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市某办公建筑空调制冷工程概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摘要
本设计说明对本次设计的设计的过程和设计的方法进行了说明。
此设计是大连市某办公楼空调制冷工程设计,为这个大楼设计合理的空气调节系统,给办公人员创造出良好舒适的工作条件。
本设计包括:冷负荷和热负荷的计算;对湿负荷、新风负荷进行计算;本建筑空调系统方案的选择;气流分布设计;空调风系统、空调水系统的设计;空调系统的水力计算;制冷机房机器的选择;保温防止结成露水与系统减震、消除噪声等内容。
关键词:办公楼;空调系统;风系统;
BSTRACT
The design specification describes the process and design methods of the design in detail. The design devises for a research center of Tianjin building,s air conditioning and provide a comfortable working environment for researchers. The design includes: the calculation of cooling and heating load; wet load, the calculation of new wind load;determining air conditioning system ; designing airflow organization; designing air system, water system; the calculation of air conditioning system hydraulic;the selection of chiller plant equipment;the insulation and vibration damping of anti-condensation system silencer and so on.
Key words:Research centers; air-conditioning systems; air systems;
第一章概述
1.1 工程概况
本建筑为大连市办公建筑,地上四层,建筑面积为13488㎡,建筑总高度:22.1m。
本人承担3、4层空调工程设计,空调面积为6744㎡,夏季设计冷负荷为505.08KW,冬季设计热负荷169.9KW。
本设计采用两台水冷螺杆制机组,夏季供冷;本设计采用风机盘管加独立新风系统,整体异程式水系统。
冬季取集中供热热水作为风机盘管与新风机组的热源。
1.2 设计依据
1. 《实用供热空调设计手册》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陆耀庆等主编,;
2. 《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GB50189一2005
3. 《空气调节设计手册》,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4. 《05系列建筑标准设计图集》(05N 空调工程)
5. 《空气调节》赵荣义等主编,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6.《民用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50736-2012
1.3 原始资料
1.3.1地理位置及气象参数
地理位置:天津市
东经:121°38′北纬:38°54′
海拔:31.2m 年平均温度:11.4℃
气象参数如下所示:
冬季:
空调室外计算温度:tw=-13℃冬季空气调节室外计算相对湿度 56% 室外平均风速: 5.2m/s 大气压力:1013.9 kPa
夏季:
空气调节室外计算干球温度:tw =33.2℃
空气调节室外计算湿球温度:tm =26.4℃
空气调节室外空调日平均温度: 26.5℃
室外大气压力: P=997.8kPa 室外平均风速: 4.1m/s
室内空气参数如下表说示
表1-1 室内空调设计参数
1.3.2 冷热源资料
冷热源及自来水源均来自建筑外部。
1.3.3围护结构资料
1、外墙:选择墙体的建筑材料为:轻集料混凝土砌块框架填充墙,保温层为玻璃棉,保温层厚度60mm。
墙体传热系数为0.56W/m2·℃
2、内墙:混凝土多空砖,厚度为240mm。
墙体传热系数为1.45W/m2·℃
3、建筑物窗体及遮阳设施窗户的构造双层6mm厚普通玻璃金属窗框K=3.0 W/(m2·℃)内遮阳类型选用活动百叶窗,浅色,无外遮阳设施,内遮阳用白色帘
4、屋面:屋面传热系数为0.48W/m2·℃。
5、楼梯间:为非空调区域,内抹30厚保温砂浆
第 二 章 负荷计算
本章内容包括室内夏季冷负荷、冬季热负荷、湿负荷、新风负荷的计算步骤及方法
2.1 冷负荷计算
空调区的得热量由下列各项得热量构成: 1. 通过围护结构传入热量; 2. 透过外窗进入的太阳辐射量 3. 人体散热量 4. 照明散热量
5. 设备、器具、管道及其他内部热源的散热量
6. 食品或物料的散热量
7. 渗透空气的带入量
8. 伴随各种散失过程产生潜热量 2.1.1外墙或屋面的传热冷负荷
外墙或屋面传热形成的计算时刻冷负荷τQ (W),可按下式计算方法
τQ =KF
(ξτ-t +∆-n t ) (2.1-1) 式中 K —传热系数,W/(㎡·℃); F —计算面积,㎡;
τ-ε—温度波作用时刻,即温度波作用于围护结构外侧的时刻,h ; ξτ-t —冷负荷温度,外墙查 [1]表20.3-1和屋面可查[1]20.3.2;
Δ—负荷温度的地点修正值,见参考文献1》表20.3-1的表注;
n
t —室内计算温度,℃。
2.1.2外窗温差传热冷负荷
通过外窗温差形成计算时刻冷负荷τQ (W),可按下式计算方法
τQ =αKF (τt +δ-n t ) (2.1-2) τt —计算时刻下冷负荷温度,见[1]表20.4-1,℃; δ— 地点修正系数,见[1]表20.4-1的最后一列数据,℃; K —窗的传热系数,见[1]表20.4-2,W/(㎡·℃);
α—窗框修正系数,见[1]表20.4-2。
2.1.3外窗太阳辐射冷负荷
τQ =F g X d X z X τn J (2.1-3) 式中 g X —窗的构造修正系数,见[1]表20.5-1 d X —地点修正系数,见[1]表20.5-2
x
z —内遮阳系数,见[1]表20.5-4;
τn J —冷负荷强度,见《[1]》表20.5-3,W/㎡。
2.1.4内围护结构传热冷负荷
通过空调房间内窗、内墙、间层楼板或者内门等内围护结构温差传热形成的冷负荷Q (W ),当邻室存在一定的发热量时,,可按下式计算方法:
Q=KF (t wp +Δt ls -t n ) (2.1-4) 式中 t wp —— 夏季空调室外计算日平均温度,见[1]表20.4-1第一列,℃ t ls —邻室温升,可根据邻室散热强度,见[1]表20.6-1,℃。
2.1.5人体的显热冷负荷
人体显热散热形成计算时刻冷负荷τQ (W) ,可按下式计算
τQ =1nq ϕT X -τ (2.1-5) 式中 n-空气调节总人数,当缺少数据时,可依据按[1]中表20.7-1给出的人均面积
指标推算;
ϕ—群集系数,见[1]表20.7-2;
q l —一名成年男子显热散热量,见[1]表20.7-3,W ; τ—计算时刻,h ;
T —人员进入空调区时刻,h ;
τ-T —从人员进入空调区时刻算起到计算时刻的持续时间,h ; T X -τ —τ-T 时刻人体显热散热冷负荷系数,见[1]表20.7-4。
2.1.6灯具的冷负荷
镇流器设在空调区之内的荧光灯情况下灯具散热形成冷负荷τQ (W) ,可按下式计算
τQ =1.21n N T X -τ (2.1-6)
式中 n 1—同时使用系数,当缺少实测数据时,可取0.6—0.8;
N —灯具安装功率,W,当缺少有效数据时,可依据使用面积按[1]表20.8-1给
出的照明功率密度指标推算;
τ—计算时刻,h ; T —开灯时刻,h ;
τ-T —从开灯时刻算起到计算时刻持续时间,h ;
T X -τ —τ-T 时刻灯具散热的冷负荷系数,见[1]表20.8-2。
2.1.7设备的显热冷负荷
设备的显热散热形成的计算时刻冷负荷τQ (W) ,可按下式计算方法
s q =F f q ( 2.1-7) τQ =s q T X -τ ( 2.1-8) 式中 s q = —热源的显热散热量,可按本节式(2.1-7)计算,W ; F —空调区的面积,㎡;
f q —电器设备功率密度,见[1]表20.9-4, W/m 2。
计算举例 以房间408为例 1、外墙的冷负荷:
外墙传热系数为0.56 W/ (m2·℃),维护结构冷负荷计算温度的逐时值与维护结构的朝向有关 下表为大连地区东、南、西、北各朝向墙的逐时冷负荷系数:
表2-1 外墙的逐时冷负荷系数
以8时为例:
西墙的冷负荷系数为33;西墙的面积为83.25m 2;
室内设计温度为26℃;大连负荷温度修正值 -2℃,西墙冷负荷为:0.56×(33-26-2)×83.25=233.1W 。
外墙逐时冷负荷如下表:
表2-2 外墙的逐时冷负荷
2、外窗的冷负荷:
(1)窗框修正系数 =1.06,外窗的传热系数为2.8 W/ (m2·℃),地点修正系数δ=-4.9℃
表2-3 外窗的逐时冷负荷系数
以8时为例:
西外窗的冷负荷系数为31;西外窗的面积为4.32m2;
室内设计温度为26℃;西外窗冷负荷为:2.8×(31-26-4.9)×4.32=1.28W。
外窗的逐时冷负荷如下表:
表2-4 外墙的逐时冷负荷
(2)窗的构造修正系数
X=0.47 内遮阳系数x z=0.65
g
表2-5 大连玻璃窗太阳辐射冷负荷强度地点修正系数
表2-6 透过有内遮阳设施窗玻璃太阳辐射的冷负荷强度
以8时为例
西外窗的构造修正系数g X =0.47,内遮阳系数x z =0.65;西外窗的面积为4.32m 2; 室内设计温度为26℃;西外窗的透过有玻璃太阳辐射冷负荷为72西外窗冷负荷为:0.47×0.65×0.92×4.32×72=87.42。
各时刻的日射得热冷负荷如下表
表2-7 日射得热逐时冷负荷
3、内墙传热冷负荷
内墙的传热系数为1.45W/ (m2·℃) ;Δtls=3℃ 内墙传热冷负荷为:1.45×16.65×(26.5+3-26)=84.5W 4、人体冷负荷
由[1]》表20.7-3 查得26度时q 1=62W ;q 2=46W ,房间的人员面积指标取值为2.5(m 2/人)由[1]》表20.7-2 查得群集系数0.96
人体显热散热的冷负荷系数如下表
表2-8 人体显热散热的冷负荷系数
空调房间人的体显热散热量由人员、空调房间的面积、群集系数和单人散热量决定:
62×0.9×0.96×205=10981.44W
人体潜热冷负荷为人数与热体潜热散热量的乘积:46×0.96×205=9052.8W 各时刻的人体冷负荷如下表:
表2-9 人体散热冷负荷
同时使用系数n1=0.6;照明功率密度为18(W/ m 2) ;τQ =1.21n N T X -τ 计算结果如下表:
表2-10 照明散热的逐时冷负荷
设备显热冷负荷办公设备f q : 一般办公室20-55W/ m 2; 高级办公室20-55 W/ m 2 会议室 40 W/ m 2。
s q =F f q τQ =s q T X -τ
计算结果如下表:
表2-11 设备散热的逐时冷负荷
2.2 热负荷计算
2.2.1热负荷的计算与修正
设计房间热负荷的基本计算公式与计算房间冷负荷相同,所以只须改变室内外参数设置,故在此不再赘述。
由于建筑物内部维持正压,不学考虑冷风渗透耗热量。
2.2.2围护结构基本耗热量
()a
t t A K Q w o n i i .-=∙
(2.2-1)
式中: ∙
Q ------围护结构的基本耗热量,W ;
i A ------围护结构表面积,2m ; n t ------室内计算温度,℃;
w o t .------冬季室外空气计算温度,℃;
a ------围护结构的温差修正系数。
包括基本耗热量和附加耗热量,附加耗热量按基本耗热量的百分率确定。
此建筑只需考虑朝向修正率。
北:0%;东、西:-5%; 南:-15%。
2.3湿负荷计算
τD =0.001ϕτn g (2.3-1) 式中ϕ—群集系数,见[1]表20.7-2
τn —计算时刻空调区内的总人数: g-一名成年男子的散湿量,见[1]表20.7-3
由于冬夏季人体散湿量不同,故同房间冬夏季湿负荷也不相同,具体如下表:
夏季人体散湿量
冬季人体散湿量
2.4新风负荷计算
2.4.1新风量主要作用满足下面三个条件:
(1)满足卫生要求;
(2)补充局部排风量;
(3)保证空调房间内的“正压”要求。
整个办公楼在每层设立新风机房用来补充新风。
新风量按卫生标准,办公室为30m3╱(h·人),休息厅、会议室为17m3╱(h·人),高级办公室为50m3╱(h·人)
2.4.2 夏季新风冷负荷计算
计算公式
()
r
o
o
o
c
h
h
M
Q-
=
⋅(2.4-1)
Q
co
——新风冷负荷,W;
M
o
——新风量,㎏/ s;
h o ——室外空气焓值,kJ/kg;空气调节室外计算干球温度为tw=29℃,空气调节室
外计算湿球温度为t m =24.9℃,查焓湿图知其对应的焓值为ho=76.57kJ/㎏;
hr :室内空气焓值,kJ/kg ;室内空气温度为26℃,高级办公室相对湿度为55%,查焓湿图知其对应的焓值为hr=56.57 kJ/㎏;其他房间相对湿度为60%,查焓湿图知其对应的焓值为hr= 58.83kJ/㎏
以301为例房间人数88人,每人新风量)/(01.03600
2
.130s kg =⨯= 301室的新风冷负荷计算如下:
Q=0.01*88*1000/(76.17-58.83)=15611.2W 2.4.3冬季新风热负荷计算
计算公式为:
()
o r p o o c t t c M Q -=⋅ (2-12)
Qco ——新风热负荷,W ; Mo ——新风量,㎏/ s ; Cp ——新风比热,kJ ∕kg ; To ——室外空气计算温度,-13℃; Tr ——室内空气温度,
以三层为例
表2-15 夏季新风负荷计算表
第三章空气调节方案的确定
3.1 常用空调冷源的特点
(1)活塞式冷水机组
活塞式冷水机组的优点是技术成型早而且成熟、造价低廉,制造容易;缺点是单机容量很小,工作部件繁多,维护困难且费用较高。
(2)螺杆式制冷机组
螺杆式压缩机组是一种回转容积式压缩机组,其冷媒一般是用R22或R134a。
螺杆式冷水机组的主要优点是结构简单、质量轻、紧凑、易坏件少、可靠性高、维修周期长;无论是在低蒸发温度还是高压力的工作情况下都可以进行单机压缩;由于滑阀装置的存在,无极调节范围在10%-100%之间,并且可以在没有负荷的条件下启动,较低负荷下的效能比较高,这样对于建筑物空调负荷有很好的适应性;排出的气体具有很低的温度,热效率很高等。
因此在空调制冷行业中,螺杆式制冷机组已经成为其他种类的制冷机组的强有力的竞争者,常常应用在较低负荷的高层建筑中。
其缺点是噪声相对较高,油路系统较为复杂,耗油量比较大。
结合本工程的具体情况,研究决定采用螺杆式制冷机最为合适。
(3)离心式制冷机组
离心式制冷机组又称为透平式制冷机组。
这种机组具有转速高、质量较轻、体积较小、单机制冷量很大、易坏件较少、运转平稳、对基础要求较低等优点。
并且能够经济方便地调节制冷量,通常可以在30%-100%的负荷范围内无极调节,容易实现自动化操作。
离心式冷水机组常常在大中型建筑物中使用。
4)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机组
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机组的运行工况较为稳定,室外天气对它的影响不是很大,这一点对于空调本身是很有利处的。
于此同时,溴化锂冷水机组的容量调节范围也比压缩式大(大约10%-100%)。
4)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机组
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机组的运行工况较为稳定,室外天气对它的影响不是很大,这一点对于空调本身是很有利处的。
于此同时,溴化锂冷水机组的容量调节范围也比压缩式大(大约10%-100%)。
(3)空调冷水机组部分负荷下的特性。
(4)运行管理和使用寿命
(5)环境保护要求
(6)噪声和振动冷水机组的噪声与振动往往会成为有些工程设备考虑选择型号的重要的因素。
(7)设备价格
3.1.2 空调热源
空调系统中,通过热媒向房间提供热量通常有直接或者间接两种方式,以维持房间的热湿环境在合适的范围内。
可以为建筑物空调系统提供热源的种类多种多样,可以按热源性质和热源装置进行分类。
按热源性质分类:
(1)蒸汽蒸汽是空调系统经常使用的热源,它具有的特点是热值比较高,可载热量很多,不许需要设置输送装置。
(2)热水在民用建筑空调中,使用最广泛的热源就是热水。
在安全性能方面,热水具有蒸汽不可比拟的优越性。
考虑到系统的造价方面的因素,采用冷水和热水共同用一根管的两管制的系统可减少成本。
热水能够很好地满足这种方式而蒸汽不具备这种优势。
另外,热水系统中使用的阀件很少,减少了很多麻烦,便于维护检修。
根据本工程的具体情况,被工程采用热水热源。
(3)电热电热是空调系统中使用最为方便的一种方式。
电能作为一种清洁能源,具有其它方式不具备的优点。
热电系统结构简单,布置灵活,组合多样,控制管理更为方便,具有很强的适应能力。
但是在我国现阶段的民用建筑空调中极少直接采用电热,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耗电量太大,中国几乎所有大中型城市都有着不同情况的地理紧张的状况。
按热源装置分类:
(1)锅炉供热锅炉是最传统同时又是目前使用最广泛的一种热源装置。
从实质上来说,基本所有的供热热源最终都是来自锅炉。
(2)热交换器供热民用建筑的空调热交换器的一次热媒通常由两个地方来提供:自备锅炉及城市热网。
前者可以是热水也可是蒸汽,但是后者几乎都是100到200度的高温热水。
采用热交换器供热的一个最主要的优点就是作为一次热网的水系统和空调的二次热网中的水循环是分开的,互相不受影响。
它的要缺点是经过热交换器,会存在不可避免的热损失,因此选择一种安全高效的热交换器,对于冬季供热系统尤为重要。
(3)热泵供热它的供热原理是卡诺循环的逆循环,可以为系统提供所需的热量。
3.2 空调系统形式的确定
3.2.1 确定空调系统方案的因素
空调系统方案的确定要考虑许多方面的因素,在设计的时候,应该与建筑、工艺、结构等专业相互配合、相互协调,并与用户协商确定。
在此之前要明确以下影响的因素。
(1)外部环境
①气象资料
②周围环境
(2)所设计建筑物的特点
①规模包括需要空调区域的面积,及它所处在的位置。
②用途是指目前的功能和今后可能的改变(例如需要扩建、改建);用户对该建
筑物空调标准等级的要求;对能源计量的要求;各种不同功能的房间使用空调的时间和工作时间。
③房间内部参数的要求
④负荷情况
⑤能源
3.2.2 各种空调方式的选择
不同的空调方式有不同的优缺点和使用范围,可以从初投资、机房面积、电力消耗、风、水管占有效空间、控制方法、维修等方面对各种空调方式进行比较,并且结合设计负荷变化情况、建筑规模、建筑特点、建筑大小、所在地区气象的条件与能源状况等,最终确定合理的空调方式。
下面具体分析各种空调系统的使用条件。
(1)窗式空调机、分体式空调机或带风管的整体式空调机适用于只需要减少夏天且空调房间的面积比较小的情况。
(1)窗式空调机、分体式空调机或带风管的整体式空调机适用于只需要减少夏天且空调房间的面积比较小的情况。
(2)风机盘管系统常常用于空调区域大,每个房间要求独自调控,空气调节房间较多且建筑层高不高的建筑物,最好采用风机盘管系统。
可以设置单独的新风系统来使新风量保持不变;通常采用两管制。
(3)全空气定风量空气调节系统适用于空间较大、人员密集、湿度和温度允许变化范围小、洁净度标注或噪声控制要求高的空间。
(4)全空气变风量空气调节系统适用于许多个空调区域共用一个系统时,在不考虑经济因素影响的情况下,负荷变化多,且低负荷运行时间比较长的情况(5)负荷变化比较小或者间歇供冷风、供热风的,最好采用单风管集中式系统;面积较小或者认为经济合理时,也可以采用带风管的整体式空调机组。
3.2 整体方案的初步确定
由于本建筑主体为办公室,空气调节应依据办公人员舒适度进行调节;建筑内部没有洁净度要求过高的房间,故不需要采用新风要求高的全空气系统,减少能耗,经济实用;故本设计采用风机盘管加独立新风系统,灵活方便,可调多变,占用建筑空间少,运行调节方便,各房间能单独控制和调节室温,不影响其他房间的使用,满足各空调房间不同的使用情况,减少了运行费用。
空调机组仅选取新风机组即可。
第四章空调系统布置
4.1风机盘管加独立新风系统计算处理过程计算
4.1.1风机盘管加新风系统夏季处理过程计算
图4.1空调机组处理焓湿图
W -室外空气参数,N -室内设计参数,O -送风状态点
新风与回风混合,通过空调机组处理到机器露点,以最大温差送风,达到最小的送风量。
其中热湿比: ε=Q/W
总送风量: G=Q/(h N -h O ) 新风量: G W 回风量: G N
对于C 点焓值的确定: 由c
w n
c N W h h h h G G --=确定 以301为例,房间的最大冷负荷为Q=31.92KW ,湿负荷W=0.00256kg/s ,室内空气计算温度t n =26℃,相对湿度60%,室外干球温度t w =29℃,室外湿球温度t ws =24.9℃,该房间室内有88人,总新风量为2640m3/h 。
室内热湿比及房间送风量:
ε=00256
.092.31=12479.82(kj/kg )
采用可能达到的最低参数送风,过N 点作ε线按最大送风温差与φ=90%线相交,即得送风点O
h n =58.83(kj/kg ), h o =48.2(kj/kg ),Q=31.92kw 则送风量为
G=ho hn Q -=9008.95(m 3/h ) 4.1.2 风机盘管风量:
要求的新风量Gw=88x30=2640m 3/h , 则风机盘管的风量:
Gf=G-Gw=6368.95(m 3/h )
由于冬季供回水温差为10℃,而夏季只有5℃,故按夏季的冷量选的风机盘管一般都能满足冬季的使用要求,因此,本设计对风机盘管冬季加热量只做校核用。
4.2风机盘管加独立新风系统设备选型
4.2.1风机盘管选型及调节
本设计选用大金FP 型卧式暗装式风机盘管。
为了让风机盘管机组尽可能的满足需要,选用时宜根据机组在中档运行时的参数选择。
根据求出的房间的冷负荷以及风量进行风机盘管的选型,盘管夏季进水温度为7℃,出水温度为12℃;冬季进水温度为60℃,出水温度为50℃。
考虑风机盘管机组使用后的积垢、积尘对传热的影响,需要进行修正,余热量应乘以修正系数a ,对于加热、冷却两用的机组a=1.2。
各房间风机盘管型号及台数选择如下表:
第五章空调风系统设计
5.1 送风形式设计
空气调节房间的送风方式应符合下列要求:
一般可采用百叶风口或条缝型风口等侧送。
根据空气调节房间的特点和送风要求,散流器平送或者向下送,孔板上送,条缝口上送,喷口或者旋流风口送风,置换通风,地板送风。
全年使用的空气调节系统的送风口,宜采用有能调节出风气流方向,或有可调节喉部送风速度的可能,以适应冬季送热风的要求。
必要时,风管系统中应有可使风口减小的措施。
空气调节房间的送风方式采用侧送时,应符合下列要求:
(1)根据建筑形式,房间高度和空气调节的精度分别采用贴附气流或者下沉气流。
(2)回旋气流应考虑在人的劳动区域。
(3)射流需要保持足够长度的扩散射程。
(4)射流均匀流动,你此互相不干扰。
(5)选择合适的风口形式及合适的湍流系数。
(6)回风口应布置在回流区域内,数目不必过多。
空气调节房间的送风方式采用贴附侧送时,应符合下列要求:
(1)送风口上缘离顶棚距离较大时,送风口应设置向上倾斜10度左右的导流片。
(2)送风口内应设置使得射流不至于左右偏斜的导流片。
(3)射流射程中不得有阻挡物
空气调节房间的送风方式为散流器贴附顶送时,应符合下列要求:
(1)应依据空气区房间吊顶的高度,允许的噪声要求值等选择风口允许的最大喉部送风速度,进一步确定风口的形式和数量。
(2)吊顶上部应有足够的高度,以便于安装管道和散流器风量调节阀门。
(3)布置散流器平面时,应有利于送风气流对周围空气的诱导,避免产生死角,贴附射流射程中不得有阻挡物。
结合该建筑实际情况,在侧台和主席台部分采用侧送风,使用高速的喷头进行射流,除此之外的其他建筑空间均采用散流器上送上回。
在采用全空气系统的四个空间内,回风口均设置于层高较低的位置,即下回风,回风沿风井进入空调机组,在层高较高的建筑区域内采用旋流风口。
在本次设计中,吊顶式新风机组和新风管以及吊顶式空调机组和送风管大部分设计高度为相对于该层高度3 m ,均布置于吊顶内。
5.3 风管尺寸确定及水力计算
5.3.1风系统水力计算 1、计算方法
(1)绘制通风或空调系统轴测图,对各管段进行编号,标注长度和风量。
(2)确定合理的空气流速。
(3)计算沿程阻力和局部阻力。
(4)并联管路的阻力平衡。
(5)计算系统的总阻力。
(6)选择风机。
风机的选取由下列两个参数决定: P f =K p ×ΔP (Pa)
L f =K l ×L (m ³/h) 式中 P f ——风机的风压(Pa );
L f ——风机的风量(m ³/h );
K p ——风机附加系数,一般的送排风系统Kp=1.15;
K l ——风量附加系数,一般的送排风系统K
l
=1.15;
ΔP——系统的总阻力(Pa);
L——系统的总风量(m³/h)。
2、系统风管道的水力计算
风管水力计算也采用假定流速法,管道风速的设计根据《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按下表进行设计。
表5-1 风管设计风速
图 5.31三层风系统布置图
表5-2三层风管最不利环路水力计算表
第六章房间气流组织6.1 气流组织计算步骤
(1)根据已知室内总负荷,确定总风量L
s。
(2)根据要求的室温允许波动范围查图,求出x/d
s。
(3)选取送风速度v
s ,计算每个送风口的送风量l
s。
(4)根据总风量L
s 和每个送风口送风量l
s
,计算送风口个数n。
(5)贴附长度校核计算,按公式计算Ar数,查图,求得射程x,使其大于或等于要求的贴附长度。
第七章空调水系统布置及设备选型
由上述得知,本次设计中冷源为风冷冷水机组制备7 ℃/12 ℃冷冻水,热源为由市政管网供给95 ℃/70 ℃热水,在换热间内置换60 ℃/50 ℃热水。
由负荷计算结果可知,在大部分情况下热负荷要小于冷负荷,而热水温差要大于冷水温差,即热水量会小于冷水量。
因此在本次设计中空调水管的布置选择及水力计算时,按照夏季空调冷水量进行计算布置。
7.1 空调水管流量计算
空调冷水量的计算,按照该房间的冷负荷(不包含新风负荷)进行计算,其计算公
式为:
G 冷水流量,Kg/s
Q 房间冷负荷,W
C 水的比热容,KJ/(Kg·℃)
冷冻水供水温度,℃
t
g
冷冻水回水温度,℃
t
h
7.2 空调冷冻水管管径
根据经济比摩阻和在6.1中计算出的空调水管流量,通过查《实用供热空调设计手册》确定冷冻水管径。
在设计中值得注意的是在实际的工程中,系统运行时冷冻水和夏季的热水通常达不到设计的计算温度,在实际中通常采用增大流量的方式来确保空调系统的正常运行。
考虑到这种实际状况,在选取管径时尽量选取较大的管径,以避免出现由于冷冻水温度达不到设计值而导致的系统运行出现问题。
7.3 冷凝水管管径
表7:冷凝水管径选取
7.4 冷凝水管布置
各种设备在运行过程中产生的凝结水,必须及时排走。
宁就睡管路内的流动往往属于液气两相流动。
较之建筑排水管路,冷凝水管路要稳定许多,气压波动很小。
但随着充满率的增加,立管中的水流状态也会出现水膜流、水塞流等流动。
为了使得空调设备能顺畅的排水,应避免立管出现水塞流。
7.5 空调管线水管布置
7.5.1 空调水系统分类
(1)两管制
(2)三管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