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次高三地理双周考试题分析.doc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三地理第六次双周考试题分析
注意事项:
1. 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 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第I卷(选择题)
一、选择题
以下为世界两条大河的三角洲略图,回答下列下面小題。
1. 关于甲、乙两个三角洲自然地理状况的叙述,正确的是()
A. 两地区全年盛行西南风
B. 两地区气候形成原因相同
C. 两地区的主要河流水量丰富
D. 两地区以流水堆积地貌为主
2. 两三角洲所在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甲地多洪涝灾害
B. 甲地农作物以小麦为主
C. 乙地为季风气候
D. 乙地居民多为黑色人种
3. 如果城市A利用当地原料发展工业,最适宜的工业部门是()
A. 棉纺织工业
B.麻纺织工业
C.水产品加工业
D.电子工业2015年11月7日,中国第32次南极科学考察队乘坐“雪龙”号从上海出征,踏上了为期159天、总航程约3万海里的科考征程。
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4. 启程时,控制亚欧大陆的气压中心是
A. 亚洲低亚
B.亚洲高压
C.阿留申低压
D.夏威夷高压
5. 此季节,北半球发生断裂的气压带是
A. 赤道低气压带
B.副热带高气压带
C.副极地低气压带
D.极地高气压带
6. 考察期间,东亚地区的盛行风向是
A.东南风
B.西南风
C.东北风
D.西北风
7. 读图,根据图中信息判断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晴朗天气,a大部分为大气反射
B. 湖泊湿地,b能和缓地加热大气
C. C02增多,c较少补偿地面失热
D. 冰雪地面,a->b的转化率增加
日本鸟取沙丘能实现人们领略沙漠风情的愿望。
鸟取沙丘东西长约16千米,南北宽约 2.4千米。
鸟取沙丘降水较多,适合草木生长。
当地政府为了保护该“沙漠”下了很大气力。
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导致鸟取沙丘形成的主要动力因素可能是
A. 东北信风
B.盛行西风
C.夏季风
D.冬季风
9.当地政府“下了很大的气力”最有可能是指
A. 从外地运沙
B.持续除草
C. 修筑防浪堤
D.植树种草
10.下图为世界某区域气候类型分布示意图,图中
A. 甲为热带季风气候,成因为气压带、风带位置的季节移动
B. 乙为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成因为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C. 丙为温带季风气候,成因为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D. 丁为热带草原气候,成因为受副热带高气压带、西风带交替控制
阿拉伯人主要生活在西亚和北非等热带地区,虽气候炎热干旱,但是依旧身着宽松的白衣长袍。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3.
气候资料所示城市最可能是
A.卡拉齐
B.班加罗尔
C.加尔各答
D.孟买
14 •该城市所在自然带
A.热带雨林带
B.热带荒漠带
C.热带草原带
D.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11・常年影响阿拉伯人主要生活区的气压带、风带是 A. 盛行西风带 B. 副极地低气压带 C. 赤道低气压带 D. 副热带高气压带 12.
气候炎热干旱,但是依旧身着宽松的白衣长袍的原因不可能是
A. 白色对太阳辐射反射强
B. 长袍利于汗液大量散发
C. 避免太阳辐射直接灼伤
D. 减轻风沙对皮肤的伤害
读南亚部分地区地形分布图和该地区某城市的气候资料统讣图。
完成各题
15. 导致该城市各月份日照时数差异的主导因素是:
A.昼夜长短
B.海拔高度
C.正午太阳高度
D.天气状况
下图为某半球乞压带、风带(箭头表示风向)分布局部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MS OM MM MO W MM MM MM «■* W (^0 X
16. 图中甲、乙气压带成因及气流垂直运用方向是 A.甲:动力原因上升 B.乙:动力原因上升 C.甲:热力原因下沉 D.乙:热力原因下沉
17.
从气候角度考虑,全年都受到该风带明显影响的大陆西部地区,最适宜种植
A.甘蔗
B.葡萄
C.香蕉
D.牧草
下图为某年内我国地跨10个经度区域的降水量变化图。
读图,回答下题。
21・与成都相比,拉萨() A.白天大气辐射强
B.
夜晚大气逆辐射强
18. 据图可知,
A.清明节之前各地阴雨连绵 C. 35° N 以南地区秋高气爽 19. 该区域
A.位于地势二、三级阶梯 C.东部降水受暖流影响大 20. 芒种至小暑期间, A.该区域南北气温差异人 C.白昼时间北京比上海长
B. 5月起雨带开始向北移动 D. 35° N 以北地区伏旱严重 B. 绝大部分属于内流区 D.人口密度北部大于南部 B. 塔里木河蒸发量大,出现断流 D. “雪龙号”科考船抵达南极大陆
下图为“成都和拉萨某时段气温变化曲线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降水St (忘米)
100 50
C. 白天太阳辐射强
D.夜晚地面辐射强
22.成都和拉萨相比,气温日较差差异较大的根本原因是两地()
A.纬度差异较大
B.经度差异较大
C. 地面状况不同
D.人类活动的差异
下图示意2015年3月9日〜22日气旋“帕姆”的移动路径。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ig(r , i©o・,”0・,耐0・
10气
30•-
50
23. “帕姆”
A. 生成于西北太平洋热带洋面
B. 气流呈顺时针方向旋转
C. 移动路径受控于西风漂流
D. 自东向西穿过FI界线
24. 该气旋
A. 标志当地进入台风多发季节
B. 引发滑坡、赤潮等次生灾害
C. 造成的灾情可以用GPS监测
D. 对瓦努阿图的危害最大
第II卷(非选择题)
二、综合题
2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乙
⑴丙海域面积将不断 _____________________ , 主要是因为它位于两大板块的
边界。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图中从乙地运往戊地的主要是(矿产资源),轮船经过H海峡时往
往风平浪静,主要原因是H地常年受_________ (气压带或风带)控制,盛行______ 气流,大气水平运动较弱。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由甲、乙两地气候资料图可知,甲地气温年较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大于或小于)乙地,降水
量(大于或小于)乙地。
26.读欧洲部分地区略图,完成下列问题。
I:业区
(1)甲是欧洲与非洲的分界线______ 海峡,该海峡沿岸夏季的降水特征是_________ O
(2)乙地区典型农业地域类型是______ 农业,按投入分类属于_______ 型农业。
(3)丙为徳国鲁尔区,早期工业布局以指向型工业为主。
为改变以煤炭、钢铁
为主的产业结构模式,鲁尔区大力引进和发展 _______ 业及______ 业,促进经济结构趋
向多元化。
(4)从气候角度分析英国小麦主产区在丁地的原因。
27•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2017年是加拿大建国150周年,国家公园免费开放一年。
加拿大落基山南段的众多国家公园,自然风光美丽壮观,吸引了世界各地游客C
材料二下图为“加拿大50° N附近温哥华一温尼伯地形剖面示意图及部分城市气候资料
图”。
落
M
山
•3500
•3000
•2500
■ 2000
•1500
■ 1000
•500
I I I I I r 0
120e115#110#105・100e95・
ttfttnr —MOM V
M
IM
g
7 100
■M A x\
MOM
M
1W
M
>00E/A
0 s 10
J- •M..11111
II 1
■.
•
•4
11哥华(1189M)莱斯布魄命(380«i) 沮尼伯(521・) 10°0。
10°
----- 气灣方向<1189»)该城市年障水St ■障水it —气沮
(1)2017年3月,屮国某旅游团从温尼伯乘车前往落基山前的莱斯布里奇,发现沿途的景观带由森林带依次过渡为 _______ o这种景观带的变化体现了地理环境的_______ 分异规律。
(6分)
(2)游客感觉到莱斯布里奇与温尼伯气温不同。
试比较同属温带大陆性气候的两地气候特征的差异。
_______ 。
(3)游客继续西行至“加拿大雨都”温哥华,发现这里与落基山以东的气候不同。
温哥华属 ______ 气候,这里降水较多的原因有_______ o
参考答案
1. D
2. A
3. A
【解析】试题分析:
1. 读图,根据经纬度,甲是湄公河三角洲,乙是尼罗河三角洲,甲地区夏季盛行西南风,乙地区冬季盛行西南风,A错。
两地气候形成原因不同,B错。
两地区以流水堆积地貌为主,C对。
乙地区的主要河流水量小,D错。
2. 两三角洲所在地区甲地属于热带季风气候,多洪涝灾害,A对。
甲地农作物以水稻为主,B 对。
乙地为地屮海气候,C错。
乙地居民多为白色人种,D错。
3. 如果城市A利用当地原料发展工业,当地是世界著名的棉花产区,最适宜的工业部门是棉纺织工业,C对。
该地不是麻纺织工业原料产地,不适宜,A错。
该地缺少大渔场,水产品产量不丰富,B错。
电子工业不是原料指向型工业,D错。
考点:区域地理特征,主要自然灾害,原料指向型工业发展的条件。
4. B
5. C
6. D
【解析】
4. 启程时为11月5日,亚欧大陆温度低,大气下沉,受高压控制,此时,亚欧大陆形成了亚洲高压。
5. 在这一季节,北纬60度附近为副极地低气压帯,但是由于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大陆上形成了冷高压,切断了副极地低气压带。
6. 考察期间为冬季,在东亚地区,受到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盛行西北风。
7. B
【解析】本题考查大气的热力作用。
晴朗天气,大气反射弱;湖泊湿地,比热大,对大气的
加热作用慢;CO?增多,大气逆辐射增强,较多补偿地面热量;冰雪地面,地面的反射增加,
地而吸收热量减少,地面辐射减少,a—b的转化率减小。
8. D
9. B
【解析】本题考查等高线图、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因素。
结合当地的地理特征进行分析回答。
&日本地处中纬度地区,不受东北信风影响故排除选项A;该国以季风气候为主,主要是由于海陆热力性质差界造成的,基本不受盛行西风控制,故排除选项B;地形以丘陵山地为主,中部高、两侧低,鸟収沙丘位于山地的北侧,处于夏季风的背风坡,不可能是沙丘形成的主要动力,故排除选项C;口本冬季盛行西北风,可以将海边沙滩的沙粒吹向鸟取形成沙丘,故选项D符合题意。
9.根据日本气候类型及其特点,结合鸟取沙丘所处位置可知,鸟取沙丘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降水较多,适合草木生长,保护该“沙漠”必须持续除草,人们才能领略沙漠风情, 故选项B正确。
10. 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特点及成因。
仔细读图,该区域位于澳大利亚大陆的东部。
甲为热带雨林气候,成因包括沿岸暖流的增温增湿作用、位于东南信风的迎风坡以及纬度较低等。
乙为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成因为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丙为温带海洋性气候,成因为终年受盛行西风控制。
丁为热带草原气候,成因为西北季风和东南信风交替控制。
11. D
12. B
【解析】
试题分析:
11・阿拉伯人主要生活在西亚和北非等热带地区,多热带沙漠气候,受信风带和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形成的。
12. 阿拉伯人主要生活在西亚和北非等热带地区,虽气候炎热干旱,但是依旧身着宽松的白衣长袍,主要原因是白色对太阳辐射反射强、避免太阳辐射直接灼伤、减轻风沙对皮肤的伤害。
考点:气压带和风带
13. B
14. C
15. D
【解析】
试题分析:
13. 气候资料中该城市降水总量相对较大,季节差异较大应为热带季风气候,最冷月气温在20°C以下,说明该地区海拔较高,,应该为班加罗尔。
14. 班加罗尔属于热带季风气候,陆地自然带为热带草原带
15. 班加罗尔在正午太阳高度角较大的月昼长较长时,因云雨天气较多,日照时数较少,相反在正午太阳高度角较小的月昼长较短吋吋,因云雨天气较少,,日照吋数较多。
16. A
17. D
【解析】
16. 根据图中纬度变化和气压带的分布可知,甲为北半球副极地低气压带、乙为北半球副热带高气压带。
高空中来自赤道的气流在北纬30。
附近不断堆积,产生下沉气流,致使近地面气压升高,形成副热带高气压带,属于动力原因,B、D错。
来自副热带高气压带的暖而轻的气流与来自极地高气压的冷而重的气流在北纬附近相遇,暖而轻的气流爬升到冷而重的气流之上,形成了一个上升气流,近地面气压较低,形成副极地低压带,属于动力原因,A对、C错。
17. 根据图中纬度变化和风带的分布可知,该风带为北半球的西风带,全年都受到该风带明显影响的大陆西部地区为温带海洋性气候,该气候区全年温和湿润,光照不足,不利于农作物生长,但有利于多汁牧草的生长,选D。
甘蔗和香蕉属于热带亚热带作物,A、C错;葡萄属于温带水果,但喜光,B错。
【点睛】
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2)全年受单一气压带、风带控制的气候类型及其气候特征
(2)受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影响而形成的气候类型及其气候特征
18. B
19. A
20. C
【解析】
18. 春分(3月21 H)之后为清明节,读图可知清明节之前3(TN以北地区多为晴朗天气,降水少;5月起雨带开始向北移动;35°N以北地区秋高气爽;伏旱位于35°N以南地区的长江中游地区。
19. 根据该区域的降水集中在夏季,可知该区域位于我国东部季风区,主要位于地势二、三级阶梯,绝大部分属于外流区,东部降水受季风影响大,人口密度南部大于北部。
20. 根据二十四节气先后顺序,芒种T夏至T小暑,夏至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则可知芒种至小暑期间太阳直射北半球,夏至前后,我国普遍气温高,该区域南北气温差异小;塔里木河蒸发量大,气温高,高山冰雪融化量也大,不会出现断流;北京纬度高于上海,所以白昼时间北京比上海大;此时南极出现极夜,不适合科考。
考点:二十四节气、我国降水和中国区域地理。
【点睛】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先秦时期开始订立、汉代完全确立的用来指导农事的补充历法,是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认知一年中时令、气候、物候等方面变化规律所形成的知识体系。
它把太阳周年运动轨迹划分为24等份,每一等份为一个节气,始于立春,终于大寒,周而复始,既是历代官府颁布的时间准绳,也是指导农业生
产的指南针,日常生活中人们预知冷暖雪雨的指南针。
在二十四节气中,反映四季变化的节气有: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8个节气;反映温度变化的有:小暑、大暑、处暑、小寒、大寒5个节气;反映天气现象的有:雨水、谷雨、白露、寒露、霜降、小雪、大雪7个节气;反映物候现象的则有惊蛰、清明、小满、芒种四个节气。
二十四节气速记诗: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21. C
22. C
【解析】试题分析:
21. 读图并结合所学的知识,可以得出拉萨位于青藏高原,大气稀薄,白天太阳辐射强,枚晚大气逆辐射弱,所以C正确。
22. 读图并结合所学的知识,可以得出成都位于四川盆地,拉萨位于青藏高原,气温日佼差差异较大的根本原因是两地地面状况不同,所以C正确。
考点: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23. B
24. D
【解析】试题分析:
23・读图,根据经纬度判断,“帕姆〃形成在西南太平洋热带洋面,A错。
在南半球的气旋呈顺时针方向旋转辐合,B对。
移动路径受控于西北季风,C错。
自西向东移动,位于西半球,D错。
24. 台风的多发季节为夏秋季节,3月份是南半球的秋季,在此Z前,就已经有台风发生,不能标志当地台风多发季节开始,A错。
赤潮主要是人为原因引起的,且发生区域水域封闭,该地水域开阔,不会引发赤潮等次生灾害,B错。
造成的灾情可以用RS监测,GPS主要是定位,C 错。
台风从瓦努阿图旁边经过,瓦努阿图距气旋中心附近最近,风力最大,对瓦努阿图的危害最大,D对。
考点:热带气旋分布、成因、特征、危害。
25. ⑴扩大生长
⑵石油赤道低气压带上升
(3)小于大于
【解析】(1)从图中可以看出,丙海域为红海,处于两大板块的生长边界,面积将不断扩大。
(2)从图中可以看出,乙地位于波斯湾地区,戊地为屮国,从乙地运往戊地的主要是石油,H 海峡为马六甲海峡,常年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盛行上升气流。
(3)由甲、乙两地气候资料图可知,甲地气温年较差小于乙地,降水量大于乙地。
26. (1)直布罗陀少雨
(2)地中海式(混合)集约
(3)原料(能源)新兴工服务
(4)纬度较低,热量条件较好;盛行西风的背风坡,降水较少,晴天较多,光照充足。
【解析】整体分析:本题综合性较强,第(Z)题考查区域定位及地中海气候的气候特征,
第(2)题考查农业地域类型及农业分类,第(3)题考查鲁尔区的资源开发与可持续发展,
第(4)题考查农业区位因素。
(X)根据图中经纬度和海陆轮廓可知,甲为直布罗陀海峡。
该海峡沿岸为地中海气候,气
候特征是冬季温和多雨,夏季炎热干燥,故夏季的降水特征是少雨。
(2)看图可知,乙地位于地中海沿岸,为地中海气候,故农业地域类型是地中海式农业。
农业按照投入牛产要素的多少可分为粗放农业和集约农业,地中海式农业投入生产要素较多, 采用集约经营方式进行生产,属于集约农业。
(3)德国鲁尔区发展早期主要是利用本地丰富的煤炭资源,煤炭可以作为煤化工的原料,也可以为其他工业提供动力。
为改变以煤炭、钢铁为主的产业结构模式,鲁尔区大力引进和发展新兴工业及服务业。
(4)设问要求“从气候角度分析”,气候可细分为光照、热量、水分等要素。
英国为温带海洋性气候,终年温和多雨,不利于小麦生长,但丁地位于盛行西风的背风坡,降水较少,晴天较多,光照充足。
看图可知,丁地纬度较低,热量条件较好。
【点睛】
区位因素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1)自然区位因素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2)社会经济因素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27. (1)森林草原、草原、干草原(荒漠草原) 干湿度(经度,从沿海到内陆)
(2) 莱斯布里奇冬季气温相对较高;气温年较差相对较小;年降水量较少(温尼伯冬季气 温低;气温年较差相对较大;年降水量较多) 落基山东麓地区频繁受到下沉暧气流的影 响(焚风效应)
(3)
山地针叶林带;灌丛草甸(草甸)带;冰雪带
(4) 温带海洋性 常年盛行西风;暖流增湿;地形抬升
【解析】(1)根据图中经度值,可以判断旅游团从温尼伯乘车前往落基山前的莱斯布里奇, 是从加拿大东部地区往西到西部内陆落基山山地地区,莱斯布亘奇位于太平洋的背风坡,降 水址少,所以发现沿途的景观带由森林带依次过渡为森林草原、草原、荒漠草原,这种景观 带的变化体现了地理环境的从沿海到内陆分异规律。
(2) 根据两地气候资料图可知,与温尼伯相比,莱斯布里奇冬季气温相对较高,气温年较 差相对较小,年降水量较少。
莱斯布里奇位于落基山东麓地区,处于西风的背风坡,频繁受 到下沉暧气流的影响,气温较高,降水量少。
(3) 游客自莱斯布里奇西行,攀登落基山,随着海拔升高,可能看到的山地垂直自然带依 次是山地针叶林带、灌丛草甸带和冰雪带。
(4) 温哥华位于50° N 太平洋沿岸地区、大陆西岸地区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常年盛行西 风,沿岸受到暖流增湿作用,地形抬升,多地形雨,所以降水量大。
考点:自然带分异规律、气候类型的成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