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机械基础课件2.材料力学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塑性材料的许用应力 脆性材料的许用应力
s
n
b
n
式中,σs —塑性材料的屈服点应力; σb —脆性材料的强度极限应力; n —安全系数,它反映了构件必要的强度储备。
2.2 轴向拉伸与压缩
六、拉伸、压缩时的强度条件
为保证构件安全可靠的正常工作,必须使构件最大工作应力不超过材料的许 用应力[ ],即
2.3 剪切与挤压
一、剪切 2.剪切变形的内力与应力
单剪切
双剪切
2.3 剪切与挤压
一、剪切
2.剪切变形的内力与应力 剪切时单位面积上的内力,称为剪应力,或称切应力。
= FQ /A —切应力,Pa或MPa; FQ —剪切时的内力,N; A —剪切面积,m2或mm2。
2.3 剪切与挤压
一、剪切 3.剪切时的强度条件 = FQ /A≤[]
一、构件的承载能力 承载能力: 为了保证机器安全可靠地工作,要求每个构件在外力作用下均具有足够的 承受载荷的能力 。
承载能力的大小主要由三方面来衡量:即强度、刚度和稳定性。
2.1 材料力学基础
一、构件的承载能力 1、强度 构件在外力作用下抵抗破坏的能力称为强度。
AB和BC两杆在起吊重物的过程中 不允许折断
2.2 轴向拉伸与压缩
一、拉伸与压缩的概念 作用于杆件上的外力的合力作用线与杆件的轴线重合,杆件的变形是沿轴线 方向的伸长和缩短。这类变形称为轴向拉伸或轴向压缩,这类杆件称为拉压 杆。
轴向拉伸或压缩的杆件的受力特点是:作用在直杆两端的合外力,大小相 等,方向相反,力的作用线与杆件的轴线重合。 其变形特点是:杆件沿轴线方向伸长(或缩短)。
二、杆件变形的四种基本形式
3、扭转
当作用面互相平行的两个力偶作用在杆件的两个横截面内时,杆件的横截面 将产生绕杆件轴线的相互转动,这种变形称为扭转变形。
2.1 材料力学基础
二、杆件变形的四种基本形式
4、平面弯曲 杆件受垂直于杆件轴线的力偶或力的作用而产生的变形,称为弯曲变形。
表现为杆件的轴线由直线变为曲线。这种变形形式称为平面弯曲。
2.2 轴向拉伸与压缩
解: (1)以杆AC为研究对象,画出受力图如图所示。
根据平衡条件
∑MO = 0
F1L1 F2L 0
F2F 2
F1L1 L
400 330 56
2 357
N
根据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公理,拉杆所受的拉力F2 =
F,2 即轴力N = F2 =2 357 N。
2.2 轴向拉伸与压缩
2.1 材料力学基础
二、杆件变形的四种基本形式
2、剪切 作用线垂直于杆件轴线的力,称为横向力 。
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线平行、且相距很近的两个横向力,作用在杆件 上,当这两个力相互错动并保持二者作用线之间的距离不变时,杆件的两个 相邻截面将产生相互错动,这种变形称为剪切变形 。
2.1 材料力学基础
2.3 剪切与挤压
一、剪切 1.剪切的概念
2.3 剪切与挤压
一、剪切 1.剪切的概念 剪切变形时构件的受力特点是: 作用在构件两个侧面上的外力的合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线平行且相距 很近。 变形特点是:介于两作用力之间的各截面,有沿着作用力方向发生相对错动或 者错动趋势 。
在外力作用下的构件,在两力间发生相对错动或者错动趋势的变形,称为剪切变形
2.2 轴向拉伸与压缩
三、拉伸与压缩时的应力
解:
由截面法和平衡条件可知,截面1—1、2—2上的内力都等于F,即
N1 = N2 = 8.7 kN。
螺栓最小截面面积为
A1 = πd12/4 = 3.14 × 8.52/4 =
56.7 mm2
螺栓杆横截面面积为
A2 = πd2/4 = 3.14 × 102/4 = 78.5 mm2
d≥
4FQ
π
410103 14.6 mm 3.14 60
(3)按挤压强度条件计算销钉直径。 挤压力 FB = F 挤压面面积 A = 2δd 由挤压强度条件公式可知 B = FB/A = FB/2 d≤B d≥FB/2 [B] = 20 × 103/2 × 8 × 200 = 6.25 mm
为保证销钉安全工作,必须同时满足剪切和挤压强度条件,故销钉最小直 径为14.6 mm,选取销钉直径为16 mm(为标准值)。
n 给出轴所传递的功率P和轴的转速n。如轴的转速为
P (r/min),转矩为M,功率为
(kW),则三者关系为:
P M=9550 n (N·m)
2.4 圆轴扭转
二、圆轴扭转时横截面上的内力 ― 扭矩T
例 如图(a)所示的传动轴,已知轴的转速为n = 300r/min,主动轮A的输入 功率PA = 50kW,两个从动轮B、C的输出功率分别为PB = 30kW、PC =20kW。 试求轴上截面1—1和截面2—2的扭矩,并画出扭矩图,确定最大扭矩|MTmax|。
应力单位常用MPa,1MPa = 10 6 Pa 正负规定与轴力N相同,拉应力为正(+),压应力为负()。
2.2 轴向拉伸与压缩
三、拉伸与压缩时的应力
例2-2 汽车上用的连接螺栓如图所示,螺栓的最小直径d1 = 8.5 mm,螺栓杆 直径d = 10 mm,装配拧紧时产生的拉力F = 8.7 kN,试求螺栓杆横截面上和 螺栓最小截面上的正应力,并判断何处易被拉断?
因为外力的作用线与杆件轴线重合,内力的合力的作用线也必然与杆件的 轴线重合,所以轴向拉伸与压缩的内力也称为轴力。一般把拉伸时的轴力 规定为正,压缩时的轴力规定为负。
2.2 轴向拉伸与压缩
二、内力与截面法 例2-1 汽车上某拉杆经简化后,受力及大小如图所示,试求拉杆上指定的各 截面内力大小。
2.2 轴向拉伸与压缩
a
b
c
2.2 轴向拉伸与压缩
三、拉伸与压缩时的应力
构件在外力作用下,单位面积上的内力称为应力
应力又可分为正应力 和切应力 两类。与截面垂直的应力称为正应力,切于 截面的应力称为切应力(或称为剪应力)。
正应力的计算公式为
6 N A
式中, —正应力,MPa; N —横截面上内力的合力,N; A —横截面面积,mm2。
2.2 轴向拉伸与压缩
二、内力与截面法 1、内力
在研究构件的基本变形时,把构件上所受的主动力(载荷)和约束反力,都称 为外力。
当作用在构件上的外力使构件产生变形时,构件内产生的一种抵抗变形的“ 附加内力”,简称内力。
2.2 轴向拉伸与压缩
二、内力与截面法 2、截面法求内力
用截面假想地把杆件分成两部分,以显示并确定内力的方法称为截面法。
max
N ≤
A
称为拉伸或压缩的强度条件,其中 为拉、压时的实际工作应力,[ ]为材 料的许用应力。
2.2 轴向拉伸与压缩
例2-3 汽车离合器踏板如图所示。已知:踏板受到压力F1 = 400 N,拉杆AB 的直径d = 9 mm,杠杆臂长L1 = 330 mm,L = 56 mm,拉杆材料的许用应 力[] = 50 MPa,试校核拉杆的强度。
模块二 材料力学
2.1
材料力学基础
2.2
轴向拉伸与压缩
2.3
剪切与挤压
2.4
圆轴扭转
2.5
平面弯曲
零件受力后,都会发生一定程度的变形,材料力学的任务就是研究构件在 外力作用下的受力、变形和破坏的规律,在保证构件能正常、安全地工作 的前提下,为构件选用合理的材料,确定合理的截面形状和尺寸。
2.1 2.3 剪切与挤压
二、挤压
例2-5 如图所示,汽车与拖车挂钩用销钉连接。已知:挂钩厚度 = 8 mm, 销钉材料的[ ] = 60 MPa,许用挤压应力[B] = 200 MPa,汽车牵引力 F =20 kN,试选定销钉的直径d(销钉与挂钩材料相同)。
2.3 剪切与挤压
L NL EA
E— 弹性模量,它的单位与正应力单位相同。
胡克定律可简述为:当应力不超过某极限时,应力与应变成正比。
E
2.2 轴向拉伸与压缩
五、许用应力
构件材料所允许承受的应力是有一定限度的,超过某一限度,构件就不能
正常工作,甚至破坏,我们把构件材料在保证安全工作的条件下允许承受 的最大应力,称为许用应力,用[ ](表示许用拉、压应力)、[ ](表示许 用切应力)表示。
2.1 材料力学基础
二、杆件变形的四种基本形式
杆件 : 构件的形状各式各样,为了便于研究分析,常常把长度尺寸远大于横截面 尺寸的构件简化为杆件。
四种基本形式 :
拉伸或压缩
剪切与挤压
扭转
弯曲
2.1 材料力学基础
二、杆件变形的四种基本形式
1、拉伸或压缩
当杆件两端承受沿轴线方向的拉力或压力时,杆件将产生轴向伸长或压缩变 形。这种受力与变形形式称为轴向拉伸或压缩,简称拉伸与压缩
2.2 轴向拉伸与压缩
四、拉伸与压缩时的变形
1.变形与应变
(2)相对变形
以单位原长度的变形量来度量杆件的变形程度,称为相对变形(或线应变), 用 表示
L L1 L
L
L
2.2 轴向拉伸与压缩
四、拉伸与压缩时的变形 2.胡克定律
轴向拉伸或压缩的杆件,当杆内的轴力N不超过某一限度时,杆的绝对变形 L与轴力N及杆长L成正比,与杆的横截面积A成反比,这一关系称为胡克定 律
车床主轴受齿轮啮合力Fn和切削力F 作用,在正常工作时不能折断。
2.1 材料力学基础
一、构件的承载能力 2、刚度 构件抵抗变形的能力称为它的刚度。
BC杆变形过大,而无法正常起吊 重物,则说明BC杆刚度不够
即使有足够的强度,若变形过大,仍 会影响工件的加工精度
2.1 材料力学基础
一、构件的承载能力 3、稳定性 构件在外力作用下保持原有平衡状态的能力称为稳定性。
二、内力与截面法
解: (1)计算1—1截面轴力。沿截面1—1假想地将杆分成两段,取左段为研究对 象,用N1表示右段对左段的作用,画出受力图如图a所示。 (2)列左段平衡方程:∑Fx = 0 N1 = 2 kN 所得结果为正值,表示所设N1的方向与实际方向相同,即N1为压力。 (3)用同样的方法计算2—2截面轴力N2 = 0,如图b所示;3—3截面轴力 N3 = 6 kN(拉力),如图c所示。
∑Fx = 0 N −F = 0 N =F
2.2 轴向拉伸与压缩
二、内力与截面法 2、截面法求内力
用截面法求内力可按以下3个步骤进行。 (1)截开 在需求内力的截面处,假想将杆件截开成两部分。 (2)代替 在截开的截面上用内力代替被截去的部分对余下部分作用。 (3)平衡 对其中任一部分,运用静力学平衡条件求出未知内力。
1.4平面任意力系
一、平面任意力系的概念
各力的作用线在同一平面内,即不汇交于一点,也不平 行的力系,称为平面任意力系 。
平面任意力系是工程实际中最常见的一种力系,平面汇交力系和平面力偶系 都是平面任意力系的特殊情况。
2.4 圆轴扭转
一、扭转的概念 在工程实际中,有很多零件是承受扭转作用而传递动力的。
则螺栓最小截面上的正应力为
1 = N1/A1 = 8700/56.7 = 153 MPa
螺栓杆横截面上的正应力为
2 = N2/A2 = 8700/78.5 = 111 MPa
因1>2,故螺栓最小截面处最容易被拉断。
2.2 轴向拉伸与压缩
四、拉伸与压缩时的变形 1.变形与应变 (1)绝对变形
L = L1− L L称为杆件的绝对变形。 对于拉杆,L为正值;对于压杆,L为负值,其单位常用mm。
2.3 剪切与挤压
二、挤压
1.挤压的概念 机械中的连接件在受剪切作用的同时,由于连接件和被连接件的接触面上互 相压紧而承受较大的挤压力,产生局部压陷变形,以致压溃破坏,这种现象 称为挤压。 构件上产生挤压变形的表面称为挤压面。
2.3 剪切与挤压
二、挤压
2.挤压应力
B
FB A
2.3 剪切与挤压
二、挤压 3.挤压强度条件
二、挤压
解: (1)取销钉为研究对象,画受力图如图所示,销钉受双剪应力,有两个剪 切面,用截面法可求出每个剪切面上的剪力为
FQ = F/2 = 20/2 = 10 kN
2.3 剪切与挤压
二、挤压
(2)计算销钉的直径。
剪切面面积
A = πd2/4
由剪切强度条件公式 =FQ /A = 4FQ /πd2≤[ ]可得
扭转零件的受力特点 :零件两端受到一对大小相等、转向相反、作用面与轴线垂 直的力偶作用。 变形特点:各横截面绕轴线发生相对转动。
2.4 圆轴扭转
二、圆轴扭转时横截面上的内力 ― 扭矩T 其内力偶矩称为扭矩,用符号T表示
T = Me 通常采用右手螺旋法则来规定扭矩的正负号。
2.4 圆轴扭转
二、圆轴扭转时横截面上的内力 ― 扭矩T 在工程计算中,作用在轴上的外力偶矩,一般并不是直接给出的,通常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