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要创办经济特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为什么要创办经济特区
作者:暂无
来源:《党史文苑·纪实版》 2013年第11期
创办经济特区是中共中央、国务院实行对外开放的一项重大决策。
经济特区(也叫出口特区、出口加工特区)就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划出一定范围,在对外经济活动中采取特殊政策,用
减免关税等优惠办法吸引外商和外资,以达到一定的经济目的。
其中包括允许外国人及其公司、企业直接投资设厂,或同他们兴办合营企业和旅游等事业。
1980年5月,中央决定在广东省的
深圳、珠海、汕头和福建省的厦门设置经济特区。
在当时创办经济特区主要是基于以下原因:
第一,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决定设置经济特区,是借鉴了世界上一些国家和地区设置经济特
区的经验。
世界上一些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和一些社会主义国家早就办了各种不同形式的经济
特区。
其中有的叫“自由港”,有的叫“自由贸易区”等名称。
有的国家办经济特区,已有二
三百年的历史了。
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这种特区的设立又有了新的发展,不少发展中
国家办了许多“出口加工区”。
1980年,各种类型的经济特区遍布于全世界75个国家和地区,总数350个左右。
在社会主义国家中,南斯拉夫和罗马尼亚先后建立了自由关税区和自由港。
第二,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决定设置经济特区,是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而做出的重大决策。
在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推动下,人们解放思想,放眼世界。
这时,人们发现,世界上许多
国家或地区发展经济的成功经验、特别是设置经济性特区的做法值得我们借鉴。
为了加快我国
生产力的发展,建设一个繁荣富强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除了对国民经济实行进一步调整,
充分调动广大人民群众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外,还要大力发展对外经济活动,采取各种形式,最大限度地吸收外国资金、设备和科学技术。
在少数地区设置经济特区,实行特殊政策和采取
灵活措施,正是为了适应这种需要。
第三,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决定设置经济特区,是考虑到经济特区作为全国对外开放的前沿、内地与国际经济联系的“桥梁”和“窗口”。
对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来说,设置经
济特区有着十分重要的政治、经济意义,不仅有利于吸引外资、增加外汇收入,有利于学习国
外先进技术和经营管理方法,而且还有利于增加群众收入、改善人民生活、稳定沿海边防,有
利于稳定港澳人心、促进台湾回归祖国。
创办经济特区是中国共产党和政府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借鉴世界上许多国家或地区设置经
济性特区发展经济的成功经验,结合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实际情况的需要而做出的
重大决策,是实行对外开放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
○
(本刊编辑部据《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1000个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