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六年级下册凡卡教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文六年级下册《凡卡》教案1
【教学目标】
1.会写15个生字。

能正确读写“礼拜、生锈、揉皱、昏暗、眯缝”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整体把握主要内容,了解凡卡悲惨的学徒生活,体会他极度痛苦的心情。

3.揣摩课文的表达方法,体会作者叙述、信的内容和回忆插叙结合来写的表达效果,感悟课文结尾“梦”的含义。

【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阅读,关注凡卡的悲惨命运,体会任务的思想感情,体会结尾句子的含义。

难点:体会文中回忆的内容和写信的内容对比、衬托的写法。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会写15个生字。

能正确读写“礼拜、生锈、揉皱、昏暗、眯缝”等词语。

2.了解作者契诃夫和本文的写作背景。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信的内容,了解凡卡悲惨的学徒生活,体会他极度痛苦的心情。

【教学重难点】
理解信的内容,了解凡卡悲惨的学徒生活,体会他极度痛苦的心情。

【教学过程】
一、导入环节(2分钟)
(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同学们,学完了安徒生著名的童话《卖火柴的小女孩》,今天再来学习一篇优秀的外国短篇小说《凡卡》。

师板书课题。

(二)出示教学目标
1.会写15个生字。

能正确读写“礼拜、生锈、揉皱、昏暗、眯缝”等词语。

2.了解作者契诃夫和本文的写作背景。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信的内容,了解凡卡悲惨的学徒生活,体会他极度痛苦的心情。

二、先学环节(15分钟)
过渡语:目标明确了,为了实现这几个学习目标,同学们先根据自学指导学习课文,相信你一定能做得很好!
(一)自学指导
1.阅读补充资料,了解背景。

默读思考:从这份资料中,你知道了什么?
契诃夫和他的作品简介
契诃夫(1860—1904),俄国十九世纪著名作家,他的一生处于沙皇俄国最黑暗的统治时期,他的作品无情地揭露了沙皇俄国黑暗的社会现实。

《凡卡》写于1886年,反映了沙皇时代无数破产的农民被迫流入城市谋生,他们深受剥削之苦,过着苦难的生活,连儿童也不能幸免。

契诃夫家的小杂货店里有两个小学徒,就常受他父亲的虐待。

他自小了解学徒生活,也同情小学徒的不幸命运,所以《凡卡》这篇小说写得真实感人,也使我们从中看到旧俄时代穷苦劳动人民的悲惨生活。

2.自读课文,解决生字词。

弄清小说中人物之间的关系,人物名字要读顺口。

3.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是分哪几个部分来写的 ?
(二)自学检测
1.读准读通外国名字,并明确人物的身份。

(先把它们读正确,然后说说他们是故事中的什么角色)
凡卡·茹科夫(伊凡· 茹科夫):小说的主人公。

阿里亚希涅:鞋匠,鞋店老板。

康斯坦丁·玛卡里奇:凡卡的爷爷。

日发略维夫:老爷,爷爷工作的那家庄园的庄园主。

菲吉卡:牧主。

艾果尔,阿辽娜:凡卡的小伙伴。

卡希旦卡:老母狗的名字。

2. 读准下列词语。

摩平楦头作台眯缝撒满挨打捉弄祷告抽噎结结实实照顾喳喳逮住
折一折打搅邮差塞进去
3.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是分哪几个部分来写的 ?
三、后教环节(10分钟)
(一)出示学习任务和指导
过渡语:通过自学,同学们知道了课文主要写了凡卡写信给他的爷爷,那么信里面都写了什么呢?下面就让我们深入文本进一步探究。

合作探究:品读信的内容,体会文章情感。

学法指导:
1.标一标:快速浏览课文,把信的内容标出来,看看是那几个自然段。

2.读一读:把信的内容连起来读一读,看看凡卡在信中都写了什么。

3.谈一谈:通过读信,你了解到凡卡在老板家过着怎样的生活,联系课文具体内容谈谈。

4.提一提:关于凡卡的信,你还有什么问题?
温馨提示:先自主完成后,再小组内讨论,最后班内展示。

(二)预设与生成
预设:课文主要写了凡卡写信给他的爷爷,告诉爷爷他在莫斯科鞋匠家里当学徒的生活很痛苦,想让爷爷接他回去。

课文大致可以分成准备写信,写信,寄信三个部分。

信的内容,重点引导学生学习8、10、15自然段,尤其是第8自然段。

①结合图片分析描写凡卡挨打的句子,引导学生运用正确学习方法体会“拖”、“揪”、“揍”等动词,让学生想象一下凡卡挨打时的惨状。

②引导学生从“睡在过道里”、“简直没有”、“一点儿”、“稀”等描写凡卡挨冻、挨饿的词句中进一步体会他生活的苦。

③综合老板、老板娘、伙计们对凡卡的态度,从“直戳”、“捉弄”等词中体会凡卡生活的孤独。

四、训练环节(10分钟)
过渡语:凡卡的学徒生活是悲惨的,他的内心充满了痛苦,让我们带着这样的感受再次走进凡卡的信,读一读,读出凡卡的痛苦。

朗读8、10、15自然段。

先自主朗读,然后对桌互读,最后班内展示。

板书设计
15.凡卡
写信前(担心)
凡卡写信时(伤心)
写信后(希望)
语文六年级下册《凡卡》教案2
学习目标:
1.学会14个生字。

能正确读写“饥饿、礼拜、生锈、揉皱、昏暗、眯缝、耸肩、一缕、稀粥、撇嘴、起伏、匣子、冻僵、逗笑、窜过、逮住、孤儿、打搅、甜蜜、暖炕、耷拉、火柴梗、圣诞树、黑糊糊、笑眯眯、孤零零”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整体把握主要内容,了解凡卡悲惨的学徒生活,体会他极度痛苦的心情。

3.揣摩课文的表达方法,体会叙述、信、回忆穿插来写、苦乐对比的表达效果,体会课文结尾“梦”的含义。

学习重点:
理解凡卡写信的内容,了解凡卡的苦难生活,通过凡卡的神态、动作、联想,了解凡卡的内心世界。

学习难点:
作者的叙述、信的内容和凡卡的回忆交叉在一起,同时交替使用了第一人称和第三人称。

这种复杂的穿插和变化人称的写法是学习上的难点。

教学准备:
预习课文,查找作者的资料。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介绍背景,导入新课
1.我们刚刚读过安徒生的著名童话,今天再来读一篇外国文学作品,是俄国的伟大作家契诃夫写的《凡卡》。

这篇小说写于1886年,当时正是俄国沙皇统治最黑暗的时期,人民过着苦难的生活,无数破产的农民被迫流入城市谋生,他们深受剥削之苦,连儿童也不能幸免。

契诃夫家的小杂货店里有两个小学徒,就常受他父亲的虐待。

他自小了解学徒生活,也同情小学徒的不幸命运,所以《凡卡》这篇小说写得真实感人,也使我们从中看到旧俄时代穷苦劳动人民的悲惨生活。

(板书课题)
2.我们怎样才能读进去,感受人物的喜怒哀乐?(学生自由说,如有感情朗读,联系实际进行联想,质疑思考讨论等等。

)
二、整体感知,理清脉络
1.按要求自读课文。

(1)将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2)画出文中出现的人名及人物的身份。

(3)将凡卡写信的段落标记出来。

(3.8.10.11.12.15自然段)
(4)准备给大家简单介绍一下凡卡。

2.检查自读情况。

(1)指名读生字新词,要读准字音。

(2)读准人名,并明确人物的身份。

凡卡·茹科夫(伊凡·茹科夫):小说的主人公。

阿里亚希涅:鞋匠,鞋店老板。

康斯坦丁·玛卡里奇:凡卡的爷爷。

日发略维夫:老爷,爷爷工作的那家庄园的庄园主。

菲吉卡:牧主。

艾果尔,阿辽娜:凡卡的小伙伴。

卡希旦卡:老母狗的名字。

(3)按写信过程将课文分成三段。

(4)简单介绍一下凡卡。

(凡卡是一个才9岁的农村孩子,他没有爹没有娘,只有爷爷一个亲人。

爷爷是个穷苦人,在乡下给庄园主当守夜人。

9岁的凡卡,3个月前就被送到莫斯科的一家鞋店里当学徒,孤苦伶仃,生活十分悲惨。

小说写的是凡卡在圣诞节前夜给爷爷写信,告诉爷爷他在店里生活很痛苦,请求爷爷把他带回乡下去。

)
三、感受凡卡悲惨的学徒生活
1.快速默读课文,从凡卡的信里找出哪些段落是写他的学徒生活的。

(8.11.15自然段)
2.轻声读第8.15自然段,说一说凡卡在老板家里受到哪些虐待,画一画有关的词句。

3.结合词句,汇报交流。

(1)挨打:结合挨打时的动作--“揪、拖、揍、戳”;工具--老板“拿皮带”“拿楦头”老板娘“捞起青鱼”;程度--“昏倒”,来体会他们对9岁的小凡卡肆意随便地殴打,毫无人性地对待。

(2)挨饿:结合“简直没有”“一点儿”“一点儿”来想凡卡一天到晚饥肠辘辘,可能饿到什么程度的表现。

(3)挨困:结合“一……就……只好”来体会凡卡即使在过道里也无法好好睡一觉,可能会困得怎样。

小结:凡卡在老板家里忍受着非人的折磨,吃不饱睡不好,还要挨打。

联想他每天会怎样生活,没人的时候凡卡会怎样做,(如,偷偷地哭,想念爷爷,伤痕累累,捡东西吃等。

)所以,凡卡才说“我的生活没有指望了,连狗都不如!”
4.自由读,说说你从感叹号和省略号中读出了什么。

(无法忍受、绝望、哀求等心情。

)展开想象,把静止的省略号变成实在的生活内容。

如:凡卡还受了哪些折磨?还可能怎样请求爷爷?
5.练习把凡卡的悲惨的生活和对爷爷倾诉的情绪通过朗读表达出来。

6.快速浏览第11自然段,说说你的发现。

(莫斯科,是富人的天堂,穷人的地狱。

)
四、作业
完成《生字书写本》
↓下页更多语文六年级下册《凡卡》教案↓
语文六年级下册《凡卡》教案3
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理解凡卡写信的内容,了解沙皇统治下穷苦儿童遭受的苦难,激发学生珍惜幸福生活的思想感情。

2.引导学生自读感悟,探索质疑,以合作交流方式进行学习,注重学生独特感受,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3.有感情朗读课文,领会文章表达方法。

教学重、难点:
1理解凡卡写信的内容,了解凡卡遭受苦难。

2理解写信过程中的凡卡的联想和文章结尾的含义。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自主学文,探索感悟,抓住重点体会凡卡生活悲惨。

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
布置学生通过多种渠道和方法查找有关资料,了解作者及时代背景。

(二)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请学生把自己一天的生活说给大家听一听,从衣、食、住、行等方面自由谈论,结合学生语言表情引导他们体会到现在生活的幸福。

然后借机导入,有一个九岁小男孩却生活在与我们完全不同的环境中,他叫凡卡。

板书课题。

(三)回顾学习方式,主动探索
1.回顾一篇课文的自学方式
(学生可能提到如下方式:①从题目入手,写了哪些人和事;②查阅资料的方法;③按预习提示和课后思考题学文;④边读边思边批注学文;⑤质疑问难,讨论研究的方式学习;⑥列提纲,设计板书的方法学文;⑦分角色表演理解课文;⑧通过重点语句抓住人物特点学文等等。

2.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学课文,读中探索感悟。

3.读书交流:
自己用什么方式学习的,解决了哪些问题,还有哪些疑问,把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归纳整理:①凡卡为什么希望爷爷带他回到村子里去。

②凡卡写的信爷爷会收到吗?③梦醒后会怎样……
(四)合作学习,探索交流
1.小组学习
学生按学习方式自成小组,再读感悟,交流自己在学习中的感受,合作学习解疑答惑。

2.分组汇报,全班交流
交流后每小组推荐一人汇报学习情况,教师随机抓重难点进行点拨指导:
①凡卡信中的内容:集中反映凡卡生活悲惨和内心痛苦的是八、十、十五自然段。

尤其是第八自然段,弄清凡卡在哪些方面受到怎样的虐待,设身处地体验凡卡内心难以忍受的痛苦。

②凡卡写信过程穿插的两次回忆,一次是爷爷守夜和乡村美丽夜景。

另一次是和爷爷一起砍圣诞树的“快乐”,体会凡卡的感受。

③借机出示课件:凡卡受苦和与爷爷一起生活的情景。

朗读对比感悟,凡卡要爷爷带他回乡村的原因以及这些内容在表达上的作用。

3. 品读欣赏,内容延伸
①以凡卡身份读信,体会凡卡当时的痛苦。

②表演凡卡悲惨的学徒生活。

③选择喜欢段落自由朗读,再次体会文章。

④学了这篇课文有什么感想?通过对比,使学生感受现在生活的美好。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理解课文的内容,了解凡卡悲惨的生活遭遇,体会文中表达的思想感情。

2.领悟文章将作者叙述、信的内容和回忆插叙结合在一起的表达方法。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探寻写作思路,整体感知。

1.回忆:《凡卡》一文写了一件什么事?是按怎样的顺序写的?
(课文主要写凡卡写信的事。

是按准备写信??写信??写信后的顺序写的。

)
2.围绕这件事,你想知道什么?引导学生质疑。

①凡卡写信的内容是什么?
②凡卡怎么给爷爷写信的?
③凡卡为什么给爷爷写信?为什么希望爷爷带他回村子?
④凡卡写的信,爷爷能收得到吗?为什么?
3.默读课文,找找哪儿是作者的叙述?哪儿是凡卡写信的内容?哪儿是写凡卡在写信中所想到的?
二、从信中了解凡卡的生活,体会情感。

1.默读凡卡写信的内容,想想凡卡在信中写了什么?
提示:可根据“他写道”、“接着写下去”、“他继续写道”、“凡卡接着写道”把信的内容分层来理解。

2.学生交流,教师点拨。

(第一层:凡卡思念爷爷;第二层:凡卡在鞋铺受尽折磨;第三层:凡卡受不住了;第四层:凡卡再次哀求爷爷带他回乡下及他对村里人的问候。

3.了解凡卡的悲惨生活。

(1)默读“凡卡在鞋铺受尽折磨”一层,你有什么问题?
①凡卡在鞋铺里受到了怎样的折磨?
②凡卡为什么会受到折磨?
(2)自由读有关的内容,你对哪个问题感兴趣?就研究哪个问题。

边读边作标记。

(3)学生交流,教师点拨。

作者从以下几个方面写凡卡学徒生活的艰辛①挨打:被老板揪着头发,拖到院子里,拿皮带打;老板娘用鱼嘴戳他的脸,就因为凡卡收拾鱼“从尾巴上弄起”;②挨饿:吃的“简直没有”,③挨冻,而且睡不好。

从这些地方可以体会到凡卡学徒生活的艰辛,命运的悲惨,当时社会的黑暗。

(4)凡卡还受了哪些折磨?为什么?请同学们展开想象,替凡卡说下去。

(5)朗读指导。

一个九岁的孩子担负这么重的劳动,遭受这么多的折磨,怎么忍受得了呢?该怎么读呢?
三、从凡卡的心情中了解凡卡的生活,体会感情。

1.读作者的叙述部分,想想凡卡在写信时,心情是怎样的?有什么变化吗?
2.出示投影:理解重点句子。

从重点词中体会凡卡的内心活动。

①凡卡撇撇嘴,拿脏手背揉揉眼睛,抽噎了一下。

②他很满意没人打搅他写信,就戴上帽子,连破皮袄都没披,只穿着衬衫,跑到街上去了。

③过了一个钟头,他怀着甜蜜的希望睡熟。

(第1句对凡卡诉说自己受折磨情况后的动作描写,突出表现凡卡极度痛
苦的心情。

第②句说明凡卡急于要把信寄出去,好让爷爷快点来接他,快点脱离苦海的内心活动。

第③句由于写信没有被打搅而满意,寄信也很顺利,心情肯定轻松了许多。

所以怀着甜蜜的希望睡熟了。

)
3.再读读这三个句子,把你的体会读出来。

四、感情朗读,深化理解。

1、探寻写作思路,整体感知。

2、从信中了解凡卡的生活,体会情感。

3、从凡卡的心情中了解凡卡的生活,体会感情。

4、感情朗读,深化理解
老师引读,……凡卡向爷爷诉苦,请求爷爷带他回村……请一位同学读,从他的读中你体会到了什么?(凡卡孤苦无依,受尽折磨,凡卡迫切希望离开这里。

)
五、从凡卡的联想中了解凡卡的生活,体会情感。

1.指名读凡卡的联想,围绕凡卡的联想,提几个值得研究的问题。

凡卡联想起什么事?为什么会想起这些?
2.自由读,在书中寻找答案。

(第一次联想到了爷爷守夜的情形和乡村冬夜的景色。

第二次联想到与爷
爷砍圣诞树的情景。

联想到爷爷,突出了凡卡对爷爷的思念;联想冬夜的景色,说
明冬夜充满了快活、欢乐的气氛,这与凡卡的学徒生活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说明凡卡思念爷爷,思念家乡的一切;联想到爷爷砍圣诞树可以看出爷爷在农村的生活很
贫苦,但在凡卡的回忆里是那样的美好、快乐、有趣,说明凡卡在莫斯科生活的孤单与凄凉。

六、研讨本文在表达上的特点。

1.学生讨论。

2.交流汇报。

(1)两段回忆是本文的插叙。

这两段联想对凡卡的学徒生活起了对比、反衬作用。

(2)文章细节描写很突出。

在文中找找细节描写的句子,读出自己的体会。

(凡卡倾诉自己怎样挨打、挨饿、挨冻、怎样受折磨、三顿饭吃什么都一一写到了。

在回忆爷爷守夜时,爷爷是什么样的,怎样守夜、两条狗怎样跟着,砍圣诞树的山林、枞树什么样等细节描写,使人读了仿佛看见了当时的情景,这给人留下了鲜明的印象,深刻感人。

)
(3)文章还有哪些特点?找出自己喜欢的语句,说说为什么喜欢。

七、读写:
凡卡睡醒后会发生什么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