同种元素的粒子是BC。
(4)粒子的化学性质与它的最外层电子数紧密相关,A粒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7,与A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是B,所以A粒子的化学性质与B相似。
14.45三Na+不同A【分析】原子中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原子序数故B表示钠原子C表示氯原子;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阳离子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阴离子A为钠原子失去一个电子为钠离子D为氯
解析:45三Na+不同A
【分析】
原子中,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原子序数,故B表示钠原子,C表示氯原子;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阳离子,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阴离子,A为钠原子失去一个电子,为钠离子,D为氯原子得到一个电子为氯离子;
(1)根据氯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35.45;
(2)原子核外电子层数是几,所处周期就是几;钠原子和氯原子核外电子层数都是3,钠元素和氯元素都位于周期表中的第三周期;
(3)A粒子为钠离子,化学符号Na+;A、B两种微粒的最外层电子数不同,所以二者的化学性质不同;
(4)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不同种元素之间的本质区别是质子数不同,所以元素的种类由质子数(或核电荷数)决定,故选A。
15.硅非金属不属于7氯NaBr
解析:硅 非金属 不属于 7 氯 NaBr
()1原子序数为14的元素的名称是硅元素,元素的名称中带有“石”字旁,它属于非金属元素,其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4,不属于稳定结构。
()2第35号元素是溴元素,图2为溴原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由于在原子中质子数等于电子数,图中x 的值为:3528187---=,最外层电子数是7,由元素周期表的意义可知,溴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应该排在氯元素的正下方。
溴元素的最外层有7个电子,易得到一个电子,化合价为1-价,钠元素为1+价,形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为:NaBr 。
故答案为:()1硅;非金属;不属于;
()27;氯;NaBr 。
16.12b/a 【分析】根据某原子的相对原子相对质量=结合题意进行分析解答即可
解析:12b/a
【分析】
根据某原子的相对原子相对质量=1-12
⨯该元素的一个原子的质量
一个碳12原子质量 ,结合题意进行分析解答即可。
已知碳-12原子的质量为a kg ,而铁原子的质量为b kg ,铁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bKg
12b 1
a aKg 12=⨯。
17.15ABBC 失去
解析:1 5 2-S AB B C 失去 2Na S
(1)根据图中元素周期表可以获得的信息: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根据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则该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数为37;
图2是铷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则m=37;当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原子,则
37=2+8+18+8+n ,n=1;
周期数=原子核外电子层数,铷元素的原子核外有5个电子层,铷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的第5周期。
(2)D 原子为硫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6,在化学反应中易得到2个电子而形成带2个单位负电荷的硫离子,其离子符号为2-S ;
AB 的核内质子数相等,属于同种元素;
B 微粒最外层为8个电子的结构,属于稳定结构;
决定元素的化学性质的是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铷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1,C 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1,所以与铷元素和C 粒子化学性质相似;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1个电子而形成带
1个单位正电荷的阳离子。
(3)C的质子数为11,是钠元素,在化合物中显+1价,D的质子数为16,是硫元素,在
Na S。
化合物中显-2价,两种元素形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为2
18.83BCD氢氧原子水氢气+氧气CABC
通电氢气+氧气 C AB C
解析:8 3 B CD 氢、氧原子水−−−→
1)由图A可知,钨元素相对原子质量为183.8;
(2)元素是质子数相同的一类原子;由B一E是四种粒子结构示意图可知,共有三种元素;元素化学性质与最外层电子数有密切关系,BE最外层电子数相等,化学性质相似;具有相对稳定结构的原子是CD,因为其最外层电子数是填满了的稳定结构;
通电氢气(3)由微观模拟示意图可知,该反应是水电解生成氢气和氧气的反应,水−−−→
+氧气;原子是化学变化中最小的粒子,该变化中的最小粒子的名称是氢原子和氧原子;(4)由示意图可知:
A、含有两种分子,属于混合物;
B、含有两种分子,属于混合物;
C、含有一种分子,每个分子中含有两种原子,属于纯净物中的化合物。
19.SiS2-a-mNaMgAl【分析】本题为粒子结构示意图的应用
解析:Si S2- a-m Na、Mg、Al
【分析】
本题为粒子结构示意图的应用。
(1)若n=4,则核外电子数为14,表示原子,说明m=14,为14号原子;故填:Si;(2)该粒子有三个电子层,若该粒子带两个单位的负电荷,说明得到两个电子,一共18个电子,则质子数m就为16,为硫离子;故填:S2-;
(3)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已知相对原子质量为a,质子数为m,则中子数=a-m;故填:a-m;
(4)表示原子时,m=2+8+n,即m-n=10;则m至少大于10,推出满足要求的有钠元素、镁元素、铝元素;故填:Na、Mg、Al。
【点睛】
找准原子和离子之间质子数和电子数的关系。
20.甲是物理变化乙是化学变化分子之间存在间隔发生物理变化时分子之间的间隔发生了改变构成分子的原子不同化合反应15ArMgCl2核外电子层数相同
解析:甲是物理变化,乙是化学变化分子之间存在间隔,发生物理变化时,分子之间的间隔发生了改变构成分子的原子不同化合反应 15 Ar MgCl2核外电子层数相同(1)A、甲只是状态发生了改变,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乙反应生成了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故本质区别是:甲是物理变化,乙是化学变化;
B、分子之间存在间隔,发生物理变化时,分子之间的间隔发生了改变;
C、由氧原子构成,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构成分子的原子不同;
D、乙化学反应符合“多变一”的特点,属于化合反应;
(2)①在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故表中磷原子的核内质子数x=2+8+5=15;
②表中具有相对稳定结构的元素是Ar,因为最外层电子数是8,达到了相对稳定结构;
③镁元素通常显+2价,氯元素通常显-1价,它们形成的化合物化学式为MgCl2;
④上述元素在周期表中处于同一周期的原因是核外电子层数相同。
三、解答题
21.
物理分子本身是否发生改变 1.008 B 氧元素和硫元素的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 O2﹣
点燃五氧化二磷
磷+氧气−−−−→
(1)水分解有新物质生成,A是化学变化;水汽化没有新物质生成,B是物理变化;由微粒的变化可知,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根本区别是:分子本身是否发生改变;
(2)氢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008;
(3)C和D属于不同种元素最本质的区别是质子数不同;
(4)最外层电子数决定元素的化学性质,D原子和硫原子的化学性质相似的原因是:氧元素和硫元素的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
(5)D原子是氧原子,容易得到两个电子达到稳定结构,其形成的离子符号为O2﹣;
点燃五氧化二(6)红磷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磷+氧气−−−−→
磷。
22.
Ne Cl Na+Cl-MgCl2
【解析】
(1)氖元素的最外层的电子数是8,不易得失电子,是惰性气体。
最外层的电子数大于4的原子易得到电子,故选Cl。
(2)氯化钠是由Na+和Cl-构成的。
镁元素的化合价是+2价,氯元素的化合价是-1价,根据化合价的代数和为0,镁元素与氯元素所形成化合物的化学式为MgCl2。
23.
72
【解析】
试题分析:在原子中,质子数=核电荷数,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故中子数=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
那么:这种原子的中子数=125-53=72
考点:相对原子质量的计算
24.
24
【解析】
试题分析:根据相对原子质量的计算,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是原子的实际质量与标准碳原子质量的1/12,那么根据题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