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溶血对临床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探讨溶血对临床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
目的分析溶血对血液临床生化检验结果影响,以指导检验质控活动。

方法对284例健康志愿者按照常规方法采集血样,均分为两份,一份采用人工溶血,送检,将常规处理者纳入正常组、溶血处理者纳入溶血组,对比两组血样11项血液生化指标水平,将报告交由两位医师双盲法评定,评定报告合格与异常情况。

结果溶血组血清ALT水平、AST水平、LDH水平、K+水平、CHOL水平高于正常组,溶血组血清ALP水平低于正常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组血清TG水平、BUN水平、Cr水平、GLU水平、UA水平,与溶血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变化幅度从大到小前6项分别为LDH、ALP、CHOL、K+、AST、ALT;正常组检验报告正常例数比重96.47%高于溶血组15.1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溶血可影响临床生化检验结果,不同指标受影响显著性存在差异,应提高检验质控水平,预防采集、送检过程中的溶血。

标签:溶血;临床生化检验;质量控制
临床生化检验是开展临床诊疗工作重要辅助手段,是医院质量控制重要目标之一。

临床生化检验结果直接影响医师判定,间接影响后续诊疗活动。

血液生化检验是开展例数最多、最基础的临床生化检验项目,运用领域极广、检验项目多。

血液生化检验是一种体外检验方法,标本采集、保存、送检、分离后性质难免与体内存在一定差异,质量控制的主要目的在于尽可能保留血液标本原有的生物特性,提高检验准确度。

溶血是处理血液标本过程中最常见的现象,是致检验差错的主要原因之一,危害可大可小,轻者需重测,重者可致严重不良后果,如致疾病误诊漏诊延误治疗时机。

尽可能避免溶血,科学分析溶血对临床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非常必要,有助于指导质控控制活动,本次研究就此进行探讨。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以2014年1月~8月门诊体检健康者作为研究对象。

纳入标准:①自愿参与;②体检正常;③无慢性疾病史、既往体健;④无先天性代谢功能障碍性疾病、溶血性疾病;⑥依从性较好,检查前患者准备符合要求;⑦自愿参与;⑧年龄≥18岁、≤75岁。

共纳入自然人284例,其中男153例、女131例,年龄18~71岁、平均(36.1±8.0)岁。

1.2方法签署知情同意书。

晨起8点,空腹,真空采血法,肘静脉采血5ml,平均分配至2支试管中。

1支按照常规方法,给予抗凝,留存、离心、送检。

一直采用人工方法溶血,抗凝、留存、离心、送检。

两组均有一定的标记,混匀后分批送检,所有操作均在专员监督下完成,以避免其它因素干扰,如室温剧烈变化、送检前更换采集人员等。

选择日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以及配套试剂,分批检验血样。

检测目标主要包括:①肝功能相关指标,丙谷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乳酸脱氢酶(LDH)、碱性磷酸酶(ALP);②水电解质指标如K+水平;③脂类指标总胆固
醇(CHOL)、甘油三酯(TG);④肾功能相关指标肌酐(Cr)、尿素氮(BUN)、葡萄糖(GLU)、血尿酸(UA)。

这些指标常用于肝肾功能、水电解质水平检测,在手术、药物治疗、乙肝筛查领域应用极广,也是体检常测项目。

两组样本相同待测项目采用相同的检验方法、技术标准,如ALT采用,检验人员遵循《实验室技术标准》等制度规范操作。

将形成的数据报告,交由两位医师评判,检出其中异常项目。

将采用正常检验程序送检者纳入正常组,采用溶血处理后送检者纳入溶血组。

1.3统计学处理数据资料采用以SPSS18.0软件包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计数目治疗以[n(%)]表示,P<0.05表示具有显著性差异。

2 結果
2.1 常用血液生化检验指标水平比较溶血组血清ALT水平、AST水平、LDH 水平、K+水平、CHOL水平高于正常组,溶血组血清ALP水平低于正常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组血清TG水平、BUN水平、Cr水平、GLU 水平、UA水平,与溶血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1项指标,LDH变化幅度最大,其次为ALP,再次为CHOL,再次为K+,再次为AST,再次为ALT,见表1。

2.2 不合格与异常报告例数对比正常组检验报告正常例数比重高于溶血组、不合格与异常率低于溶血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2。

3 讨论
溶血是指红细胞破裂,血红蛋白溢出红细胞溶解的一种现象,与低渗溶液、机械性强力振动、突然低温等原因有关,检验中的溶血主要原因包括采血时进入空气、不合格塑料制品所制毒性、血标本运输与贮存不当、抽血技术欠佳、忽冷忽热,体外溶血常表现为血浆或血清血红蛋白与乳酸脱氢酶、钾离子同时增高,本次研究也证实了这一点,溶血可影响多种血液生化指标。

这种影响直接影响医师对报告的判断。

综上所述,溶血可影响临床生化检验结果,不同指标受影响显著性存在差异,应提高检验质控水平,预防采集、送检过程中的溶血。

参考文献:
[1]张秀丽.溶血现象对临床生化检验项目影响分析[J].亚太传统医药,2012,8(8):89-91.
[2]朱仁林.溶血对临床生化检验的影响及分析[J].临床合理用药,2013,6(4):116-117.
[3]李红梅,张美娟,瞿卫,等.提高医学实验室标本分析前质量控制方法的探讨[J].实验室质量控制,2011,11(24):5138-5139.
[4]孙立明,魏国萍,阎晓芳,等.血液标本采集对检验结果的影响[J].疾病监测与控制杂志,2011,5(7):455-45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