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金属的塑性与变形抗力-新解析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 、 变形状态的影响
主变形图中压缩分量越多,对充分发挥金属的塑 性越有利。 两向压缩一向延伸的变形图最素对塑性的影响
1、不连续变形的影响 当热变形时,不连续变形可提高金属的塑性。 2、尺寸(体积)因素的影响
随着物体体积的增大塑性有所降低,但降低一定 程度后,体积再增加其影响减小。
( 4 )在双相和多相的钢与合金中,第二相组织成粗 大的夹杂物,常常分布在晶粒边界上。
二、 变形温度、速度对塑性的影响
1、变形温度的影响 一般是随着温度的升高,塑性增加。但并不是直 线上升的。
现以温度对碳钢塑性的影响的一般规律分析说明:
温度对碳素钢塑性的影响
用Ⅰ、Ⅱ、Ⅲ、Ⅳ表示塑性降低区,
1、2、3表示塑性增高区 。
(5)镍
镍在钢中可使变形抗力稍有提高。但对 25NiA 、 30NiA和13Ni2A等钢来讲,其变形抗力与碳钢相差不 大。当含镍量较高时,例如Ni25~Ni28钢,其变形抗 力与碳钢相比有很大的差别。
2、
金属的变形抗力与其显微组织有密切关系
(1)一般情况时,晶粒越细小,变形抗力越大
(2)单相组织比多相组织的变形抗力要低;
5
金属的塑性与变形抗力
5.1 金属塑性的概念及测定方法
一、 金属塑性的基本概念
所谓塑性,是指金属在外力作用下,能稳定地 产生永久变形而不破坏其完整性的能力。 金属塑性的大小,用金属在断裂前产生的最大变 形程度来表示。它表示塑性加工时金属塑性变形的限 度,叫“塑性极限”或“塑性指标”。
注意: 不能把塑性和柔软性混淆起来。
(2)锰
由于钢中含锰量的增多,可使钢成为中锰钢和高 锰钢。其中中锰结构钢(15Mn~50Mn)的变形抗力 稍高于具有相同含碳量的碳钢,而高锰钢(Mnl2) 有更高的变形抗力。
(3)硅
钢中含硅对塑性变形抗力有明显的影响。用硅使 钢合金化时,可使钢的变形抗力有较大的提高。例如 ,含硅量为1.5%~2.0%的结构钢(55Si2、60Si2)在 一般的热加工条件下,其变形抗力比中碳钢约高出20 %~25%,含硅量高达5%~6%以上时,热加工较为 困难。
(2)压缩法
变形程度为:
H ln h
由此所测得得变形抗力为:
P P e F F0
特点: 能允许式样具有比拉伸更大的变形,但完全保证 试样处于单向压应力状态较困难。一般取H/D<2~2.5
三、 变形抗力的确定
要计算金属塑性变形过程中所需的外力,必须知道 变形抗力的值。 先在变形的热力参数为某一种等值的条件下求出金 属的变形抗力,并将它作为基础值。然后再用热力参 数修正系数来修正此基础值。
室温下的铅,塑性很高而变形抗力又小。
二、 金属塑性指标及测定方法
1、塑性指标
表示金属与合金塑性变形性能的主要指标有:
1)拉伸试验时延伸率(%)与断面收缩率(%)
2)扭转试验的扭转周数。
3)冲击试验时的冲击韧性 4)锻造及轧制时刚出现裂纹瞬间的相对压下量 5)深冲试验时的压进深度,损坏前的弯折次数。
h——试样的变形后高度,mm。
2)楔形轧制试验
一种是在平辊上将楔形试样轧成扁平带状。 轧后观察测量首先出现裂纹处的变形量(Δ h/H) 此变形量就表示塑性大小。
另一种方法是在偏心辊上将矩形轧件轧成楔形。
根据厚度变化的楔形件最初出现裂纹处的变形 量Δ h/H来确定其塑性大小。
3 、塑性图
(1)定义
(4)铬
对含铬量为0.7%~1.0%的铬钢来讲,影响其变形 抗力的主要不是铬,而是钢中的含碳量,这些钢的变 形抗力仅比具有相应含碳量的碳钢高 5 %~ 10 %。对 高碳铬钢GCr6~GCrl5(含铬量0.45%~1.65%),其 变形抗力虽稍高于碳钢,但影响变形抗力的也主要是 碳。高铬钢1Cr13~ 4Cr13, Cr17 ,Cr23 等在高速下变 形时,其变形抗力大为提高。特别对含碳量较高的铬 钢(如Crl2等)更是如此。
3 、 铸造组织的影响
铸坯的塑性低、性能不均匀。 造成原因: (1)铸态材料的密度较低,因为在接近铸锭的头部 和轴心部分,分布有宏观和微观的孔隙,沸腾钢钢锭 有皮下气泡。 (2)用一般方法熔炼的钢锭,经常发现有害杂 质(如硫、磷等)的很大偏析,特别是在铸锭的头部 和轴心部分。
(3)对于大钢锭,枝晶偏析会有较大的发展。
塑性指标与变形温度关系的曲线图,称之为塑性 图。
(2)用途 1)由热拉伸、热扭转等机械性能试验法测绘的 塑性图,可确定变形温度范围;
2)由顶锻和楔形轧制的塑性图,不仅可以确定 变形温度范围,还可以分别确定自由锻造和轧制时的 许用最大变形量。
W18Cr4V高速钢的塑性图
GHl30合金塑性图
5.2 影响塑性的因素及提高塑性的途径
Ⅰ区——钢的塑性很低,在零下200℃时塑性几乎 完全丧失,这大概是由于原子热运动能力极低所致。 Ⅱ区——位于200~400℃之间,此区域亦称为兰 脆区,即在钢材的断裂部分呈现兰色的氧化色,因此 称为“兰脆”。
Ⅲ区——位于800~950℃之间,称为热脆区。 Ⅳ区——接近于金属的熔化温度,此时晶粒迅速 长大,晶间强度逐渐削弱,继续加热有可能使金属产 生过热或过烧现象。
如1200℃时
则1100℃时 1000℃时 800℃时 常温时
变形抗力为1.0
变形抗力为2.7 变形抗力为4.0 变形抗力为6.7 变形抗力为20
温度升高,金属变形抗力降低的原因有以下几个 方面:
(1)发生了回复与再结晶 , (2)临界剪应力降低 , (3)金属的组织结构发生变化, (4)随温度的升高,新的塑性变形机制参与作用
三、 变形速度的影响
在热变形时,通常随变形速度的提高变形抗力增大
。
根据加工硬化和恢复理论,认为塑性变形过程中在 变形金属内部有两个相反的过程——强化和软化过程 (恢复和再结晶)同时存在。由于软化过程以一定速 度在进行,变形速度愈大软化过程愈来不及进行(轧 制时的平均变形速度一般为 l~103s),金属强化的愈 严重。因此随变形速度的提高变形抗力增大,
试验时,将圆柱形试样的—端固定,另一端扭转, 用破断前扭转的转数(n)表示塑性的大小。
图5-1 W18Cr4V高速钢破断前扭转转数与试验温度的关系
3)冲击弯曲试验。
冲击韧性值aK 不完全是一种塑性指标,它是弯曲 变形抗力和试样弯曲挠度的综合指标。
(2)模拟试验法
1)顶锻试验:也称镦粗试验
是将圆柱形试样在压力机或落锤上镦粗,把试样 侧面出现第—条可见裂纹时的变形量,作为塑性指标 即 H h 100% H 式中 H ——试样的原始高度,mm。
2、变形速度的影响
变形速度对塑性的影响
Ⅰ区,即变形速度小于临界变形速度,该区随变 形速度的增加,塑性是随之下降的。 Ⅱ区,是在大于临界变形速度的情况下,随变形 速度的增加,塑性是增加的。
三、 变形力学条件对塑性的影响
1、 应力状态的影响 在进行压力加工的应力状态中,压应力个数越多, 数值越大(即静水压力越大),金属塑性越高。
s k k kt 0
0的获得条件 :t=1000°C; =0.1 =10s-1
5.4 影响变形抗力的主要因素
一、化学成分和显微组织的影响 1、化学成分的影响
(1)碳
在较低的温度下随着钢中含碳量的增加,钢的变 形抗力升高。温度升高时其影响减弱。
在不同变形温度和变形速度下含碳量对碳钢变形抗力的影响 (实线为静压缩,虚线为动压缩)
大致可分三个方面: 金属的自然性质 变形的温度、速度条件 变形的力学条件
一、 金属的自然性质对塑性的影响
1、组织状态的影响
(1)纯金属有最好的塑性
(2)单相组织(纯金属或固溶体)比多相组织塑性 好 (3)晶粒细化有利于提高金属的塑性
(4)化合物杂质呈球状分布对塑性较好;呈片状、 网状分布在晶界上时,使金属的塑性下降
柔软性反映金属的软硬程度,它用变形抗力的大 小来衡量,表示变形的难易。 不要认为: 变形抗力小的金属塑性就好,或是变形抗力 大的金属塑性就差。 例如: 室温下奥氏体不锈钢的塑性很好,能经受很大的 变形而不破坏,但它的变形抗力却非常大; 过热和过烧的金属与合金,其塑性很小,甚至完 全失去塑性变形的能力,而变形抗力也很小;
三向压应力状态图最好,两压一拉次之,三向拉应 力最坏。 其影响原因归纳如下:
(1)三向压应力状态能遏止晶间相对移动,使晶间 变形困难。
(2)三向压应力状态能促使由塑性变形和其它原因 而破坏了的晶内和晶间联系得到修复。 (3)三向压应力状态能完全或局部地消除变形体内 数量很少的某些夹杂物甚至液相对塑性不良的影响; (4)三向压应力状态可以完全抵消或大大降低由不 均匀变形而引起的附加拉力,使附加拉应力所造成的 破坏作用减轻。
五、 提高塑性的途径
提高塑性的主要途径有以下几个方面: (1)控制金属的化学成份,改善组织结构。 (2)采用合适的变形温度-速度制度。 (3)选用三向压应力较强的变形过程。 (4)尽量造成均匀的变形过程。 (5)避免加热和加工时周围介质的不良影响。
5.3 变形抗力
一、 变形抗力概念
所谓变形抗力,是指金属地抗塑性变形的能力。
(5)经过热加工后的金属比铸态金属的塑性高
2 、 化学成分的影响
(1)铁、硫、锰
化学纯铁具有很高的塑性,工业纯铁在9000C左 右时,塑性突然下降。 硫是钢中有害杂质,易产生“红脆”现象
锰可提高钢的塑性,但锰钢对过热的敏感性强, 在加热过程中晶粒容易粗大,使钢的塑性降低。
各种硫化物和共晶体熔点
(2)碳
碳在碳钢中含碳量越高,塑性越差,热加工温 度范围越窄。当C<1.4%时,有很好的塑性。 (3)镍 镍能提高钢的强度和塑性,减慢钢在加热时晶粒 的长大。 (4)铬
铬能使钢的塑性和导热性降低。
(5)钨、钼、钒
都能使塑性降低。
(6)硅、铝
在奥氏体钢中,Si>0.5%时,对塑性不利, Si>2.0%时,钢的塑性降低, Si>4.5%时,在冷状态下 塑性很差。 铝对钢的塑性有害。
(3)晶粒体积相同时,晶粒细长者较等轴晶粒 结构的变形抗力为大; (4)晶粒尺寸不均匀时,又较均匀晶粒结构时为 大; (5)金属中的夹杂物对变形抗力也有影响,在一 般情况下,夹杂物会使变形抗力升高;钢中有第二相 时,变形抗力也会相应提高。
二、变形温度的影响
在加热及轧制过程中,温度对钢的变形抗力影响非 常大。随着钢的加热温度的升高,变形抗力降低。 钢的变形抗力和温度的关系如下:
二、测定方法
基本方法有:拉伸法、压缩法和扭转法。
(1)拉伸法
使用圆柱试样,认为在拉伸过程中在试样出现细 颈前,在其标距内工作部分的应力状态为均匀分布的 单向拉应力状态。这时,所测出的拉应力便为变形物 体在此变形条件下的变形抗力。
F
此时变形物体的真实变形应为:
ln l
L
特点: 测量精确,方法简单,但变形程度不应大于 20%~30%。
1区——位于100~200℃之间,塑性增加是由于在 冷变形时原子动能增加的缘故(热振动)。 2区——位于700~800℃之间,由于有再结晶和扩 散过程发生,这两个过程对塑性都有好的作用。
3区——位于950~1250℃的范围内,在此区域中 没有相变,钢的组织是均匀一致的奥氏体。
热轧时应尽可能地使变形在3区温度范围内进 行,而冷加工的温度则应为1区。
变形速度对碳钢变形抗力的影响 压下率:-50%;-10%;-2%
四、 变形程度对变形抗力的影响
(7)磷
钢中P<1~1.5%时,在热加工范围内对塑性影响不 大。 在冷状态下,磷使钢的强度增加塑性降低,产生 “冷脆”现象。
(8)铅、锡、砷、锑、铋
钢中五大有害元素,它们在加热时熔化,使金属 失去塑性。 (9)氧、氮、氢 氧能使钢的塑性降低,氮也会使钢的塑性变差, 氢对钢的塑性无明显的影响。 (10)稀土元素 适当加入一些,能使钢的塑性得到改善。
2、金属塑性的测定方法
测定金属塑性的方法最常用的有机械性能试验方 法和模拟试验法两大类。 (1)机械性能试验法 1)拉伸试验:是在材料试验机上进行的。 在拉伸试验中可确定延伸率和断面收缩率两个塑 性指标,这两个指标越高,说明金属的塑性越好。
lL % L
F0 F % F0
2)扭转试验:是在专用的扭转试验机上进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