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山东省聊城市中考真题语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5年山东省聊城市中考真题语文
一、积累与运用(共20分)
1.根据拼音写汉字。
(2分)
聊城有令人难忘的家乡味道。
不必说蛮声海外的东阿阿胶,也不必说fù rú jiē zhī()的高唐老豆腐,单是那止渴生津的冠县鸭梨就叫人huí wèi wú qióng()。
解析:本题考查汉字的书写。
答案:妇孺皆知回味无穷
2.表述有误的一项是()(2分)
A.“汗青”特指史册;“桑梓”指家乡;“芙蕖”“水芙蓉”是荷花的别称。
B.“扑朔迷离”“刮目相待”“醉翁之意不在酒”分别出自《木兰诗》《孙权劝学》《醉翁亭记》。
C.《论语》《乡愁》《端午的鸭蛋》《变色龙》的作者分别是孔子、余光中、汪曾祺、契科夫。
D.《石壕吏》是杜甫《三吏》之一;王勃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并称为“初唐四杰”;“五行”即水火木金土。
解析:《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书,不是孔子一人。
答案:C
3.按要求答题。
(2分)
我市“阳光读写推介会”后,学校开展“名著推荐墙”活动,要求同学们将所读名著浓缩为一句话,推荐给其他同学。
请你从以下备选名著中选择一部,仿照示例,完成推荐。
示例:《水浒》——梁山好汉嫉恶如仇,除暴安良,显英雄本色。
备选名著:《骆驼祥子》《名人传》《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格列佛游记》
解析:本题考查名著的识记与理解,注意平时的积累。
答案:《骆驼祥子》——祥子三起三落,体强命苦,演绎昔日事。
《名人传》——贝多芬扼住命运的咽喉,顽强拼搏,奏响生命赞歌。
《钢铁是怎样炼成》——保尔不畏艰难,意志坚定,成就人生传奇。
《格列佛游记》——格列佛航海探险游历奇异国,机敏博学,造就奇闻妙谈。
4.按要求填空。
(14分)
①忧郁的日子里须要镇静:相信吧,。
(普希金《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答案:快乐的日子将会来临
②,欲语泪先流。
(李清照《武陵春》)
答案:物是人非事事休
③问渠那得清如许?。
(朱熹《观书有感》)
答案:为有源头活水来
④江山代有才人出,。
(赵翼《论诗》)
答案:各领风骚数百年
⑤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
(《孟子·告子上》)答案: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⑥在《水调歌头》中,苏轼吟咏出“,。
”表达了美好祝愿,成就了千古传唱的名句。
答案: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⑦《三峡》中“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和《与朱元璋书》中“,。
”
有异曲同工之妙。
答案: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⑧让我们随诗人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跟杜甫登临泰山之巅,抒发“会当凌绝顶,”的豪迈;随孟浩然望洞庭湖,领略“,波撼岳阳城”的壮美;同王维使至塞上,感受“大漠孤烟直,”的雄浑……
答案:一览众山小气蒸云梦泽长河落日圆
⑨2015年是中国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请写出与战争有关的古诗句(连续的两句):
答案: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解析:本题考查名句名篇的背诵默写,注意平时的积累,别写错别字。
二、文言文阅读(共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10题。
(一)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5.解释下面加点的词。
(2分)
①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②人恒过.然后能改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词语意思的理解。
“过”属于词类活用。
答案:①这个,这样②犯错误
6.翻译下面的句子。
(2分)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语句的翻译能力,注意关键词语“然后、忧患、而”等的翻译,语句要通顺。
答案:这样以后才知道因有忧患而得以生存,因沉迷安乐而衰亡的道理。
(二)
岳飞,字鹏举,相州汤阴人。
少负①气节,沉厚寡言。
天资敏悟,强②记书传,尤好《左氏春秋》及孙吴兵法。
家贫,拾薪为烛,诵习达旦,不寐。
生有神力,未冠,能挽弓三百斤。
学射于周同。
同射三失,皆同中,以示飞。
飞引弓一发,破其筈③;再发,又中。
同大惊,以所爱良弓赠之。
飞由是益自练习,尽得同术。
注释:①负,具有。
②强:擅长于。
③筈(kuò):箭的尾部。
7.选文的观点对你的成长有何启示?(2分)
解析:从岳飞的事迹中可以看出,他经受了磨难,最终成长为一名大将,根据这些内容写出启示即可。
答案:只有经受住艰苦磨炼,才能有所作为,否则将一事无成。
8.下列加点词意义不同的一项是(2分)
A.尤好.《左氏春秋》及孙孙昊兵法好.读书,不求甚解
B.再.发,又中一鼓作气,再.而衰
C.以.所爱良弓赠之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D.飞由是益.自练习益.慕圣贤之道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词语的一词多义现象,C项中的两个“以”分别是“拿,把”和“因为”。
答案:C
9.翻译下面的句子。
(2分)
家贫,拾薪为烛,诵习达旦,不寐。
解析:本题考查翻译能力,注意“薪、达旦、寐”等关键词的翻译,语句通顺。
答案:家里贫穷,捡拾柴禾当作灯烛来照明,背诵学习到天亮,不睡觉。
10.结合选文说说岳飞为什么能成为一代名将。
(2分)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言文内容要点,从“磨难成就人才”“坚持才能成功”的角度作答。
答案:少有大志,而勤学苦练不止。
三、现代文阅读(共3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22题。
(一)(14分)
会呼吸的建筑
①当你穿行于城市的钢筋混凝土森林时,当你远途旅行却发现“千城一面”时,越来越多的建筑正在以其优雅的造型、丰富的空间感受和人性化的使用方式努力改变着我们的生活,其中仿照生物的功能、组织、形象构成来修建的建筑物,就是“仿生建筑”。
②仿生建筑的类型十分丰富,有些仿生建筑不仅拥有与生物相仿的优美外形,而且还像自然界的生物一样“呼吸”着,拥有无与伦比的生命力和创造力,大大缩短了人与自然的距离。
它们中有的能够像向日葵花盘一样旋转,有的能够像仙人掌一样开花,有的能够像盛开的马蹄莲一样迎风招展。
③众所周知,向日葵从发芽到花盘盛开这一段时间,其叶子和花盘会一直追随着太阳的位置以获得最充足的阳光。
向日葵式的仿生建筑也能够随时跟踪太阳的方向进行旋转,太阳落山以后,控制程序会让房屋自动恢复初始位置。
其旋转的动力全都来自于自身的“光合作用”,即由屋顶的太阳能光电板和小型的太阳能电动机提供动力,十分节能。
加上其外表面安装了大量的太阳能光电板,它每天生产的电能远远大于旋转所消耗的,于是住户便将多余的电能存入社区电网,冬天或者阴天时再拿出取用,剩余的还能卖钱。
“向日葵建筑”中还拥有众多“葵花子
...”,比如客厅电灯、浴室加热器等,它们的能量都.来自于屋顶的太阳能光电板。
阳光下,“向日葵”就像璀璨的宝石一样闪闪发光,周围植物的影子由玻璃透到室内去,光影纵横,仿佛置身于树荫之下;黑夜里,“葵花子”们熠熠生辉,五彩斑斓,十分动人。
④仙人掌一般生长在干旱的沙漠里,每次降雨,仙人掌都会竭尽全力吸收、储存水分。
城市“仙人掌建筑”也是如此,住户们将各种植物种植在自己大面积的户外阳台上,整个建筑就像一座小型的光合作用工厂,能够吸收城市中的有害气体,并且释放新鲜的氧气,缓解城市的热岛效应,为住户提供清新、优雅的居住环境。
每当花朵盛开的时候,红、黄、蓝、绿等色彩交相辉映,在白色建筑表面的映衬下,犹如一幅美丽的百花图,加上天光云影的点缀和追逐嬉戏的飞鸟,其中的住户宛如身处自然森林之中,十分惬意。
⑤花梗是马蹄莲的中轴部分,除了作为结构主体,还作为整株植物的主要能量传送带,可以将水分、养分及时地在根、花、果实之间运输。
“马蹄莲建筑”的塔楼作为整支“马蹄莲”的花梗,在其底部设有集热棚,利用温室效应加热空气,将热量通过中心烟囱的内部气
流,源源不断输送给整座建筑。
此外,塔楼主体的外表面并不平整,像折过的纸张一样,这样能够保证经过气流的最大化,从而最大限度地利用风能。
而且,为了提高顶部风力发电机组的效率,“花”被设计成双弧形截面,将风速提高到环境风速的4倍之多。
风儿吹过,“马蹄莲建筑”迎风招展,散发着蓬勃的生机。
⑥其实大自然还有很多神秘之处,蕴藏着无限可能,启发着建筑师的设计灵感。
11.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2分)
A.仿生建筑就是“会呼吸的建筑”。
B.“向日葵建筑”能够随时跟踪太阳的方向进行旋转。
C.“仙人掌建筑”可以缓解城市的热岛效应。
D.塔楼是“马蹄莲建筑”的结合主体。
解析:本题考查信息的筛选能力,文章第②段:有些仿生建筑不仅拥有与生物相仿的优美外形,而且还像自然界的生物一样“呼吸”着,并不是全部仿生建筑。
故A项错误。
答案:A
12.第③④⑤段的顺序为什么不能颠倒?(4分)
解析:仔细阅读,分析段落之间的关系。
答案:第②段与第③④⑤段是总分关系,第③④⑤段与第②段相关内容具有按顺序对应的关系。
13.简要说明第③段加点文字的语言特点。
(4分)
解析:本题考查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和生动性两大特点。
答案:把客厅电灯、浴室加热器等比喻成“葵花子”,体现了说明语言生动的特点;“都”从范围上进行限制,说明了“向日葵建筑”中家用电器的能量全都来自屋顶的太阳能光电板,体现了说明语言准确、严密的特点。
14.第⑤段画线句运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有何作用?(2分)
解析:本题考查说明方法的作用,结合语境具体分析即可。
答案:把双弧形截面的风速与环境风速进行比较,突出了双弧形截面设计能提高顶部风力发电机组的效率。
15.未来或许会出现怎样的仿生建筑?试举一例。
(文中例子除外)(2分)
解析:本题考查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创意性解读,答案不唯一。
答案:示例一:像鸟一样会飞的建筑。
示例二:像兽一样会走的建筑。
(二)(24分)
素颜如雪
①在凤凰古城遇见一家卖银饰的店铺,店名“素”。
银镯子上刻着缠枝的莲花,不华丽,不张扬,雅致素朴。
一件件银饰上,有的镶嵌一块刺绣,有的镶一片青花瓷,或一块黝黑的沉香木,有着光阴的味道。
我在心里默念着,仿佛一位小家碧玉的名字,素颜如雪。
似一杯萦绕在舌尖的清茶,少有的清雅,淡如微风。
②暮春时节,院中的栀子花开了,白色花朵立在翠绿的枝头,如白衫绿裙的少女站在清清溪水边,说不出的素洁和美好。
摘几朵插在透亮的瓶中,连梦里也是栀子花幽幽的清香。
③读明人张岱《湖心亭看雪》:“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挐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此时茫茫天地之间,山长水远,万簌寂静,只听见雪在枝头簌簌落下的声响。
天地粉妆玉砌,一派洁净。
他在舟中,手捧一卷书,围一炉红泥小火,品一杯苦茶香茗,世间还有比这更惬意优雅的事吗?
④几百年来,赏雪吟诗的文人们来去匆匆,唯有张岱手中的笔,极简极淡。
他似乎信手在西湖的舟中泼洒一幅水墨丹青,寥寥数笔,清淡、素净之极。
好文字原来正是这样,不是花满枝丫,不是姹紫嫣红开遍,而是风尘俱静,素雅纯粹。
那些文字有画意,有诗情,有韵味。
⑤读季羡林先生暮年的文字,也是满目素洁和干净。
不唱高调,至情至性,质朴无华。
好文字原是清新自然,素面相见。
他放下枝头所有的繁华,沉浸在文字的泥土中,简静,纯粹。
人生到了他那样的境界开始做减法,删繁就简三秋树,留下清绝、风骨的枝丫伸向天空,如一树清寒的梅。
⑥我喜欢画家林风眠的画,他笔下的仕女真是冰清玉洁。
白衣女子坐在堂中,黑发挽起,细细的眉,朱唇一点,纯洁素雅,安详从容。
一身素衣,却胜过万紫千红。
她们在画中,或凝神,或抚琴,或低眉。
你会感到,原来娴静也是一种奇妙的力量。
⑦记得在中国美术馆看吴冠中先生画展,我站在那幅残荷前,惊呆了。
荷塘结了冰,只剩下一朵朵残荷在冰雪中挺立着,与我素面相见,清远静美。
一瞬间,荷的清气扑面而来。
那些雪中的残荷,犹如一个人的暮年,霜严雪寒中,自有一份气定神闲。
⑧一对夫妻,暮年时的爱情是素净如雪。
有一幅油画,傍晚昏黄的烛光下,屋中桌前坐着一对老人,白发的男子戴着老花镜在看报纸,老妇人低头在编织毛衣。
桌上放着一台收音机,俩人似乎都没有听。
他们默默相伴静坐着,不说一句话,素净安详如两尊佛。
老年的钱钟书和杨绛夫妇是一对相濡以沫的知己。
有人来访,敲开门,杨绛先生不说话,递出一张纸条,上面写着,钱先生在读书,不能接见来宾。
原来,杨绛先生不说话,是怕惊扰了钱钟书先生读书。
他们之间没有甜言蜜语,连爱情都显得多余。
终无语,竟是最深情时。
⑨读唐诗宋词,你可以看见那个时代的风景,感受到那个时代的心灵,有我们现代人无法想象的清澄和素洁。
眼前似乎有了一幅画,山寒水瘦,一个人独坐茅屋,听雪落寒窗,一抬头,见一叶孤舟正泊在江面。
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
隔着漫漫岁月,清凉和安然的气息迎面扑来。
⑩素,是生命的大美和庄严,也是人生另一个难得的境界。
16.作者围绕“素颜如雪”写了哪几个方面的内容?(4分)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概括能力,几乎每一段都是一个方面的“素颜”。
注意语言简洁,信息的完整性。
答案:栀子花开的素洁清香;张岱、季羡林文字的素雅自然;林风眠、吴冠中画作的纯洁静美;钱钟书等暮年爱情的素净如雪;唐诗宋词中意境的清澄素洁。
17.第①段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4分)
解析:从结构和内容两方面来进行回答。
答案:开篇点题,引出下文。
18.如何理解第④⑤段的“好文字”?(4分)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能力,注意联系上下文,④段的“好文字”的下文是:不是花满枝丫,不是姹紫嫣红开遍,而是风尘俱静,素雅纯粹。
⑤段的“好文字”的下文是:原是清新自然,素面相见。
总结出二者的共同点即可。
答案:“好文字”是素雅纯粹、清新自然的文字。
19.从修辞的角度赏析第⑤段画线的句子。
(4分)
解析:本题考查关键语句的赏析能力。
答案:示例: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暮年的季先生比喻成一树梅,生动形象地写出季老先生简净、纯粹的人生境界,表达了对季老的赞美之情。
20.文章以“素颜如雪”为题,好在哪里?(4分)
解析:本题考查对题目的理解,题目的作用一般是,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象征意义;作者感情的出发点;文章线索等,结合文本进行分析。
答案:表达作者对“素颜”的赞美,点明文章的主旨;是全文的线索;以形象的比喻和诗意的语言,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21.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举一例简述你心目中的“素颜如雪”。
(4分)
解析:本题考查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创意性解读,答案不唯一。
答案:示例一:一个女同学,扎着马尾辫,穿着干净的校服,坐在教室里安静地读书,既是“素颜如雪”。
示例二:一束绽放的芦苇,插在青花瓷的酒瓶,微风中摇曳,素净淡然,既是“素颜如雪”。
四、写作(共5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50分)
日出日落花开花谢是风景,云起云涌山长水阔是风景……风景是大自然的恩赐;静阅万卷诗书是风景,洞察世间百态是风景……风景是生活的馈赠。
慢慢走,用心赏,最美的风景在路上。
请以“风景在路上”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文体自选。
②选取一个或多个角度,可以记叙、抒情和议论。
③不少于600字。
若写诗歌,不少于15行。
答案:
风景在路上
人生就像一次旅行,在乎的是沿途的风景以及看风景的心情。
这是我最喜欢的一句广告词,人的一生是很短暂的,有的人忙碌一生,到头来却什么也没有因为他忽视了太多,从而失去了太多……
他去出差,火车拥挤。
他站在车厢里,心想:两个小时路程,中途将有人陆续下车,或许可以抢个座位。
他与一位老人并肩站在窗口,不时感受到来自多方的压力。
人的确太多了,有个座位就好了。
于是,他问邻座的男子:“你在哪儿下车?”他说:“下一站。
”他窃喜不已,于是时刻准备着抢座位。
三十分钟后,火车到站了。
很多人下车,秩序忽然混乱。
他刚要坐下,一位壮汉迅速抽身,一个箭步冲了过来,抢得座位。
他郁闷死了,恼火地盯着他,但又无可奈何,只好继续站着。
过了一会,他在嘈杂中听见一声叹息,是那位老者发出来的。
他依然凝视窗外,嘴角露出笑意。
顺着他的眼光看去,是一条河,波光粼粼,河上有点点小帆。
“窗外的景色很美啊”老者说。
他随口说:“是呀!”老者:“那田地,那河流,那山脉,美不胜收啊!”他吃吃的笑了。
老者不解的瞅着他问:“不是吗?”他连忙说:“是的,是的。
”老者似乎明白了什么:笑我迂腐吧。
老者沉默片刻,忽然挺亲切的拍拍他的肩膀:“小伙子,大家都在抢座位,却没有人留心窗外的风景,真是很遗憾。
这条路,就非得坐过去吗?就不能一路欣赏过去吗?”他听了,心里有点触动。
老者接着说:“我年青时,为了眼前的东西,错过了很多更大更美的机会;现在,我不再关注这些,只想多看看远处的风景”他被震动了,默默地欣赏起路边的风景......
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们越来越没有时间去寻求生命中的惊奇和美丽了,他们只在乎地位,财富和权力。
大多数人为了不落人后,已经花去了自己大部分时间和精力,很遗憾,他们已经没有什么闲情逸致来看路边的风景了,他们只是忙着赶赴目的地。
等到他们到达目的地时,却发现最美好的东西已经被自己错过了。
有一对夫妻,他们整天忙着做生意在他们有钱以后,仍然停不下来。
毕竟,人的欲望是永无止境的。
他们在海边购买了一座四面环海的别墅,并请了一个保姆为他们打理家务,但
他们从来都是早出晚归,他们的保姆才像这家的主人——早上享用过早点后,就躺在天台上享受海边的风景,中午小睡一会,到了晚上吃过晚饭后,拖着小狗去沙滩漫步,而真正的主人却一刻都没有真正享受过这海边的风景,因为他们太累了,一回到家就睡觉了,他们眼里只有更多的钱,已经停不下来了……
人生的过程就像是坐火车,都是一个目的地,从一个起点到终点,但有的人埋头看书,有的人玩扑克,有的人聊天,有的人睡觉,有的人欣赏沿途的风景,到了终点站了,但每个人的收获不同,有的人说太闷了,有的人说太辛苦了,有的人说路上的风景很美。
很明显,收获最多,心情最愉快的还是沿路看风景的那些人。
人生苦短,我们为什么要一生忙于名利,而错过人生路途中的美景呢?
其实现代人不必要活的那么累,为什么不留下一点时间给自己,来欣赏一下四周的风景呢?人生路上所有的东西,不因你的担忧而失去,也不因为你的期待而成真,要看自己去如何欣赏。
生活虽然很平凡,但你用美丽的心情去欣赏,也能带来属于你的灿烂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