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孩子之间相互沟通-----听吴正宪老师“用字母表示数”有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让孩⼦之间相互沟通-----听吴正宪⽼师“⽤字母表⽰数”有感
吴正宪⽼师的课不知听了多少次了,每⼀次听课之后都有不同的思考,都有新的感触。
课堂呈现让⼈⼼驰神往;课堂谈构思,让⼈拍案叫绝;同样的内容,为什么她的课堂总是能够达到不⼀样的效果呢?因为她知道下⼀步去哪,她有超前的意识和判断。
学习的⼀个境界是模仿,吸纳,另⼀个境界是⽤⼼,⽤脑,是⼀种难得的下意识,这样的意识形成⼀定源于⽇常的积淀,对教学的不断探索对教育的情怀。
下⾯我重点谈谈我对“⽤字母表⽰数”⼀课的观后感。
本节课听过许多⽼师的讲课,但是吴⽼师的课全程引导孩⼦表达⾃⼰的想法,遇到不同意见引导同学们相互之间沟通,直到对⽅同意⾃⼰的观点。
什么是学习,什么是学⽣能够带⾛的素养,学习了本节课学⽣学会了哪些知识和能⼒。
细细品味,这节课表现出来对“学习”的理解和处理以及⾯向数学核⼼素养,给我留下了诸多的思考。
⼀:激情的课堂
吴⽼师,1954年⽣,到今年有66岁了,但是在课堂上看不出吴⽼师已过花甲之年。
开始上课吴⽼师就像打了“鸡⾎”⼀样激情澎湃,边说边讲,拿着话筒前后跑,⼀遍遍引导学⽣。
现在如果我们的课堂每位⽼师都像吴⽼师这样有激情,试问还有⼏个同学不愿意听课?还有⼏位同学上课打瞌睡?要想让学⽣有激情,上课认真听课,⽼师必须激情满满。
⼆:勇敢的表达
安德烈·焦⽿当在《学习的本质》⼀书中这样说到:学习就是⾃我表达,⼤声说出⾃⼰的想法会让⼈对⾃⼰的想法产⽣新的认识,把把这些想法写出来,会使他们更严厉,组织的也更好。
是⼀个交流的场所,学⽣应该在这样的环境中主动说出⾃⼰的观点。
并且对别⼈的看法能够有⾃⼰的想法。
我们看看吴⽼师的课堂中怎么引导学⽣说的。
“你同意⼏号”“为什么同意”“其他⼏种表达有什么不合理”等等,抛出问题,让学⽣在展开充分的思考以后,更多时间都在表达⾃⼰的观点吸纳别⼈的观点,调整⾃⼰的观点,在这样的过程中,学⽣把握了问题的本质:⽤字母表⽰数,不仅可以表⽰⼀个特定的说,还可以表⽰两个数之间的数量关系。
同学们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法,收获了成功的喜悦。
三:⽣⽣的对话
“你能⽤⼀句话或者⼀个式⼦表⽰⽼师的年龄吗”,吴⽼师抛出了问题,学⽣把⾃⼰的想法写在作业纸上,吴⽼师挑出了四位同学的答案在展台。
师:“你认为⼏号写的好,为什么”,
⽣:“4号同学写的好”
师:“1号为什么写的不好,请1号同学站起来,对着1号同学说”
……
师:“1号同学,你同意他的观点吗?”
……
学⽣之间直接沟通,讲道理,⽐⽼师讲的还要通俗易懂,这样加深了两位同学的理解,其他同学也在辩论中理解了学习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