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伤风抗毒素免去皮试直接脱敏注射的探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破伤风抗毒素免去皮试直接脱敏注射的探讨
目的:探讨使用TAT抗毒素治疗的患者免去皮试直接脱敏注射。
方法:选择笔者所在医院眼科2012年2月-2015年2月使用TAT治疗的眼外伤及眉弓裂伤患者244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A、B两组,每组122例。
两组给予不同皮试液,观察皮试结果。
结果:A组阳性率为72.1%,B组阳性率为56.6%,两组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字2=6.45,P<0.05)。
结论:在对患者进行TAT 治疗时,因不同的配制方法配制的皮试液对患者进行皮试,检出的阳性结果大不相同,且皮试时检出的阳性率都较高,不利于急诊救治,建议免去皮试,直接进行脱敏注射。
标签:破伤风;皮试;脱敏注射
破伤风是与外伤相关的一种特异性感染,尤其是开放性外伤(深部伤口)者,感染破伤风的风险更高,因此外伤后注射破伤风抗毒素是预防破伤风的主要手段。
在对外伤患者进行预防破伤风治疗时,通常会用到两种抗毒素,一种是人破伤风免疫球蛋白(TIG,来源于人),虽然该类药物免皮试,但由于人破伤风免疫球蛋白属于人的血液制品,虽经过检验合格后才流入医院药品目录,但是也时常会发生血液制品传播传染性疾病的风险[1];同时TIG抗毒素由于价格贵有些医院并未采购该类药物。
另外一种是破伤风抗毒素(简称TAT),是一种含能中和人体破伤风毒素的马血清制剂,由于价格便宜,大部分的医院均采用该类药物为破伤风救治的首选。
但是TAT对人体来说是异种蛋白,具有抗原性,在对患者注射时容易引起过敏反应更严重者可能引起休克[2],所以在临床上对需TAT 治疗患者采取先皮试,后再根据皮试结果采取普通常规肌内注射或脱敏注射疗法。
但临床上不同配制方法得到的TAT皮试液进行皮试,检测出的阳性结果也大不相同,而按传统的判断标准在皮试时检出的阳性率都较高,不利于急诊救治,延长了患者的救治时间。
本文探讨在使用TAT治疗时免去皮试,直接进行脱敏注射,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笔者所在医院眼科2012年2月-2015年2月使用TAT治疗的眼外伤患者,包括刀、剪、铁钉类刺伤眼球及眼周患者及眉弓裂伤患者共计244例为研究对象,其中男154例(63.1%),女90例(36.9%);1~20岁91例(37.3%),21~40岁63例(25.8%),41岁以上90例(36.9%);感染源为带铁锈的物体划伤161例(66.0%),其他感染源(如土壤)83例(34.0%);注射过TAT(曾注射过破伤风抗毒素者为受伤1周前曾注射过者)者61例(25.0%),未注射过TAT者183例(75.0%)。
将其随机分A、B组,每组122例。
两组性别、年龄、感染源、是否曾注射过TAT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表2。
1.2 材料及方法
1.2.1 材料所用的破伤风抗毒素药物为江西生物制品研究所生产,规格为1500 U/0.75 ml/支,所用的溶媒为福州海王药业生产的0.9%氯化钠注射液10 ml/支。
1.2.2 方法
1.2.2.1 皮试液配制方法(1)取0.1 ml TAT原液加0.9 ml生理盐水至1 ml 配制;(2)先抽生理盐水0.25 ml注入0.75 ml原液中,充分摇匀后抽取0.1 ml 加0.9 ml生理盐水至1 ml配制。
A组采用(1)皮试液,B组采用(2)皮试液。
1.2.2.2 试验方法取配制好的TAT皮试液0.1 ml[(1)或(2)]做皮内注射,注射部位:前臂掌侧下段腕横纹上三横指处,与腕横纹方向平行进针,研究表明此处神经末梢分布少,皮肤敏感性低,采用顺皮纹方向进针,减轻药流对局部的刺激,可降低假阳性率的出现[3]。
注射部位皮肤消毒用0.9%氯化钠注射液,用生理盐水消毒皮肤做TAT皮试,也能明显降低假阳性率的出现[4],20 min后观察结果。
1.3 皮试结果判断标准
阴性:皮丘无改变,周围无红肿,无红晕,无自觉症状;阳性:局部皮丘红肿硬结,直径>1.5 cm,红晕超过4 cm,有时出现伪足、局部发痒和出现其他全身反应[5-6]。
皮试结果均由两名有护士执业资格证的护士进行观察判断。
1.4 统计学处理
数据处理采用SPSS 20.0软件进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字2检验,以P<0.05(字20.05,1=3.84,字20.05,2=5.99)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A组阳性率为72.1%,B组阳性率为56.6%,两组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字2=6.45,P<0.05),见表3。
3 讨论
TAT是预防破伤风的主要手段之一,同时也是最有效、最经济的方法,一旦发病,死亡率极高,达20%~40%[7],所以不论TAT皮试结果如何,均需预防用药。
而用不同的方法配制的TAT皮试液进行的皮试所得的结果有明显差异,且阳性检出率均偏高,所以难免会出现因皮试导致延误治疗。
在本次统计的所有病患中,TAT皮试若为阳性的情况下需要进行脱敏注射的比例占所有病患的72.1%,其中不排除假阳性患者[8]。
虽然脱敏注射耗时长,增加了医务人员的工作量,但是从患者的角度去理解,这样的风险系数更低,安全性更高,往往也能
得到病患和家属的理解,也减少了皮试过程中耗费的时间,还减轻护士的工作量,提高工作效率,同时也减轻了患者的痛苦,减少了医患矛盾,增加了患者和医务工作者的互相理解[9]。
另外,现有临床工作者研究出3次完成TAT脱敏注射,从未发生过敏反应即减少一次脱敏注射,减少了患者一次肌内注射的痛苦及等待的时间。
本研究结果表明,A组阳性率为72.1%,B组阳性率为56.6%,两组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字2=6.45,P<0.05)。
说明了不同的配制液进行皮试有明显的差异,患者在不同条件下进行的皮试结果不同,同时阳性检出率也都比较高。
为此,笔者认为在临床上对眼外伤患者进行TAT治疗时,可以打破传统的治疗过程,结合患者病情后考虑免去皮试直接进行脱敏注射。
参考文献
[1]王淑梅,蔡银炜.浅谈破伤风抗毒素在临床的合理使用[J].青岛医药卫生,2013,45(3):205-206.
[2]于国英.1例破伤风过敏患者的护理体会[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9,30(10):1164.
[3]秦丹丹,范定容.双人查对制度对低年资护士判断破伤风皮试阳性结果准确率的影响[J].现代医药卫生,2015,31(20):3159-3161.
[4]邓楠,焦健.提高小儿破伤风皮试阴性率的方法[J].中外医学研究,2013,11(2):60.
[5]周小英,程兰珍.TA T过敏试验判定标准的探讨[J].浙江预防医学,1999,4(S1):118-119.
[6]姜安丽.新编护理学基础[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428.
[7]岳茂杰,李学彪.破伤风8例治愈报告[A]//2000年全国危重病急救医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贵阳,2000.北京: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2000.
[8]顾鹏鹏,邓秋迎.破伤风皮试结果假阳性原因分析及预防对策[J].中国医学创新,2011,8(20):171-172.
[9]王淑琴,张春芳,赵燕,等.减少破伤风抗毒素脱敏注射次数100例临床护理观察[J].内蒙古中医药,2010,29(17):176-1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