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课 绥靖政策与“集体安全”的失败》(同步训练)高中历史第五分册_2024-2025学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30课绥靖政策与“集体安全”的失败》同步训练
(答案在后面)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1、在20世纪30年代,英法等西方国家对法西斯国家的侵略采取了何种政策?
A. 军事对抗
B. 同盟合作
C. 妥协退让
D. 中立自保
2、以下哪个事件标志着绥靖政策的顶峰?
A. 柏林危机
B. 慕尼黑阴谋
C. 苏德互不侵犯条约
D. 波兰战役
3、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绥靖政策未能阻止哪一国家的侵略扩张?
A、意大利
B、德国
C、日本
D、苏联
4、下列哪个事件标志着绥靖政策达到顶点,同时也是“集体安全”试图失败的一个重要标志?
A、慕尼黑协定
B、德国吞并奥地利
C、意大利入侵埃塞俄比亚
D、日本占领中国东北
5、在20世纪前半叶,英法等西方国家对外推行绥靖政策的主要原因是()
A. 缺乏有效的军事手段
B. 怕引起战争的高度消耗与破坏
C. 企图通过牺牲小国利益来保全自身利益
D. 期望与德国、意大利等国家合作,以实现全球霸权
6、以下关于《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 该条约有效遏制了纳粹德国对苏联的侵略
B. 该条约使英国和法国面临巨大的战争压力
C. 该条约使得英法准备牺牲波兰的利益
D. 该条约使得世界反法西斯国家得以形成统一战线
7、以下哪个事件标志着绥靖政策达到顶峰?
A. 《慕尼黑协定》的签订
B. 德国吞并奥地利
C. 苏德签订《互不侵犯条约》
D. 日本侵占中国东北
8、下列关于“集体安全”的说法,正确的是:
A. 集体安全是英法等国在二战爆发后提出的对外政策
B. 集体安全是英法等国在二战爆发前提出的对外政策
C. 集体安全是苏联在二战爆发后提出的对外政策
D. 集体安全是苏联在二战爆发前提出的对外政策
9、下列关于绥靖政策在国际关系中的影响,哪一项描述是不正确的?
A、加速了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步伐
B、增强了国际社会的安全感
C、削弱了反法西斯力量的团结
D、导致了世界大战的提前爆发 10、为什么说“集体安全”在20世纪30年代末遭遇失败?
A、由于各国只关注自身利益,忽视了共同安全
B、苏联的加入使得安全协议变得更加稳固
C、国际联盟在应对法西斯侵略时发挥了重要作用
D、所有国家都成功实施了反法西斯战争
11、绥靖政策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A、积极发展与盟国关系,共同对抗侵略
B、敷行妥协让步,迎合侵略者的无理要求
C、加强军备,积极备战,准备解放被侵略国家
D、通过外交手段,强制侵略者停止侵略
12、1938年慕尼黑阴谋آ发生的原因是什么?
A、英法美等国家担心与德国发生战争,不愿承担战争风险
B、德国在侵略过程中需要更多的领土,进行战略调整
C、英法认为德国是自己的盟友,不应该干涉内政
D、苏联希望避免战争,不希望战争挑起者是其盟友
13、以下哪位领导人的政策被视为绥靖政策的一个重要体现?
A. 约翰·肯尼迪
B. 温斯顿·丘吉尔
C. 弗朗茨·冯·帕彭
D. 塞姆·乌斯特
14、以下哪个事件是绥靖政策导致“集体安全”失败的直接原因?
A. 诺曼底登陆
B. 慕尼黑协定
C. 华沙条约签订
D. 波兰战役
15、绥靖政策达到顶点的标志是下列哪个事件?
A、慕尼黑会议
B、华沙条约组织成立
C、波茨坦公告
D、《大西洋宪章》
16、关于集体安全体系的失败,下列哪一项不是其失败的表现?
A、1938年《慕尼黑协定》的签订
B、波兰、奥地利被德国吞并
C、英法对德国入侵波兰的绥靖政策
D、法西斯同盟的形成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有4小题,每小题13分,共52分)
第一题
阅读以下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1934~1935年,英、法两国沦为侵略军的后方供应基地,“特别政治委员”
负责和游击队的行动保持协调,法国的反抗运动被视为非法,共产党被禁止宣传……到了1936年法西斯主义在欧洲猖獗之际,英国政府通过了《斯科达法》,允许秘密警察在国民党和共产党之间实行“甄别 PURE”,清洗左翼政党,使国内法西斯势力得到加强。
材料二:1939年9月,德国闪击波兰,英法对德国宣战,但英法发动战争仅是维护大英帝国资本主义利益,既不愿意以激进的民主革命方式改变社会,也不愿意主流社会强调弱肉强食的竞争精神, populares和 revolucionarios 才有可能当选。
问题:根据材料,分析英法绥靖政策失败的原因,并指出绥靖政策给世界带来了哪些危害。
第二题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1938年9月,英法两国政府与德国在慕尼黑举行会议,签订了《慕尼黑协定》。
协定规定,捷克斯洛伐克的苏台德区和与奥地利接壤的南部地区割让给德国。
材料二:英国首相张伯伦在慕尼黑会议后说:“我相信这是我们时代的和平。
我们用‘牺牲’一小块土地,以救整个欧洲。
”
问题:1. 请简述慕尼黑会议的主要内容。
2. 结合材料,评价张伯伦的观点。
第三题
题目:
简析绥靖政策与“集体安全”体系的失败原因及其影响。
第四题
阅读以下材料,结合所学,回答问题。
材料一:早在20世纪20年代末期,英国思想家霍布斯鲍姆就提出,德意日法西斯是“欧洲最危险的敌人”,各国和各派应共同制定对付法西斯的“集体安全”计划。
这
一设想在二战前夕被英法倡导的“绥靖政策”所摒弃。
材料二:该政策的背景是当时英、法等西方国家正忙于处理战后遗留问题,恢复战后秩序,改善与苏联等新兴国家的关系。
然而,这种政策的实质是绥靖法西斯侵略,将战争火种转嫁到苏联和殖民地半殖民地。
(1)根据材料一,简要概括霍布斯鲍姆提出的“集体安全”计划的主要内容。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绥靖政策的背景及其影响。
《第30课绥靖政策与“集体安全”的失败》同步训练
及答案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1、在20世纪30年代,英法等西方国家对法西斯国家的侵略采取了何种政策?
A. 军事对抗
B. 同盟合作
C. 妥协退让
D. 中立自保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绥靖政策的定义。
绥靖政策是指英法等西方国家在20世纪30年代对法西斯国家的侵略采取的妥协退让政策。
这种政策在慕尼黑阴谋中表现得尤为明显,因此选C。
2、以下哪个事件标志着绥靖政策的顶峰?
A. 柏林危机
B. 慕尼黑阴谋
C. 苏德互不侵犯条约
D. 波兰战役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绥靖政策的发展历程。
慕尼黑阴谋是英法等西方国家在绥靖政策达到顶峰时,对纳粹德国进行妥协退让的标志性事件。
因此选B。
3、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绥靖政策未能阻止哪一国家的侵略扩张?
A、意大利
B、德国
C、日本
D、苏联
答案:B
解析:二战前夕,绥靖政策主要针对的是纳粹德国的扩张。
法国和英国等西方国家希望通过妥协和让步,避免战争,但最终未能成功遏制德国的侵略步伐。
因此,正确答案是B。
4、下列哪个事件标志着绥靖政策达到顶点,同时也是“集体安全”试图失败的一个重要标志?
A、慕尼黑协定
B、德国吞并奥地利
C、意大利入侵埃塞俄比亚
D、日本占领中国东北
答案:A
解析:慕尼黑协定是绥靖政策的典型例子,这次会议中,英法等国让步给德国,允许其吞并捷克斯洛伐克的苏台德区,这一决策最终导致了事态的发展走向恶化。
因此,正确答案是A。
5、在20世纪前半叶,英法等西方国家对外推行绥靖政策的主要原因是()
A. 缺乏有效的军事手段
B. 怕引起战争的高度消耗与破坏
C. 企图通过牺牲小国利益来保全自身利益
D. 期望与德国、意大利等国家合作,以实现全球霸权
答案:C
解析:绥靖政策是20世纪前半叶英法等西方国家对外推行的一种外交政策,其主要目的是为了维护本国利益。
在这种政策指导下,英法等国对纳粹德国、意大利等国家采取妥协和让步的态度,企图通过牺牲小国利益来保全自身利益。
因此,C项符合题意。
A项是客观原因,B项和D项则与历史事实不符。
6、以下关于《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 该条约有效遏制了纳粹德国对苏联的侵略
B. 该条约使英国和法国面临巨大的战争压力
C. 该条约使得英法准备牺牲波兰的利益
D. 该条约使得世界反法西斯国家得以形成统一战线
答案:A
解析:苏德互不侵犯条约又称《苏德中立条约》,于1939年签订。
这个条约实际上
使苏联避免了被德国和日本同时攻打的危险,但并不能有效遏制纳粹德国对苏联的侵略。
1941年6月,纳粹德国在发动了“巴巴罗萨”行动后,苏联成为了世界反法西斯联盟
的一员。
因此,A项表述不正确。
B、C、D三项说法符合当时的历史事实。
7、以下哪个事件标志着绥靖政策达到顶峰?
A. 《慕尼黑协定》的签订
B. 德国吞并奥地利
C. 苏德签订《互不侵犯条约》
D. 日本侵占中国东北
答案:A
解析:《慕尼黑协定》的签订是绥靖政策达到顶峰的标志,该协定于1938年9月在慕尼黑举行,英国、法国、意大利和德国领导人同意将捷克斯洛伐克的苏台德地区割让给德国,这被历史学家视为对纳粹德国侵略行为的默许,是绥靖政策的极端表现。
B、C、
D选项虽然也是绥靖政策的一部分,但不是其达到顶峰的标志。
8、下列关于“集体安全”的说法,正确的是:
A. 集体安全是英法等国在二战爆发后提出的对外政策
B. 集体安全是英法等国在二战爆发前提出的对外政策
C. 集体安全是苏联在二战爆发后提出的对外政策
D. 集体安全是苏联在二战爆发前提出的对外政策
答案:B
解析:集体安全是英法等国在二战爆发前提出的对外政策,旨在通过国际联盟等国际组织,共同维护成员国间的安全,防止任何国家的侵略行为。
这一政策旨在通过集体行动来对抗侵略,但由于缺乏有效的执行机制和成员国的不一致性,最终未能阻止二战
的爆发。
A、C、D选项的时间点都不正确。
9、下列关于绥靖政策在国际关系中的影响,哪一项描述是不正确的?
A、加速了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步伐
B、增强了国际社会的安全感
C、削弱了反法西斯力量的团结
D、导致了世界大战的提前爆发
答案:B
解析:绥靖政策在二战前的一系列妥协行动,实际上是为了维持各国自身利益而对法西斯侵略行为采取的纵容态度,这种做法加速了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步伐,削弱了反法西斯力量的团结,最终导致了二战的爆发。
因此,B项的描述是不正确的。
10、为什么说“集体安全”在20世纪30年代末遭遇失败?
A、由于各国只关注自身利益,忽视了共同安全
B、苏联的加入使得安全协议变得更加稳固
C、国际联盟在应对法西斯侵略时发挥了重要作用
D、所有国家都成功实施了反法西斯战争
答案:A
解析:在20世纪30年代末,由于各国只关注自身利益,忽视了共同安全的需求,导致集体安全的机制失效,未能有效遏制法西斯势力的扩张,进而导致“集体安全”理念的失败。
因此,选择A。
11、绥靖政策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A、积极发展与盟国关系,共同对抗侵略
B、敷行妥协让步,迎合侵略者的无理要求
C、加强军备,积极备战,准备解放被侵略国家
D、通过外交手段,强制侵略者停止侵略
答案:B
解析:绥靖政策的主要特征是奉行妥协退让,对法西斯侵略者采取软弱、姑息的态度,迎合其无理要求,这是一种对外政策的极端错误。
选项A是对抗侵略的表现,C是积极备战的表现,D则是通过外交手段实现和平的方式,均与绥靖政策的特征不符。
因此,选B。
12、1938年慕尼黑阴谋آ发生的原因是什么?
A、英法美等国家担心与德国发生战争,不愿承担战争风险
B、德国在侵略过程中需要更多的领土,进行战略调整
C、英法认为德国是自己的盟友,不应该干涉内政
D、苏联希望避免战争,不希望战争挑起者是其盟友
答案:A
解析:慕尼黑阴谋是英法等国为了保持自身安全,避免与德国发生大规模战争,而采取的一系列妥协退让的外交策略。
选项B是德国的战略调整,并非英法等国采取慕尼黑阴谋的原因;选项C的说法不符合实际历史;选项D则是苏联的外交策略,与英法等国无关。
因此,选A。
13、以下哪位领导人的政策被视为绥靖政策的一个重要体现?
A. 约翰·肯尼迪
B. 温斯顿·丘吉尔
C. 弗朗茨·冯·帕彭
D. 塞姆·乌斯特
答案:B
解析:温斯顿·丘吉尔在20世纪30年代初期,特别是在1938年的慕尼黑会议上,其政策被视为绥靖政策的一个重要体现。
他当时同意了将苏台德地区割让给德国,以避免战争,这一决策后来被广泛批评为对纳粹德国的绥靖。
14、以下哪个事件是绥靖政策导致“集体安全”失败的直接原因?
A. 诺曼底登陆
B. 慕尼黑协定
C. 华沙条约签订
D. 波兰战役
答案:B
解析:慕尼黑协定(1938年)是绥靖政策的一个典型例子。
英国、法国、意大利和德国在慕尼黑会议上达成协议,将苏台德地区割让给德国,以换取德国承诺不进一步侵略。
这一事件被视为绥靖政策的顶点,它直接导致了德国在随后的日子里继续扩张,最终导致了“集体安全”体系的失败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其他选项中的事件与绥靖政策或“集体安全”的失败没有直接关系。
15、绥靖政策达到顶点的标志是下列哪个事件?
A、慕尼黑会议
B、华沙条约组织成立
C、波茨坦公告
D、《大西洋宪章》
答案:A
解析:慕尼黑会议后,英、法等国对德国的侵略行为采取了妥协态度,不加抵制,这是绥靖政策最典型的代表,标志着绥靖政策达到顶点。
16、关于集体安全体系的失败,下列哪一项不是其失败的表现?
A、1938年《慕尼黑协定》的签订
B、波兰、奥地利被德国吞并
C、英法对德国入
侵波兰的绥靖政策 D、法西斯同盟的形成
答案:D
解析:法西斯同盟的形成不是绥靖政策和集体安全体系失败的表现,相反它是在这些失败背景下形成的。
英法对德国入侵波兰采取绥靖政策,波兰、奥地利被德国吞并,这些都是集体安全体系失败的具体表现。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有4小题,每小题13分,共52分)
第一题
阅读以下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1934~1935年,英、法两国沦为侵略军的后方供应基地,“特别政治委员”负责和游击队的行动保持协调,法国的反抗运动被视为非法,共产党被禁止宣传……到了1936年法西斯主义在欧洲猖獗之际,英国政府通过了《斯科达法》,允许秘密警察在国民党和共产党之间实行“甄别 PURE”,清洗左翼政党,使国内法西斯势力得到加强。
材料二:1939年9月,德国闪击波兰,英法对德国宣战,但英法发动战争仅是维护大英帝国资本主义利益,既不愿意以激进的民主革命方式改变社会,也不愿意主流社会强调弱肉强食的竞争精神, populares和 revolucionarios 才有可能当选。
问题:根据材料,分析英法绥靖政策失败的原因,并指出绥靖政策给世界带来了哪些危害。
答案:
原因:
1.英法等国在侵略面前推行绥靖政策,助长了法西斯德国的侵略气焰,加速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2.英法等国家在战争中的消极备战态度,导致战争初期战场形势的恶化。
3.英国政府在国内加强法西斯势力,清洗左翼政党,使得国内民主力量受到削弱。
危害:
1.加速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给世界带来了深重灾难。
2.扩大了战争范围,使战争持续时间更长,危害程度更严重。
解析:
本题考察了学生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要求学生根据材料描述,分析英法绥靖政策失败的原因以及给世界带来的危害。
在分析原因时,要注意从多个方面进行思考,如政策实施的影响、国内外环境等因素。
在阐述危害时,要明确指出绥靖政策对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推动作用和对全球的影响。
第二题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1938年9月,英法两国政府与德国在慕尼黑举行会议,签订了《慕尼黑协定》。
协定规定,捷克斯洛伐克的苏台德区和与奥地利接壤的南部地区割让给德国。
材料二:英国首相张伯伦在慕尼黑会议后说:“我相信这是我们时代的和平。
我们用‘牺牲’一小块土地,以救整个欧洲。
”
问题:1. 请简述慕尼黑会议的主要内容。
2. 结合材料,评价张伯伦的观点。
答案:
1.慕尼黑会议的主要内容是:英法两国政府与德国在慕尼黑举行会议,签订了《慕尼黑协定》,将捷克斯洛伐克的苏台德区和与奥地利接壤的南部地区割让给德国。
2.张伯伦的观点是错误的。
慕尼黑会议的妥协政策实质上是绥靖政策的一种表现,它助长了法西斯国家的侵略野心,加速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张伯伦认为通过牺牲
一小块土地可以换来整个欧洲的和平,这种想法是短视的,没有看到绥靖政策只会让侵略者得寸进尺。
历史证明,慕尼黑会议的失败是绥靖政策失败的标志,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重要原因之一。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慕尼黑会议的认识和对绥靖政策评价的能力。
通过对材料的分析,学生需要理解慕尼黑会议的主要内容,以及张伯伦的观点及其评价。
解答时,要准确把握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对慕尼黑会议的影响进行评价。
第三题
题目:
简析绥靖政策与“集体安全”体系的失败原因及其影响。
答案:
绥靖政策与“集体安全”体系的失败,是20世纪30年代国际社会面临的重要挑战,它极大地削弱了欧洲的防御体系,加速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和扩大。
以下是其失败的原因及其影响的简析:
1.绥靖政策的失败原因:
•短视的政治考量:绥靖政策本质上是一种消极的外交策略,其出发点是逃避战争和追求短期的政治利益,忽视了纳粹德国扩张的长期威胁。
英国和法国的政治家过于担心与德国发生直接冲突会带来的巨大损失,故不断退让,试图用妥协的方式解决问题。
•对法西斯侵略意图的误判:西方国家在很大程度上低估了希特勒的野心和征服国家战略的彻底性。
他们认为战争在德国赢得二次大战前是不可避免的,但或许可以通过牺牲一个小国来延缓战争的到来。
然而,这种方式最终只会加速战争的爆
发。
•缺乏实质性的防御准备:绥靖政策导致许多国家未能集中资源进行有效的防御建设或军事改革,战争的长远威胁被忽视,使得各国在面对真正战争时显得捉襟见肘。
•国际联盟和“集体安全”体系的失效:法西斯国家以牺牲弱小国家利益为代价,摊牌合意,使集体安全体系成为一种“空壳”。
各国相互抱有依赖不同力量的自保心态,失去了共同防御方案的有效性。
2.“集体安全”体系的失败原因:
•机制不健全:集体安全体系依赖于世界各国的积极参与和协作共同防御,但缺乏有效的执行机构和广泛共识。
国际联盟的权限有限,很多时候无法对小国被侵略的事件作出有效回应。
•大国之间的矛盾与冲突:绥靖政策的背后反映出美苏等大国在国际秩序中的矛盾和不信任,特别是美英与法西斯德国之间的矛盾激化。
这种矛盾削弱了“集体安全”体系的凝聚力和实际执行能力。
•缺乏坚定的牵头国:有效执行“集体安全”的机制需要一个主导国提供牵引作用。
但1930s年未形成这样的国家,国际联盟的尝试并未奏效。
解析:
•解析要点一:绥靖政策与“集体安全”体系的区别:两者的存在背景和目的不同,前者是为了避免直接与法西斯国家开战以换取短暂的和平,而后者是为了建立一种共同防御机制以防止侵略行为。
在此背景下,理解两者的目的和手段上的差异对于分析它们的失败至关重要。
•解析要点二:多方综合因素:除了直接提及的原因外,须结合主观决策(如对希
特勒意图的误判)、国际政治环境和联盟内部分歧等多重因素来理解其失败过程。
•因果分析:如何通过具体事例和历史背景阐明这些原因是如何相互作用,共同导致了绥靖政策和集体安全体系的失败,是关键内容。
第四题
阅读以下材料,结合所学,回答问题。
材料一:早在20世纪20年代末期,英国思想家霍布斯鲍姆就提出,德意日法西斯是“欧洲最危险的敌人”,各国和各派应共同制定对付法西斯的“集体安全”计划。
这一设想在二战前夕被英法倡导的“绥靖政策”所摒弃。
材料二:该政策的背景是当时英、法等西方国家正忙于处理战后遗留问题,恢复战后秩序,改善与苏联等新兴国家的关系。
然而,这种政策的实质是绥靖法西斯侵略,将战争火种转嫁到苏联和殖民地半殖民地。
(1)根据材料一,简要概括霍布斯鲍姆提出的“集体安全”计划的主要内容。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绥靖政策的背景及其影响。
答案:
(1)霍布斯鲍姆提出的“集体安全”计划主要内容:建立一个国家联合阵线,共同对抗法西斯侵略;制定对付法西斯的策略。
(2)绥靖政策的背景:英法等西方国家忙于处理战后遗留问题,改善与苏联等新兴国家的关系。
影响:加剧了法西斯侵略的嚣张气焰,助长了法西斯势力,最终导致了二战的爆发。
解析:
(1)根据材料一,霍布斯鲍姆提出的“集体安全”计划的主要内容是建立一个国家联合阵线,共同对抗法西斯侵略,并制定对付法西斯的策略。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绥靖政策的背景是英法等西方国家在二战前夕忙于处理战后遗留问题,恢复战后秩序,改善与苏联等新兴国家的关系。
这种政策的实质是绥靖法西斯侵略,将战争火种转嫁到苏联和殖民地半殖民地,最终导致了二战的爆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