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风(中腑),气阴虚兼血瘀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风(中腑),气阴虚兼血瘀
辨证:中风(中腑),气阴虚兼血瘀。

治法:补气祛瘀,佐以养肝肾。

处方:黄芪 60 克,当归12克,川芎6克,赤芍15克,桃仁10克,红花4.5克,地龙12克,豨签草15克,牛膝 15 克,桑寄生30克,每日1剂,留渣复煎当日服。

并嘱其家人每日按摩及被动活动患肢3次,每次20~30分钟。

一方到底,仅黄芪逐步增加至150克1剂。

治疗75天后,已不需扶持,自行站立,借助手杖在户外步行20分钟左右,左上肢有所恢复而返香港。

返港后继续服上方治疗,2个月后来信言下肢功能基本恢复,上肢亦大有好转,但欠灵活,尤其是手指,走路已不用手杖,煮饭、洗衣等一些日常家务基本能自理,去信嘱其黄芪量减半,隔日服1剂,再服药1个月以巩固疗效。

〔按语〕脑血栓形成属中医中风病范围,西医对其病理生理改变认识比较具体,故其辨病更为清楚,而中医对本病的治疗,有丰富的经验,故进行中西医结合,辨病与辨证论治结合,疗效自应比较理想。

对于中风病的辨证分型,根据前人的认识与个人的临床体会,我认为可分为:①中脏:阳闭证、阴闭证、脱证;②中腑:肝阳亢盛、气虚血瘀、阴亏血瘀;③中经络:风痰阻络、阴亏阳亢等证型。

我曾治疗本病数十例,并于1956年于某医院搞协作时治疗 20 多例,疗效均较满意,特别偏气虚血瘀的病人疗效更明显。

在中医方药使用方面,我是比较重视张山雷之《中风?诠》和王清任之《医林改错》中所提供的经验的。

张山雷重视肝阳夹痰夹火,治用降气化痰,潜镇摄纳诸法,乃治闭证脱证通用法则,但是要根据病情,分缓急主次施用。

张氏对中风的治疗是在尤在泾《金匮翼》卒中八法的基础上又前进一大步,值得学习。

但张氏略于治瘀,反对补气法,诋毁王清任用四两黄芪治疗半身不遂,故其对瘫废不用之症,认为病延已久,“皆无痊愈之望”。

其实补阳还五汤及通窍活血汤加减,对于脑血管意外后遗症(中腑),疗效比前人方法有其独到之处;补阳还五汤取效的主要关
键,在于重用黄芪60~120克,甚至120克以上(此时煎药用水量及煎药时间,必须相应增加,否则便不能获得应有的疗效)。

通窍活血汤加减宜用于脑血栓形成,不可用于脑出血,应加注意,上述2方曾用于各种脑血管以外后遗症,用之得当,多获良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