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环蛇 眼镜蛇科环蛇属动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金环蛇
金环蛇眼镜蛇科环蛇属动物,(学名:Bungarus fasciatus)俗称金甲带、金包铁、金脚带、花扇柄(客家话)、雨伞柄(潮州话)或佛蛇等,是环蛇属的一种,是毒性很强的蛇。
金环蛇是一种具前沟牙的剧毒蛇,与眼镜蛇、灰鼠蛇合称“三蛇”,是著名的食用蛇种。
金环蛇分布于北纬25度左右及其以南地区。
金环蛇和其他环蛇属的蛇一样,动作缓慢,不爱攻击人类,主要以小型脊椎动物为食。
金环蛇的毒性较其近亲银环蛇弱,但仍然属剧毒蛇,而数量也较银环蛇多。
头椭圆形,全身体背有黄环和黑环相间排列,两环宽窄大致相等,尾短圆钝。
活动于平原、丘陵、山地丛林、塘边、溪沟边和住宅附近。
金环蛇全长983—1,500mm,具有前沟牙。
头呈椭圆形,尾极短,尾略呈三棱形,尾末端钝圆而略扁,通身呈黑色与黄色相间的少数明显的棱骨,黑色环纹和黄色环纹几乎等宽,黄色环纹在体部有20—28环,黑色环纹20—26+3—5。
在尾部有3—5环,背鳞平滑共15行,背中央的1行鳞片特别大,肛磷完整,尾下鳞片为单行,腹部为灰白色。
头背黑褐色,枕及颈部有污黄色的“∧”形斑。
背脊隆起呈脊,所以躯干横切面略呈三角形,尾末端圆钝。
头椭圆形,与颈区分较不明显,头背具有典型的9枚大鳞片,背鳞平滑,全身15行,背正中一行脊鳞扩大呈六角形。
栖息环境
金环蛇栖息于海拔180—1,014m的平原或低山,植被覆盖较好的近水处。
生活习性
怕见光线,白天往往盘着身体不动,把头藏于腹下,但是到晚上十分活跃,捕食蜥蜴,鱼类,蛙类,鼠类等,并能吞食其它蛇类及蛇蛋。
金环蛇性温顺,行动
迟缓,其毒性十分剧烈,但是不主动咬人。
金环蛇夜晚活动。
生长繁殖
卵生,5—6月产卵,6—14枚于腐叶下或洞穴中。
孵化期约48日。
雌蛇有护卵的习性。
分布范围
中国分布:广西壮族自治区,广东省,海南省,福建省,江西省,云南省,湖北省;
世界分布:分布于越南,泰国,印度,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老挝,缅甸等国。
种群现状
金环蛇数量野外已极稀少。
金环蛇是著名食用蛇之一,蛇体浸酒及蛇胆也被用来入药,长期以来大量被捕杀内销或出口。
导致1997—2007年间,金环蛇的物种数量下降了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