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鸡西虎林市东方红林业局中学高一地理下学期期中试题理(2021年整理)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试题理
编辑整理:
尊敬的读者朋友们:
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黑龙江省鸡西虎林市东方红林业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地理下学期期中试题理)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黑龙江省鸡西虎林市东方红林业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地理下学期期中试题理的全部内容。

期中试题理
一。

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
1.在下列城市内部职能分区中一般来说地价最高的是
A.成片住宅区 B.商业招商引资的工业小区 C.大型绿地区 D.中心商务区
2.美国许多大城市出现唐人街,这是因为?
A.收入不同 B.知名度不同 C.宗教团体占优势 D.华人影响较大
3.距离市中心的远近影响最大的是A.文化区B.商业C.工业区D.住宅区
4.影响住宅区分化形成了不同级别的住宅区的原因是
A.购物的方便程度 B.距离市中心的远近 C.通达度 D.收入的高低不同
5.下列因素中直接影响城市地租高低的因素主要是
A.城市经济的发达程度 B.城市土地利用的集约程度
C.人口密度的大小 D.地形和土壤条件
6、我国的人口增长模式属于
A.高高低模式 B.高低高模式 C.三低模式 D.高低高模式向三低模式过渡
7、我国人口普查对常住人口的时间标准和空间标准等方面进行了改变,是为反应当前的。

A.人口流动的状况 B.人口数量状况, C.人口流向状况, D.人口流量状况。

8、有关人口容量的叙述正确的是。

A.人口容量取决于环境承载力的大小。

B.人口容量往往与人口合理容量是一致的. C.人口容量具有临界性、相对性、警戒性等特点D.人口容量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产物。

9、1991-—1998年,我国东南沿海经济发达地区的新兴城市人口增长速度很快,该城市人口迅速增长的主因是
A.人口出生率高 B.人口死亡率高 C.大量人口迁移 D.原有人口基数小,
10、制约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是。

A.自然资源 B.科技水平 C.人类的文化水平 D.人类的生活消费水平。

11、我国西部地区不少地方甚至低于一人每平方千米.东部地区尤其是长江三角洲。

人口密度大于600人每平方千米。

造成上述人口分布如此悬殊的条件是因为西部地区。

A.地域广大 B.水资源严重不足
C.缺乏资金技术资源,未得到充分开发D.交通闭塞联络不方便
12.影响玉门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是
A.生态环境因素 B.经济因素 C.政治因素 D.社会文化因素,
13,从玉门城市的兴衰可以看出
A.资源越丰富环境人口容量也越大 B.自然环境决定人口合理容量
C.环境人口容量受到资源的影响 D.环境人口容量就是人口合理容量
14.城市最广泛的土地利用方式是
A.商业用地 B.工业用地 C.住宅用地 D.交通绿地用力
15,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城市中心对工业的吸引力最大,厂家也愿对此付出高额的地租
B.城市中心可接近最大的消费群,因而对住宅业有巨大的吸引力
C.对商业的吸引力是随着城市中心有近处到远处,逐渐增加的
D.通达度越好,土地价格和租金越高
16、2011年俄罗斯恢复征收无子女,每月有6%工资上缴,俄罗斯这样做目的是为了解决A.人口增长过快的问题B.就业率低的问题
C.移民迁入过多的问题D.人口负增长的问题
17.丁克家庭所反映的地域文化特征是
A.传统农业文化B.现代工业文化C.现代大城市文化D.欧美文化
18、随着我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很多人向西迁移,这种局面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A.水源条件的改善B.民族政策的变化C.交通和通信的地步D.经济布局的改变
1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b是经济水平最高的时期B.c~e期间人口数量不断减少
C.d时人口变化幅度最小,人口总量稳定D.a~e期间人口问题最不突出
20.深圳由一个小渔村发展,成为一个知名的大城市,其城市资源环境承载力渐趋极限,某些部分甚至已经透支,透支的部分最可能的是
①土地资源.②交通.③科技.④水资源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④。

D。

②③
21.影响我国城市分布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A.资源 B.交通 C.地形气候 D.经济
右边图为某大城市功能区分布简图,图中a为中心商务区,回答下面两个题,
22,从城市空间结构看该城市属于
A.同心圆模式 B.扇子的形状模式
C.多核心模式 D.条带状模式
23.该城市盛行风可能是A.西南风B.东南方C.东北风D.偏北风
下图为某个组团式城市布局图,各城区分散布局.
24.人口数量增长而导致的对自然环境的影响有
①资源环境压力增大,②环境污染加重,③生活废弃物增加,④各种传染病增加A.①② B.①②③ C.③④ D.①③④
25.影响我国近几年来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是
A.自然环境 B.国家政策 C.社会经济 D.资源开发
26.以下属于虚假城市化的国家是
A.印度 B.印度尼西亚 C.委内瑞拉 D.孟加拉国
27.导致非洲人口出生率高的主要原因是
A.落后的生产方式B.经常发生战乱C.妇女人口占大多数D.由于温度高所致28.香港地狭人稠,但拥有诸多对提高其环境人口承载力十分有利的因素他们是
①自然资源状况②科技发展水平③对外开放程度④生活消费水平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29.世界人口迁移的主要趋向是
A.从发展中国家向发达国家迁移 B.从北半球向南半球迁移
C.从西半球向东半球迁移 D.从内陆国家向沿海国家迁移
30.发达国家历史上和发展中国家当前人口迁移的主要类型是,
A.由农村到农村的人口迁移 B.从农村到城市的人口迁移
C.由城市到城市的人口迁移, D.由城市到农村的人口迁移,
31.中心地理论六边形的嵌套理论主要用来指导
A.工业生产和产品类型 B.区域规划、城市建设和商业网点的布局C.农业区域农业生产和作物种类的配置,D.交通运输和道路的修建
32.下列关于商业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A.商业区只分布在城市中心呈块状分布
B.商业区的区位需求是有便捷的交通,故在交通干线上都形成了商业区
C.商业区对交通通达性的要求最高 D.商业区只是从事商品交流的中心
辽宁在清王朝时是地广人稀的地区,由于是清王朝的发祥地之一,按照大清律制禁止大规模开垦,清王朝覆灭之后短短百年时间,辽宁借助丰富的煤炭铁矿等资源,成为全国人口超过百万的特大城市最多的地区之一,回答下列题目
33.导致清王朝时,辽宁城市发展缓慢的区位因素是
A.政治 B.宗教 C.交通 D.军事
34.辽宁成为我国人口超过百万的特大城市最多的地区之一,其主要的区位因素是
A.资源开发 B.交通 C.地理位置 D.宗教
35.在下列内容中影响城市的形成和发展的自然地理区位是
A.地形 B.资源 C.港口 D.交通
36.在一定的市场区域,各级中心地的服务范围均表现为
A.正方形 B.圆形 C.正六边形 D.正八边形
37.下列关于中心商务区特征的叙述,错误的事,
A.城市经济活动最为繁忙的地区 B.区内的建筑物在市区往往是最高的
C.人口数量的昼夜差别很大, D.中心商务区的零售活动,在水平方向上位于最中心,垂直方向上大多在较高层
38.家庭轿车的大量使用,可能引发的环境问题是
A.在城市上空形成臭氧空洞 B.大范围的水体污染
C.大范围的酸雨危害 D.城市大气质量下降
39.长江三角洲地区和城市带发育不相关的自然因素是
A.气候温和湿润 B.河网密集 C.矿产资源丰富 D.临江临海的地理位置
40.影响日本城市分布在太平洋沿岸的主要区位因素是
A.交通 B.河流 C.气候和地形 D.自然资源
41.下列城市中服务范围最大的是
A.广州市 B.株洲市 C.上海市 D.青岛市
42.我国城市化进程不应该过快的主要原因是
A.人口素质还不高B.科学技术水平不高C.城市建设经验不足D.经济发展水平不高43.近些年来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轿车越来越多地进入家庭,家庭轿车大量使用能够A.降低燃油消费,B.提高工作效率,C.扩大居民出行的范围,D.节约城市用地二。

、综合读图题(14分)
(一)读下图,完成。

1.判断图中A、B、C各段分别代表哪种人口增长模式类型.
A为__________,
B为__________,
C为__________,
2。

德国、匈牙利、澳大利亚、新西兰、阿根廷、尼日利亚、韩国、古
巴、等国家人口增长模式类型符合图中B类型的有__________、
__________;已进入或正要进入C类型的发展中国家有__________、
__________、人口连续多年出现负增长的国家有__________、
__________;人口自然增长率稍高的发达国家是__________、
__________。

(二).下图为某地区农业布局图,该地区计划在①②③三处发展小麦种植、果树种植和蔬菜生产.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

①处宜发展__________,
2.②处宜发展__________,
3.③处宜发展__________,
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用黑水笔把选项□涂成■
A B C D
1.□□□■2.□□□■ 3.□■□□ 4.□□□■ 5.□■□□6.□□□■ 7.□□■□ 8.□□■□ 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31.□■□□32.□□■□33.■□□□34.■□□□35.■□□□36.□□■□37.□□□■38.□□□■39.□□■□40.■□□□41.□□■□42.□□□■43.□□■□
二、综合读图题每空(1分)
(一)1.A.原始型
B.传统型
C.现代型
2.阿根廷; 尼日利亚;韩国;古巴; 德国; 匈牙利;澳大利亚;新西兰(二)1。

小麦种植, 2。

蔬菜生产, 3. 果树种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