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邢台市高考语文模拟试卷(3月份)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河北省邢台市高考语文模拟试卷(3月份)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语言文字运用 (共7题;共27分)
1. (2分) (2015高一上·天津期中) 下列词语中加横线的字,读音错误最多的一项是:()
A . 胴体(tóng)脑髓(suí)后裔(yī)怏怏不乐(yāng)
B . 畏葸(xǐ)颓圮(qǐ)拂晓(fú)管窥蠡测(kuī)
C . 聒噪(guō)慰藉(jì)忸怩(nì)殒身不恤(yǔn)
D . 弄堂(nòng)纤维(qiān)浸渍(zì)戛然而止(gá)
2. (2分) (2017高一下·武威期中) 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 . 殊俗叩关不测之渊兵刃即接
B . 迁徒须臾约从离衡防微杜渐
C . 崛起堕落追亡逐北要言不烦
D . 谪戍孝悌锲而不舍人才汇萃
3. (2分)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或熟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 . 经济不发达的边远山区农民,为了让孩子上学,省吃俭用,辛勤劳动,几乎到了穷年累月的程度。

B . 说话者并不真的认为自己作错了事,只不过是表示一个“高姿态”,缓和一下双方的矛盾,这样就可以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C . 月明星稀,夜深人静。

王小晓独自孑然一身的匆匆穿过小巷,闪进了巷口的一个漆黑的大门。

D . 他非常激动,高声争辩道:“你们所说的这些都是风声鹤唳,无中生有,完全不符合事实。


4. (2分)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 他对文化出版业具有深入的了解和敏锐的洞察力,他认为,一本畅销书不仅仅是一件精雕细琢值得收藏的艺术品,更是流通的商品。

B . 《南方周末》曾发表文章《关注就是力量,围观改变中国》,认为公民的围观、民意的关注可以“让良知默默地、和平地、渐进地起作用”,最终会促进公权力的合理使用。

C . 备受人众追捧的“中国好声音”不仅仅是一个优秀的选秀节目,更是中国电视历史上真正意义的首次制播分离,树立了中国电视音乐节目的新标杆。

D . 为了缓解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状况的措施是,教育部今年将制定发布高考改革方案,将常住人口全部纳入区域教育发展规划。

5. (3分)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15个字。

朋友,你自己去寻出一个本不成问题的问题,“①________?”其实这个问题是容易解答的。

人生的意义全是各人自己寻出来、造出来的:高尚、卑劣,清贵、污浊,有用、无用……全靠自己的作为。

生命本身不过是一件生物学的事实,有什么意义可说?一个人与一只猫、一只狗,有什么分别?人生的意义不在于何以有生,②________。

你若情愿把这六尺之躯葬送在白昼做梦之上,那就是你这一生的意义;你若发愤振作起来,决心去寻求生命的意义,去创造自己的生命的意义,那么你活一日便有一日的意义,做一事便添一事的意义,生命无穷,生命的意义也就无穷了。

总之,生命本没有意义,你要能给它什么意义,它就有什么意义。

与其终日冥想人生有何意义,不如③________。

6. (6分)(2020·模拟)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当远古的人类学会刻下文字与图案时,阅读便开始了。

知识不再局限于口耳相传,而是被记录在岩壁、简帛与纸页上,智山慧海传薪火,无数的读书人“发愤忘食,乐以忘忧”,文明的谱系得以________和更新。

()。

在印刷术诞生后,使书籍得以大批量制作,电子技术则让书的载体不再囿于纸张,扩张到了千万张电子屏幕上。

小小一方电子屏,让阅读世界更加辽阔,阅读形式更加多元。

我们期待,电子书再进一步,让阅读体验可以更随心、更便利。

________的读物难躲,有人感叹,________地点开一本书,读后却大失所望;合心意的好书难搜,特意想了解新事物,却难找到相关的、从各个维度讨论的读物;读完之后易忘,过了几年只觉得回忆模糊,再看到也只觉“似曾相识”。

电子书平台应该是一个好的________,选择经过市场检验的版本、建立更加严格的书籍筛选机制、依据用户反馈及时调整书库,来提供更多高含金量的读物,要让读者随意一读,也觉有益。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在
知识的大海里,期待数字阅读成为一艘更稳更大更舒适的船,让我们时时开卷、乐此不疲。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 . 流传浑水摸鱼兴趣盎然过滤者
B . 流传滥竽充数兴致勃勃筛选者
C . 留传滥竽充数兴趣盎然筛选者
D . 留传浑水摸鱼兴致勃勃过滤者
(2)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 知识的积累与发展推动了科技的革新,而科技的向前又为知识的传递提供了更为便捷的方式
B . 科技的向前为知识的传递提供了更为便捷的方式,而知识的积累与发展又推动了科技的革新
C . 数字化阅读帮我们建立一个更丰富的专属知识资产库
D . 数字化阅读和实体阅读都在创新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 在印刷术诞生后,书籍得以大批量制作,电子技术则让书的载体不再囿于纸张,扩张到了千万张电子屏幕上。

B . 在印刷术诞生后,使书籍得以大批量制作,电子技术则让书的载体不再囿于纸张,延伸到了千万张电子屏幕上。

C . 印刷术诞生后,书籍得以大批量制作,电子技术则让书的载体不再囿于纸张,扩张到了千万张电子屏幕上。

D . 在印刷术诞生后,书籍得以大批量制作,电子技术则让书的载体不再囿于纸张,延伸到了千万张电子屏幕上。

7. (10分)(2017·新邵模拟) 看下面的漫画,根据要求答题。

(1)
用简洁的语言说明这幅漫画的内容。

(2)
写出漫画的寓意。

二、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18分)
8. (6分)(2017·合肥模拟)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雅的产生和礼有着密切的关系,雅的观念在某种程度上是以礼为衡量的标准。

而只有雅的观念产生,雅乐与俗乐之间才开始真正有了区分。

在雅乐的生产过程中,“艺术加工”有着重要的作用。

雅乐有些是专业艺人的创作,有些却是对俗乐进行艺术加工的结果。

“俗乐”的概念,是依“俗”的原始含义经过漫长的发展衍变而自然形成的,期间没有经过刻意的艺术加工,因而保留的原始的、民间的东西多一些。

如果俗乐经过一定的艺术加工与改造,能够遵从礼的规范,就变成了雅乐。

如《诗经》中的《国风》,很多都是乡间的俗乐,但它们经过乐官的加工后,就成为能在正式场合演奏的雅乐了。

对俗乐的艺术加工,实际上涉及材料选择、金属铸造、丝竹加工、协调音律、乐曲创作、舞蹈编排,以及最后的审查、修订等诸多生产领域与环节。

这就需要具备一定的社会条件与社会分工程度,加工才能顺利进行。

可以说,只有社会分工的出现,才使得从事精神生产的人脱离了物质生产,从而有更多的时间、精力进行专业的精神生产,并因此而具有了很高的专业文化修养。

如“大师”“乐师”等专职乐官的出现,就使得音乐的生产有了比较明确的分工,同时也为雅乐的艺术加工活动提供了专业的人才保障。

而《札记·乐记》:“天下大定,然后正六律,和五声,弦歌诗颂。

”《荀子·王制》:“修宪命,审诛赏,禁淫声,以时顺修,使夷俗邪音不敢乱雅,大师之事也。

”更是从制度上为社会分工和艺术分工找到了依据。

因此,在由俗到雅的音乐生产过程中,艺术加工有着重要的作用。

在雅乐的生产过程中,由俗向雅的艺术加工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直接的艺术加工,一是间接的艺术加工。

直接的艺术加工,就是针对音声、曲调、节奏、辞句等等所作的直接修改。

如周代的乐官所进行的剔除邪音的工作,就是直接的艺术加工。

间接的艺术加工主要表现在对不同方言的诗歌进行翻译过程中的加工。

原来的作品,所用的
语言可能是极为通俗的方言。

但由于翻译者具有很高的文化修养,在翻译作品时,会自觉地根据自己的修养,将通俗的言辞雅化,再呈现给贵族统治者。

这种加工,更多是依靠文人的自觉意识来雅化作品。

如钱穆在《中国民族之文字与文学》一文中说:“鄂君子皙泛舟新波,越人拥楫而歌,鄂君不知越歌,乃召译使楚说之。

此所谓越歌而楚说之者,其实即俗歌而雅说之者也。

”可见,在雅乐的生产过程中,艺术加工是无时不在的,它是由俗向雅转变的关键因素。

由于它的存在,俗乐可以转为雅乐。

同时,雅乐中也可能会包括着俗乐。

雅乐与俗乐之间这种复杂的相互包容关系,正是艺术加工得以产生并长久存在的原因。

综上所述,由俗到雅的艺术加工在雅乐产生过程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当然,经过了艺术加工的音乐不一定就是雅乐,但雅乐的产生,却一定是经过了艺术加工的。

(摘编自何涛《“艺术加工”在雅乐生产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雅乐与俗乐真正开始有所区分,是在雅的观念产生之后,而雅的观念在某种程度上又以符合礼的规范作为衡量标准。

B . 只有一部分雅乐来源于对俗乐的艺术加工,其他的雅乐则出自专业艺人之手,这些艺人在创作之初就已经考虑到礼的要求。

C . 俗乐之所以能够较多地保留一些原始的、民间的东西,是因为它在漫长的发展演变过程中,并没有经过刻意的艺术加工。

D . 大师、乐师等乐官的主要职责,是遵循艺术的规律,将采集到的乡间俗乐加工为能在正式场合演奏的雅乐。

(2)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 对俗乐的加工涉及诸多生产领域与环节,这表明雅乐产生时的社会条件和社会分工程度已经达到一定的发展水平。

B . 只有脱离物质生产,有更多的时间、精力进行专业的精神生产,从事音乐生产的人才能创作或者加工出雅乐。

C . 雅乐的艺术加工活动需要那些具备专业文化修养的人才,而专职乐官的设立就为此提供了专业的人才保障。

D . 如果要从制度上为社会分工和艺术分工寻找依据,可以参考《礼记》《荀子》等先秦时期留下的一些文献资料。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诗经》中的《大雅》《小雅》都是雅乐,就是一些原本源于俗乐的《国风》篇章,也通过乐官的加工成为了雅乐。

B . 在周代乐官对俗乐进行的艺术加工之中,直接修政包括了剔除邪音的工作,这里的“邪”是相对于“礼”而言。

C . 钱穆所谈论的“越歌而楚说之”从艺术加工的角度看属于间接修改,是指俗乐经由诗歌翻译的过程转变成了雅乐,即所谓“俗歌而雅说之”。

D . 雅乐和俗乐并非泾渭分明,雅乐之中可能存在俗乐,俗乐可以转变为雅乐,艺术加工使得二者之间产生了一种复杂的相互包容关系。

9. (12分) (2019高三上·广州月考)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除夕
刘以鬯
云很低,像肮脏的棉花团,淡淡的灰色,摆出待变的形态。

然后,淡灰于不知不觉间转成昏暗。

大雪将降。

这样的天气是很冷的。

他身上那件棉袍已穿了七八年,不可能给他太多的温暖。

要不是在城里喝过几杯酒,就不能用倔强去遏止震颤。

郊外缺乏除夕应有的热闹,疏落的爆竹声,使沉寂显得更加沉寂。

这一带的小路多碎石。

他无意将踢石当作游戏,却欲借此宣泄蟠结在心头的悒郁。

几个月前,死神攫去他的儿子。

他原是一个喜欢喝酒的人,现在喝得更多,举腿踢空时,身子跌倒在地。

他不想立即站起。

他的理智尚未完全浸在酒里,思想像一潭死水,偶有枯叶掉落,也会漾开波纹。

他眼前的景物出现蓦然的转变,荒郊变成梦境:依旧是亭台楼阁,依旧是雕梁画栋,依旧是树木山石,依旧是游廊幽篁。

他甚至见到那对石狮子了……他发现自己已身处于一个大庭院中。

他一向喜欢这地方:辉煌的灯烛照得所有的陈设更具豪华感,连门神对联都已换上新的了。

这是三十晚上。

小厮们早已将上屋打扫干净,悬挂上祖宗的遗像。

这里,路灯高照。

这里,香烟缭绕。

有人掷骰子。

有人放爆竹。

到处弥漫着除夕独有
的气氛。

这种气氛,具有振奋作用,像酒。

人们显然已喝过酒了,每个人的脸颊都是红通通的。

……
一阵狂风,将屋里的烛光全部吹熄。

来自黑暗的,复归黑暗。

眼前的一切消失于瞬息间。

连说一声“再见”的时间也没有,四周黑沉沉。

依旧是除夕,两种不同的心情。

落雨了,当他跌跌撞撞朝前行走时,蓦地刮起一阵狂风,雨雪泼洒在他的脸上。

袜子湿了,冷冰冰的感觉使他浑身鸡皮疙瘩尽起。

他自言自语:“不会迷失路途吧。


前面忽然出现灯光。

这灯光从木窗的罅隙间射出来。

在黑暗中,一盏昏黄不明的油灯也能控制一切,他想。

醉意未消,仍能记得他的妻子此刻正坐在油灯旁边等他回去吃饭。

“我回来啦!”他嚷。

木门启开。

他的妻子疾步走出来,屋里的灯光,在风中跳跃不已。

自从孩子死去后,这个女人就不再发笑。

她脸上的表情一直好像在哭,只是泪水总不掉下来。

“这是除夕,我为你煮了一锅饭。

”语调是如此之低,显示她的健康正在迅速衰退。

火盆里烧的是潮湿的树枝,青色的烟霭弥漫在这狭小的茅屋里,熏得他猛烈咳呛,脖颈上有血管凸起。

炉灰被门缝中挤进来的北风吹起。

那半明不灭的油盏,阴沉沉的,使泥墙涂了一层阴惨的淡黄。

就在这些薄薄的泥墙上,居然挂着几幅屏条与对联。

都是他自己的手迹,并非用作装饰,而是随时准备拿进城去换钱的——当他想喝酒的时候。

明天是新年,明天没有人买画,他想。

“吃吧。

”声音来自右方,转过脸去观看,他的妻子没精打采地坐在那只粗糙的小方桌边,低着头,像倦极欲睡的猫。

雪落在屋顶上,原不会发出什么声音。

此刻,他却听到了沙沙的雪声。

这地方的宁静,有时候就是这样的可怕。

那种结局太悲惨,他想。

每一次想到那结局时,心烦意乱。

那种结局太悲惨。

他想。

他的手,下意识地捉揉着那条长长的辫子。

那辫子,像绳索般缠绕着他的脖颈。

他想到死亡。

当他想到死亡时,连青山不改的说法也失去可靠性。

骤然间,生命似已离他而去。

这种感觉不易找到解释;不过,每次产生这种感觉时,心中的愁闷就会减去不少。

“不能有这样的结局!”声音有如刀子划破沉寂。

木架上有一叠文稿。

他抽出底下的一部分,投入火盆,熊熊的火舌乱舐空间。

他烤手取暖。

他将思想烧掉。

他将感情烧掉。

他将眼泪烧掉。

他将哀愁烧掉。

他笑。

这笑容并不代表喜悦。

他的妻子将文稿从他手中夺过去,他将文稿从妻子手中夺过来。

“为什么?”她问。

他将她推倒在地。

这个题材只有在他笔下才能获得生命。

现在,他将这个生命杀戮了。

“不能有这样的结局!”他笑。

但笑声不能阻止北风的来
侵。

门与窗咯咯咯、咯咯咯地响起来。

这是除夕,久久听不到一声爆竹。

他手里仍有一叠文稿,一页继一页投入火盆,看火舌怎样舞蹈。

那不幸的结局被火焚去时,他产生释然的感觉。

他将剩下的文稿全都投入盆内。

起先,火盆仿佛被这过重的负担压熄了,没有火焰,只有青烟往上升。

稍过些时,刺鼻的青烟转变为滚滚的浓烟,虽浓,却常常被熊熊的火焰划破。

火焰企图突破浓烟的重围。

火与烟进入交战状态。

火焰占了上风,像螺旋般地往上卷,往上卷,往上卷……他笑了。

浓烟消散。

火焰像一朵盛开的花。

他纵声大笑。

火焰逐渐转小,像不敢穷追的胜利者带着骄傲撤退。

黑色的灰烬到处飞舞。

他作画的兴趣已激起。

他倔强地将白纸铺在桌面,拿起画笔,将抑郁宣泄在白纸上。

然后他的视线模糊了,一些好像见过的东西,忽然乱作一团。

摇摇头。

那些乱七八糟的思念蓦地消失,一若山风吹散浓雾。

他笑了。

用笔蘸了墨,将他的灵感写在白纸上。

然后他的视线又模糊了。

这一次,有如向空间寻找什么;结果什么也没有找到。

他固执地要实现一个愿望,必须保持理智清醒。

当他画成那幅画时,仿佛有人在他背上推了一下。

手臂往桌面一压,半边面孔枕在手臂上。

他是一个胖子,血压太高。

在追寻存在的价值时,跌入永恒。

他已离开人世,像倦鸟悄然飞入树林。

他的妻子从后边走出来,以为他睡着了。

望望画纸,原来画的是一块石头,没有题诗,未盖图章,左侧下端署着三个字:曹雪芹。

(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小说开篇将灰色的云喻作“肮脏的棉花团”,既表明了雨雪将至,也给全文奠定了凄凉悲怆的感情基调。

B . 几个月前儿子的死亡使得主人公喜欢上了喝酒,他和妻子长时间沉浸在痛苦中,只能借酒浇愁,度日如年。

C . “除夕”这一时间节点巧妙地串联起了主人公的回忆与现实,梦中的繁华和现实的破败形成鲜明的对比。

D . 小说句式灵活多变,用词典雅含蓄,描写极富画面感,带有诗歌般的韵律韵味,体现了作者的美学追求。

(2)请结合文本概括并简要分析主人公的心理变化过程。

(3)本文主要由作者的想象构成,但读完全文,我们似乎又亲历了伟大文豪曹雪芹的临终时刻。

请结合全文,从小说“虚构”与“真实”的角度简析本文的基本特征。

三、古代诗文阅读 (共4题;共48分)
10. (13分) (2016高三上·天津期末)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

周敦颐,字茂叔,道州营道人,以舅龙图阁学士郑向任,为分宁主簿。

有狱久不决,敦颐至,一讯立辨。

邑人惊曰:“老吏不如也”。

部使者荐之,调南安军司理参军。

有囚法不当死,转运使王逵欲深治之,逵,酷悍吏也,众莫敢争,敦颐独与之辨,不听,乃委手版归,将弃官去,曰:“如此尚可仕乎!杀人以媚人,吾不为也。

”逵悟,囚得免。

移郴之桂阳令,治绩尤著,郡守李初平贤之,语之曰:“吾欲读书,何如?”敦颐曰:“公老无及矣,请为公言之。

”二年果有得,徙如南昌,南昌人皆曰:“是能辨分宁狱者,吾属得所诉矣。

”富家大姓、黠吏恶少,惴惴焉不独以得罪于令为忧,而又以污秽善政为耻。

历合州判官,事不经手,吏不敢决,虽下之,民不肯从。

部使者赵抃惑于谮口,临之甚威,敦颐处之超然,通判虔州,抃守虔,熟视其所为,乃大悟,执其手曰:“吾几失君矣,今而后乃知周茂叔也。


熙宁初,知郴州,用抃及吕公著荐,为广东转运判官,提点刑狱,以洗冤泽物为己任,行部不惮劳苦,虽瘴疠险远,亦缓视徐按。

以疾求知南康军。

因家庐山莲花峰下,前有溪,合于湓江,取营道①所居濂溪以名之。

抃再镇蜀,将奏用之,未及而卒,年五十七。

黄庭坚称其“人品甚高,胸怀洒落,如光风霁月。

廉于取名而锐于求志,薄于徼福而厚于得民,菲于奉身而燕及茕嫠②,陋于希世而尚友千古。


【注】①指的是周敦颐的老家营道。

②孤寡。

(1)
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有狱久不决狱:案件
B . 熟视其所为熟:仔细
C . 亦缓视徐按按:巡视
D . 用抃及吕公著荐用:使用
(2)
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 . ①以舅龙图阁学士郑向任②木欣欣以向荣
B . ①部使者赵抃惑于谮口②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
C . ①熟视其所为,乃大悟②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D . ①未及而卒②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3)
下列全都说明周敦颐为官正直、勤政的一组是()
①敦颐至,一讯立辨②乃委手版归,将弃官去
③“公老无及矣,请为公言之”④敦颐处之超然
⑤以洗冤泽物为己任⑥虽瘴疠险远,亦缓视徐按
A . ①③④
B . ②⑤⑥
C . ①④⑤
D . ②④⑥
(4)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周敦颐担任分宁主簿时,面对一件拖了好久不能判决的疑案,只审讯一次就立即弄清楚了,深得群众信赖。

B . 周敦颐担任南昌县令时,百姓十分敬畏,富家大姓、黠吏恶少都惴惴不安,不仅担忧被县令判罪,而且又以玷污政治清廉为耻辱。

C . 上司赵抃听信谮言,用不友善的态度对待周敦颐,但周敦颐却处之泰然,这使赵抃深受感动,从此以后算是了解他了。

D . 周敦颐的品行就像他自己所写的《爱莲说》中的莲花一样高洁,难怪黄庭坚高度评价:周敦颐人品高尚、胸怀洒脱,像雨后日出时的风,万里晴空中的月。

(5)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有囚法不当死,转运使王逵欲深治之。

②是能辨分宁狱者,吾属得所诉矣。

③因家庐山莲花峰下,前有溪,合于湓江,取营道所居濂溪以名之。

11. (10分) (2017高三上·襄阳月考)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各题。

金陵怀古
许浑
玉树①歌残王气终,景阳②兵合戍楼空。

松楸③远近千官冢,禾黍高低六代宫。

石燕④拂云晴亦雨,江豚⑤吹浪夜还风。

英雄一去豪华尽,惟有青山似洛中。

【注】①玉树:指陈后主所制乐曲《玉树后庭花》。

②景阳:陈朝宫殿名,陈后主宴饮作乐之地。

③松楸:坟墓上的树木。

④石燕:传说中的一种有灵性的石燕,通风雨则飞翔,风雨停则复还为石。

⑤江豚:传说每于浪间跳跃,风辄起。

(1)
请赏析首联中“残”“空”二字的妙处,并指出全诗为何以追述隋兵灭陈的史事发端?
(2)
诗的尾联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12. (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

居则曰:‘不吾知也。

’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夫子哂之。

“求,尔何知?”
对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

如其礼乐,以俟君子。


“赤,尔何如?”
对曰:“非曰能之,愿学焉。

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


“点,尔何如?”
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


子曰:“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
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


三子者出,曾皙后。

曾皙曰:“夫三子者之言何如?”
子曰:“亦各言其志也已矣!”
曰:“夫子何哂由也?”
曰:“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

唯求则非邦也与?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唯赤则非邦也与?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
(1)下列各句中,“方”的含义与例句中的“方”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方六七十
A . 有朋自远方来
B .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
C . 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
D . 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
(2)下列是对子路的志向和性格以及孔子“哂之”的原因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