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与古代中国的科技文化课时检测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时检测(三十五)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一、 ( 每小 2 分,共 30 分)
1.(2018 ·桐月考 ) 王在《》附撰的文章中介到:“用木造大⋯⋯用大木砧,上作横架,
中,下有臼,立,以竹笆之,上置活字版面,
各依号数,上下相次。
” 文介的是()
分析:C资料反应的是元朝的排字, A 反应的是古代, B 是唐朝
的筒, C是排字,D是初期的自行。
故 C 。
2.中文明源流,文明承从未中止,下表所列信息,按序摆列正确的选项是()
①《四章句集注》;《武要》
②《感天地娥冤》;制木活字
③《西游》;成立系心学理
④《抱朴子·仙》;行开始流行
A.②③①④B.②④③①
C.③②①④D.④①②③
分析:D①是宋朝的,②是元朝的,③是明朝的,④是魏晋期,故其序
④①②③。
故 D 。
3.中国古代的四大明人的史程生了深的影响,以下法正确的选项是() A.公元 8 世,波斯人把中国的造往欧洲
B.元朝王成功制活字,了然排字
C.南宋的《萍洲可》述了中国航船在海上航行的情况
D.成于1044 年的《武要》了当三种火配方
分析: D从8世开始,造阿拉伯人到欧洲,故 A ;王制了木
活字,故 B ;北宋的《萍洲可》中述了中国航船在海上航行的情况。
4.(2018 · ) “ 竹漂塘→煮楻足火→ 料入帘→覆帘平→透火焙干”,是
中国古代某手工技的制作流程。
以下《天工开物》中的部分插,与手工技符合的
是()
分析:选 B“斩竹漂塘→煮楻足火→荡料入帘→覆帘压平→透火焙干”这一系列过程
是对造纸术的描绘,所以 B 项切合题意。
A 项是陶瓷的烧制过程; C 项是鼓风冶铁技术;D 项是棉纺织技术。
5.“使原料多样化,还可以化旧利废,取材方便,提升了植物纤维的质量,便于广泛推
广,成为书写的不行或缺的资料。
”这类工艺带来的改革()
A.使蔡伦造出中国最早的纸张
B.为创办太学创建条件
C.确立了雕版印刷的技术基础
D.便利文化的流传与推行
分析:选 D由“原料多样化,还可以化旧利废,取材方便”“植物纤维”“成为书写的
不行或缺的资料”等信息可知,这是指东汉蔡伦改良造纸术,便利了文化的流传与推行,故选 D项。
6.宋太祖开宝四年( 公元刷史上初期影响较大的一部书,971 年 ) ,有名刻工张徒信在成都印刷整部《大藏经》,这是印费工十二年,计一千零七十六部,五千零四十八卷,版块达
十三万之多。
这说明当时()
A.雕版印刷技术开始出现B.雕版印刷技术水平较高
C.活字印刷技术快速推行D.彩色套印技术已经成熟
分析:选 B依据时间和资猜中“版块达十三万之多”可知是雕版印刷术,雕版印刷在
隋唐开始出现,故 A 项错误, B 项正确;北宋宋仁宗期间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故C项错误;资猜中未波及彩色套印技术,故 D 项错误。
7.如图是西周与战国两个期间同样文字的不一样写法,反应出字形发生了变化,促成这
一变化的主要要素是()
A.文字的屡次使用B.书写资料的不一样
C.各国变法的实行D.“书同文”的实行
分析:选 A春秋战国期间,跟着私学的流行和发展,士阶层兴起,文字的使用更为频
繁,由此促使汉字由繁向简转变,故 A 项正确;从西周祥战国期间,书写资料变化不大,排
除 B 项;各国变法与文字的变化关系不大,清除C项; D 项发生在秦灭六国以后。
8.隋朝从前,中国文化经过朝鲜半岛传到日本。
在文字方面,日本在8 世纪从前使用汉字作为表达记述的工具。
留学生吉备真备依据汉字的偏旁、冠盖,特创“片假名”文字。
依据图示,判断其所创制“片假名”所依照的汉字字体是()
A.小篆B.隶书
C.楷书D.行书
分析:选 C依照图示能够看出,“片假名”创制所依照的汉字字形方正、规矩严整,
这是楷书的特点,故 C 项正确。
9.(2 018·温州九校联考) 如图是司母戊鼎的鼎内铭文,跟着更多同期间青铜
器被发现,专家多以为铭文应该释读为“后母戊”。
2011 年,国家博物馆正式更
()
名为“后母戊鼎”。
有关该鼎的说法正确的选
项是
A.西周青铜器的代表作品
B.鼎内铭文的字体为小篆
C.此刻已知中国最早的人工冶炼铁器
D.在其冶炼制作过程中可能使用木炭
分析:选D后母戊鼎是商代青铜器的代表作品,故A、 C两项错误;小篆在秦代出现,故 B 项错误;联合所学知识可知,商代期间手工业在冶炼过程中有可能使用木炭,故 D项正确。
10.(2018 ·温州九校联考)“汉族基层人民和以蒙古族为主的少量民族人民的审美兴趣
有机联合,以舒畅、本色、绌野为主要审美特点。
”能表现以上特点的文学作品是() A.《诗经》B.《离骚》
C.《窦娥冤》D.《红楼梦》
分析:选 C联合所学可知,元朝是蒙古族成立,资料“汉族基层人民和以蒙古族为主
的少量民族”切合元朝的社会特点,《窦娥冤》是元朝的作品,故C项正确。
11. (20 18·宁波联考) 中华文明积厚流光,薪火相传,生生不息。
文明不单传承从未
中止,并且内涵丰富。
下表所列信息,准时序摆列正确的选项是()
①《古今图书集成》;浙东学派黄宗羲;《万树园赐宴图》
②《抱朴子》;书圣王羲之;傅咸《纸赋》
③④《玄秘塔碑》;定州富人何明远;王建《汴路即事》《梦粱录》;武器发明家唐福;《石炭并引》
A.①②③④B.②④③①
C.②③④①D.③②①④
分析:选C①是明清期间;②是魏晋南北朝期间;③是唐朝;④是宋朝。
应选 C 项。
12.(2018 ·桐乡月考 ) “露顶据胡床,长叫三五声。
兴来洒素壁,挥笔如流星。
”这是
唐朝诗人李颀欣赏其书法家挚友的经典诗句。
该书法家最有可能是()
A.王羲之B.颜真卿
C.苏轼D.张旭
分析:选 D依照资料“兴来洒素壁,料时间“唐朝”,张旭是唐朝草书的代表,挥笔如流星”能够看出这是草书的特点,依照材故 D 项正确。
王羲之是东晋的书法家,颜真卿是
唐朝楷书的代表,苏轼是北宋行书的代表。
13.如图是宋朝画家文同的《墨竹图》,该图()
A.讲究布局,气概雄伟
B.对照激烈,富裕个性
C.技法上汲取了西方绘画的文化特点
D.反应了中国传统绘画着重写意的特点
分析:选 D 依据资料和所学知识可知,《墨竹图》是文人山川画,反应出中国绘画着重
写意的特点,应选 D 项。
14.被誉为“立足于人间社会,以基本写实的方式来描绘家庭生活、婚姻、男女感情,
并反应社会现实的小说作品”的是()
A.《三国演义》B.《水浒传》
C.《西游记》D.《红楼梦》
分析:选 D A 项是历史演义小说, B 项是英豪传奇小说, C 项是神魔小说,均清除;D 项是现实主义小说,应选 D 项。
15.清人李渔《闲情偶寄》载:“( 元杂剧) 其事不取幽静,其人不搜隐僻,其句则采街
谈巷议。
即有时偶涉诗书,亦系耳根听熟之语,舌端调惯之文,虽出诗书,实与街谈巷议无
者。
” 一情况出的主要原由是()
A.足治宴需要B.适市民的求
C.更好体社会教化功能D.社会境的相松
分析: B资料表示元全力追求平常易懂,是适市民的求,故 B 正确。
二、非( 共 10 分 )
16.有学者:明朝中叶此后,中国社会已露某些民主的、人文的、近代社会的
熹微晨曦,其在和思想文化域的某些表就是它的背影。
资料,回答。
资料一明清期,、、散文等文学体裁衰败,平常文学勃,小、曲等普通化形式成文
学的主流。
——摘自《中国古代史》资料二( 一 ) 中国古代以致明清期的城基本不存在西欧中世城市的有关基因,
那种主要将当的手工作坊或手工工雇用力的数目和模情况作萌芽一志的
定方法,其萌芽定观点自己就是极片面的。
——群《明清本主萌芽属》
( 二 ) 明朝中后期,在商品高度展的基上,江南地域的某些手工部中出了
本主萌芽。
此中以江南和棉最明。
⋯⋯在州出了机工求雇用时机的固定力市。
——摘自朱侯《中国古代史》
(1)列两部明朝短篇白小的代表作品。
依据资料一,明显清期文学展的新特点并指
出其原由。
(6 分)
(2) 归纳资料二中国古代本主萌芽的不一样见解。
并指出两者点的主要分歧。
(4分)
分析:第 (1) ,系明清期社会的展和思想文化域的化剖析。
第一小,抓住干明朝,是白短篇小即可;第二小,依据资料一“平常文学勃,小、
曲等普通化形式成文学的主流”可得出平常化、普通化成主流;第三,系所
学知可得,明清出本主萌芽,繁华,市民大,决定文化。
第(2)
第一小,依据资料二第一段“不存在西欧中世城市的有关基因”“其萌芽定观点自己
就是极片面的”可知资料中国不存在本主萌芽;依据资料二第二段“在州出
了机工求雇用时机的固定力市”可知明朝中后期在江南地域出了本主萌
芽;第二小,依据两资料都能够找到雇用力,雇用关系是权衡本主萌芽出的
志。
答案: (1) 作品:明朝梦所纂的《世明言》、《警世通言》和《醒世恒言》、凌蒙初所的《初刻拍案诧异》和《二刻拍案诧异》。
( 任两部作品回答即可)
特点:平常化( 世俗化、老百姓化、普通化) 。
原由:商品经济发展;市民阶层扩大。
(2)( 一) 见解:中国不存在西方式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产生的社会条件,所以不可以仅凭
雇用关系判断中国古代出现过资本主义萌芽。
( 二 ) 见解:明朝中后期,在经济发达的江南地域,出现了工场手工业的经营方式,出现了雇用关系,由此判断当时开始产生资本主义萌芽。
分歧:雇用关系的出现是不是判断资本主义萌芽出现的主要依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