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T法测样品孔径实验报告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N2吸附BET法测定材料的比表面积与孔径分布结果如下:
(1)BET Surface Area: 111.0880 m²/g
(2)BJH Adsorption cumulative volume of pores : 0.281610 cm³/g
(3)BJH Adsorption average pore width (4V/A): 7.5497 nm
2、N2吸附BET法测定材料的比表面积与孔径分布作图与分析如下:
Fig.1. The adsorption-desorption isotherm of the resulting test sample
实验图解:
图1给出了样品在N2中的吸附-脱附等温线,ABCDE为吸附支,ABCD’E 为脱附支,线型接近Ⅳ型。

在相对压力高于0.75时氮气吸附体积急剧增加。

Ⅳ型等温线一般由介孔固体产生,介孔中毛细凝聚会引起滞后环。

临界温度以下,气体在中孔吸附剂上发生吸附时,首先形成单分子吸附层,对应图中AB段,当单分子层吸附接近饱和时(达到B点),开始发生多分子层吸附,从B到C点发生多分子层吸附。

当相对压力达到发生毛细凝聚的值时,开始发生毛细管凝聚,
对应CD段,CD段随相对压力的变化比较缓和,说明孔分布比较宽。

当所有孔均发生凝聚后,吸附只在远小于内表面积的外表面发生,在相对压力接近1时,在大孔上吸附,曲线上升,对应DE段。

由于发生毛细管凝聚,在这个区内观察到滞后现象,观察迟滞回线的形状发现接近于H2型,由此推测孔结构模型是不均匀分布孔的典型模型,呈锥形或双锥形毛细管状孔,侧边封闭而两端开通的楔形孔。

Fig.2. The pore size distribution of the resulting test sample
实验图解:
图2给出了样品的孔径分布曲线,显示最大孔径位于1.7-20 nm,进一步表明样品的介孔孔结构。

由于峰不是很宽,说明材料的孔径均匀性较好。

在8.612 nm 处峰值最高,为0.0198 cm³/g·nm。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