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黄山市屯溪第一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理)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56分)
1.象形文字是最早产生的文字。

字形来源于对实物的描摹,因此它本身就是一幅幅有趣的图画。

这一现象说明( )
A.文化是自然而然产生的
B.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
C.文化具有意识形态的性质
D.文化是指语言和文字
2.下列活动属于文化现象的有( )
①工人、农民从事生产活动②参加学校运动会③参加演讲会、辩论会
④购买蔬菜、水果⑤参加文学社、书画协会、读书俱乐部
⑥合唱团、舞蹈队、时装表演队⑦浏览网站,写博客
A.①②③⑤⑦ B.②③④⑤⑦C.②③⑤⑥⑦ D.②③④⑥⑦
3. 黄山不仅自然景观奇特,而且文化底蕴厚重。

古往今来,人们游览黄山、歌咏黄山,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摩崖石刻就是黄山艺术宝库中的一朵奇葩。

黄山现存历代摩崖石刻260多处,其中碑刻40多处。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黄山文化就是摩崖石刻 B.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C.物质活动和精神活动是分开的 D.文化就是人类创造的产品
4.“政治是骨骼,经济是血肉,文化是灵魂”,这一比喻形象地揭示了政治、经济、文化之间的关系。

下列对政治、经济、文化之间关系的正确表述是( )
A.文化是基础,没有文化,政治和经济就不会存在
B.政治是基础,经济和文化服从于政治发展的需要
C.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
D.经济、政治决定文化,经济、政治搞好了,文化也就搞好了
5.改革开放30多年来,宁夏回族自治区本着“跳起来打枣、打大枣”的工作思路,实现了“小省区办大文化”的奋斗目标。

小省区可以办大文化充分说明( )
A.经济决定文化,文化是对经济的反映 B.文化具有相对独立性
C.文化可以推动经济的发展 D.文化发展完全可以脱离经济条件的制约
6.光棍节以庆祝自己仍是单身一族为骄傲的年轻人的娱乐性节日。

光棍节本来跟电商是风马牛不相及的,经过淘宝的包装塑造之后就成了一个购物狂欢节。

据天猫官方微博最新消息,2013年双11光棍节支付宝交易额达350.19亿元。

这说明()
A.民族节日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
B.经济与文化相互交融
C.经济促进文化的发展
D.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
7.下列能够体现经济与文化相互交融的现象有()
①在经济发展中,科学技术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②为推动经济发展发展教育事业、培养各种高素质人才、提高劳动者素质越来越重要
③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的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④随着民主和法制建设的发展,人们为了参与政治生活,需要更高的文化素养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8.过去国际军事政治斗争的背后,主要表现为直接争夺工业必需品的资源和商品、资本的竞争展开。

当今世界,发展的优势蕴藏于知识和科技之中,社会财富日益向拥有知识和科技优势的国家和地区聚集,谁在知识和科技创新上占优势,谁就在发展上占据主导地位。

这说明( )
A.文化与国际军事政治是无关的 B.文化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变化的
C.文化就是经济和科技的竞争 D.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
9.面对美国“薯片(麦当劳)”、“芯片(电脑)”、“大片(电影)”这“三片齐下”的文化战略,我们的文化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处于“失声”状态。

为此,我们应该()
A.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提高文化软实力
B.坚持“文化搭台与经济唱戏”相结合
C.把加强思想道德建设作为重要的战略任务
D.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
10.中国人有“放生积善”习俗,即买一些活的乌龟、鲤鱼、青蛙等野生动物放归大自然。

这一习俗源于佛教,佛教在中原地区长期盛传养成了中国人崇尚善举,珍重生灵的精抻风貌。

这表明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 )
A.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 B.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C.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 D.文化环境和文化活动
11.近年来,我国不断推进文化体制改革,文化事业得到繁荣发展,这不仅改变了每一座城市,更改变了每一个人,百姓生活“更幸福更有尊严。

”这说明()
①文化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②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
③优秀文化能塑造人生,促进人的全面发展④文化能够转为物质力量,促进社会发展
A.①②B.①④ C.②③D.③④
12.“徜徉于山林泉石之间,而尘心渐息;夷犹予诗书图画之内,而俗气潜消。

”这表明( ) A.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 B.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
C.文化是在实践中创造和发展的 D.只有优秀文化才对人产生影响
13.文化素养是现代人的一个基本素质,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是()
A.认识活动和实践活动 B.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C.知识修养和道德修养 D.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我国著名社会学家家费孝通先生在谈及文化的多样性时有一名言:“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据此回答14—16题。

16.要做到“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必须遵循的原则是()
A.求同存异 B.兼收并蓄
C.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 D.公平、公正、合理、正义
17.尽管韩国、越南也同中国在同一天过春节——农历新年,但三国春节的标志性习俗各不相同。

中国是对联、爆竹、饺子;韩国是祭拜祖先、米糕汤;越南是祭祖祭神、粽子炙肉。

由此可见()①世界文化具有多样性②文化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③从传统习俗中可以感受到文化的继承性④传统习俗是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8.海洋文化是在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的过程中,我们要展示具有民族和地域色彩浓厚的东西,去讲真实的中国故事;同时,也要寻求与世界的共鸣,用世界听得懂的语言讲述中国故事。

这体现了
A. 文化是共性和个性的统一
B. 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
C. 不同民族文化的逐渐融合
D. 文化交流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19.下列文化传播方式中对文化交流起直接作用的是 ( )
A.商业活动
B.汉代“丝绸之路”
C.人口迁徙
D.教育,特别是国际间互派留学生
20.现代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是()
A.人际传播 B.商业贸易活动 C.人口迁徙 D.大众传媒
21.慕课(MOOC)是新近涌现出来的大规模的网络开放课程,它是为了增强知识传播而由具有分享和协作精神的个人组织发布的、散布于互联网上的公开课程,被誉为“印刷术发明以来教育最大的革新”,
有力促进了现代教育的发展。

慕课的出现及发展表明现代信息技术( )
①是文化传播与发展的重要途径②具有选择、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
③使教育手段和方式发生了重大变革④促进了文化的传播、继承与发展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22.福建文化最大的特色是在漫漫几千年的文明发展史中,福建曾孕育出昙石山文化、海丝文化、妈祖文化、船政文化等一大批底蕴厚重的海洋文化类型,形成开放包容的海洋文化体系。

进入新世纪,海洋文化事业日趋繁荣。

这说明()
A.文化对政治、经济具有一定的反作用
B.文化是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
C.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
D.科学技术和思想运动对文化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23.“尊古而不泥古,创新而不忘古”,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
①继承传统是文化创新的必要前提②传统文化是文化创新的源泉与动力
③文化创新离不开社会实践④对待传统文化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A.①②B.②③ C.①④ D.③④
24.“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无论身在何处,在过节的时候,中国人都会思念自己的家乡、亲人,这表明传统文化具有( )
A.相对的稳定性 B.鲜明的民族性
C.鲜明的时代性 D.无可比拟的优越性
25. 在城市化快速发展的进程中,我们目睹了太多的城市记忆被抹杀,历史文脉被割裂.地域特色被淡化。

而扬州通过古城复兴改善人居,实现传统文化载体与现代城市交相辉映的可持续发展思路,打造出一个充满人文精神的扬州城。

这启示我们()
A.文化继承是发展的前提 B.传统文化能提升城市品位
C.传统文化影响城市发展 D.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
26.“清明祭祖”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送元宝,烧纸钱,这是古人留下的方式,而今,一些地区出现了鲜花祭祖、植树祭祖,在祭祖扫墓追思先辈的同时,为山野增添了一片新绿。

这启示我们在对待传统文化时更应该( )
A.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B.尊重差异,理解个性
C.古为今用,洋为中用
D.推陈出新,革故鼎新
27.2010年以来,我国积极推进电信网、广播电视网和互联网三网融合。

三网融合能够( )
①发挥科技的力量,推动文化创新②提供物质载体,促进文化产业发展
③提高信息化水平,取代传统媒体④促进文化传承,提高居民文化素质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8.2013年1月,教育部发布贯彻《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的通知,要求将书法教育纳入中小学教学体系。

甲认为,这样可以化解汉字书写危机;乙认为,在键盘时代学书法是浪费时间。

据此,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①甲的合理之处在于认识到传统文化是文化发展的根源
②乙的不足之处在于漠视了新媒体时代书法的文化价值
③书法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修养,形成完美人格
④书法教育传递传统文化的精神,培养审美能力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二、问答题(2题,共44分)
29.素质教育,我国一些中小学结合实际开展“一校一品”活动:有的学校以本地区的“最美妈妈”、“最美教师”的感人事迹带动校园文化建设,开展“美丽”德育活动,彰显美好品行文化;有的学校开展生活自理、学习自主、行为自律、身心自强的“四自”活动,培养学生自理能力和责任感;有的学校开展汉字书法教育,全校师生每天伴随着校园广播里悠悠的古筝声静心习字20分钟;有的学校开展“我是创造之星”活动,鼓励学生利用废旧材料设计创意作品……
“一校一品”活动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创造了良好的文化氛围,受到学生的普遍欢迎。

运用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知识,分析开展“—校一品”活动对学生成长的意义。

(20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