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学》学习笔记:清热解毒药之山慈菇和漏芦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药学》学习笔记:清热解毒药之山慈菇和漏芦
山慈菇
【药用】本品为兰科植物杜鹃兰的假球茎。

为兰科植物杜娟兰、独蒜兰Rolfe或云南独蒜兰P. yunnansis Rolfe的干燥假鳞茎。

前者习称“毛慈菇”,后二者习称“冰球子”。

主产于四川、贵州等地。

夏、秋二季采挖,除去地上部分及泥沙,分开大小,置沸水锅中蒸煮至透心,干燥。

切片或捣碎用。

本品具有清热解毒,消痈散结的作用【性味与归经】甘、微辛,寒。

入肝、胃经。

【功效】清热解毒,消痈散结。

【临床应用】1.用于实热性的疮疖肿毒,瘰历结核等症。

本品味辛气寒,善能泄热散结,对痈肿疔毒、瘰历结核,内服、外敷,均可应用。

2.用于食道癌及淋巴肿瘤等:山慈菇用于食道癌,常与急性子、制半夏、地鳖虫、石见穿等配合应用;用于淋巴肿瘤,常与昆布、海藻、夏枯草、象贝等配合应用。

【处方用名】山慈菇、山茨菇(洗净,晒干,切片用)
【一般用量与用法】一钱至三钱,煎服。

外用适量。

【方剂举例】
玉枢丹《百一选方》:山慈菇、麝香、千金子霜、雄黄、红芽大戟、朱砂、五倍子。

治感受外邪,食物中毒等引起的恶心、呕吐、腹痛、腹泻。

漏芦
【药用】本品为菊科植物漏芦的根。

春秋季采挖。

晒干。

切厚片,生。

【性味与归经】苦,寒。

入胃经。

【功效】清热解毒,消痈肿,下乳汁。

《本草正义》:"漏芦,滑利泄热,与王不留行功用最近,而寒苦直泄,尤其过之。

苟非实热,不可轻用。

不独耗阴,尤损正气。

《日华》谓通小肠,治泄精溺血,肠风乳痈,排脓止痛,通经脉,皆惟实热之症,可以暂用。

"
【临床应用】1.用治疮痈初起,以及乳汁不下、乳房肿痛等症。

本品苦寒,有清热解毒消痈的功效,对于疮痈初起红肿热痛,常与连翘、大黄等配合应用;对于乳房红肿疼痛欲成痈肿者,常与瓜蒌、蒲公英、贝母等配合应用。

本品且能通乳汁,与通草、王不留行等配伍,又可用于乳汁不下。

2.用于各种肿瘤。

漏芦在临床上又可用于各种肿瘤。

如用于肝肿瘤,常与半枝莲、半边莲、石见穿等配合应用。

【处方用名】漏芦(洗净,晒干,切片用)
【一般用量与用法】一钱至四钱,煎服。

【方剂举例】
漏芦汤《卫生宝鉴》:漏芦、升麻、大黄、黄芩、蓝叶、玄参。

治脏腑积热发毒,头面红肿,咽喉阻塞,水药不下,一切危急疫疠。

治疽作二日后,退毒下脓:黄芪(生用)、连翘各一两,大黄一分(微
炒),漏芦一两(有白茸者),甘草半两(生用),沉香一两。

上为末,姜、枣汤调下。

治乳妇气脉壅塞,乳汁不行,及经络凝滞,乳内胀痛,留蓄邪毒,或作痈肿:漏芦二两半,瓜蒌十个(急火烧焦存性),蛇蜕十条(炙)。

上为细散,每服二钱,温酒调服,不拘时,良久吃热羹汤助之。

(《局方》漏芦散)
治瘰疬,排脓、止痛、生肌:漏芦、连翘、紫花地丁、贝母、金银花,甘草、夏枯草各等分。

水煎服。

(《本草汇言》)
清热解毒药之紫花地丁
【药用】本品为菫菜科植物紫花地丁的全草。

【性味与归经】苦、辛,寒。

入心、肝经。

【功效】清热解毒。

“地丁,专为痈肿疔毒通用之药,濒湖《纲目》称其苦辛寒,治一切痈疽发背,疔肿瘰疬,无名肿毒,恶疮。

然辛凉散肿,长於退热,惟血热壅滞,红肿焮发之外疡宜之;若谓通治阴疽发背寒凝之证,殊是不妥。

”(《本草正义》)
【临床应用】用于疔疮热毒、痈肿发背等症。

紫花地丁多用于热毒壅盛之时,内服多配合银花、连翘、野菊花等同用;外用可取新鲜地丁草捣烂外敷疮痈局部。

【处方用名】紫花地丁、地丁草(洗净,晒干,切碎用)
【一般用量与用法】三钱至五钱,大剂量可用至一两;新鲜的可用一两至二两,煎服。

外敷适量。

【附药】犁头草:菫(jin)菜科菫菜属多年生草本植物犁头草的全草。

性味淡凉。

功用与地丁草同,现习惯上常与地丁草混用。

治毒蛇咬伤;鲜犁头草(如无,可用鲜紫花地丁)、鲜连钱草、鲜野菊叶各一大把,用冷开水洗净,捣烂绞取汁约150~200毫升,一次内服;余渣加少量冷开水,使它湿润,敷在伤处。

如症重、体弱,可隔八小时再照上述剂量内服一次。

服药后不可喝热水、吃热食。

紫花地丁功用清热凉血解毒,对血热壅滞、红肿焮痛的疮痈、丹毒等症,是一味常用的药品。

本品除用于疮痈热毒之外,又可用治毒舌咬伤;紫花地丁与犁头草形态相似,功效相同,故习惯上两者常混用;地丁有紫、黄两种;紫花地丁简称地丁草,黄花地丁即蒲公英。

两种地丁草均能清热解毒而疗疮肿,故在治疗疮痈肿毒时,两药经常同用。

但紫花地丁清解疮毒之力较强,宜治疔肿,且解蛇毒;蒲公英消肿散结之力较大,宜治乳痈,且应用范围亦较为广泛。

【方剂举例】
紫花地丁散《证治准绳》:紫花地丁、当归、大黄、赤芍药、金银花、黄耆、甘草。

治诸疮肿痛。

黄疸内热。

用紫花地丁研末,每服三钱,酒送下。

紫花地丁多用于热毒壅盛之时,不但可以配合备注中所说的银花、连翘、野菊花等药材同用,更可与败酱草和黄芪同用,不但加强紫花地丁的消肿、治痈等效力时还起到一个托毒的功效。

可谓之一举两得啊。

紫花地丁配伍蒲公英:二者均可清热解毒消肿。

紫花地丁解毒
力强,尤除疔毒;蒲公英兼可疏肝散滞,善治乳痈。

二药合用,有清热解毒、消肿行滞之功效,用於治疗乳痈、及其他外科阳证疮疡。

紫花地丁配伍野菊花:二者均有清热解毒消肿之功效,配伍应用、效用更强,用於治疗热毒炽盛之蛇头疔、红丝疔及多种外科阳证疾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