馆陶县推进农村饮水安全现代化管理模式探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水利改革
□李云飞
罗
斌
收稿日期:2019-11-12
作者简介:李云飞,男,汉族,馆陶县水利局,高级工程师。
罗
斌,男,汉族,馆陶县水利局,高级工程师。
馆陶县推进农村饮水安全现代化管理模式探析
馆陶县地处河北省东南部,是邯郸市东大门,以卫运河为界与山东省冠县、临清市毗邻,全县辖4乡4镇277个行政村,总人口36万,农业人口26.1
万,总面积456.3km 2。
近年来,馆陶县按照“城乡供水一体化、农村供水城市化”发展目标,打造“一站一网、城乡联网、站网互通”的农村集中供水模式,实施总站管理、分站运行,合理化布局、标准化建设、专业化管理,积极探索农村集中供水“互联网+”监管新模式,实现了农村集中供水信息化建设、智能化管理。
全县设置农村供水管理总站1处、分站11处,日供水能力2.1万t ,覆盖全县277个行政村、26.1万农村人口,农村集中供水率达100%,让农村群众吃上安全干净的放心水。
馆陶县先后被评为“全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示范县”、“全省农村饮水安全先进县”。
1.加强组织领导,保障饮水安全,推进管理精细化
群众吃上放心安全水是生产生活的必须条件,也是脱贫攻坚的首要任务。
一是强化组织领导。
县委、县政府对农村安全饮水高度重视,2015年以来连续5年把保障农村饮水安全列入政府工作报告,一年接着一年干,一届接着一届干,县政府成立由主管副县长任组长的农村饮水安全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实施方案,健全工作机制,定期召开专题会议,研究解决存在问题,落实专项经费保障。
二是健全管理制度。
先后制定《馆陶县农村供用水管理办法》《馆陶县农村饮水安全应急预案》等一系列规章制度,建立健全农村饮水安全管理责任体系,全面落实“三个责任”、“三项制度”和“三个公开”,广泛接受群众监督,确保农村饮水安全管理责任落实到位。
三是抓好宣传引导。
充
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网络和微信平
台等形式,紧抓“世界水日”、“中国水周”等有利时机,全方位宣传安全饮水等相关知识,开展现场答疑和送法律、送政策下乡等活动,努力提高社会各界和广大群众节水优先意识,在全县上下营造珍惜和保护水资源的浓厚氛围。
2.借助“互联网+”,注重平台建设,推进运维信息化
利用“互联网+”技术和大数据信息,投资200余万元建设农村安全饮水信息化监管平台,实现农村安全饮水远程监控、实时监测,为全县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脱贫攻坚数据筛查及后期运行宏观管理奠定坚实基础。
一是软件现代化办公传输。
总站与各分站建立网络平台、钉钉工作群,实现数据、资料、报表实时传递,报修、维修快速反应,并通过钉钉视频会议功能传达会议
精神,进行在线培训、异地学习交流等,
节省路途往返时间、费用,提高工作效率。
二是实时监测水量。
实时传输用户用水量,分析漏损,一旦发现数据异常,信息平台立刻定位报警区域,远程关闭阀门,有效缩短安全事故反应和处理时间,自动监测蓄水池、水量、水压、深水井出水量,传输分析数据信息,对出水量小的深井及时切换、检修,节约电费2万余元,防止水泵脱落掉井。
三是自动切换水源。
当地表水源发生故障检修时,信息平台自动切换地下水源,启动加压设备供水,还可以通过地表水源置换管网站与站之间互通供水,实现及时供水、安全供水。
四是保障饮水安全。
水质在线监测系统全天候不间断地对水质浊度、消毒剂余量、PH 值等重要指标进行监测,一旦发现水质出现异常及时预警,有效保障农村饮水安
全。
22
水利改革
效,精心谋划农村饮水安全管护长效机制;深入到群众、基层调研情况,不断增强用好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的意识和能力。
二是把管理责任体系落实好。
压实政府主体责任、水行政主管部门行业监管责任、供水单位运行管理责任“三个责任”;畅通管理单位、责任人、供水服务电话“三个公开”;建好运行管理机构、运行管理办法和运行管理经费等
“三项制度”。
三是把运行管理模式探索好。
参照农村垃圾收集处理市场化运作模式,实行统一化管理、市场化运营、专业化服务,各市组织1~2个县作为试点单位,发挥示范效应,11月底形成创新运管模式长效机制工作方案报省水利厅审查。
通过选树典型、培育先进、立起标杆,推动全省管理机制创新建设。
四是把水费收缴这个“牛鼻子”抓
在手。
要充分认识到,农村饮水管不好的原因不是“无法管”,而是“无钱管”,缺少运行管理经费。
按照水利部的要求,我们正在制定全面推进农村供水工程水费收缴工作方案,各地要高度重视,主动协调相关价格部门,按照时间节点要求全面落实,将工作做实做细,不断提升农村供水工程的运行管理水平,确保农村饮水工程进入良性运行轨道。
□
(接第4页)张贴节水标识,普及节水知识;在主楼一层大厅通过显示屏和展板,定期发布节水信息,通报各楼层用水情况,曝光浪费水的现象,滚动播放节水宣传标语、宣传片,机关主楼门厅内节水宣传墙如图。
4.2重点部位节水宣传
在餐厅、厨房、茶水间、卫生间隔间门等主要用水场所和洗手池、小便器等主要用水器具显著位置张贴节水标语;在卫生间悬挂带有节水标识的门帘和节水标识;在主要会议室更换带有节水宣传的窗帘。
4.3编制节水宣传材料
发放节水机关建设倡议书,制作带有节水标识的桌签、纸抽、纸杯等节水产品。
制作宣传视频,由大到小、由点到面、由表及里,系统生动展示宣传节水机关在节水管理、节水技术和特色创新方面的建设内容和经验做法。
4.4利用水利大讲堂
专题解读节水机关建设的来由、意义、主要建设内容等,总结推广建设经
验;厅团委、妇委会动员职工参与节水、护水志愿活动。
4.5节水产品集中展示
在厅机关主楼二楼大厅设置节水产品集中展示区,重点展示节水型卫生器具、智能水表、灌溉设备等,通过对比节水与非节水设备,给参观者以亲身体验;集中展示节水机关建设的内容和经验做法;展示节水的小技巧、小发明等。
4.6节水管理制度
建立巡回检查、设备维护、用水计量等节水管理规章和制度,编写用水计划实施方案,落实下达的用水计划;建立节水管理岗位责任制,明确节水主管领导、主管部门和节水管理人员;制定节水目标责任制和考核制度。
5.节水成效明显
通过用水终端节水改造、非常规水收集利用、智能监管平台建设、用水计量设施建设、水平衡测试及地下供水管网探测、节水制度建设与宣传教育等6
项工作,节水机关创建取得了显著的效果,基本杜绝了无意识浪费水的现象。
通过试运行,各分项用水量均有所降低,节水措施将人均用水量由1.40m 3/
人·月降至1.13m 3/人·月,低于河北省机关事业单位人均用水定额以下,满足节水机关建设标准要求。
5.1节水意识提高
通过对节约用水的多样化宣传,在机关内营造出良好的节水氛围,把节约用水作为一种责任和义务,有效的促进了全员节水工作的推进,节水意识深入人心,用实际行动节约用水,互相监督,杜绝浪费水资源行为,将节约用水常态化。
5.2节水社会效益
河北省水利厅节水改造项目是在水利部主导下实施的一项大规模的节水改造工程,既是一件实事工程,也是全省节水型社会建设的一项民生工程,产生了良好的节水效果、经济效益和社会反响,带动了科技进步,推动了城市建设,可为类似机关、企事业单位大规模节水器改造提供借鉴。
□
(接第31页)3.创新服务模式,实现“双提升”,推进服务智能化
按照“先易后难、分区分片、逐步推进”原则,采取统一勘察、统一设计、统一规划、统一管理方式,以点带面开展户表管网改造,群众集中水表全部更换为物联网智能水表。
一是方便群众缴费。
用水户根据专属的接水点编号,不需要到指定的缴费网点缴费,可以通过公众号、微信、支付宝、POS 机等多种方式缴费,“水费不用催、交费不出户”,有效解决了“总表与分表计量误差、用户
轮流收取水费”的问题。
二是节省抄表
成本。
通过安装物联网智能水表、阀门和预付费控制模块,实现从“后付费向预付费”的转变,当用水户剩余水量低于预警值时,平台会向用水户发送短信提示,提醒用水户及时缴费,当用水户剩余水量为0时,阀门会自动关闭、停止供水。
管网改造前,全县10万只水表,一月一抄表,一次抄表收费历时9天400人,现在既节省了人力,也节省了财力,年节省抄表费580余万元。
三是节约水资源。
实施供水管网改造,有效解决了因村内供水管网老化造成的
跑、冒、滴、漏问题,减少管网地下三通接口2/3,减少维修劳动强度70%以上,全县年可减少跑、冒、滴、漏、偷用水70
余万m 3
,用水户节省水费140余万元,群众满意度明显提升。
在今后工作中,馆陶县将继续围绕深化农村饮水安全长效机制总体目标,在探索实施智能化、信息化管理路径上再加力、再提升,为全省农村饮水安全工作高质量发展,贡献馆陶力量,体现馆陶担当。
□
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