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人民版小学品德与生活四年级上册《辞旧岁,迎新春》说课稿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辞旧岁迎新春》说课设计
一、研究的问题: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如何联系生活回归生活
二、课标解读:
1、新课程改革呼唤品德教学回归儿童生活。

在《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中的课程性质部分明确指出“品德与社会课程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课程遵循儿童生活的逻辑,以儿童的现实生活为课程内容的主要源泉,以密切联系儿童生活的主题活动或游戏为载体,以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儿童在生活中发展,在发展中生活”。

2、在《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中指出“学生的生活及其社会化需求是课程的基础。

本课程注重学生生活的价值。

学生的品德与社会性发展源于他们对生活的认识、体验和感悟,学生的生活对本课程的构建具有重要价值。

课程必须贴近他们的生活,反映他们的需要,让他们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社会,用自己的心灵感受社会,用自己的方式探究社会,并以此为基础,提升学生的生活。

3、在《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的课程设计思路中指出:“一条主线”即以学生的生活发展为主线;
4、在《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中的建议部分指出“学生的生活经验是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基础。

”教学前,教师应对学生的生活坏境、家庭背景有所了解,并通过观察、聊天等调查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根据学生现实生活中存在的问题和需要,创设真实的生活情境,提供多样化的生活体验和社会实践的机会。

在教学中,教师要调动学
生的生活经验与认识,引导学生用多种感官去观察、体验、感悟社会,获得对世界的真实感受。

综上所述,《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要求我们的品德课堂教学要紧紧围绕学生的生活进行,教学环节的安排和设置要以引导学生重新进入自己的生活并对他进行观察、体验、反思、提升为目标”。

然而,在我们的教学中却存在一个弊端,那就是不同程度地脱离生活,脱离社会,教师的教学“重说教,轻实践”,“重知识,轻能力”往往使学生产生知行脱节,说做不一,作为一名品德与社会课的任课老师的我,也不得不发出了无奈的感慨――我们的教学应当如何回归学生的生活?这些生活中的不和谐音符似乎使品德教学在“回归生活”的旅途中陷入了两难境地,在这样的背景下,提出品德课堂教学要生活化这一研究问题是很自然的,也是必须的。

三、课题:
今天我以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第一课《辞旧岁迎新春》为例谈谈我对这一问题的思考。

四、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
热爱生活,感受生活的快乐。

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了解春节的风俗习惯,增强民族自豪感,加强民族团结意识,培养爱国主义情感。

2.能力目标:
能表达自己对节日的感受和见解
培养学生学会收集、整理、分析和运用信息的能力。

3.知识目标:知道春节的节日习俗和来历。

五、活动建议:
教学过程:
一、歌曲导入,感受快乐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过什么节日?为什么?
师:今天老师也给大家带来一个节日,你仔细听,猜猜是什么节?(播放歌曲《欢欢喜喜过大年》)学生一听就猜出:春节师:春节是我国最热闹、最隆重的一个传统节日。

你们喜欢过春节吗?为什么?
学生谈:收压岁钱吃好吃的穿新衣服
师:同学们,你们能背出与春节有关的诗歌或故事吗?
学生背诵王安石的《元日》,讲年的来历。

【意图:以学生喜欢的节日和欢快的音乐导入新课,很快将孩子们的思绪带入到浓浓的节日意境中。


二、了解春节的习俗
师:春节是我国最热闹、最隆重的一个传统节日。

按我们中国人的老规矩,春节从腊八就开始了。

我们播放2012年春晚邓鸣贺小朋友的《开片童谣》,一起来感受过年的快乐。

师:那么我们是怎样过春节的?(出示课件:我们是怎样过春节的?)课前同学们也就这个问题和家长进行了交流,我想同学们的收获一定很大,先把你的收获和小组内的同学说一说,然后咱们分组来
汇报。

小组讨论交流,教师巡视指导。

第一小组:
我们小组了解的是年三十之前的习俗、活动
通过和家长交流,我们知道了:我们这里的春节,实际从进入腊月就开始了。

腊月初八,人们要腌制腊八蒜、煮腊八粥,人们称腊月二十三为小年,过了腊月二十三,人们就开始忙着打扫尘、买年货、蒸年糕、写对联、做豆腐,开始为过年忙碌。

我们小组还了解到春节打扫尘的习俗是从古代驱除病疫的一种宗教仪式中演变来的。

现在还流传着“腊月二十三、二十四,掸尘扫房子”的谚语。

现在春节前家家户户也都打扫卫生,清洗家具,迎接春节的到来。

师:第二小组由补充吗?
第二小组:
需要补充的有:
腊月二十一是我们这儿的郭店集,家长要带领我们去赶集,买新衣服,置办年货。

奶奶还要蒸年糕,寓意人们的生活和工作一年比一年提高,一年更比一年好。

……
师:感谢前两个小组同学的精彩汇报,他们通过与家人、周围的老人们交流,主要了解的春节前人们的活动。

进入腊月,人们就开始准备过春节的物品,街市上、商场里到处摆满了年货,处处洋溢着浓
厚的节日氛围。

但是到了腊月三十,街上就开始清净了,人们这时在忙着做什么呢?我们请第三小组的同学来汇报。

第三小组:我们小组了解的是腊月三十这天人们的活动,通过和家长交流,我们知道了:腊月三十这天全家人集聚在一起包饺子,边包饺子边说话,大人们说的通常是一年来家里的事情或工作,还有时候谈论孩子们的学习。

我们通过查资料,知道了过春节吃饺子的习俗在明朝时已经非常盛行。

吃饺子取“更岁交子”之意,有“喜庆团圆”和“吉祥如意”的意思。

第四小组:
需要补充的有:
年三十晚上也叫除夕,全家人要聚在一起吃年夜饭、看春节联欢晚会、全家人要一起守岁,燃放烟花爆竹,通宵不睡。

象征着把一切不好的东西驱走,期待着新的一年吉祥如意。

师:除夕夜家家户户都灯火通明,燃放烟花爆竹,守岁,这些庆祝活动都是有来历的,大家知道吗?
生……
师:由此可见,我们的民族传统文化真是历史久远、丰富多彩、底蕴深厚。

大年初一有哪些习俗活动呢?我们来听后面两个小组同学汇报:第五小组:我们小组了解的是大年初一及以后习俗活动我们小组了解到,这一天人们通常是早早地起床,穿戴一新,吃
过饺子后,放鞭炮,然后开始相互拜年,晚辈要给长辈拜年,长辈还要给晚辈压岁钱,然后左邻右舍之间就相互串门、拜年,相隔比较远的就用电话拜年。

第六小组:
需要补充的是:我们通过查阅资料,知道了长辈为什么要分给晚辈压岁钱,传说压岁钱可以压住邪祟,晚辈得到压岁钱就可以平平安安度过一岁。

师:一说起压岁钱,我就看到很多同学特别兴奋。

相信每个同学每年都会收到很多压岁钱,我想知道,你们的压岁钱是谁保管的?怎么使用的。

生1:我的压岁钱交给了爸爸妈妈,他们给我交学费、买书。

生2:我的压岁钱自己保管,平时买学习用品,我就用压岁钱。

师:除了买学习用品,还买什么?
生2:自己喜欢的物品,比如,玩具。

……
师:压岁钱代表的是长辈对自己的爱护,寄托着长辈对自己在新的一年中平平安安的期盼,我们在管好、用好压岁钱的同时,还要注意保护好自己,不要让长辈为自己担心、操心。

课前,我也找到一些过春节的图片,我们一起来看看?(出示:过春节的图片)师:听了同学们的介绍、看了老师找到的图片,你们有什么感受?
想说什么?
生:过春节真好、过春节真高兴、贴春联真有意思……
师:所有的活动都表达了一个主题,那就是庆祝一年的收获,欢欢喜喜迎接新年的到来。

板书课题:辞旧岁迎新春
春节是中华民族最为隆重、最有传统特色的节日,春联是春节必不可少的文化。

你会读春联吗?——课件出示春联
引导学生按“上联”“下联”“横批”的顺序读。

春联是一种独特的文学形式。

它以工整、对偶、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时代背景,抒发美好愿望。

每逢春节,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家家户户都要精选一副大红春联贴于门上,为春节增加喜庆气氛。

师:课下同学们搜集了不少春联,现在谁能有感情的给大家读一幅。

春联:一帆风顺年年好万事如意步步高横批:吉星高照
百年天地回元气一统山河际太平横批:国泰民安
春雨丝丝润万物红梅点点绣千山横批:春意盎然
一干二净除旧习五讲四美树新风横批:辞旧迎春
五湖四海皆春色万水千山尽得辉横批:万象更新
雪里江山美花间岁月新横批:红梅报春
【《品德与社会》来源于孩子们的生活,孩子们的生活是教学必须要开发的资源。

教师有意识地指导孩子课前通过与家长交流来回顾生活,感受生活的美好,为教学目标的顺利达成铺好了路。


同学们快乐是无限的,时间是有限的,短短的四十分钟已悄然而过,今天我们一块了解了春节的习俗,感受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俗话说得好,“十五不过年不算完”,正月十五是什么节日?还有哪些有趣的民间风俗活动?希望大家利用课余时间继续探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