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课 道无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课道无形
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地朗读,背诵课文。
2、根据译文,注释,和教师的讲解初步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3、对“道是无形的”这一特性有了一定的了解,能理解课文中“恍惚”一词的古义与今义。
4、背诵《题破山寺后禅院》。
能体悟这首诗通过描写“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的景物描写所表现的清幽静冷的情怀。
二.教学重难点:“道是无形的”这一特性有了一定的了解。
三.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新课。
1、师:上个星期我们知道了“道”具有“虚”的特征,这节课我们接着来学习“道”的特性。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读通读顺课文。
1、一生朗读课文。
2、评价,师小结正音,划分节奏。
3、听课件朗读课文。
4、全班齐读课文。
5、师生对读,男女对读等形式朗读。
三.读懂课文,理解课文。
1、说说你读懂了什么?2结合译文或注释说意思。
3、读“日积月累”。
师:太清请教了哪三个人?生:无穷,无为,无始。
师:无始同意谁的观点?为什们?生:同意无穷的观点。
因为“道”是听不见,看不见,说不出的,所以无穷说的“不知道”是对的。
师:你同意无始的观点吗?
请用刚刚我们学习的第三课中的句子来回答。
生:我同意无始的观点,因为老子说:“道之为物,惟恍惟惚。
”(板书)师:这句话告诉我们,“道”是听不见,看不见,说不出,也就
是说“道”是“无形”的。
(板书)师:老子说的“道”具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的特点,它是无形无声,无色无味的。
这样的描述让你想到了什么,试着说一说。
生反馈。
师点拨:展示一个空瓶子,里面似乎什么都没有,但实际上有空气,空气还可以分解为氧,氮等元素。
4、“恍惚”在这课是什么意思?在现代汉语中又有哪些意思?生:模模糊糊的意思。
师:“恍惚”是什么部首?生:竖心旁。
师:今天就来再次认识学习一下竖心旁,竖心旁作偏旁时写作“ ”,其实竖心旁就是“心”字。
师:现代汉语中“恍惚”主要表达精神不能集中,神志不清楚,没有精神,无精打采的精神状态。
四.小结课文五.背诵课文六.古诗撷英。
板书:
道无形道之为物,惟恍惟惚。
无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