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晶体与离子晶体 课后练习 高二下学期化学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2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3金属晶体与离子晶体课后练习下学期高二化学人教版(2019)选
择性必修2
一、单选题
1.三氯化铁的熔点为282℃、沸点为315℃,易溶于水,也易溶于乙醚等有机溶剂。
在400℃
Fe Cl存在。
则三氯化铁的晶体类型为
时,它的蒸气中有双聚分子26
A.分子晶体B.共价晶体C.金属晶体D.离子晶体
2.含氯消毒液(主要成分NaClO)与含氯洁厕灵(主要成分HCl)混用可能会造成中毒,其原因是:NaClO+HCl= Cl2↑+NaCl+ H2O。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NaCl是还原产物
B.NaClO只含有离子键
C.当释放(标况下)2.24L Cl2时,一定有6.02×1022个氯分子扩散到室内
D.使用消毒液时滴加食醋可加快作用发挥,其原因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为ClO-+CH3COOH=HClO+CH3COO-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HCl气体和蔗糖溶于水时,都破坏了共价键
B.2H O、2H S、2H Se的相对分子质量依次增大,熔点依次增大
C.干冰容易升华,是由于干冰中的共价键强度较弱
K SO的化学键类型和晶体类型相同
D.NaOH和
24
4.金属材料具有良好的延展性的原因是
A.金属原子半径都较大,价电子数较少
B.金属受外力作用变形时,金属中各原子层会发生相对滑动,但仍保持金属键作用C.金属中大量自由电子受外力作用时,运动速率加快
D.自由电子受外力作用时能迅速传递能量
5.模型建立是理解化学微观的重要途径,下列模型可以正确表示“熔融NaCl”的微观结构的是
A.B.C.
D.
6.解释下列现象的原因不正确的是
A.A B.B C.C D.D 7.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构成金属的粒子是金属阳离子和自由电子
B.金属晶体内部都有自由电子
C.金属晶体内自由电子分布不均匀,专属于某个特定的金属离子
D.同一类晶体间熔点(或沸点)相差最大的是金属晶体
8.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雪花六出”体现了晶体的自范性
B.防撞气囊中的NaN3是一种含有共价键的离子化合物
C.钛镁合金的导电性和导热性是通过自由电子定向移动实现的
D.冠醚(18-冠-6)的空穴与K+尺寸适配,两者能通过弱相互作用形成超分子
9.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X射线衍射实验是区别晶体与非晶体的最科学的方法
B.NH5中的所有原子的最外层都符合相应稀有气体原子电子层结构,1mol NH5中含有4N A个N−H键
C.手性分子互为镜像,它们的性质没有区别
D.金属铷采用体心立方堆积,其空间利用率为68%
10.下列晶体在相同条件下熔点由低到高排列正确的是
A.金刚石碳化硅晶体硅B.HF HCl HBr
C.金属钾金属钠金属锂D.二氧化硅氯化钠干冰
1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C4H10的两种同分异构体因为分子间作用力大小不同,因而沸点不同
B.H2O汽化成水蒸气、分解为H2和O2,都需要破坏共价键
C.CH4和CCl4中,每个原子的最外层都具有8电子稳定结构
D.葡萄糖、二氧化碳和足球烯(C60)都是共价化合物,它们的晶体都属于分子晶体1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晶体中只要有阳离子就一定有阴离子
B.分子晶体和原子晶体中一定含有共价键
C.共价化合物中一定没有离子键,离子化合物中一定没有共价键
D.固态时不导电,熔化时能导电的一定是离子晶体
13.在解释下列物质性质的变化规律与物质结构间的因果关系中,与键的强弱无关的变化规律是
A.HF、HCl、HBr、HI的热稳定性依次减弱
B.N2常温下化学性质稳定
C.F2、Cl2、Br2、I2的熔、沸点逐渐升高
D.H2S的稳定性小于H2O的稳定性
14.下列对一些实验事实、理论推测或解释都正确的是
选
实验事实理论推测或解释
项
A.A B.B C.C D.D 15.下列有关化学用语的表示方法中正确的是
A.氮气的电子式:
B.用电子式表示
2
K O的形成过程:
C.2
M+核外有a个电子、b个中子,M的核素符号:a+b+2
a+2
M D.Na+的结构示意图:
1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若R2-和M+的电子层结构相同,则原子序数R>M
B.非金属性Cl>Br>I,则酸性HCl>HBr>HI
C.Li、Na、K的熔点逐渐降低
D.Na2O2固体中的阴离子和阳离子个数比是1:1
17.一种含铜氧化物的晶胞结构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含铜氧化物的化学式为Cu2O B.晶胞中铜原子组成的是正四面体
C.晶胞中4个Cu原子形成的正四面体的体积占晶胞体积的1 8
D.O原子周围等距且最近的O原子数为8
18.以色列科学家达尼埃尔·谢赫特曼因发现准晶体获得诺贝尔化学奖。
人们发现组成为铝-铜-铁-铬的准晶体具有低摩擦系数、高硬度、低表面能和低传热性,正被开发为炒菜锅的镀层。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基态铝、铁、铬原子的未成对电子数逐渐增多
B.若固体FeCl3易升华,说明FeCl3中含共价键
C.铝-铜-铁-铬的准晶体的性质与金属键有关
D.铝的金属键强于镁是由于铝的第一电离能比镁大
19.化合物R是一种重要的有机合成中间体,其结构简式如图所示,由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X、Y、Z、W四种短周期元素组成,其中Y和W的原子序数之和等于Z原子核外电子数的二倍,且X与W可以形成两种常见的液态化合物。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元素非金属性:W>Z>Y
B.化合物R中所有原子最外层均满足8e-稳定结构
C.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Z>Y
D.X、Z、W三种元素可以形成离子化合物
20.B3N3H6(无机苯)的结构与苯类似,也有大π键。
下列关于B3N3H6的说法错误的是()A.其熔点主要取决于所含化学键的键能B.形成大π键的电子全部由N提供
C.分子中B和N的杂化方式均为sp2D.分子中所有原子共平面
21.如图是Na、Cu、Si、H、C、N等元素单质的熔点高低的顺序,其中c、d均是热和电的良导体。
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A.图中对应的e、f单质晶体熔化时克服的是共价键
B.c,d均为金属晶体
C.b元素形成的最高价含氧酸易与水分子之间形成氢键
D.单质a、b、f对应的元素以原子个数比1℃1℃1形成的最简单分子中含1个σ键和2个π键
22.下列各组中两种物质发生变化时,所克服的作用力属于同种类型的是() A.二氧化硅和氯化镁熔化
B.碘和氯化铵受热变成气体
C.钠和硫受热变成气体
D.氯化钠和硝酸钠溶于水
23.下列物质所属晶体类型分类正确的是
A.A B.B C.C D.D
24.科学家研发出一种新型储氢材料,晶胞结构如下图所示,晶胞参数为apm,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所含非金属元素的电负性N>B>H
B .该晶体的化学式为()[]346Mg NH BH ⎡⎤⎣⎦
C 3
D .若晶胞以[BH 4]-为顶点,所得晶胞结构与NaCl 晶胞相同
25.W 、X 、Y 、Z 是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短周期主族元素,W 且原子序数总和为25,由这四种元素形成的某化合物结构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简单离子半径:Y <Z
B .该化合物中X 、Y 的杂化方式相同
C .该化合物的阴离子中各原子最外层均达到8电子稳定结构
D .W 分别与X 、Y 、Z 形成的晶体类型相同
二、填空题
26.金属钾、铜的部分结构和性质的数据如下表所示,请比较钾、铜金属键的强弱。
金属 K Cu 原子外围电子排布
14s 1013d 4s 原子半径/pm 255 128
原子化热/(1kJ mol -⋅) 90.0 339.3
27.结合金属晶体的结构与性质,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下列叙述,判断晶体一定为金属晶体的是(填标号,下同)。
A.由分子间作用力形成的晶体,熔点较低
B.由共价键结合形成共价键三维骨架结构的晶体,熔点很高
C.固体有良好的导电性、导热性和延展性
(2)下列关于金属晶体的叙述正确的是。
A.常温下,金属单质都以金属晶体形式存在
B.金属阳离子与自由电子之间的强烈的相互作用,在一定外力作用下,不会因形变而消失C.温度越高,金属的导电性越好
28.金属钛有两种同素异形体,常温下是六方堆积,高温下是体心立方堆积。
如图所示是钛晶体的一种晶胞,晶胞参数a=0.295nm,c=0.469nm,则该钛晶体的密度为g·cm-3(用N 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列出计算式即可)。
参考答案:
1.A
【详解】通常晶体熔点高低顺序是:共价晶体>离子晶体>分子晶体;三氯化铁的熔沸点较
Fe Cl存在,则符合分子晶体特点,故选A。
低,且蒸气中有双聚分子26
2.D
【详解】A.NaClO、HCl中的Cl元素的化合价分别为+1、-1价,根据不同价态的同种元素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时化合价只靠拢不交叉的规律可知,+1降低到0价,-1价升高到0价,即氧化产物和还原产物都是Cl2,NaCl不是还原产物,A错误;
B.NaClO既含有离子键又含有Cl和O之间的共价键,B错误;
C.标况下2.24L Cl2的分子个数为6.02×1022,但有部分Cl2溶于水,故不可能有6.02×1022个氯分子扩散到室内,C错误;
D.消毒液消毒是根据较强的酸制取较弱的酸的原理, ClO-与空气中的CO2和H2O发生复分解反应生成具有强氧化性的HClO,从而可以杀菌消毒。
醋酸酸性大于碳酸,加入醋酸发生ClO-+CH3COOH=HClO+CH3COO-,反应的速率比与碳酸反应更快,故可加快消毒液作用的发挥,D正确。
正确答案为D .
3.D
【详解】A.HCl气体溶于水时发生电离,H-Cl键断裂,破坏了共价键,而蔗糖溶于水形成溶液时破坏的是分子间作用力,故A错误;
B.H2S、H2Se分子间只存在分子间作用力,而水分子间还存在氢键,导致H2O的熔点在三种物质中最大,故B错误;
C.干冰容易升华,是由于温度升高破坏了CO2分子之间微弱的分子间作用力,故C错误;D.NaOH和K2SO4都是离子晶体,都含有离子键,在阴离子OH-、SO42-中都含有共价键,因此二者含有的化学键类型及晶体类型相同,故D正确;
故选D。
4.B
【详解】A.金属原子价电子数较少,容易失去电子,不能说明金属有延展性,A错误;B.金属受外力作用时,金属原子层之间会发生相对滑动,但不会改变原来的排列方式,故金属有良好的延展性,B正确;
C.金属的延展性与原子层的相对滑动有关,与电子的运动无关,C错误;
D .自由电子传递能量与金属延展性无关,可以影响金属的导热性,D 错误。
答案选B 。
5.C
【详解】
A .图中阴阳离子具有自律性,则图为NaCl 晶体的模型,A 与题意不符;
B .图中阴阳离子周围有水分子,则图为NaCl 溶液的模型,B 与题意不符;
C .图中阴阳离子能够自由移动,为NaCl 的熔融状态,C 符合题意;
D .图为分子形式,氯化钠为离子化合物,D 与题意不符;
答案为C 。
6.A
【详解】A .HF 的稳定性强于HCl 是因为F 的非金属性大于Cl ,故A 项错误; B .A1与Cl 元素间的电负性差值小于1.7,故3A1Cl 中含有共价键,故B 项正确; C .对羟基苯甲醛形成分子间氢键,而邻羟基苯甲醛形成分子内氢键,故对羟基苯甲醛的熔沸点比邻羟基苯甲醛的高,故C 项正确;
D .NaCl 、NaBr 均为离子晶体,熔化时破坏的是离子键,离子半径的增大,晶体的熔点降低,则有:熔点:NaCl>NaBr ,故D 项正确。
故答案选A 。
7.C
【详解】A .金属晶体是由金属阳离子和自由电子构成的,A 正确;
B .金属晶体是由金属阳离子和自由电子构成的,则金属晶体内部都有自由电子,B 正确;
C .自由电子几乎均匀分布在金属晶体内,不专属于某一个或几个特定的金属离子,C 错误;
D .由于金属键的强度差别很大,不同金属晶体的熔、沸点相差较大,D 正确; 答案为C 。
8.C
【详解】A .晶体能够自发地呈现封闭的规则和凸面体外形的性质,A 正确;
B .防撞气囊中的NaN 3是一种含有共价键的离子化合物,钠离子与3N -之间为离子键,3N -内部为共价键,B 正确;
C .金属晶体的导热是由于晶体内部自由电子与金属阳离子的碰撞,能量发生转移,C 错误;
D .超分子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分子通过分子间作用力形成的分子聚集体,分子间作用力
是弱相互作用,冠醚(18-冠-6)的空穴大小为260~320pm,可以适配K+(276pm)、Rb+(304pm),冠醚与离子之间形成配位键,通过弱相互作用形成超分子,D正确;
故选C。
9.C
【详解】A.区别晶体与非晶体的最科学的方法是利用X射线衍射实验,故A正确;B.NH5中的所有原子的最外层都符合相应稀有气体原子电子层结构,其化学式NH4H,则1mol NH5中含有4N A个N−H键,故B正确;
C.手性分子互为镜像,它们的物理性质不同,化学性质有一定的区别,故C错误;D.金属铷采用体心立方堆积,配位数为8,其空间利用率为68%,故D正确。
综上所述,答案为C。
10.C
【详解】A.金刚石、碳化硅、晶体硅都为原子晶体,形成原子晶体的原子半径越小,共价键越强,其熔沸点越高,原子半径是C>Si,则熔点由低到高的顺序是:晶体硅<碳化硅<金刚石,A项错误;
B.HF分子间存在氢键,其熔点最高,B项错误;
C.同主族金属元素,原子半径越小,金属键键能越大,熔沸点越大,则熔点由低到高的顺序是:金属钾<金属钠<金属锂,C项正确;
D.二氧化硅是原子晶体,氯化钠是离子晶体,干冰是分子晶体,则熔点由低到高的顺序是:干冰<氯化钠<原子晶体,D项错误;
答案选C。
11.A
【详解】A.分子间作用力大小直接影响分子晶体的熔沸点,A项正确;
B.水汽化成水蒸气,只需要克服分子间作用力,不需要破坏共价键,B项错误;
C.甲烷中H原子不是8电子稳定结构,C项错误;
D.足球烯是一种单质,不属于化合物,D项错误;
答案选A。
12.D
【详解】A.晶体只要有阴离子就一定有阳离子,但含有阳离子的不一定有阴离子,如金属晶体,A错误;
B.分子晶体中可能不含化学键,如稀有气体,B错误;
C.共价化合物中一定没有离子键,离子化合物中可能含有共价键,如NaOH,C错误;D.离子晶体在固态时不导电,熔化时会发生电离,存在自由移动的离子,能够导电,D正确;
故选D。
13.C
【详解】A.非金属性F>Cl>Br>I,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形成的氢化物共价键的键能越大,对应的氢化物越稳定,A不符合题意;
B.氮气中氮氮三键键能大,较稳定,不易断裂,所以在常温下氮气化学性质稳定,B不符合题意;
C.F2、Cl2、Br2、I2属于分子晶体,影响熔沸点高低的因素是分子间作用力的大小,与化学键能无关,C符合题意;
D.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形成的氢化物共价键的键能越大,对应的氢化物越稳定,H2S的稳定性小于H2O的稳定性,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4.B
【详解】A.Si、Ge均是半导体材料,C的单质石墨为导体,℃A族元素的单质不都是半导体材料,A错误;
B.Be第一电离能大于B,Be失去的是2s能级上的电子,B失去的是2p能级上的电子,该能级电子的能量比2s能级电子的高,B正确;
C.熔沸点:H2O>H2S是由于H2O分子之间可以形成氢键,C错误;
D.金刚石的熔点高于石墨,金刚石是共价晶体,石墨是混合晶体,D错误;
故选B。
15.C
【详解】A.氮气中氮原子之间以三键结合,故氮气的电子式为,故A错误;B.K2O为离子化合物,用电子式表示的形成过程为,故B错误;
C.M2+离子核外有a个电子,b个中子,则M原子的质量数=a+b+2,质子数=a+2,M的核M,故C正确;
素符号为a+b+2
a+2
D.为Na原子结构示意图,钠离子的核外电子总数为10,离子结构示意图为,故D错误;
故选C。
16.C
【详解】A.R2-和M+的电子层结构相同,则离子的核外电子数相同,且M处于R相邻的下一周期,所以原子序数R<M,A错误;
B.非金属性越强,其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越强,但HCl、HBr、HI中卤素不是最高价,B错误;
C.Li、Na、K 均属于金属晶体,影响其熔沸点高低的因素是金属键,原子半径越大,金属键越弱,熔沸点越低,则Li、Na、K的熔点逐渐降低的熔点逐渐降低,C正确;
D.Na2O2固体中的阴离子为2-
2
O,阴离子和阳离子个数比是1:2,D错误;
故选C。
17.C
【详解】A.结合晶胞结构图,利用均摊法,可知晶胞中Cu的个数为4,而O位于体心和
顶点,个数为
1
182
8
+⨯=,即化学式为
2
Cu O,A正确,不符合题意;
B.观察晶胞图可看出4个铜分别位于4条体对角线一半的中点,组成正四面体,B正确,不符合题意;
C.晶胞中4个Cu原子形成的正四面体的体积小于晶胞体积的1
8
,C错误,符合题意;
D.根据晶胞图可看出1个氧原子在中心,距离最近的氧原子在顶点上,共8个,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合理选项为C。
18.D
【详解】A.基态铝、铁、铬原子的未成对电子数分别为1、4、6,逐渐增多,A正确;B.FeCl3中Fe与Cl之间形成共价键,所以固体FeCl3易升华,B正确;
C.铝-铜-铁-铬的准晶体中含有金属阳离子和自由电子,其性质与金属键有关,C正确;
D.金属键的强弱与第一电离能无关,且镁的第一电离能比铝的大,D错误;
故选D。
19.B
【分析】X、Y、Z、W四种短周期元素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由化合物R的结构式可以推知,X连接1个共价键,为H元素;Y连接4个共价键,为C元素;Z连接3个共价键,W连接2个共价键,Y和W的原子序数之和等于Z原子核外电子数的二倍,且H与W可以形成两种常见的液态化合物,则Y为C元素,Z为N元素,W为O元素。
【详解】A.同周期元素,从左往右元素非金属性增大,则元素非金属性:O>N>C,故A 正确;
B.化合物R中H原子最外层满足2e-稳定结构,故B错误;
C.非金属性越强,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越强,非金属性:N>C,则酸性:HNO3>H2CO3,故C正确;
D.H、N、O三种元素可以形成离子化合物NH4NO3,故D正确;
故选B。
20.A
【详解】A.无机苯是分子晶体,其熔点主要取决于分子间的作用力,故A错误;
B.B原子最外层3个电子,与其它原子形成3个σ键,N原子最外层5个电子,与其它原子形成3个σ键,还剩余2个电子,故形成大π键的电子全部由N原子提供,故B正确;C.无机苯与苯结构相似,分子中含有大π键,故分子中B、N原子的杂化方式为sp2杂化,故C正确;
D.无机苯与苯结构相似,分子中所有原子共平面,故D正确;
综上所述答案为A。
21.D
【分析】Na、Cu、Si、H、C. N等元素单质中,Na、Cu为金属晶体,均是热和电的良导体,钠熔点低于铜,则c为Na,d为Cu,C的一种晶体金刚石、Si的单质为共价晶体、熔点均高,且金刚石的熔点大于Si原子晶体的熔点,则e为Si,f为C,H、N对应的单质为分子晶体,其中氢气的熔点最低,故由图熔点的高低顺序可知a为H,b为N,c为Na,d 为Cu,e为Si,f为C,据此分析解答。
【详解】A.e为Si,f为C,对应的单质晶体硅、金刚石均为共价晶体,熔化时克服的是共价键,故A正确;
B .c 为Na ,d 为Cu ,均为金属晶体,故B 正确;
C .b 为N 、形成的最高价含氧酸为硝酸、含有O - H 键,易与水分子之间形成氢键,故C 正确;
D .单质a 、b 、f 对应的元素以原子个数比1:1:1形成的分子为HCN ,结构式为H -C≡N ,分子中含2个σ键和2个π键,故D 错误;
故答案:D 。
22.D
【详解】A .二氧化硅是原子晶体,克服共价键;氯化镁是离子晶体,克服离子键,A 不符合题意;
B .碘单质是分子晶体,克服分子间作用力;氯化铵是离子晶体,克服离子键,B 不符合题意;
C .钠是金属晶体,克服金属键;硫是分子晶体,克服分子间作用力,C 不符合题意;
D .氯化钠和硝酸钠都是离子晶体,克服离子键,D 符合题意;
答案选D 。
23.D
【详解】A .氮化铝常用作砂轮及耐高温的材料,熔融时不导电为共价化合物,熔点高、硬度大,为共价晶体,另外石墨属于混合型晶体,故A 错误;
B .生石灰为CaO ,为离子晶体,故B 错误;
C .氯化铯为活泼金属的氯化物,为离子晶体,故C 错误;
D .金刚石为共价晶体,干冰为二氧化碳,属于分子晶体,芒硝为硫酸钠,属于离子晶体,铁为金属单质,为金属晶体,故D 正确;
故选D 。
24.C
【详解】A .同一周期从左到右元素分电负性逐渐增强,故电负性N>H>B ,A 项错误; B .根据均摊法可知一个晶胞中()236Mg NH +⎡⎤⎣⎦为118+6482
⨯⨯
=个,[]4BH -为188⨯=个,该晶体的化学式为()[]2346Mg NH BH ⎡⎤⎣⎦,B 项错误;
C .阴、阳离子的最小距离为体对角线的143a ,C 项正确;
D .NaCl 晶胞中阴、阳离子的数目之比为1:1,与该晶胞不同,D 项错误;
故答案为:C 。
25.B
【分析】Z 是短周期元素,且能够形成离子Z ,其原子序数比W 等大,因此Z 为Na.根据结
构示意图,8个Y 原子均形成了2个共价键,原子序数比Na 小,形成2个共价碳的只有O ,
因此Y 为O ;4个W 原子均形成1个共价键,且原子序数比O 小,因此W 为H ;四种元素的原子序数总和为25,则X 的原子序数为5,为B ;B 的最外层电子数为3,一般只形成3个共价键,在此结构中,2个B 均得到1个电子(该阴离子带有2个负电荷),因此可以形成4个共价键。
综上W 、X 、Y 、Z 分别为H 、B 、O 、Na 。
【详解】A .2O -和Na +具有相同的核外电子结构,核外电子结构相同时,核电荷数越大,
离子半径越小,则有()()
2O Na r r -+>,A 错误; B .在该结构中,每个O 均形成2个单键,还有2对孤对电子,采用3sp 杂化,每个B 均形成4个单键,采用3sp 杂化,B 和O 的杂化方式相同,B 正确;
C .该阴离子中含有H ,形成共价键后,最外层为2个电子,不是8个电子,C 错误;
D .氢元素与硼、氧、钠形成的晶体不同,如氢与氧形成的水是分子晶体,氢与钠形成的氢化钠是离子晶体,D 错误;
故选B 。
26.由图表可知,铜的原子半径更小、价电子数更多,熔点更高,故铜的金属键强于钾
【分析】金属晶体是金属原子通过金属键形成的,金属键的强弱直接影响佥属晶体的熔点。
原子半径越小,价电子数越多,则金属键强度越强,导致金属晶体的熔沸点升高;
【详解】由图表可知,铜的原子半径更小、价电子数更多,熔点更高,故铜的金属键强于钾。
27. C B
【详解】(1)由分子间作用力形成的晶体,熔点较低,是分子晶体,A 项不符合题意;由共价键结合形成共价键三维骨架结构的晶体,熔,点很高,是共价晶体,B 项不符合题意;固体有良好的导电性、导热性和延展性是金属晶体的性质,C 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
(2)常温下,金属单质通常以金属晶体形式存在,但汞是特例,汞在常温下是液体,A 项错误;金属阳离子与自由电子之间的强烈的相互作用,在一定外力作用下,不会因形变而消失,这可以认为是电子气理论对金属具有良好延展性的解释,B 项正确;温度升高,金属阳离子的振动频率和自由电子的无序运动增强,会使金属的电导性减弱,C 项错误。
故答案为:B 。
28-82-8A 33
(2.9510) 4.6910N ⨯⨯⨯⨯【详解】每个晶胞含Ti 原子数为12×16+3+2×12=6,晶胞的质量是A 648g N ⨯,晶胞的体积是82833)2.9510 4.3(6910cm ⨯⨯⨯--,晶胞的密度为:3828
A m ρ=V 33(2.9510) 4.6910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