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江苏省江阴市青阳中学高三语文第四次联考试题及参考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2021学年江苏省江阴市青阳中学高三语文第四次联考试题及参
考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现代文阅读I(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一针一线皆关情
蔡勋建
①父亲常说“做出衣裳的是针线”,按说这没有什么创意,但从一名乡间职业裁缝口中说出,却有权威性和说服力。
父亲一生以裁缝为业,受乡亲敬重,行走乡间方圆二三十里,甚至跨出湘鄂边界为人缝制衣裳。
②他十二三岁拜师学裁缝,头年多半时间给师父家挑水打柴干家务活,渐渐地开始学缝扣眼、绞襻①子、钉扣子。
翌年学习缝制衣服,第三年开始学绗②棉做棉衣,最后学剪裁。
师父手艺高超,很严厉,连立身坐姿、穿针引线也有规矩,弄不好便举起尺子打过来。
父亲说,他没少挨师父训罚,怎样打罚都必须忍着,熬过了三年,便有出头之日了。
三年后他便提着裁剪刀行走乡里,独当一面,还真是多亏了师父的言传身教。
③在我的记忆深处,父亲有些绝活儿。
④父亲没学过美术绘图,可他裁布料用画粉时,总是从容果断,绝不拖泥带水。
画线时用的是画粉袋,一条纱线从装有画粉的小布袋里左贯右出,其原理与木匠的墨斗无异。
比如绗棉衣棉裤,父亲在铺好絮棉的布面上,左手捏着画粉袋口,将线头置于棉裤一端,右手拉粉线,再用右肘根压住粉线另一端,右手拇指食指拈起粉线,轻轻一弹,不偏不倚完成一条白线。
如此反复,他的徒弟再照线举针绗棉。
⑤父亲擅长做开襟衣衫,他最得意的是做得一手漂亮盘扣。
男服多用蜻蜒扣、春蚕扣(也叫一字扣),女服多用蝴蝶扣、菊花扣,还有男女通用的琵琶扣、树枝扣。
一个个蜻蜓头,一对对蝴蝶结,公扣母扣,结对成双。
这种衣服全用布扣,杜绝塑料扣子或有机玻璃扣子,着实漂亮。
⑥父亲喜欢在左胸前袋口插上一支钢笔,不过这笔大抵在算账立据时才派上用场。
父亲有“两不记”:一是收人布料不记,客户来料,只要说明你要做什么衣服什么样式,他随手往那衣料堆里一放,绝不会张冠李戴;二是量体裁衣,他拿皮尺在来人身上左一拉右一扯,嘴里念叨着,只量体并不当面记录,也不开制衣单,顾客按期取衣,从不出错。
⑦他的裁缝工具很简单,裁剪刀、竹尺、皮尺、画粉、手针、顶箍,再就是熨斗。
父亲剪裁时轻松自如,用剪吃布很干脆——咔哧,咔哧,咔哧,这像极了农夫耕田犁地,当犁尖插入土地,只听得一声吆喝,
那黑色土壤便顺着犁头往右翻去。
咔!最后一声特别干脆,听起来很果断,那肯定是剪刀将出,剪断布头了。
⑧剪裁用的案板是杉木的,那案面上有许多凹坑,密密麻麻。
有次我看到父亲握着剪刀,在画有纵横交错线条的布面上,让剪刀随意地疾走,剪刀在案面上发出“咚咚咚”的声响,顿一下,布面一个窝,案板上一个坑。
我揣测这种“停顿”绝不是率性而为,一定是有讲究的,应该是父亲为后来的缝纫制作留下的暗记,比如打褶、留岔什么的。
案板上留下的“记号”,让我长久思索……
⑨除了在家等客上门做衣,很多时候是做“乡工”,也称“上门工”。
这种方法是按天计收工钱,东家只管三顿饭,不需一件件算钱。
但父亲并没有因此懈怠,只管埋头干活。
平常东家客气,也有上烟上酒的,可父亲从来不沾,只吃些茶饭。
⑩早年,父亲行走乡里一直是手工制作,后来母亲加盟。
不久有了缝纫机,一台“蝴蝶”牌缝纫机与他们“白头偕老”。
父亲担纲剪裁,母亲负责缝制,从此父母同出同归。
小时候我还没念书,就经常随父母去做“上门工”。
一大早,东家挑一副挑子走在前头,一头是缝纫机头,一头是机脚,我紧跟父母在后,父亲说我从小就随他吃“百家饭”。
(11)在乡间,这个行业有个笑话段子:“裁缝不落布,穿个冒裆裤。
”少时我不解,便问父亲何意,父亲笑了,告诉我意思是说,如果哪个裁缝不留下布头,那他肯定穿着个没有裤裆的裤子。
父亲从来不做那种“贪墨”糗事,每上门做完一家的衣服,他就将剩下的布头交给东家;若是在家,每做好一件衣服,他也将剩下的边角布料扎成一绺,塞进衣主的新衣荷包里。
衣主自然高兴,因为这些边角布料又可去做千层布鞋底。
(12)父亲从事职业裁缝五十年,他从手工到机制,见证了民间服装的演变发展,亲自经历了这些服装的全部制作过程。
父亲就像一枚绗针,行走乡间,缝紧了乡情,缝暖了家庭,缝美了生活。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注:①襻(pàn)子:用布做的扣住纽扣的套。
②绗(háng):缝纫方法,用针线固定面儿和里子以及所絮的棉花等。
1. 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做出衣裳的是针线”,从父亲常说的这句话中可以看出一位传统手工裁缝对自己职业的尊重,表现了父亲质朴的品性。
B. 文中父亲年少便拜师学艺,饱尝生活的艰辛,“师带徒”这种方式对传统手工艺的传承起到了积极的作用,父亲最终得益于师父的严格要求。
C. 父亲手艺有绝活,做得一手漂亮盘扣;但“全用布扣,杜绝塑料扣子或有机玻璃扣子”,这体现了传统手工艺人保守、不能与时俱进的一面。
D. 在物质匮乏的年代裁缝生活不易,但父亲不贪他人之物,朴实厚道,手艺精湛,这是他深受乡人敬重的
主要原因。
2. 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第②段在内容上交代了父亲练就好手艺的原因,在结构上有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使文章叙事清晰,内容连贯。
B. 描写父亲用画粉画线的“绝活”时,文章运用“捏”“拉”“压”“拈”“弹”等动词,彰显了父亲的高超技艺,富有立体感。
C. “父亲就像一枚绗针,行走乡间,缝紧了乡情……”一句,运用比喻、借代的手法,表达了作者对父亲深深的敬重之情。
D. 一台“蝴蝶”牌缝纫机与父母“白头偕老”,作者选取独具时代特色的生活画面来见证时代变迁,以小见大,能够激发读者的情感共鸣。
3. 请结合文本分析题目“一针一线皆关情”的丰富意蕴。
4. 本文的语言充满生活气息,请结合全文对此加以赏析。
(二)现代文阅读II(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特色小镇是聚集特色产业,融合文化、旅游、社区等功能的创新创业发展平台。
在发展特色产业的同时,特色小镇应坚持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统筹生产、生活和生态空间布局,完善城镇功能、优化城镇环境、提升城镇品质。
从这个意义上说,特色小镇建设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载体,是结构调整、产业升级与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有机结合。
我们应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充分发挥政府在产业发展、空间布局、资源配置等方面的引导作用,推动资源要素的整合集成与优化重组,走出一条特色鲜明、产城融合、惠及群众的新型小城镇发展之路。
然而,有的地方打着建设特色小镇的旗号,继续走跑马圈地、搞房地产开发、搞产业园区建设的老路。
这种“穿新鞋走老路”的做法,与特色小镇建设的初衷相悖,不仅不利于推动经济结构优化和发展动能转换,反而可能加剧产能过剩和要素配置扭曲。
(摘编自曾志敏《特色小镇建设须走出新路》,有删改)材料二:
表格一2017年浙江特色小镇发展指数7月排行榜最新出炉
(资料来源于浙江特色小镇官网)表格二第二批276个全国特色小镇区域分布一览
【注】从小镇目前的区域分布来看,华东和西南地区的特色小镇数量最多,华东地区多达78个。
西南区域坐拥丰富的旅游资源,特色小镇多达47个,其中,基于旅游发展型的占大多数。
(资料来源于前瞻产业研究院)材料三:
政府的创新理念和明确的政策支持对于推动特色小镇建设和发展起着关键的作用。
英国政府从20世纪50年代起实施的乡村小镇建设,经历了由“单纯强调中心村建设”到“因地制宜进行村镇建设”的过程,政府改变过去单一的建设中心村的做法,使村镇建设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局面。
在很多国家,政府还通过规划加强对特色小镇建设的指导。
美国第一个世界级葡萄酒产地位于纳帕谷,整个山谷除了酒庄和八个小村落外种满了葡萄。
为避免同质化竞争,纳帕郡政府及旅游管理部门因地制宜对八个小镇提出了“葡萄酒本身、葡萄酒+体育运动、葡萄酒+商业艺术、葡萄酒+休闲养生”四个产业发展定位,形成了既有整体性又有差异性的乡村休闲文旅小镇集群。
国外历史悠久的特色小镇在形成初期大多以工业生产制造为主,随着市场的发展,企业不断调整发展理念、拓展产业链,产业结构逐渐由制造业向旅游业和文化创意产业延伸,实现了三次产业间的联动融合发展。
纵观闻名全球且具有持续发展能力的特色小镇发展轨迹,我们可以发现,构建“特而强”“小而精”的产业生态系统,找准“产业生态位”是特色小镇核心竞争力得以发挥的关键。
产业生态位决定了资源要素甚至产业性质的差异,是产业间共生互补或竞争关系的基础和前提。
特色小镇不必追求像大城市那样的产业体系,更不用贪大求全、面面俱到,而应聚焦某个优势产业,围绕其来打造完整的产业生态链,确保形成主题性强的特色小镇。
历史文化资源和生态环境是特色小镇的“内核”。
许多国家的特色小镇不仅绿树成荫、干净整洁,而且有独特的历史底蕴,更不存在“千城一面、万镇雷同”的现象。
瑞士小镇坚持“生态优先”的“嵌入式开发”原则,在保留原始自然风貌的基础上,几代人用几百年时间打造一个特色小镇,让环保、绿色、舒适成为了小镇标准。
各国对于历史文化遗产不遗余力加以保护,并在小镇规划和建设中保护性利用,充分发挥历史文化遗产对于特色小镇文化的支撑作用。
在制订城市规划过程中不是根据现代生活需要推倒重来、重新布局,而是在原有城镇格局的基础上进行合理的功能划分,通过对原有建筑进行改造和利用来满足现代生活的需求。
(摘编自白关峰《国外如何建设特色小镇》,有删改)
5. 下列对上述材料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特色小镇建设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载体,搞好特色小镇建设有利于推动经济结构优化和发展动能转换。
B. 建设特色小镇,除了以新发展理念为引导外,还应该充分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走出一条新型的小城镇发展之路。
C. 我国特色小镇分布并不均衡,这和我国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但可喜的是我国特色
小镇建设不存在同质化现象。
D. 特色小镇不是中国经济发展的特有产物,借鉴国外建设特色小镇的经验,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建设我国的特色小镇。
6. 下列对以上材料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 材料一指出了我国当前建设特色小镇的伟大意义,同时也指出了在特色小镇建设中存在走弯路的现象。
B. 材料二用表格的形式展示了我国特色小镇发展指数排名以及区域分布情况,在浙江地区,旅游资源在特色小镇排名中不是取胜的关键因素。
C. 材料一和材料二都指出了我国当前特色小镇建设中存在的不足和短板,材料三则从国外建设特色小镇的角度指出了借鉴的方向。
D. 材料三中表明,只要对“产业生态位”的准确把握就可以构建特色小镇“小而精”“特而强”的产业生态系统。
E. 材料一和材料三在特色小镇建设的指导方向上都有所暗示,其中都提及了特色小镇建设离不开政府的政策支持。
7. 根据以上材料,你认为我国应该借鉴国外建设特色小镇的哪些经验?
(三)现代文阅读III(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第二种: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态度。
在这种态度下,就是应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和方法,对周围环境作系统的周密的调查和研究。
不是单凭热情去工作,而是如同斯大林所说的那样:把革命气概和实际精神结合起来。
在这种态度下,就是不要割断历史。
不单是懂得希腊就行了,还要懂得中国;不但要懂得外国革命史,还要懂得中国革命史;不但要懂得中国的今天,还要懂得中国的昨天和前天。
在这种态度下,就是要有目的地去研究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要使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和中国革命的实际运动结合起来,是为着解决中国革命的理论问题和策略问题而去从它找立场,找观点,找方法的。
这种态度,就是有的放矢的态度。
“的”就是中国革命,“矢”就是马克思列宁主义。
我们中国共产党人所以要找这根“矢”,就是为了要射中国革命和东方革命这个“的”的。
这种态度,就是实事求是的态度。
“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
(节选自毛泽东《改造我们的学习》)材料二:
门捷列夫根据原子量的变化,制定了元素周期表,有人赞同,有人怀疑,争论不休。
尔后,根据元素周期表发现了几种元素,它们的化学特性刚好符合元素周期表的预测。
这样,元素周期表就被证实了是真
理。
哥白尼的太阳系学说在300年里一直是一种假说,而当勒维烈从这个太阳系学说所提供的数据,不仅推算出一定还存在一个尚未知道的行星,而且还推算出这个行星在太空中的位置的时候,当加勒于1846年确实发现了海王星这颗行星的时候,哥白尼的太阳系学说才被证实了,成了公认的真理。
(节选自《光明日报》特约评论员《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材料三:
哲学与科学的目的在于追求真理,追求对于世界的正确认识。
人在观察现象的时候,往往表现一定的主体性,在认识中含有一定的主观因素。
但是,追求真理就应力求避免主观的干扰。
……
多年以来,人们强调主体性的重要,这是正确的。
但是,发挥主体性,应以认识的客观性为前提。
这里有一个改造世界与认识世界的关系问题。
人类的主体性,主要在于能改造世界,但改造世界应以正确的认识为依据。
只有正确地认识世界,才能有效地改造世界。
有时在改造世界的过程中也能加深对世界的认识,但是对于世界的正确认识还是改造世界的基本条件。
(节选自张岱年《修辞立其诚》)
8. 根据材料一,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工作中应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和方法,对周围环境作系统的周密的调查和研究,而不是单凭热情工作,这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态度。
B. 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态度下,就是要有目的地研究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要使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和中国革命的实际运动结合起来。
C. 毛泽东同志用“有的放矢”这一成语,生动形象地表明,中国共产党人应该用中国革命和东方革命的实践,论证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正确性。
D. 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态度,就是实事求是的态度。
中国共产党人应从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出发,去研究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
9. 根据材料二、三,下列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 人们根据元素周期表,发现了几种元素,其化学特性符合元素周期表的预测。
元素周期表才被证实为真理。
B. 当勒维烈根据太阳系学说所提供的数据确实发现了海王星的时候,哥白尼的太阳系学说才成为公认的真理。
C. 人在观察现象时,往往表现出一定的主体性,这是在所难免的。
因此主体性是重要的,同时它也是正确的。
D. 在改造世界的过程中必然可以加深对世界的认识,因此可以说改造世界是对世界进行正确认识的基本条件。
10. 以上三则材料涉及了“理论联系实际”的观点,下列行为符合这一观点的一项是()
A. 夸夸其谈
B. 无的放矢
C. 纸上谈兵
D. 知行合一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杨绾,字公权,华州华阴人也。
绾生聪惠,年四岁,处群从之中,敏识过人。
及长,好学不倦,博通经史,尤工文辞,藻思清赡。
早孤家贫,养母以孝闻,甘旨或阕,忧见于色。
亲友讽令干禄,举进士。
天宝十三年,玄宗御勤政楼,试博通坟典、洞晓玄经、辞藻宏丽。
军谋出众等举人,命有司供食,既幕而罢。
取辞藻宏丽外,别试诗赋各一首。
制举试诗赋,自此始也。
时登科者三人,绾为之首,超授右拾遗。
天宝末,安禄山反,肃宗即位于灵武。
馆自贼中冒难,披榛求食,以赴行在。
时朝廷方急贤,及绾至,众心咸悦,拜起居舍人、知制诰。
迁中书舍人,兼修国史。
故事,舍人年深者谓之“阁老”,公廨杂料,归阁老者五之四。
绾以为品秩同列,给受宜均,悉平分之,甚为时论归美。
时元载秉政公卿多附之绾孤立中道清贞自守未尝私谒载以绾雅望素高外示尊重心实疏忌。
会鱼朝恩死,载以朝恩尝判国子监事,尘污太学,宜得名儒,以清其秩,乃奏为国子祭酒,实欲以散地处之。
载贪冒日甚,天下清议,亦归于绾,上深知之,以载久在枢衡,未即罢遣。
是年三月,载伏诛,上乃拜绾中书侍郎。
绾久积公辅之望,及诏出,朝野相贺。
绾累表恳让,上属意稍重,绾不敢辞。
绾有宿痼疾,居职旬日,中风,优诏令就中书省摄养,每引见延英殿,特许扶入。
时厘革旧弊,唯绾是瞻,恩遇莫二。
绾累抗疏辞位,频诏敦勉不许。
及绾疾亟,上日发中使就第存问,尚书御医,旦夕在侧,上闻其有间,喜见容色。
数日而薨,中使在门,驰奏于上,代宗震悼久之,辍朝三日。
绾俭薄自乐,未尝留意家产,口不问生计,累任清要,无宅一区,所得俸禄,随月分给亲故。
(选自《旧唐书·杨绾传》
11.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时元载秉政/公卿多附之/绾孤立/中道清贞自守/未尝私/谒载以绾雅望素高/外示尊重/心实疏忌
B. 时元载秉政/公卿多附之/绾孤立/中道清贞自守/未尝私谒/载以绾雅望素高/外示尊重/心实疏忌
C. 时元载秉政/公卿多附之/绾孤立中道/清贞自守/未尝私谒/载以绾雅望素高/外示尊重/心实疏忌
D时元载秉政/公卿多附之/绾孤立中道/清贞自守/未尝私/谒载以绾雅望素高/外示尊重/心实疏忌
12.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赋,古代一种文体,也可指诗歌的一种表现手法。
文中指的是后者。
B. 制举,由皇帝亲自下诏而临时设置的考试科目,亦称“制科”。
C. 公辅,指三公及辅相,均为天子的辅佐大臣。
D. 旬日,常指十日。
古人将一个月分成上、中、下三旬。
1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杨绾学问广博,考中进土。
杨绾爱好学习不知疲倦,博通经史,特别擅长文辞,文思清丽高远。
奉养母亲以孝闻名,不顾亲友的反对,考中了进士。
B. 杨绾忠心耿耿,受到任用。
天宝末年,安禄山反叛,杨绾自叛贼那里冒险逃出。
沿途乞讨赶赴皇帝驻扎之地,被任命为起居舍人、知制诰。
C. 杨绾备受恩宠,无人能比。
杨绾任职中书侍郎才十天,中风,皇上让他到中书省调养,并允许杨绾由人搀扶进宫;当时改革旧弊,全都由杨缩决定,恩宠礼遇无人能比。
D. 杨绾不营家产,接济亲故。
杨绾生活俭朴,从不留心经营家户,虽然常常担任显贵要职,但是没有一处住宅,所得的俸绿,按月分给亲戚故旧。
1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载以朝恩尝判国子监事,尘污太学,宜得名儒,以清其秩。
(2)及绾疾亟,上日发中使就第存问,尚书御医,旦夕在侧。
(二)古代诗歌阅读(9分)
阅读下面这两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紫骝马①
李白
紫骝行且嘶,双翻碧玉蹄。
临流不肯渡,似惜锦障泥②。
白雪关山远,黄云海戍迷。
挥鞭万里去,安得念春闺。
紫骝马
卢照邻
骝马照金鞍,转战入皋兰。
塞门风稍急,长城水正寒。
雪暗鸣珂③重,山长喷玉难。
不辞横绝漠,流血几时干?
[注]①紫骝马:汉乐府旧题。
紫骝:暗红色的马。
②障泥:披在马鞍旁,以挡溅起的尘泥的马具。
③鸣珂:马以玉为饰,行则作响。
15.下列对两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诗一二句通过写骏马的鸣叫、马蹄上下翻飞,写出了诗人奔赴边疆的迅疾。
B.李诗五六句中的“远”、“迷”两字,鲜明地表现了边塞的遥远、寒冷与凄迷。
C.卢诗五六句,既写出环境的恶劣,也表现出骝马不畏艰难、行动轻快的特点。
D.两首诗皆用议乐府旧题,面上着重写马,突出马的鲜明形象;实则亦在写人。
16.两首诗均选取骏马进行细致描写,但抒发的思想感情不同,请结合诗歌,分析两首诗思想感情的不同之处。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李商隐《锦瑟》中“________,________”两句以锦瑟起兴,引起对往事的追忆。
(2)韩愈在《马说》中,用“________,________”来斥责那些不懂千里马,对千里马“策之不以其道”并说“天下无马”的人。
(3)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回想起刘裕两度挥戈北伐、收复黄河以南大片故土的历史事实,将其形象地概括为振奋人心的“________,________”两句。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9分)
18.根据下面的材料,请你适合“情境”,并运用一定的修辞手法,写一段50字以内文字,致敬科比。
北京时间1月27日清晨四点,科比·布莱恩特乘坐的私人直升飞机因天气原因失事,一代篮球巨星连同他最爱的二女儿,包括机上其他成员共9人罹难……人间少了“小飞侠”,世上再无“黑曼巴”!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11分)
19.欣赏公益广告画《光》,完成下面的题目。
(1)用简洁的语言描述公益广告的画面。
(2)为这幅公益广告画配一则宣传语,要求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
四、写作(60分)
20.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①醯瓮之鸡,坎井之蛙,盖不知瓮外之天、井外之海为何如。
——吴澂
②人有小智,未闻大道,每执己见,以为最妙。
坐井观天,所见者小,若登高山,前见自了。
——印光大师
在学习和和生活中,你有没有认识到视野局限带来的认识误区呢?你认为为何会有这样的认识误区?你觉得该如何改变这个现象呢?请就其中一个或几个问题,结合自己的经历和体验,写一篇文章,表达自己的看法。
【注意】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
②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
③不得少于800字。
④不得抄袭、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