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外冲击波联合玻璃酸钠注射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疗效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体外冲击波联合玻璃酸钠注射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疗效研
究
潘科;漆伟;刘奕;徐立新;徐贞杰;向连
【摘要】目的观察玻璃酸钠注射配合体外冲击波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KOA)的
疗效.方法 50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采用完全随机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2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玻璃酸钠治疗,治疗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玻璃酸
钠联合体外冲击波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1、2、3、4、5周西部安大略麦克马斯特大学骨关节炎指数可视化量表(WOMAC)评分.结果对照组患者治疗3、4、5周WOMAC评分低于治疗前,治疗4、5周WOMAC评分低于治疗3周,差
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治疗2、3、4、5周WOMAC评分低于治疗前,治疗3、4、5周WOMAC评分低于治疗2周,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3、4、5周,治疗组患者WOMAC评分分别为(122.00±21.01)、
(83.00±11.26)、(77.00±10.06)、(79.00±10.03)分,低于对照组的
(180.00±21.56)、(126.00±24.01)、(97.00±10.11)、(96.00±10.09)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2周见效,治疗3周后疗效达高峰,后趋于稳定;对
照组治疗3周见效,治疗4周后疗效达高峰,后趋于稳定.结论玻璃酸钠注射配合体
外冲击波治疗可提高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疗效.
【期刊名称】《中国实用医药》
【年(卷),期】2018(013)029
【总页数】3页(P25-27)
【关键词】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玻璃酸钠注射液;体外冲击波;联合
【作者】潘科;漆伟;刘奕;徐立新;徐贞杰;向连
【作者单位】404000 重庆三峡中心医院;404000 重庆三峡中心医院;404000 重庆三峡中心医院;404000 重庆三峡中心医院;404000 重庆三峡中心医院;404000 重
庆三峡中心医院
【正文语种】中文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也称退行性膝关节病, 是康复门诊最常见、老年人易患的疼痛疾病, 主要病理特点为关节软骨退变, 骨赘形成和关节畸形, 表现有疼痛、关节肿胀、畸形等症状。
治疗在于如何保护关节软骨, 消肿止痛, 延缓软骨的破坏进程, 从而达到改善关节功能, 最终提高患者生活质量[1, 2]。
本研究旨在观察体外冲击波联
合玻璃酸钠注射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疗效。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4年10月~2017年4月在重庆三峡中心医院康复科住院
的50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纳入标准:符合2001年美国风湿
病学会推荐的膝骨性关节性诊断标准及放射学标准。
将患者采用完全随机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 每组25例。
1.2 治疗方法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玻璃酸钠治疗,治疗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玻璃酸钠联合体外冲击波治疗。
具体如下。
1.2.1 常规治疗常规治疗包括基础疾病及药物治疗。
1.2.2 玻璃酸钠治疗采用玻璃酸钠注射液(山东博士伦福瑞达制药有限公司, 规格:
2 ml∶20 mg)治疗 , 1 次 /周 ,5周为1个疗程。
具体操作:常规消毒后穿刺, 针尖刺入关节腔, 回抽无阻力、无痛情况下向关节腔注射玻璃酸钠2 m1,有关节腔积液者, 将关节液抽出后再注射玻璃酸钠, 注射后活动膝关节1 min, 使药物均匀分布于
关节腔。
1.2.3 体外冲击波治疗预先在患膝伸直和屈曲位确定并标记痛点, 包括膝关节屈伸
活动时、韧带被动牵拉时以及按压时的痛点。
然后将冲击波能量聚焦至压痛点上, 冲击频率为 10 Hz, 治疗能量为 3 bar, 调节冲击波能量聚焦至压痛点上距离, 以让
患者感受到可以耐受疼痛刺激为最佳剂量, 每个部位冲击1000次, 1次/周, 共 5次, 并根据患者有无痛点情况可重复治疗, 最多5次。
1.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1、2、3、4、5周WOMAC 评分。
WOMAC评分:根据患者相关症状和体征来评价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严重
程度及疗效(包括5项疼痛评分、2项僵直评分和17项日常活动功能评分,满分
240分)。
1.4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 采用 t检验。
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1周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治疗3、4、5周WOMAC评分低于治疗前, 治疗4、5周WOMAC评分低于治疗3周,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治疗2、3、4、5周WOMAC评分低于治疗前, 治疗3、4、5周WOMAC评分低于治疗2周,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治疗 2、3、4、5 周 , 治疗组患者WOMAC评分低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
计学意义(P<0.05)。
治疗组治疗2周见效, 治疗3周后疗效达高峰, 后趋于稳定;
对照组治疗3周见效, 治疗4周后疗效达高峰,后趋于稳定。
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WOMAC评分比较(±s, 分)注:与治疗前比较 , aP>0.05, bP<0.05 ;与治疗 2 周比较 , cP<0.05 ;与治疗 3 周比较 , dP<0.05 ;与对照组比较 , eP<0.05组别例数治疗前治疗1周治疗2周治疗3周治疗4周治疗
5周对照组25 192.23±23.31 183.00±20.31a 180.00±21.56a 126.00±24.01b
97.00±10.11bd 96.00±10.09bd治疗组25 198.00±27.36 184.00±21.30a 122.00±21.01be 83.00±11.26bce 77.00±10.06bce 79.00±10.03bce
3 讨论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是软骨细胞不能合成正常的透明质酸以及聚氨基葡萄糖产生的短链蛋白多糖聚合物从胶原网状结构上逸出, 导致软骨基质软化并失去弹性, 丧失强度, 并引起软骨下骨的硬化或囊性变及骨赘形成, 影响整个关节结构,包括软骨下骨、韧带、滑膜、关节囊及关节外肌肉, 最终因关节软骨全部脱失而导致关节畸形和功能丧失[3]。
玻璃酸钠是临床上常用的关节软骨保护剂。
使用玻璃酸钠关节腔注射,能改善滑液组织炎性反应, 增强关节液的粘稠性和润滑功能,保护关节软骨, 促进关节软骨的愈合与再生, 缓解疼痛, 增加关节活动度, 延缓疾病的进程。
本研究对照组中予以膝关节腔内注射玻璃酸钠, 于治疗3周开始有效, 进一步证实玻璃酸钠对
关节的软骨保护作用。
冲击波是一种双相高能量声波, 具有高压强、短周期和高频率等特性, 有研究表明, 冲击波能刺激组织发生成骨和成血管反应, 刺激局部组织释放活性物质[4], 募集骨髓、肌肉和骨膜来源的成骨前体细胞, 促其分化和增殖, 加快愈合[5]。
相关动物实验表明, 体外冲击波治疗可减少骨内压和软骨下骨的水肿, 改善关节周围软组
织结构, 增加力量并加强关节稳定性, 从而缓解疼痛[6]。
该疗法具有非侵入性、治疗周期短、风险低、费用低廉等诸多优势, 已成为一种全新的非手术治疗方法[7]。
本研究中结果显示, 治疗组治疗2周见效, 治疗 3周后疗效达高峰, 后趋于稳定;对照组治疗3周见效, 治疗 4周后疗效达高峰, 后趋于稳定。
综上所述, 通过联合玻璃酸钠注射配合体外冲击波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内外同治, 骨筋肉并重, 可提高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疗效, 且较稳定。
参考文献
【相关文献】
[1]刘宝君, 郑眉成, 谢卫东. 臭氧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观察.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 2007,
13(5):315.
[2] Chard J, Lohmander S, Smith C, et al. Osteoarthritis of the ncet, 2005,
350(9087):1506-1522.
[3] Balazs EA, Denlinger JL. Viscosupplementation: a new concept in the treatment of osteoarthritis. Journal of Rheumatology Supplement,1993, 39(5):3.
[4] Wang CJ, Huang HY, Chen HH, et al. Effect of shock wave therapy on acute fracturess of the tibia:a s tudy in a dog m ode. Clin Orthop Relat Res, 2001(387):112-118. [5]刘沐青 , 郭霞 , 邝适存 , 等 . 冲击波在骨折不愈合或延迟愈合中的应用 . 北京大学学报 (医学版 ), 2004, 36(3):327-329.
[6] Revenaugh MS. Extracorporeal shock wave therapy for treatment of osteoarthitis in the horse:clinical applications. Vet Clin North Am Eqine Pract, 2005, 21(3):609-625. [7] Wang CJ. Extracorporeal shockwave therapy in musculoskeletal disorders. J Orthop Surg Res, 2012(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