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教材重点内容整理笔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重点内容整理笔记
需求曲线:收入(预算约束线)或偏好变化引起需求的变化,表现为需求曲线的位移。
影响需求变动的主要因素:消费者偏好、互补品价格、消费者收入、预期
供给曲线:生产成本会引起供给曲线位移.
需求价格弹性影响因素:替代品数量和相近程度、商品重要性、商品用途多少、时间的长短。
供给价格弹性影响因素:时间、生产周期与自然条件、投入品替代性大小和相似程度
基数效用论,可以直接度量,绝对值,运用边际效用论来分析序数效用论,偏好次序,相对值,用无差异曲线和预算约束线分析
边际效用递减规律,总效用最大值时,边际效用为0.
无差异曲线:从左向右下倾斜,凸向原点,斜率为负
预算线影响因素:(相对价格,收入)
相对价格不变,收入改变,预算线平移。
收入增加,右移;收入减少,左移
两种商品价格同比例同方向变化,预算线平移。
同比例上升,左移;同比例下降,右移
两种商品价格和收入都同比例同方向变化,预算线不动
消费者效用最大化的均衡条件:商品边际替代率=商品的价格之比
消费者均衡前提:偏好,收入,价格不变
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与需求曲线关系
正常品,替代效应与价格呈反方向,收入效应与价格呈反方向。
总效应反方向,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
低档品,替代效应与价格呈反方向,收入效应与价格呈同方向,收入效应作用小于替代效应,从而总效应与价格呈反方向,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更陡峭。
边际产量等于0时,总产量达到最大值.
20117 4E95 井\W30024 7548 畈33150 817E 腾28685 700D 瀍
成本函数表总成本与产量之间的关系,分短期和长期成本函数。
区别在于是否有固定成本和可变成本之分.
短期总成本分为固定成本(管理人员工资)和可变成本(工人工资)。
成本曲线
短期总成本曲线:从纵轴一个截点即产量为零时总成本等于固定成本点开始,岁产量增加逐步上升。
开始时递减增长率上升,产量一定水平后,递增的增长率上升.
短期总固定成本曲线:平行于横轴的直线
总可变成本曲线:产量为0时,总可变成本为0,随产量增加上升,变动规律与总成本曲线相同。
平均固定成本曲线:随产量增加而减少,开始降低幅度很大,以后降低幅度越来越小.
平均可变成本:开始岁产品增加呈降低趋势,产量达到一定后,又呈上升趋势。
平均总成本曲线:随产量增加先下降后上升.
边际成本曲线先到达最低点,然后是平均可变成本曲线,再然后是平均总成本曲线。
边际成本曲线:当平均总成本随产量增加而下降时,边际成本必定小于平均总成本.当平均总成本上升时,边际成本必定大于平均总成本.当边际成本与平均总成本正好相等时,平均总成本处于最低点。
完全竞争市场生产者行为
行业需求曲线:向右下倾斜的曲线
行业供给曲线:向右上方倾斜
企业需求曲线:一条平行于横轴的水平线
生产者要素供给曲线:一条水平线
企业收益曲线:完全竞争市场,价格、平均收益和边际收益都是相等的。
企业平均收益、边际收益和需求曲线都在同一条线。
企业产量决策基本原则:边际成本等于边际收益,利润最大。
21094 5266 剦
/39594 9AAA 骪33065 8129 脩28516 6F64 潤28069 6DA5 涥/
企业供给曲线:边际成本曲线就是供给曲线
完全垄断市场
企业需求曲线是市场需求曲线,和平均收益曲线完全重合。
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斜率为负。
企业平均收益等于单位产品价格。
边际收益小于其平均收益,边际收益曲线位于平均收益曲线下方,比平均收益曲线陡峭,说明随着销售量增加,边际收益下降比平均收益更快
完全垄断市场不存在供给曲线。
一级价格歧视:每一单位产品都按照消费者愿意支付的最高价格出售,完全价格歧视。
二级价格歧视:批量作价。
按不同价格出售不同单位产量,但购买相同数量的购买者支付的价格相同。
三级价格歧视:在不同需求价格弹性基础上,将消费者分为不同需求价格弹性的两组或者更多组,收取不同价格。
价格歧视实施基本原则:不同市场上的边际收益相等并且等于边际成本。
垄断竞争市场
企业需求曲线与完全垄断相同,向右下方倾斜
垄断与完全垄断企业需求曲线的形状区别:
1)垄断企业需求曲线不是市场需求曲线。
2)比完全垄断企业需求曲线有更大的弹性
寡头垄断
价格形成模型:1)协议价格,生产者与销售者存在市场份额划分协议,共同维持一个协议价格,使净收益最大.
2)价格领袖
劳动的边际效用等于劳动边际收入与收入的边际效用的乘积。
劳动的供给原则:为获得最大效用必须满足-—劳动的边际效用等于闲暇的边际效用
24135 5E47 幇20648 50A8 储26814 68BE 梾Zp0e
劳动供给曲线:当工资低收入少时,工资上升,替代效应大于收入效应,劳动供给增加,供给曲线向上倾斜。
当工资提高到一定程度,工资增加的替代效应小于收入效应,劳动供给减少,劳动供给曲线向后弯曲。
土地供给曲线是一条垂直线。
资本的供给在短期内也是一条垂直线,从长期来看也是一条后弯曲线。
当经济处于一般均衡状态(瓦尔拉斯均衡状态),资源便实现率最优配置。
帕累托改进:其他人福利水平不下降,通过重新配置资源,使至少有一个人福利水平提高
帕累托最优状态:是不存在帕累托改进的资源配置状态。
市场失灵原因:垄断、外部性、公共物品、信息不对称(对资源配置效率的影响、逆向选择、道德风险)。
政府对市场的干预:
1)法律手段限制垄断,反对不正当竞争
2)消除外部性传统方法:税收和补贴、将相关企业合并使外部性内部化.随产权理论的出现和发展,明确和界定产权成为消除外部性重要途径。
科斯定理:只要财产权是明确的,交易成本为零或很小,无论在开始将财产权赋予谁,市场均衡的最终结果都是有效率的,可实现资源配置的帕累托最优。
3)政府承担主要提供适应水平的公共物品的职责。
4)解决信息不对称,对许多产品的说明、质量标准和广告都做出来法律规定。
国内生产总值计算方法
收入法:GDP=劳动者报酬+固定资产折旧+生产税净额+营业盈余
支出法:GDP=最终消费(居民消费+政府购买)+资本形成总额(投资)+净出口
国内生产总值形态
1.价值形态,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全部货物和服务价值超过同期投入的全部非固定资产货物和服务价值的差额。
2.收入形态,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创造并分配给常住单位和非常住单位的初次收入之和。
3.27176 6A28 樨31364 7A84 窄40125 9CBD 鲽39147 98EB 飫29047 7177 煷28600 6FB8 澸
4.
5.产品形态,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最总使用的货物和服务价值减去货物和服务进口价值。
消费理论
凯恩斯——边际消费倾向总是小于平均消费倾向
1。
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
收入增长消费随之增长,但消费支出在收入中比重不断减少,储蓄则越来越多;
2。
收入是决定消费的最重要因素;
3。
平均消费倾向随收入的增加而减少
莫迪利安尼—-消费取决于家庭所处的生命周期阶段
弗里德曼的持久收入理论—-消费支出不是根据当前收入,而是根据他的持久收入
储蓄函数:储蓄与收入间的依存关系
消费函数和储蓄函数互为补数,二者之和总是等于收入.
投资决定因素:实际利率、预期收益率、投资风险等。
凯恩斯认为,实际利率越低,投资量越大。
投资乘数为边际储蓄乘数的倒数。
总需求影响因素:利率、货币供给量、政府购买、税收、预期、价格总水平
总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
总供给曲线:(长期)是一条垂直于横轴的直线;(短期)是一条向右上方倾斜的曲线
经济增长的决定因素:劳动的投入数量、资本的投入数量、劳动生产率、资本的效率
经济增长因素分解:
两因素分解法:经济增长率=工作小时数的增加率+每小时产出的增加率G
Q=G H+G P
24666 605A 恚]J29940 74F4 瓴B31641 7B99 箙35298 89E2 觢
三因素分解法:经济增长率=技术进步率+(劳动份额×劳动增加率)+(资本份额×资本增长率) G
Y = G A +αG L+βG k
全因素生产率:G
A=G Y — αG L - βG K
经济周期的阶段:扩张阶段(复苏阶段、繁荣阶段),收缩或衰退阶段
经济波动指标体系
一致指标:也叫同步指标,工业总产值、固定资产投资额和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等视为一致指标
先行指标:也叫领先指标,包括制造业订货单、股票价格指数和广义货币M2等
滞后指标:如库存、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等
经济发展的核心:人民生活水平的持续提高
经济发展五大发展理念: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
价格总水平=货币供给数量×货币流通速度÷各类商品交易数量P=MV/T
价格总水平的变动与货币供给量、货币流通速度的变化成正方向变动,而与总产出的变动呈反方向.
价格总水平和总需求呈反方向.长期来看,总供给变动与价格总水平无关,不论价格水平如何变化,总产出不变.
失业类型:自愿失业(摩擦性失业,结构性失业);非自愿失业-需求不足型失业,也叫周期性失业.
奥肯定律:实际GDP每下降2个百分点,失业率就上升1个
百分点。
政府应当把促进经济增长作为增加就业或降低失业的主要途径。
就业弹性系数=就业增长速度÷经济增长速度。
就业弹性的变化决定于产业结构等因素.
菲利普斯曲线:失业率和价格总水平存在负相关关系。
失业率降低时,通货膨胀率会趋于上升。
反之,下降。
简单菲利普斯曲线:萨缪尔森和索罗20世纪60年代把菲利普斯改成表示通货膨胀率与失业率相互关系的图形。
弗里德曼认为,长期看菲利普曲线是一条和横轴垂直的直线. K37446 9246 鉆
40656 9ED0 黐125113 6219 戙
国际贸易理论演变
1.绝对优势理论:英国亚当斯密,理论认为各国在生产技术上的绝对差异导致劳动生产率和成本的绝对差异,这是国际贸易和分工的基础。
各国应该集中生产并出口具有绝对优势的产品,进口其不具有绝对优势的产品,可以节约社会资源,提高生产水平.
2.比较优势理论:英国大卫李嘉图,认为决定国际贸易的因素是两个国家产品的相对生产成本.只要两国之间存在生产成本的差异,即使其中一方处于完全劣势地位,国际贸易仍会发生,贸易使双方获益。
3.赫克歇尔-俄林(要素禀赋理论):瑞典赫克歇尔和俄林,各国资源条件不同,也就是生产要素供给不同,是国际贸易产生的基础。
各国应该集中生产并出口能充分利用本国充裕要素的产品,进口那些需要密集使用本国稀缺要素的产品.
克鲁格曼:规模经济贸易理论.生产企业规模大到一定程度才能实现规模效益.各国利用规模经济来生产有限类别的产品.实现国际分工的规模效益,这是现代国际贸易的基础。
政府的进口干预:关税壁垒;非关税壁垒(进口配额、自愿出口限制、歧视性公共采购、技术标准和卫生检疫)
出口补贴:直接补贴(现金形式弥补出口企业国际与本国差价);间接补贴(财政上优惠,出口退税、出口信贷)
倾销类型:
1.掠夺性倾销:为在国外排除竞争对手、获取超额垄断利润,短期内不合理的低价销售,排除后再提价
2.持续性倾销:为长期占领市场,实现利润最大化,无限期持续低价出口
3.隐蔽性倾销:按国际市场正常价格出售给进口商,但进口商以倾销性低价抛售,亏损部分出口企业补偿
4.偶然性倾销:出口国国内存大量剩余产品,为处理而以庆消防栓向国外市场抛售
公共物品需要显示政治机制。
生产方式:政府生产、合同外包市场机制的基本规律就是供求规律
政府经济活动范围:1。
提供公共物品或服务2.矫正外部性3.维持有效竞争4。
调节收入分配5.稳定经济
公共财政基本职能:资源配置、收入分配、经济稳定和发展收入分配职能目标:实现公平收入分配.
机制和手段:1.明确市场和政府收入分配范围和界限2。
加强税收调节3.发挥财政转移支付4。
发挥公共支出作用
30748 781C 砜J33427 8293 芓30471 7707 眇21818 553A 唺24944 6170 慰32172 7DAC 綬V
经济稳定和发展职能目标:实现充分就业、物价稳定、经济增长和国际收支平衡。
财政支出规模增长的理论解释
1。
瓦格纳法则—政府活动扩张法则:因发展增加了对政府活动的需要,财政支出不断增长。
2。
皮考克和魏斯曼—梯度渐进增长:公共支出正常年份随税收收入增长逐渐上升.当经历突变,急剧上升。
突变结束,公共支出下降,但不会低于原有水平。
3. 马斯葛雷夫—经济发展阶段增长理论:财政支出的变化随不同时期财政支出作用的变化而变化
4. 鲍莫尔—非均衡增长:分析公共部门平均劳动生产率情况,对公共财政支出增长原因做出来解释
5. 公共选择学派的解释:分别从选民、政治家、官僚行为及民主制度的特征,提出了解释政府支出规模新视角
中国财政收支矛盾
1.购买性支出占财政支出比重长期偏大,转移性支出比重较低。
2.相对于消费性支出,投资性支出比重近年虽下降但扔徘徊在较高水平上
3.社会性支出比重虽有上升,但仍有待进一步增加数量,改进质量
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原则:3E原则,经济性、效率性、效果性
部门预算支出评价目的:合理配置资源,优化支出结构,规范预算资金分配,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和效率
部门预算支出评价原则:统一领导;分类管理;客观公正;科学规范
部门预算支出评价方法:比较法;因素分析法(分析影响因素);公众评价法;成本效益分析法
绩效评价指标选择:遵循相关性、可比性、重要性、经济性
财政收入:税收、社会缴款、赠与收入、其他收入
财政收入衡量口径
28238 6E4E 湎+30917 78C5 磅FG35213 898D 覍31195 79DB 秛
最小口径:税收
小口径:除税收外,还包含纳入公共财政预算的非税收入,不含政府债务收入
中口径: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加社会保障缴费收入
大口径:全部政府收入
税收特制:强制性、无偿性(本质)、固定性
现代税制下主要的课税对象有所得、消费、财富。
税率是税收制度的中心环节。
中央地方共享税:增值税、资源税、个人所得税、企业所得税、证券交易印花税
拉弗曲线是对税率与税收收入或经济增长之间关系的形象描述
税负转嫁
消转:纳税人降低征税物品成本的办法使税负从新增利润中得到抵补。
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生产率降低成本,增加利润来抵消税负。
旁转:侧转,纳税人将税负转嫁给购买者或供应者义务的其他人负担
税收资本化:资本还原,未来应交缴纳税款,从购入价格中预扣,
向后转嫁给生产要素出售者,土地交易的课税。
税负转嫁影响因素
1.应税商品供给与需求的弹性:是决定的关键因素.需求弹性大,供给弹性小,纳税人自己承担税负;需求弹性小,供给弹性大,主要由其他人承担税负。
2.课税范围大小:课税范围越广泛,越不容易对商品的购买者产生替代效应,使需求缺乏弹性,课税商品价格的提高变得容易,税负容易转嫁;课税范围越狭窄,容易对商品购买者产生替代效应,使需求具有弹性,商品价格很难提高,税负难以转嫁。
国债发行方式:公募招标、承购包销、直接发售、随买方式政府预算是国家和政府意志的体现,是重要的法律性文件,属于年度立法。
$27792 6C90 沐Q2,25475 6383 掃21010 5212 划
政府预算原则:完整性、统一性、可靠性、合法性、公开性、年度性
政府预算制度是财政制度的核心。
2011年1月1日教育收费作为本部门的事业收入,纳入财政专户管理。
中央部门预算外收入全部上缴中央国库
预算编制制度包括:建立部门预算制度,将预算外资金纳入预算管理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的预算管理职权:监督中央和地方预算的执行,审查和批准中央预算的调整方案,审查和批准
中央决算;
政府间事权及支出责任的划分原则:受益原则、效率原则、区域原则、技术原则
政府间财政收入的划分原则:集权原则、效率原则、恰当原则、收益与负担对等原则
财政管理体制两种模式:1。
财政联邦式2。
财政单一制
1994年开始实行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
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的收入划分:
1.中央税:关税,海关代征消费税和增值税,消费税,各银行总行、保险公司总公司集中交纳的收入(包括营业税、利润和城市维护建设税),未纳入共享范围的中央企业所得税、中央企业上缴的利润等.
2.中央地方共享收入:增值税(中央75%,地方25%);纳入共享范围的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中央60%,地方40%);资源税按不同资源品种划分,海洋石油资源税为中央收入,其余资源税为地方收入;证券交易印花税(中央97%,北京、上海、深圳分享3%)
3.地方收入:营业税(不含银行,保险公司交纳的营业税),地方企业上缴利润,城镇土地使用税,城市维护建设税(不含银行,保险公司交纳),房产税,车船税,印花税(不含证券交易印花税),耕地占用税,契税,烟叶税,土地增值税,国有土地有偿使用收入
分税制财政管理主要成效:
1)建立了财政收入稳定增长机制2)增加了中央政府宏观调
控能力3)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资源优化配置
财政政策工具:预算、税收、公债、公共支出、政府投资、补贴
财政政策乘数:税收乘数、财政购买支出乘数、平衡预算乘数货币需求
34320 8610 蘐36999 9087 邇26368 6700 最25390 632E 挮36191 8D5F 赟35744 8BA0 讠31726 7BEE 篮
传统货币数量说:费雪现金交易数量说:MV=PT,只要货币量发生变化,马上会反映到物价上来,引起物价变动
剑桥学派的现金余额数量说:庇古认为,货币的价值由货币供求的数量关系决定
凯恩斯货币需求理论(流动性偏好轮):动机(交易动机;预防动机;投机动机).流动性陷阱:利率降到某一低点,货币需求无线增大,无人愿意持有债券,都愿意持有货币,流动性偏好具有绝对性。
弗里德曼现代货币数量说:影响人们持有实际货币的三个因素:1。
财富总额--“恒久性收入”,现在与过去的收入加权计算的收入;恒久性收入越高,所需货币越多;人力财富比例越高,所需准备的货币就越多。
2。
各种资产的预期收益率 3..其他随机因素
货币供给层次的划分(依据资产的流动性)
M0=流通中的货币
M1=M0+单位活期存款,即狭义货币供应量
M2=M1+单位定期存款+个人存款+其他存款(财政存款除外)商业银行的扩张信用、创造派生存款机制三类因素制约: 1.受到缴存中央银行存款准备金的限制.2。
提取现金数量的限制。
3。
企事业单位及社会公众交付税款的限制
货币供应量M=B×K,B基础货币,K货币乘数。
基础货币:中央银行发行的货币和商业银行在中央银行的存款
通货膨胀类型
按成因划分:需求拉上型(自发性;诱发性;支持性);成本推进型(工会推进的工资推进;垄断企业推动的利润推进);输入型(进口商品价格上升、费用增加使物价总水平上涨)
按表现形式划分:结构型;公开型(物价随货币数量变动而自发波动,开放性通货膨胀);抑制型(隐蔽性通货膨胀,物价管制,持货币待购使货币流通速度减慢)
通货膨胀直接原因:多度的现金发行以及过度的信用供给
主要原因:财政原因(发生财政赤字或推行赤字政策);信贷因(信用膨胀/银行信用提供的货币量超过客观需求)
其他原因:投资规模过大,国民经济结构比例失衡,国际收支长期顺差等。
通货膨胀治理
|33874 8452 葒40040 9C68 鱨+
k
紧缩的需求政策:1。
紧缩性财政政策:减少政府支出;增加税收;发行公债2.紧缩货币政策:提高法定准备金率;提高再贴现
率;通过公开市场出售有价证券
积极的供给政策:减税;消减社会福利开支;适当增加货币供给发展生产和精简规章制度
货币政策目标:稳定物价,经济增长,充分就业,平衡国际收支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再贴现、公开市场操作
选择性货币政策:消费者信用控制、证券市场信用控制、优惠利率、预缴进口保证金等.
直接信用控制:中央银行以行政命令直接对金融机构尤其是商业银行的信用活动进行控制.利率最高限、信用配额、流动比率和直接干预等.
货币政策中介目标--变量指标:利率、货币供应量、超额准备金或基础货币、通货膨胀
货币政策传导效率取决于:
1)对货币政策变动够灵敏反应的经济主体;2)较为发达的金融市场3)较高程度的利率汇率市场化
商业银行职能:信用中介(最基本职能)、支付中介、信用创造
商业银行主要业务:负债业务(商业银行资金来源—自有资金、吸收存款,借款业务);
资产业务(获得收益:票据贴现、贷款业务、投资业务)
中间业务(无风险业务:结算业务,信托业务,租赁业务,代理业务,咨询业务)
商业银行经营管理原则:盈利性、流动性、安全性
金融市场效率,指金融市场实现金融资源优化配置功能的程度。
包含两方面内容:金融市场
1.以最低交易成本为资金需求者提供金融资源的能力.
2.资金需求者使用金融资源向社会提供有效产出的能力
货币市场范围:同业拆借市场、票据市场、债券市场
34851 8823 蠣23689 5C89 岉+rVs\B
资本市场范围:股票市场、投资基金市场、金融期货市场
金融风险基本特征:不确定性、相关性、高杠杆性、传染性
金融危机类型:债务危机、货币危机、流动性危机、综合性金融危机
债务危机(支付能力危机):
1)出口萎缩,外汇源于外债2)国际债务条件对债务国不利3)缺乏外债管理经验,创汇能力低
次贷危机:债务危机、流动性危机、信用危机
金融监管首先监管银行的原因:
1)银行提供的期限转换功能,储蓄-投资
2)银行是整个支付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票据的清算者,降低了交易的费用
3)银行的信用创造和流动性创造功能
1988年巴塞尔报告确认了监督银行资本的可行的统一标准。
1)资本组成:核心资本(至少50%,实收股本和公开储备)和附属资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