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必修专题七近代以来科学技术的辉煌专题总结讲课文档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六页,共25页。
(3)评价:当时中国封建顽固势力异常强大,“中体西用”为
西学的传入创造了条件。原则:历史评价应把评价对象放在 当时的历史条件下进行。戊戌变法:该观点忽视了当时封建
顽固势力强大,维新派实力相对弱小的特定历史条件。辛亥
革命:该观点忽视了当时中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清政府的
“新政”步入困境,民主革命势力迅速发展的历史现实。新 文化运动:该观点忽视了当时的专制统治和复古逆流的社会
人民必修课件专题七近代以来科学技术的辉煌专题总结
第一页,共25页。
本专题讲述了近代以来自然科学领域中物理学、生物学取得
的重大成果和三次工业革命中改变时空的发明,主要包含两
条知识主线:
线索1 近代以来物理学、生物学领域取得的巨大成就 伽利略开创了以实验事实为根据并具有严密逻辑体系的近代 科学;牛顿建立了以实验为基础、以数学为表达形式的牛顿 力学体系,标志着人类科学时代的开始;20世纪以来,相对
用古今中外的历史史料或当今的历史评论、丰富多彩的历史 图片、表格等,考查学生阅读材料,解读历史图片、表格, 获取有效信息并运用所学知识回答问题的能力。
第八页,共25页。
【典型例题】 (2014·高考四川卷)历史叙述、历史解释和历 史评价是历史学习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材料,回答问 题。 材料一
(1)经济全球化呈现出“从无序向有序”发展的趋势。参照 图一,结合所学知识叙述这一趋势。
来越快、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周期越来越短,故A项错 误,B项正确;C项说法较绝对,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的科 学成果主要是生产经验的积累,与科学理论重大突破无关, 故排除;D项在材料中无从体现,故排除。
第七页,共25页。
图文材料型解析题的解答方法
【题型特征】 所谓图文材料型解析题就是指以历史文字材
料、图片、表格作为题目材料主体的非选择题。这种试题引
第五页,对材料 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B)
科技 成就
蒸汽机 发电机 计算机
基础研 究年代
(A) 1687 1831 1936
应用研 究年代
(B) 1711 1888 1946
生产推 广年代
(C) 1776 1889 1946
B—A 年差
24 57 10
第十五页,共25页。
(2)整理:图二所示新事物具体表现在物质生活与社会习俗的 变迁、交通和通信工具的变迁、大众传播媒介的更新等几个 方面,集中体现了近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变化。因果:鸦片战 争后,中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先进的西方工业文明 对传统中华文明的冲击;部分先进的中国人倡导向西方学习 和社会变革运动的影响。这些新事物的出现,促进了人们行 为方式、思想观念等方面的变化。
第九页,共25页。
材料二
第十页,共25页。
图二 近代中国出现的新事物(部分)
材料三 将零散而混乱的过去信息整理成有条理的历史知
识是历史解释的基本任务;探讨因果是历史解释的重要形
式。(据李剑鸣《历史学家的修养和技艺》) (2)根据材料三对历史解释的认识,结合所学知识解释图二 所示近代中国新事物的出现。 材料四 “中体西用”后来久被指为包庇封建,其实,那 个时候的中国,天下滔滔,多的是泥古而顽梗的士人,在 封建主义充斥的天地里,欲破启锢闭,引入若干资本主义 文化,除了“中体西用”还不可能提出另一种更好的宗旨。 如果没有“中体”作为前提,“西用”无所依托,它在中 国是进不了门,落不了户的。(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
论和量子论的提出和发展,掀起了物理学的革命,使人们的
认识深入到宏观宇宙和微观世界。达尔文的进化论进一步打
破了神学对人们的束缚,推动了人类的思想解放。
第二页,共25页。
线索2 三次工业革命改变时空的发明 瓦特改良的蒸汽机、爱迪生发明的各类电器分别使人类进入 蒸汽时代和电气时代;前两次工业革命在交通运输和电信技 术方面均有重大发明。二战后电子计算机的发明发展、互联 网的应用等都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和世界的面貌,人类
C—B 年差
65 1 0
C—A 年差
89 58 10
第六页,共25页。
A.从发明到生产推广的年限越长科技含量越高 B.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周期越来越短 C.科技成就都以科学理论重大突破为基础 D.科学发展对人类社会生活影响越来越大 解析:材料列举了三次工业革命一些重要发明成果的研究年
限、生产推广年限,反映了科学成果从发明到应用的时间越
陈代谢》)
第十一页,共25页。
事件
观点
康有为的托古改制思想反映了资产阶级的软弱
戊戌变法 性,不仅没有减轻变法的压力,反而加速了变法
的失败。
如果不是武昌起义爆发,新政将按计划进行,中 辛亥革命
国最终将成为一个君主立宪的资本主义国家。
新文 新文化运动是“情绪主义”的产物,导致了各 化运动 种思想混乱。
(3)概括材料四中陈旭麓是如何评价“中体西用”的,指出这
一评价遵循的原则是什么?按照这一原则,任选表中的一种
观点进行评价。
第十二页,共25页。
[解题流程]
(1)
(2)
第十三页,共25页。
(3)
第十四页,共25页。
[标准答案] (1)新航路开辟后的早期殖民扩张,显示出全
球化开始时的无序状态。18世纪后期开始的工业革命,促
进入信息时代。
第三页,共25页。
[针对训练]
1.有学者对19世纪某重大成就发表评论:“它的要义不能
被当时的人们理解,但它在科学领域以外却产生了革命性
的影响,其程度甚至远远超过了原有领域的影响。”他评
价的是( B ) A.经典力学
B.进化论
C.相对论
D.现代信息技术
第四页,共25页。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近现代科技发明相关史实的掌握。19 世纪达尔文的进化论,不仅在生物界,而且在思想界、宗教 界都产生了重大影响,故选B项。A项是在17世纪;C项是在 20世纪初;D项是在20世纪中期,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
进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扩大,确立了国际经济交流的基
本准则。19世纪后期开始的第二次工业革命,促进了世界 经济的整体化趋势,第一次在世界范围内形成了劳动分工 的基本格局。20世纪中叶,世界银行等世界性经济组织的 建立,促进了世界经济的体系化、制度化。20世纪末世界贸 易组织的建立,标志着全球有序的自由贸易新时期的开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