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考核能力训练:概括能力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阅读考核能力训练:概括能力
语言概括能力是指一个学生对身边事物或文章内容所具有的归纳、简要复述和总结能力。

语言概括能力的考核主要体现在以下三方面。

①是否能用简洁的语言,简明扼要地概括文章中所描述的人或事物的特征。

具体表现为:
【1】叙事或写人文章:概括人物的性格特点或精神品质;
【2】说明文:概括出说明对象的性质、用途、功能、作用等;
【3】写景文章:概括出景物的特点;
【4】抒情文章:概括出人物的思想情感等。

②是否能根据题目要求,简洁完整地对文章整体或局部内容进行概括性复述。

具体表现为:
【1】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或故事情节;
【2】概括出某段的段落大意;
【3】概括出事件发生发展的不同阶段等。

③是否能用准确(明确)而又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文章的主要内容或人物的行为情感。

发生了什么事,讲了什么内容,事物有什么样的特点、表达了什么情感等。

一、如何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1】谁做了什么,结果怎样
【2】起因、经过和结果
【3】起因、发展、高潮和结果
【4】起因、转折、递进、高潮和结果
叙事的要素:
1.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起因、经过、结果)
2.环境、人物、主要内容(情节)
【1】环境:人物活动的环境、事情发展的背景
环境:自然环境(时间、地点、季节、气候、花草鸟虫、江河湖海)和社会环境(活动的具体背景、处所、氛围、风俗、人际关系)【2】人物:思想性格
正面描写(肖像(外貌)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和侧面描写(侧面烘托,用别人的言行或周围环境反映主要人物)【3】情节(主要内容)--典型的情节
序幕、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尾声
例题:
80枚果子
①他跪在老母亲面前,吐露了想要出去闯一闯的心声,又向母亲道了声“春节时一定回家”的话之后,使决绝地挥挥手,头也不回地走出了家。

②连番的奔波后,他在距离家乡千里之遥的山区找到了一份生计——矿下作业。

虽然工作苦、累,但还算心善的老板和不菲的工资,以及那些善良的工友们却让他苦中有乐。

③有一天,矿上放假,独自跑到山上透透气的他,无意中发现了一些血红色的果子。

这些果子,在如此寒冷的冬季里竟也油亮亮、红火火,让他忍不住摘了一个。

一嚼,满口生津、齿颊留芳!于是,他狠狠地摘了满满两裤袋。

④回到工棚,他悄悄地数了数,有92枚果子。

他把其中的80枚放在了包裹中。

距离新年还有几天,他本可以亲自带着那些果子回家,但他怕时间久了果子会被风干。

为了让母亲提前感受到他的孝心,他求了老板,用快递把包裹寄往他的家里。

家乡没有电话,他在包裹里又附了一封信,嘱托家里邻居家的大姐多关照他的母亲,叫她趁新鲜把这些果子吃了。

信写毕,他感觉母亲仿佛就在面前,吃着野果,满脸荡漾着幸福。

⑤留下了的12枚,他是打算分给同住的12位工友的,就在他准备回家的前一晚,他拿出了留下的那些连自己都舍不得吃的野果,正准备要分发给对他一直很好的工友们时,一个在这地方土生土长的工
友却如临大敌般地告诉他,这果子虽漂亮,却是有毒的!还说幸亏他吃得少,要是贪了嘴,那后果可就真的不堪设想了。

⑥愣了半天的他,抓起行李,疯了一样地冲进了风雪中。

他连夜买了火车票,坐在了开往家乡的火车。

一路上,他的心很痛,一阵一阵地像刀绞。

那80枚果子会给老母亲带来怎样的灾难……
⑦傍晚时到了县城,家乡也下了大雪。

更让他心急如焚的是,通往自己家里的那段路,因为风雪太大,根本通不了车。

他呆了一下,突然就发了疯似的在风雪中疾奔起来,再冷的风,再大的雪,对他来说,现在也成了无关紧要的事。

就这样,他一路地跑,鞋子掉了都没顾得上回头去捡。

⑧一直到了深夜,他终于跑到了家。

气喘吁吁地推开房门,却发现母亲正坐在桌旁,桌上,正放着一盘鲜红的果子。

听到响动,老母亲揉了揉眼,看到了眼前的他,然后颤动着有点干燥起皮的嘴唇:“儿呀,你……娘终于等到你回来了。

你的脚……”她心疼地看着儿子那双满是泥雪的脚。

⑨他顾不上解释,急忙问:“这些果子,您吃了吗?”
⑩“哪能呢!这么好看的果子一定很贵吧?娘知道你孝顺,一定连自己都舍不得吃一个就全给娘了,娘得等着你,等你回来,咱娘俩一起吃啊……”
“娘啊!”他不等母亲把话说完,就一把抱住母亲,把头深深地埋在了母亲的怀中。

练习题
1.本文讲述了一个儿子寄果子回家,发现果子有毒,连夜赶回家救母亲,最终母子平安的故事。

(2分)
2.本文叙述的“80枚果子”的故事。

请按如下要求简要概括。

(3分)
(1)起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经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结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

(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本文故事情节此起彼伏,扣人心弦,请在下面空白处中,填入相应的故事情节发展。

外出打工发现果子→→→→→母子团聚
第1题参考答案:本文讲述了一个儿子想方设法回家救母亲,最终母子平安团聚的故事。

第2题参考答案:起因:儿子外出打工时在山上发现了好吃的果子。

第3题参考答案:文章讲述了儿子外出打工发现了好吃的果子(起因),果子寄出去后才知道有毒(发展),他连夜想方设法冒着风雪赤脚赶回家(高潮),发现母亲没舍得吃,俩人被这种亲情(孝顺、无私的母爱)感动(结果)。

提示:将文章内容分别按“起因、经过、结果”或“起因、发展、高潮、结果”来概括,会更容易简洁明了地概括出文章主要内容。

第4题参考答案
外出打工发现果子(起因)→给母亲寄果子(递进)→工友告诉他有毒(转折)→连夜买票往家赶(发展)→路不通车,赤脚回家(高潮)→ 母子团聚(结果)
一个婴儿的拥抱
①我们是餐馆里唯一带孩子就餐的顾客,我把伊瑞克放进一把高高的婴儿椅里。

突然,伊瑞克高兴地尖叫起来:“嗨,嗨……”并兴奋地用手拍打着椅把。

当伊瑞克高兴地咯咯笑着扭动身体时,他的眼睛笑得起了皱纹,嘴巴咧开着,露出了没牙的牙床。

我环顾四周,找到了让他快乐的根源。

那是一个穿着肥大裤子的老头,脚指头从鞋子里戳出来,衬衫很脏。

我们离他比较远,但我相信他身上一定很臭。

②那个老头的手挥舞着,“嗨,我看见你了,小家伙。

”我和丈
夫交换了一下眼神,“我们该怎么办?”伊瑞克继续大笑着回答:“嗨,嗨。

”餐馆里的每个人都看着我们,脸色古怪。

③我们点的饭菜来了,那个老头大喊:“你们点小馅饼蛋糕了吗?你们知道躲猫猫(一种把脸一隐一现以逗小孩的游戏)吗?嗨,瞧,他知道躲猫猫。

”没有人认为那老头是可爱的,他显然喝醉了,我和我丈夫感到很困窘。

我们默默地吃着饭,伊瑞克则在为那个欣赏他的流浪汉表演自己的拿手好戏,那个老头把他大大地赞美了一番。

④我们终于吃完了饭,丈夫去结账,我抱着伊瑞克去停车场等他。

那老头就稳稳地坐在门口。

“上帝,让我在他对伊瑞克说话之前顺利地走出去吧。

”我在心里祈祷着。

当我走近那个老头的时候,我转过身,试图横跨一步躲过他,避免他呼出的空气吹到我们脸上。

但是,当我这么做的时候,伊瑞克努力把小小的身体向外斜伸出去,张着胳膊,做出“抱抱我”的姿势。

我还没来得及阻止他,伊瑞克就已经从我的怀里向那个老头扑过去了。

⑤一刹那间,一个身上带着臭味的老人和一个充满乳味的小婴儿的爱达到了完美的极致。

伊瑞克表现出来的是完全的信任和爱,他温顺地把他的小脑袋靠在老人肩膀上。

老人的眼睛紧闭着,我看见泪珠在他的睫毛上闪烁着。

他用他充满污垢、痛苦和艰辛劳作的手托着婴儿,抚摸着他的后背。

这么短的时间里他们建立起这么深厚的爱,我站在旁边,肃然起敬。

老头抱着伊瑞克,轻轻地摇着,用一种坚定的、命令的口吻对我说:“你要好好照顾这个孩子。

”我的喉咙里像卡着一块石头,好不容易才说:“我会的。

”他颇不情愿地将伊瑞克递给我,看起来非常伤心。

我接过伊瑞克,那老头又说:“愿上帝保佑你,太太,你已经给了我一份最珍贵的礼物。


⑥我除了低声说“谢谢”之外什么也说不出来。

我抱着伊瑞克,向汽车跑去。

丈夫看到我哭,并且把伊瑞克抱得那么紧时,他感到莫名其妙,只有我知道为什么。

我刚刚亲眼目睹了一个看不见罪恶、不懂得评判的小婴儿表现出来的爱。

我的伊瑞克看见的是一个人的内心,而我,他的妈妈,看到的则是一套衣服。

这是我的小婴儿给我上的最好的一课。

练习题
1.本文讲述了一个____________________的故事。

(2分)
2.请简要概括本文的故事内容。

(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3.文章中我对老头的情感先后发生了哪些变化,请填在空格处。

(3分)
嫌弃→警惕→_____→_____→_____
二、如何概括段落大意
本段中凡是“介绍、背景、引入、铺垫、具体解释(说明)、补充(强调)”性内容,全部删掉,把余下的内容合在一起,就是这段话的段落大意。

谁/什么+是什么/干什么/怎么样
例题:
旅行鸽
旅行鸽和普通的鸽子非常相似。

不过,它的后背是灰色的,似乎还有些发蓝,而胸前的颜色又是鲜红的,所以看上去是那么的绚丽多彩。

旅行鸽不仅好看,而且数量繁多,曾经是地球上数量最多的鸟类之一。

当它们组成庞大的队伍,唱着高昂响亮的歌儿,飞过北美洲上空时,鸟群遮住了阳光,地面上一片昏暗。

有的旅行鸽的队伍长达十五公里,宽两公里,数量足有两亿只。

改变旅行鸽命运的,是它的肉食用起来味道鲜美。

如果用棍棒向天空挥动几下,就能打下好几只旅行鸽。

如果用猎枪,捕杀几百只甚至几千只就更不在话下了。

这就是当时的事实。

那时候,每天都有几百万只旅行鸽被火车送到城里,变成了餐桌上的佳肴。

随着人们对森林的大面积砍伐和狩猎活动的普遍进行,旅行鸽的数量逐渐减少。

1900年的一天,随着一声枪响,最后一只野生的旅行鸽被击伤了。

1909年,曾经有铺天盖地阵容的旅行鸽,只剩下三只了,它们生活在一家动物园里。

1919年9月1日,最后一只旅行鸽在这家动物园中死去,美国所有的报纸和电台都报道了这一消息。

旅行鸽从铺天盖地到物种灭绝,只有短短的五十年时间。

而在二十世纪,竟有数以百计的动物,从地球上永远地消失了。

练习题
1.全文围绕什么内容展开说明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2.用“┈┈”画出文中表示“绚丽多彩”意思的句子;用“……”画出文中表示“铺天盖地”意思的句子。

3.你认为旅行鸽灭绝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本文主要介绍了旅行鸽哪些方面的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请概括下面文字的段落大意
例1 旅行鸽不仅好看,而且数量繁多,曾经是地球上数量最多的鸟类之一。

当它们组成庞大的队伍,唱着高昂响亮的歌儿,飞过北美洲上空时,鸟群遮住了阳光,地面上一片昏暗。

有的旅行鸽的队伍长达十五公里,宽两公里,数量足有两亿只。

参考答案:旅行鸽数量繁多。

例2 有一天,矿上放假,独自跑到山上透透气的他,无意中发现了一些血红色的果子。

这些果子,在如此寒冷的冬季里竟也油亮亮、红火火,让他忍不住摘了一个。

一嚼,满口生津、齿颊留芳!于是,他狠狠地摘了满满两裤袋。

参考答案:他在山上发现了果子。

例3 回到工棚,他悄悄地数了数,有92枚果子。

他把其中的80枚放在了包裹中。

距离新年还有几天,他本可以亲自带着那些果子回家,但他怕时间久了果子会被风干。

为了让母亲提前感受到他的孝心,
他求了老板,用快递把包裹寄往他的家里。

家乡没有电话,他在包裹里又附了一封信,嘱托家里邻居家的大姐多关照他的母亲,叫她趁新鲜把这些果子吃了。

信写毕,他感觉母亲仿佛就在面前,吃着野果,满脸荡漾着幸福。

参考答案:他把果子寄给了母亲,并且附信嘱托邻居家的大姐关照母亲。

综合说明:通常一段话中,前面部分的铺垫、引入、背景介绍内容,在概括段落大意时均需删掉,中间部分和后面部分会有具体说明、解释和补充内容,也需要删掉,余下的即是段落大意。

三、如何概括人物性格特点
要想表现一个人的性格特点或精神品质,最常见的途径有三个:
【1】具体事例
【2】人物的行为(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神态、心理)
【3】侧面描写
例题:
卖伞姑娘(片断)
①“先生,您需要一把伞吗?”正准备骑上车子的我,突然听到一个轻盈、温馨的声音。

回过头我才发现单位大门外的路灯下站着一位姑娘,怀里抱着一捆雨伞。

她有十六七岁的样子,穿着鹅黄色的薄毛衣和黑色的长裙,背光站着,我看不清她的脸庞。

②我的确是需要一把伞呀!我停下来,仔细地把她怀抱中的十几把雨伞挑了一遍。

我那时世俗地想:街头小贩的东西十有八九是假冒伪劣,既然急需,那就买吧,但挑挑拣拣的事儿是不能掉以轻心的。

③那姑娘极有耐心地把我打开包装的雨伞又一一地装上。

她蹲下来时,一头长发几乎垂到地上,发梢上一缕缕地淌着雨水。

④“姑娘,你卖的是雨伞,为什么不自己用一把?看你,小心淋病了。

”我嘴上这么说,手里却没停下挑拣的动作。

⑤“一用就卖不出去了,这是我这学期的生活费……”姑娘说了半截,止住了话头。

我才明白,眼前的这个小贩是个学生。

我想接着问她其他的情况,但她再不肯说一句话了,只是细心地拾掇着被我弄乱
的雨伞。

⑥事情就这么简单,简单得如同到集贸市场那样。

但那个雨夜及时出现的那把雨伞却罩着我。

而且,我刚走到半路时,原本温柔细腻的雨丝变成了瓢泼狂暴的大雨。

因而,那把雨伞便更显得尤为体贴、尤为及时……
⑦隔了两天,我无意中翻阅晚报时,在一版右下角看到了一幅图片报道。

虽然那晚我没有看到卖伞姑娘的面孔,但我从衣着的款式、颜色和报道的内容上却立即断定,她就是我遇见的那个卖雨伞的姑娘。

图片报道简练得只有几句说明:“这位贫困大学生昨晚在勤工俭学卖雨伞时,挺着感冒了好几天的病体,因冒雨等待一位付款时掏掉了四百余元钱的顾客,而昏倒在街头……”那个因付款而掏丢了四百多元钱的人肯定不是我,如果是我,那就太富有戏剧性了,而且我对她的挂念也会有充分的理由。

报纸上没有她就读的校址,只有她的很美的名字。

阅读全文,请你说说文中卖伞姑娘有哪些主要性格特点?(2分)答题思路分析
1.在从全文概括人物的性格特点时,首先要考虑事件,本文的事件是小姑娘一直等丢钱的人来,这在选文的最后一段,采用的是侧面描述(作者是从报纸上看到的消息),其实是通过侧面描述来当作事例,来表现人物性格特点,我们可以概括出的性格特点为:拾金不昧。

需要注意的是,通常同学们在答到拾金不昧时,觉得已答完了,但其实没有,少了从行为方面概括人物的性格特点。

2.选文第③段中有人物的动作描写:“那姑娘极有耐心地把我打开包装的雨伞又一一地装上。

她蹲下来时,一头长发几乎垂到地上,发梢上一缕缕地淌着雨水。

”概括出有耐心。

3.选文第⑤段中,前部分有段人物的行为描写:“'一用就卖不出去了,这是我这学期的生活费……’姑娘说了半截,止住了话头。

我才明白,眼前的这个小贩是个学生。

我想接着问她其他的情况,但她再不肯说一句话了”。

通过这段描写,我们可以想到的是,小姑娘通过自己的劳动来挣学费,但又不希望别人因为可怜她,才买她的伞,因
此后面不再说话,我们可以得到的人物性格特点是:自立和自尊心强。

后面的那句“只是细心地拾掇着被我弄乱的雨伞。

”其实已点明了人物的另一性格:细心,但因为只是顺便提到,题目要求写主要性格。

因此这一性格特点可以不答。

4.将上面的性格特点汇总,并进行排序。

参考答案:她是一个拾金不昧、自立、自尊心强、有耐心的人。

注:概括人物的性格特点时,要对人物的性格特点由主到次进行排序,可以防止意外扣分。

四、说明文中的概括题
【1】事物性说明文:说明某一事物的性质、特征、作用、功能
【2】事理性说明文:阐明事理(规律)
说明文在概括能力考核上有两类:
【1】概括说明对象的性质、特征、作用、功能等;
【2】概括出这篇文章说明了什么规律即可。

例题:
太阳能
①传统的石化能源正在一天天的减少,同时全球还有20亿人得不到正常的能源供应。

这个时候,全世界都把目光投向了可再生能源,希望可再生能源能够改变人类的能源结构,维持长远的可持续发展。

太阳能是当前既可获得能量,又能减少二氧化碳等有害气体和有害物质排放的可再生能源之一。

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实行“阳光计划”,开发太阳能能源。

如美国的“光伏建筑计划”、欧洲的“百万屋顶光伏计划”、日本的“朝日计划”以及我国已开展的“光明工程”等。

②太阳能每秒钟到达地球的能量达1.7×1014千瓦,如果我们把地球表面0.1%的太阳能转为电能,转变率5%,每年发电量即可有望达到7.4×1013千瓦,相当于目前全世界能耗的40倍。

因此,太阳能资源是非常丰富的能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是人类能够自由利用的重要能源。

③资料显示,我国大部分地区太阳能资源丰富,太阳能资源开发潜力巨大。

全国总面积2/3以上地区年日照时数大于2000小时,理论
储量达每年17000亿吨标准煤。

大多数地区年平均日辐射量在每平方米4千瓦时以上,陆地面积每年接受的太阳能辐射相当于上万个三峡工程发电量的总和。

④太阳能开发成本低廉,前景广阔。

近十年来,我国的太阳能利用产业得到快速发展。

特别是太阳能热水器,已初步形成较为完善的产业体系。

据预测,今后15年内,太阳能热水器将以20%左右的速度增长,全国城乡家庭使用太阳能热水器的户数将达总户数的25%。

随着太阳能利用方式研究的发展,太阳能空调也已经有了较为成熟的产品,有望今年走进百姓生活。

太阳能路灯、太阳能手机、太阳能无冲洗卫生间等一系列太阳能产品正处于开发应用阶段。

现在我国成了石油净进口国,对太阳能发电有了很大的需求。

目前,我们国家已制定了相关政策,鼓励把太阳能作为替代能源。

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到处阳光到处电”将成为我们的生活现实。

练习题
1.与传统的石化能源相比,太阳能资源有哪些明显的优势?(3分)
2.太阳能资源都有哪些用途?(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
3.太阳能资源有哪些特点?(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
答题思路
这三道题都是说明文阅读考试中出现频率最高的概括能力题,在事物性说明文中,通常是以考核事物的性质、特征、作用、意义等形式出现的。

答题时可通过“关键词导引法”(该方法在本书第三章中有详细介绍)先确定答案所在的区域,然后再在原文中进行寻找。

第1题说明文中有一种说明方法叫“作对比”,通过对比的形式,来突出事物的特点,所以查看全文中哪些地方都运用了对比,可以非常快地概括出太阳能资源的优势。

比如说文章的第一段,我们可知太阳能资源的优势是:属于可再生资源,且环保无污染。

但有些说明文中,却不一定会明显地运用“作对比”的说明方法,这样就需要我们答题时在脑海中“作对比”,如果对比成立,那就是它的“优势”。

比如,第③段中说太阳能资源非常丰富,但并没有和传统能源进行对比,这时我们可尝试对比,因为相比之下的储存量有限,故对比成了,便得到太阳能资源的另一个优势——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最后一段说“太阳能资源成本低廉”,但我们无法在文章中看到它与传统能源,比如说石化资源相比,哪个更低廉,所以无法作对比,这样成本低廉不能作为它的优势。

第1题参考答案:太阳能资源与传统石化资源相比,有可再生,环保无污染,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优势。

第2题同样,我们可以先确认答案所在范围,有的题一眼就能看出来,如果无法一下子看出,则需要通过“关键词导引法”来确认。

那么,这道题的答案范围就在最后一段。

我们将最后一段内容用我们此前学过的概括办法,删掉具体说明、补充内容和不相关的内容后,便可得到正确答案。

在这时,如果原文语言已经较为简洁,可以以原文中的内容为主,删掉不必要内容,进行答题。

第2题参考答案:太阳能热水器已得到广泛应用,太阳能空调太阳能路灯、太阳能手机、太阳能无冲洗卫生间等一系列太阳能产品正处于开发应用阶段。

第3题事物性说明文以说明事物的性质、特征、作用、意义等为主,本文也是以说明太阳能资源的特点为主。

因此,它的特点需要从全文中进行概括。

从第①段中,可概括出其特点为环保无污染,可再生。

第②段、第③段中,第③段的资源丰富与第②段的取之不尽、用之不竭表达内容和方法相近,故应将第②段、第③段在概括时合并,所以得出的特点为: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第④段中,可概括出“成本低廉,前景广阔”。

第3题参考答案:太阳能资源有着可再生,环保无污染,取之不
尽、用之不竭,成本低廉,前景广阔的特点。

注:同学们也许发现了,用我们讲过的概括方法,即“凡是介绍、背景、引入、铺垫、具体解释(说明)、补充(强调)性内容全部删掉”,在说明文中会更加容易找到答案。

比如文章第④段中:“近十年来……”到本段结束,都属于补充说明内容,全部删掉,即可得到答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