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2022届韶关市一模(解析版)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导致中国产业双路线输出的主要原因是()
A.生产成本 变化美国、日本、欧洲等发达经济体能吸引制造业回流的条件主要有()
①政策扶持
②劳动力价格降低
③需求量剧增
④机器代人的普及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3.为应对双路线产业输出格局,我国可以()
5. “一流大学”本科毕业生的流向将会()
A. 促进不同等级城市均衡发展B. 增加流入城市的经济活力
C. 促进不同等级城市等级提升D. 减少流出城市的就业机会
6. 新一线城市为吸引更多的“一流大学”本科毕业生,可以()
A. 调整“一流大学”学科建设B. 优化产业的空间布局
C. 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D. 营造良好的创业环境
13.与河流三角洲相比,冰碛垄堆积物()
A.颗粒较小B.粗细混杂C.大小均匀D.碎屑表面光滑
14.冰川消融区的前端常发育出辫状水系的原因有()
①冰川消融量较小
②冰川消融具有季节性
③冰川谷比较宽阔
④冰川谷地势比较陡峭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12题详解】阅读图文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所谓的冰碛垄,是冰川搬运、堆积下来的巨大石块,呈垄状堆积。其形成过程是:岩层风化产生裂隙和破碎物,冰川形成后,在冰川运动过程中,冰川侵蚀岩层,并将巨大岩石块搬运至冰川末端,随着海拔降低,气温升高,以及全球变暖等原因,末端冰川融化,在冰川末端的山谷地带沉积物大量堆积,形成垄状堆积地形,即冰碛垄。说明冰川体消融的前端受气温影响较大,由于海拔较高,长时间气温较稳定,因此冰川体消融前端较稳定,故C正确,排除ABD。答案选择C。
A.夏季降水量大于蒸发量B.冬季土壤表层冻结蒸发弱
C.夏季植被覆盖率高蒸腾强D.冬季植被覆盖率低蒸腾弱
16.科尔沁沙地流动沙丘移动幅度最大的季节最可能是()
冰架是指与大陆架相连的冰体延伸到海洋的部分。强风作用会使冰架脱离大陆冰体,漂向低纬海区形成漂移的冰山。下图为根据卫星微波遥感数据绘制的1999-2010年南极洲威德尔海及周边海域冰山漂移轨迹。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0.1999~2010年威德尔海及周边海域冰山的漂移轨迹是()
A.先向西北,再向西B.先向东北,再向西
矶头是长江中下游的独特地貌(如下图),突出江中,形如半岛。矶头的存在对于河流有着重要的作用。完成下列小题。
7.长江中下游河岸矶头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A.中下游河流流速快,河流侵蚀能力强
B.受地转偏向力影响,河流侵蚀能力强
C.河岸基岩的岩性坚硬,抗侵蚀能力强
D.河岸植被覆盖率较高,抗侵蚀能力强
8.长江中下游河岸矶头对河流产生的主要影响是()
【11题详解】根据题意,可见光遥感对光照、天气等适应能力较弱,而微波遥感不受或很少受云、雨、雾的影响,不需要光照条件,可全天候、全天时地进行工作。南极地区纬度较高,南半球冬半年时间,白昼时间短,夜晚时间长,因此选择微波遥感,故A正确;风力的大小对可见光遥感和微波遥感的影响是几乎一致的,故B不选;南极地区为低端气候,干燥寒冷,因此区域内水汽不足,云层较薄,故C错误;南极地区纬度较高,温度皆是较低,因此下垫面差异较小,故D错误。答案选择A。
13题详解】阅读图文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河流沉积物是河流携带物质在流动的过程中,由于能量减小,颗粒大的先沉积,颗粒小的后沉积而形成的,具有明显的分选性。冰川沉积的物质具有以下特点:皆由碎屑物组成;大小混杂,缺乏分选性,经常是巨大的石块或细微的泥质物的混合物,故AC错误,B正确;碎屑物无定向排列,扁平或长条状石块可以呈直立状态,无成层现象,绝大部分棱角鲜明,有的角砾表面具有磨光面或冰擦痕,故D错。答案选择B。
韶关市2022届高三综合测试试题(一)
地理
本试卷共6页,20小题,满分100分。考试用时75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用2B铅笔将试卷类型(A)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将条形码横贴在答题卡右上角“条形码粘贴处”。
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写在试卷上无效。
【5题详解】观察图中信息可知,“一流大学”本科毕业生的流向,大多流向一线或者新一线城市,二线、三线城市人才流失,与一线城市距离将逐渐增大,故A不选;高校毕业生的流入,将对流入城市带来大量的人才,促进经济的发展,也就增加了城市的经济活力,故B正确;大量毕业生流入一线或新一线城市,将大致二线三线城市发展缓慢,城市等级提升速度降低,故C不选;毕业生的流出,将给流出城市留下更多的就业机会,故D不选。答案选择B。
【8题详解】观察图中信息,结合所学知识,长江中下游河岸矶头,形如半岛,阻挡了长江河流速度,泥沙淤积程度加强,导致河道水域面积有所减小,故CD不选;图中显示矶头处植被覆盖率低,且河岸较陡峭,不适合生物栖息,故B不选;但矶头可以降低河流流速,起到防洪护堤的作用,故A正确。答案选择A。
【9题详解】根据题意,结合所学知识,长江中下游河岸的矶头及其附近水域由于深入江中,水深,水流速度较慢,可以修建码头,故①正确;由于比较陡峭,开发农田较为困难,且可能破坏其生态环境,故②不正确;独特的矶头风光,可以开发旅游观光项目,达到生态和经济效益协调发展,故③正确;矶头处于江中区域,长江在暴雨季节,河水暴涨,易发生水患,冲走鱼类生物,造成损失,故④不正确。正确的是①和③,答案选择C。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无效。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岀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012年后,中国产业出现向外双路线输出的现象:低端产业向东南亚相关国家转移,部分制造业及一些高端产业向美国、日本、欧洲等发达经济体转移。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科尔沁沙地位于内蒙古东南部,多年平均降水量约311mm,主要集中在夏季,沙地土壤含水量冬季较夏季高。沙丘分为固定沙丘、半固定沙丘和流动沙丘,植被覆盖差异较大。研究表明,气候、植被等因素对科尔沁沙地土壤含水量影响较大。下图示意科尔沁沙地5~10月两类沙丘的土壤含水量垂直变化情况。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5.科尔沁沙地冬季土壤含水量较夏季高的主要原因是()
【14题详解】阅读图文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冰川体融水量小,河流水量较小,坡度较大,流速较快,大量的冰碛垄碎屑物随河流被带走,在冰川谷和缓区域,流速减更慢,碎屑物沉积,随着气温降低沉积物出露出来,河道被分隔,汛期再来临时原有的堆积物上又形成新的堆积或侵蚀,河流水道不断地分裂合并,形成辫状水系。故①和③正确,②关系不大,④错误。答案选择A。
【6题详解】根据题意,新一线的大城市要更加快速的发展,吸引大学生的流入。调整“一流大学”学科建设,是针对所有城市的,不是单一对新一线城市的,专业建设,不一定就匹配新一线城市的建设,故A不选;优化产业的空间布局,不能吸引大量的一流大学大学生,因为一流大学大学生是高薪技术人才,故B不选;新一线的城市基础设施已经基本完善,且一线城市也能做到,因此不能吸引本科毕业生,故C不选;本科大学毕业生,有知识、文化和理想,想要创业或者更好的工作,因此营造良好的创业环境是可以吸引大量本科毕业生的,故D正确。答案选择D。
C.先向西北,再向东D.先向东北,再向东
11.在讨论南极冰山监测手段时科研人员对比了可见光和微波两种类型遥感,考虑到感光性的差异,科研人员最终选择了微波遥感,主要是考虑到南极地区()
A.冬半年白昼短B.全年风力大C.水汽多云层厚D.下垫面差异大
【10题详解】阅读图文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威德尔海纬度较高位于南极圈内,受极地东风(偏南风)影响,海域内的冰山向西北方向漂移,故排除BD;出了北极圈以后,进入中纬度地区,受盛行西风的影响,冰山向东移动,故A不选,C正确。答案选择C。
①加强区域合作,积极参与全球竞争
②完善基础设施,承接产业转移
③发展国际贸易,积极扩大国际市场
④主动开展技术、产品和服务创新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1题详解】2012年-至今,全球正在进行第五次的产业大转移,中国经过30多年的发展,在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显著提升的同时,中国的人口数量红利逐步消退,2012年达到“刘易斯拐点”,此时中国的劳动力成本相对于东南亚等后发国家和地区的成本优势已不复存在,同时在综合营商环境、科技创新等方面则仍与发达国家存有较大差距。劳动力、土地等成本因素影响较大的纺织等低技术行业开始向劳动力和土地成本、政策优惠更具优势的越南、柬埔寨、印尼等东南亚国家,以及印度等南亚国家转移。故本题选A。中国在市场需要方面依然很强劲,资源需求的变化、生产要素的变化也不明显,BCD错误。故选A。
A.降低流速防洪护堤B.为生物提供栖息地
C.增加河道水域面积D.减少河道泥沙淤积
9.长江中下游河岸可利用矶头及附近水域()
①修建码头
②开发农田
③开展旅游观光
④发展水产养殖
A.①②B.②④C.①③D.③④
【7题详解】阅读图文材料,结合所学知识,长江中下游河岸矶头主要是由于岩石坚硬,河流的流水侵蚀作用无法完全侵蚀,形成形如半岛的矶头,故C正确;长江中下流流经地区起伏较小,流速较慢,侵蚀作用较弱,故AB不选;图中显示矶头植被覆盖率较低,故D不选。答案选择C。
山岳冰川常发育在中、低纬度的高山地带。冻结在冰川体内的各种碎屑物随着冰川体在重力作用下沿冰川谷缓慢地向下移动。在宽阔的冰川谷地,冰川体消融的前端常形成由众多碎屑物堆积形成的冰碛垄及发育出辫状水系。下图是山岳冰川地貌示意图,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2.在任一条冰碛垄的形成过程中,冰川体消融的前端()
A.向海拔低处推进B.向海拔高处后退C.位置稳定D.反复进退
【4题详解】阅读图文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图中显示2018年我国39所“一流大学”毕业生,由二线、三线流向一线或者新一线城市居多,不是同等级的城市内部流动,故A不选;流向一线城市和新一线城市的毕业生比例较大,所以主要流向一线城市,故B正确;新一线城市流入一线城市的占26.52%,也有一线、二线、三线城市流入,所以不是内部流动,故C不选;由一线、新一线城市和三线城市流入二线城市的比例并不大,故D不选。答案选择B。
【2题详解】近年以来,美欧等发达经济体均以重振制造业作为振兴实体经济、走出经济困境的重要抓手,推出了再工业化战略、工业4.0战略、工业互联网战略等制造业振兴战略,劳动力、资本、信息和知识等要素配置和效率进一步优化。此外,为吸引制造业投资,美欧诸国出台了一系列土地、税收、基础设施等方面的优惠政策,因而综合成本要素、营商环境与技术效率的优势凸显,吸引了大量制造业回流和全球制造业投资。①政策扶持正确,但是发达经济体国家的劳动力价格较高,②错误;需求量并没有剧增,③错误;机器代人的普及,可以缓解劳动力价格高的劣势,④正确。故本题选C。
【3题详解】全球产业转移的基本逻辑是不断寻求劳动力、土地、资本和技术等生产要素价格“洼地”的过程。时移世易,在近年来成本比较优势不复存在形势下,低端制造转移东南亚、高端制造回流欧美的第五次产业转移,又成为中国实体经济“空心化”和经济断档下行的主因素。当前,世界经济格局调整和国际经贸规则重构、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区域竞争日趋激烈的现状,给我国开放型经济转型升级带来了倒逼压力。打造开放型经济升级版,我国需要加强区域合作,积极参与全球竞争,完善基础设施,承接产业转移,主动开展技术、产品和服务创新,因此①②④正确,而发展国际贸易,积极扩大国际市场,会加强对外的依赖程度,对我国产业升级改造不利,因此③错误。故本题选D。
我国不同等级城市的毕业生流动情况差异较大,下图是2018年我国39所(其中一线城市14所)“一流大学”本科毕业生在不同等级城市间流动路径及比例图。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4.2018年我国39所“一流大学”本科毕业生的主要流向为()
A. 同等级城市内部流动B. 流向一线城市
C. 新一线城市内部流动D. 流向二线城市
A.生产成本 变化美国、日本、欧洲等发达经济体能吸引制造业回流的条件主要有()
①政策扶持
②劳动力价格降低
③需求量剧增
④机器代人的普及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3.为应对双路线产业输出格局,我国可以()
5. “一流大学”本科毕业生的流向将会()
A. 促进不同等级城市均衡发展B. 增加流入城市的经济活力
C. 促进不同等级城市等级提升D. 减少流出城市的就业机会
6. 新一线城市为吸引更多的“一流大学”本科毕业生,可以()
A. 调整“一流大学”学科建设B. 优化产业的空间布局
C. 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D. 营造良好的创业环境
13.与河流三角洲相比,冰碛垄堆积物()
A.颗粒较小B.粗细混杂C.大小均匀D.碎屑表面光滑
14.冰川消融区的前端常发育出辫状水系的原因有()
①冰川消融量较小
②冰川消融具有季节性
③冰川谷比较宽阔
④冰川谷地势比较陡峭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12题详解】阅读图文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所谓的冰碛垄,是冰川搬运、堆积下来的巨大石块,呈垄状堆积。其形成过程是:岩层风化产生裂隙和破碎物,冰川形成后,在冰川运动过程中,冰川侵蚀岩层,并将巨大岩石块搬运至冰川末端,随着海拔降低,气温升高,以及全球变暖等原因,末端冰川融化,在冰川末端的山谷地带沉积物大量堆积,形成垄状堆积地形,即冰碛垄。说明冰川体消融的前端受气温影响较大,由于海拔较高,长时间气温较稳定,因此冰川体消融前端较稳定,故C正确,排除ABD。答案选择C。
A.夏季降水量大于蒸发量B.冬季土壤表层冻结蒸发弱
C.夏季植被覆盖率高蒸腾强D.冬季植被覆盖率低蒸腾弱
16.科尔沁沙地流动沙丘移动幅度最大的季节最可能是()
冰架是指与大陆架相连的冰体延伸到海洋的部分。强风作用会使冰架脱离大陆冰体,漂向低纬海区形成漂移的冰山。下图为根据卫星微波遥感数据绘制的1999-2010年南极洲威德尔海及周边海域冰山漂移轨迹。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0.1999~2010年威德尔海及周边海域冰山的漂移轨迹是()
A.先向西北,再向西B.先向东北,再向西
矶头是长江中下游的独特地貌(如下图),突出江中,形如半岛。矶头的存在对于河流有着重要的作用。完成下列小题。
7.长江中下游河岸矶头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A.中下游河流流速快,河流侵蚀能力强
B.受地转偏向力影响,河流侵蚀能力强
C.河岸基岩的岩性坚硬,抗侵蚀能力强
D.河岸植被覆盖率较高,抗侵蚀能力强
8.长江中下游河岸矶头对河流产生的主要影响是()
【11题详解】根据题意,可见光遥感对光照、天气等适应能力较弱,而微波遥感不受或很少受云、雨、雾的影响,不需要光照条件,可全天候、全天时地进行工作。南极地区纬度较高,南半球冬半年时间,白昼时间短,夜晚时间长,因此选择微波遥感,故A正确;风力的大小对可见光遥感和微波遥感的影响是几乎一致的,故B不选;南极地区为低端气候,干燥寒冷,因此区域内水汽不足,云层较薄,故C错误;南极地区纬度较高,温度皆是较低,因此下垫面差异较小,故D错误。答案选择A。
13题详解】阅读图文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河流沉积物是河流携带物质在流动的过程中,由于能量减小,颗粒大的先沉积,颗粒小的后沉积而形成的,具有明显的分选性。冰川沉积的物质具有以下特点:皆由碎屑物组成;大小混杂,缺乏分选性,经常是巨大的石块或细微的泥质物的混合物,故AC错误,B正确;碎屑物无定向排列,扁平或长条状石块可以呈直立状态,无成层现象,绝大部分棱角鲜明,有的角砾表面具有磨光面或冰擦痕,故D错。答案选择B。
韶关市2022届高三综合测试试题(一)
地理
本试卷共6页,20小题,满分100分。考试用时75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用2B铅笔将试卷类型(A)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将条形码横贴在答题卡右上角“条形码粘贴处”。
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写在试卷上无效。
【5题详解】观察图中信息可知,“一流大学”本科毕业生的流向,大多流向一线或者新一线城市,二线、三线城市人才流失,与一线城市距离将逐渐增大,故A不选;高校毕业生的流入,将对流入城市带来大量的人才,促进经济的发展,也就增加了城市的经济活力,故B正确;大量毕业生流入一线或新一线城市,将大致二线三线城市发展缓慢,城市等级提升速度降低,故C不选;毕业生的流出,将给流出城市留下更多的就业机会,故D不选。答案选择B。
【8题详解】观察图中信息,结合所学知识,长江中下游河岸矶头,形如半岛,阻挡了长江河流速度,泥沙淤积程度加强,导致河道水域面积有所减小,故CD不选;图中显示矶头处植被覆盖率低,且河岸较陡峭,不适合生物栖息,故B不选;但矶头可以降低河流流速,起到防洪护堤的作用,故A正确。答案选择A。
【9题详解】根据题意,结合所学知识,长江中下游河岸的矶头及其附近水域由于深入江中,水深,水流速度较慢,可以修建码头,故①正确;由于比较陡峭,开发农田较为困难,且可能破坏其生态环境,故②不正确;独特的矶头风光,可以开发旅游观光项目,达到生态和经济效益协调发展,故③正确;矶头处于江中区域,长江在暴雨季节,河水暴涨,易发生水患,冲走鱼类生物,造成损失,故④不正确。正确的是①和③,答案选择C。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无效。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岀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012年后,中国产业出现向外双路线输出的现象:低端产业向东南亚相关国家转移,部分制造业及一些高端产业向美国、日本、欧洲等发达经济体转移。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科尔沁沙地位于内蒙古东南部,多年平均降水量约311mm,主要集中在夏季,沙地土壤含水量冬季较夏季高。沙丘分为固定沙丘、半固定沙丘和流动沙丘,植被覆盖差异较大。研究表明,气候、植被等因素对科尔沁沙地土壤含水量影响较大。下图示意科尔沁沙地5~10月两类沙丘的土壤含水量垂直变化情况。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5.科尔沁沙地冬季土壤含水量较夏季高的主要原因是()
【14题详解】阅读图文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冰川体融水量小,河流水量较小,坡度较大,流速较快,大量的冰碛垄碎屑物随河流被带走,在冰川谷和缓区域,流速减更慢,碎屑物沉积,随着气温降低沉积物出露出来,河道被分隔,汛期再来临时原有的堆积物上又形成新的堆积或侵蚀,河流水道不断地分裂合并,形成辫状水系。故①和③正确,②关系不大,④错误。答案选择A。
【6题详解】根据题意,新一线的大城市要更加快速的发展,吸引大学生的流入。调整“一流大学”学科建设,是针对所有城市的,不是单一对新一线城市的,专业建设,不一定就匹配新一线城市的建设,故A不选;优化产业的空间布局,不能吸引大量的一流大学大学生,因为一流大学大学生是高薪技术人才,故B不选;新一线的城市基础设施已经基本完善,且一线城市也能做到,因此不能吸引本科毕业生,故C不选;本科大学毕业生,有知识、文化和理想,想要创业或者更好的工作,因此营造良好的创业环境是可以吸引大量本科毕业生的,故D正确。答案选择D。
C.先向西北,再向东D.先向东北,再向东
11.在讨论南极冰山监测手段时科研人员对比了可见光和微波两种类型遥感,考虑到感光性的差异,科研人员最终选择了微波遥感,主要是考虑到南极地区()
A.冬半年白昼短B.全年风力大C.水汽多云层厚D.下垫面差异大
【10题详解】阅读图文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威德尔海纬度较高位于南极圈内,受极地东风(偏南风)影响,海域内的冰山向西北方向漂移,故排除BD;出了北极圈以后,进入中纬度地区,受盛行西风的影响,冰山向东移动,故A不选,C正确。答案选择C。
①加强区域合作,积极参与全球竞争
②完善基础设施,承接产业转移
③发展国际贸易,积极扩大国际市场
④主动开展技术、产品和服务创新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1题详解】2012年-至今,全球正在进行第五次的产业大转移,中国经过30多年的发展,在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显著提升的同时,中国的人口数量红利逐步消退,2012年达到“刘易斯拐点”,此时中国的劳动力成本相对于东南亚等后发国家和地区的成本优势已不复存在,同时在综合营商环境、科技创新等方面则仍与发达国家存有较大差距。劳动力、土地等成本因素影响较大的纺织等低技术行业开始向劳动力和土地成本、政策优惠更具优势的越南、柬埔寨、印尼等东南亚国家,以及印度等南亚国家转移。故本题选A。中国在市场需要方面依然很强劲,资源需求的变化、生产要素的变化也不明显,BCD错误。故选A。
A.降低流速防洪护堤B.为生物提供栖息地
C.增加河道水域面积D.减少河道泥沙淤积
9.长江中下游河岸可利用矶头及附近水域()
①修建码头
②开发农田
③开展旅游观光
④发展水产养殖
A.①②B.②④C.①③D.③④
【7题详解】阅读图文材料,结合所学知识,长江中下游河岸矶头主要是由于岩石坚硬,河流的流水侵蚀作用无法完全侵蚀,形成形如半岛的矶头,故C正确;长江中下流流经地区起伏较小,流速较慢,侵蚀作用较弱,故AB不选;图中显示矶头植被覆盖率较低,故D不选。答案选择C。
山岳冰川常发育在中、低纬度的高山地带。冻结在冰川体内的各种碎屑物随着冰川体在重力作用下沿冰川谷缓慢地向下移动。在宽阔的冰川谷地,冰川体消融的前端常形成由众多碎屑物堆积形成的冰碛垄及发育出辫状水系。下图是山岳冰川地貌示意图,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2.在任一条冰碛垄的形成过程中,冰川体消融的前端()
A.向海拔低处推进B.向海拔高处后退C.位置稳定D.反复进退
【4题详解】阅读图文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图中显示2018年我国39所“一流大学”毕业生,由二线、三线流向一线或者新一线城市居多,不是同等级的城市内部流动,故A不选;流向一线城市和新一线城市的毕业生比例较大,所以主要流向一线城市,故B正确;新一线城市流入一线城市的占26.52%,也有一线、二线、三线城市流入,所以不是内部流动,故C不选;由一线、新一线城市和三线城市流入二线城市的比例并不大,故D不选。答案选择B。
【2题详解】近年以来,美欧等发达经济体均以重振制造业作为振兴实体经济、走出经济困境的重要抓手,推出了再工业化战略、工业4.0战略、工业互联网战略等制造业振兴战略,劳动力、资本、信息和知识等要素配置和效率进一步优化。此外,为吸引制造业投资,美欧诸国出台了一系列土地、税收、基础设施等方面的优惠政策,因而综合成本要素、营商环境与技术效率的优势凸显,吸引了大量制造业回流和全球制造业投资。①政策扶持正确,但是发达经济体国家的劳动力价格较高,②错误;需求量并没有剧增,③错误;机器代人的普及,可以缓解劳动力价格高的劣势,④正确。故本题选C。
【3题详解】全球产业转移的基本逻辑是不断寻求劳动力、土地、资本和技术等生产要素价格“洼地”的过程。时移世易,在近年来成本比较优势不复存在形势下,低端制造转移东南亚、高端制造回流欧美的第五次产业转移,又成为中国实体经济“空心化”和经济断档下行的主因素。当前,世界经济格局调整和国际经贸规则重构、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区域竞争日趋激烈的现状,给我国开放型经济转型升级带来了倒逼压力。打造开放型经济升级版,我国需要加强区域合作,积极参与全球竞争,完善基础设施,承接产业转移,主动开展技术、产品和服务创新,因此①②④正确,而发展国际贸易,积极扩大国际市场,会加强对外的依赖程度,对我国产业升级改造不利,因此③错误。故本题选D。
我国不同等级城市的毕业生流动情况差异较大,下图是2018年我国39所(其中一线城市14所)“一流大学”本科毕业生在不同等级城市间流动路径及比例图。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4.2018年我国39所“一流大学”本科毕业生的主要流向为()
A. 同等级城市内部流动B. 流向一线城市
C. 新一线城市内部流动D. 流向二线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