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下物理探索更小的微粒导学案苏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探索更小的微粒
学习目标:
1、知道原子是由原子核和电子构成,会画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图。
2、了解摩擦起电的本质和加速器的作用,了解人类探索微观世界的历程和新的进展。
[活动方案]
活动一、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与摩擦起电
通过阅读教材,完成下列填空。
1、英国物理学家 _________发现了电子,原子是由
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组成的,
原子核是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组成的。
2、物理学家建立了__________________
模型,20世纪60年代科学家又提出_______和
_______都是由_______组成的。
画出原子核式结构模型图。
3、用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说明毛皮摩擦橡胶棒和丝绸摩擦玻璃棒电荷的移动情况和各物体的带电情况。
活动二、科学家探索微观粒子的进展
1、在草稿纸画出图7-18
2、说出下列微粒的大小关系(用‘=’、‘>’、‘<’表示):原子、原子核、分子、质子、核子、夸克、电子。
3、阅读“生活物理社会”,漫谈加速器
[检测反馈]
1、汤姆生发现了电子,你认为能说明什么?
2、卢瑟福建立的原子核式结构模型,基主要内容有哪些?
3、摩擦起电的实质是什么?
4、原子核还可以分成什么粒子?
[巩固提升]
1、科学家探索物质更小组成结构的过程中,按照不同的层次提出了分子、原子、质子、
中子等结构名称.与质子处于同一层次的是()
A.夸克 B.原子 C.中子 D.分子
2、2020年11月9日,俄罗斯“福布斯-土壤”火星探测器在地球近地轨道上因主发动机
启动失败而无法变轨.经查,是太空中的带电粒子对机载计算机系统产生影响导致程序出错.下列粒子中,因不带电首先可以排除的是()
A.电子B.原子核C.中子D.质子
3、下列关于原子结构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原子内的物质分布是均匀的
B.原子结构与太阳系相似,电子绕着原子核运动,就像地球绕着太阳运动一样
C.电子是原子的组成部分,电子在原子内是静止不动的
D.原子核由电子、质子和中子组成
4、通常情况下,原子是呈电中性的,这是因为()
A.原子核不带电
B. 中子不带电
C.组成原子的所有微粒都不带电
D.原子内的质子所带的正电荷与核外电子所带的负电荷数相等
5、毛皮与塑料尺摩擦,由于毛皮的原子核对核外电子的束缚能力较弱,所以结果是( )
A. 塑料尺得到电子带负电
B. 塑料尺失去电子带正电
C. 毛皮得到电子带负电
D.毛皮失去电子带负电
6、自从汤姆生发现了电子,人们开始研究原子内部结构.科学家提出了许多原子结构的模型,在二十世纪上半叶,最为大家接受的原子结构与下列哪个图形最相似 ( )
A. 西红柿
B. 西瓜
C. 面包
D. 太阳系
初二下学期期末物理试卷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0个小题)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一个物体受到力的作用,它的运动状态一定改变
B.推出去的铅球能在空中飞行,是因为铅球始终受到推力的作用
C.匀速上升的电梯受到的拉力与总重力是一对平衡力
D.沿草皮滚动的足球最终会停下来是因为它不受力的作用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
A.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但是当物体受到平衡力的作用时,物体的状态就一定不会改变,故A错误;
B.推出去的铅球由于惯性继续在空中飞行,运动过程中铅球并不受推力作用,故B错误;C.匀速上升的电梯,所受合外力为零。
又因为电梯只受地球对电梯向下的重力和竖直向上的拉力所以重力和拉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故C正确;
D.在草地上滚动的足球,最终会停下来,是因为足球受到了摩擦力。
故D错误。
故答案为C。
2.下列实例中,为了增大压强的是()
A.书包背带做得较宽B.木凳上放海绵坐垫
C.铁轨下面铺设枕木D.压路机的碾子很重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
A.书包背带做得较宽,是通过增大受力面积减小压强,故A不符合题意;
B.木凳上放海绵坐垫没有改变压强,故B不符合题意;
C.铁轨下面铺设枕木,是通过增大受力面积减小压强,故C不符合题意;
D.压路机的碾子很重,是通过增大压力增大压强,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3.下列物体在运动过程中,处于平衡状态的是
A.在空中自由下落的苹果B.在平直公路上匀速行驶的汽车
C.正在草坪上越滚越慢的足球D.风中摇摆的树叶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
A.在空中自由下落的苹果,下落速度越来越快,不是平衡状态;故A不符合题意;B.在平直公路上匀速行驶的汽车,处于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是平衡状态。
故B符合题意;C.正在草坪上越滚越慢的足球,速度越来越慢,不是平衡状态,故C不符合题意;D.风中摇摆的树叶,速度大小和运动方向始终在变化,不是平衡状态,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4.同一只密度计放入三种不同的液体中,密度计露出液面部分的体积V A<V B<V C,则浮力和液体密度关系是
A.F A<F B<F C
B.F A>F B>F C
C.ρA>ρB>ρC
D.ρA<ρB<ρC
【答案】D
【解析】
【详解】
AB. 同一种密度计漂浮在不同的液体中,因为F 浮=G ,所以受到的浮力相等,即F A =F B =F C ,故AB 错误;
CD. 密度计露出液面部分的体积V A <V B <V C ,则排开液体的体积V A 排>V B 排>V C 排,根据
浮液排F gV ρ= 可知,液体密度关系是:ρA <ρB <ρC ,故C 错误,D 正确。
5.如图所示物体A 由大小两个圆柱体组成悬浮于水中,已知V A =1dm 3,大圆柱体上表面受水向下压力5N ,小圆柱体下表面受到水向上压力8N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物体A 受浮力3N
B .物体A 受浮力13N
C .大圆柱体下表面受向上压力7N
D .大圆柱体下表面受向上压力10N 【答案】C 【解析】 【详解】
由题可知,物体A 由大、小两个圆柱体组成悬浮于水中,已知V A =1dm 3,则物体A 排开水的体积:
V 排=V A =1dm 3=1×10﹣3m 3,
根据阿基米德原理,物体A 所受的浮力:
,
根据浮力产生原因可得:F 浮=F 向上小+F 向上大﹣F 向下,
所以大圆柱体下表面受向上的压力:F向上大=F浮﹣F向上小+F向下=10N﹣8N+5N=7N。
故ABD错误,C正确为答案。
6.如图所示,在疫情期间,无人机能够对需要的区域进行喷药消毒、巡查喊话、航拍等防疫作业。
无人机旋翼向下推动空气的力为F1 ,空气对旋翼向上的升力为F2,无人机的重力为G,当升力F2与重力G 相等时,无人机可以悬停在空中。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闻到消毒液气味,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B.喊话声很大,说明声音的响度大
C.悬停时,旋翼向下推动空气的力F1与空气对旋翼向上的升力F2是一对平衡力
D.航拍时,摄像机的镜头是利用凸透镜成倒立、缩小实像的原理工作的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
A.闻到消毒液气味,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B.大声喊话,说明声音的响度大,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悬停时,旋翼向下推动空气的力F1与空气对旋翼向上的升力F2是一对相互作用力,故C错误,符合题意;
D.航拍时,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成倒立的、缩小的实像,故摄像机的镜头是利用凸透镜成倒立、缩小实像的原理工作的,故D正确,符合题意。
故选C。
7.下列关于力学现象的解释中正确的是()
A.雨滴在空中沿直线匀速下落,是因为雨滴没有受到力的作用
B.人用沿水平方向的力推车,车未动,是因为车受到的推力与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C.小孩从滑梯上自行下滑,是因为他受到惯性的作用
D.踢出去的足球能够继续在地面上滚动,是由于足球受到了力的作用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
A.雨滴在空中沿直线匀速下落,原因是受到的重力和空气阻力是一对平衡力,即合力为0,故A错误;
B.人用力推车,车未动,车处于平衡状态,水平方向受到的推力和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故B正确;
C.小孩从滑梯上自行下滑,是因为他受到的重力方向竖直向下,故C不错误;
D.踢出去的足球能够继续在地面上滚动,是由于惯性,惯性不是力,故D错误。
故选B。
8.如图所示,小丽用滑轮组匀速提升一个重为600N的物体,物体上升的速度为0.1m/s,人拉绳的力F为250N,不计绳重和摩擦,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人拉绳做功的功率为75W B.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80%
C.动滑轮重为100N D.绳子自由端移动的速度为0.3m/s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
由图可知,滑轮组绳子的股数n=3,物体上升的速度为0.1m/s,所以绳子自由端移动速度v=3×0.1m/s=0.3m/s,人拉绳做功的功率P=Fv=250N×0.3m/s=75W,故A正确;
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故B正确;
由得,,故C错误,符合
题意为答案;
由n=3可得,v绳=3v物=3×0.1m/s=0.3m/s,故D正确。
9.如图所示,小明在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实验中,要使杠杆在水平位置保持平衡,在其B点应挂相同钩码的个数为()
A.1个B.2个
C.3个D.4个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
如图所示,设一个钩码重力为G,标尺一个格长度为L,则在杠杆左边A处挂两个相同钩码即
2G×3L=6G⋅L
要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应在杠杆右边B处挂同样钩码3个,即
3G×2L=6G⋅L
故在B处挂同样钩码3个。
故选C。
10.使用弹簧测力计时,下面几种说法中错误的是
A.使用前应先检查指针是否指在零刻度上
B.所测的力不能超过弹簧测力计的量程
C.读数时,视线应该与刻度盘面垂直
D.弹簧测力计必须竖直放置,不能倾斜
【答案】D
【解析】
【详解】
A.使用前指针校零是一项必须的工作;故A正确;
B.加在弹簧测力计上的力,不能超出弹簧测力计的最大测量值,故B正确;
C.为了减小实验误差,读数时,视线应与刻度盘面垂直,这样读出来的数比较准确,故C正确;
D.使用时,弹簧测力计可测任何方向的力,只要拉力方向与弹簧伸长方向一致就可以,故D错误;
二、填空题(本题包括9个小题)
11.如图所示,弹簧测力计对物体A的拉力是_________N。
【答案】3.6
【解析】
【分析】
【详解】
该弹簧测力计的分度值为0.2N,故其示数为3.6N,所以弹簧测力计对物体A的拉力是3.6N。
12.水平面上用20N的力推一个物体,物体未推动,则摩擦力_____20N(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当推力为25N时,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则摩擦力为_____N,当推力变为30N时,摩擦力的大小为_____N。
【答案】等于25 25
【解析】
【分析】
【详解】
[1]物体处于静止状态时,受力平衡,所以摩擦力等于推力为20N。
[2][3]当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时,受力平衡,摩擦力等于推力为25N,当推力增大到30N 时,由于压力的大小与接触面都不变,所以摩擦力不变仍为25N,只是此时物体不能做匀速运动,速度会变大。
13.推动物理课本在小桌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物理课本共受________ 个力的作用,其中除推力和受到的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之外,还有受到的________ 和________是一对平衡力.
【答案】4重力支持力
【解析】
【详解】
第一空.推动物理课本在小桌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物理课本共受四个力的作用,在水平方向上,受到推力和摩擦力,在竖直方向上,受到重力和支持力;
第二空.第三空.在竖直方向上,重力和支持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物体上、作用在一条直线上,是一对平衡力。
14.关心爱护残疾人是每个公民应具备的美德,为了方便盲人行走,现在许多城市公路上铺设有凹凸刻纹的盲道。
相对于普通的人行道,人走在盲道上,在压力________(选填“不变”、“增大”或“减小”)时,脚底的受力面积_____(选填“不变”、“增大”或“减小”),脚底受到的压强__________(选填“不变”、“增大”或“减小”),从而盲人通过脚底能感觉出来,因此他们不用盲杖也能在盲道像正常人那样行走。
【答案】不变减小增大
【解析】
【分析】
【详解】
[1][2][3]根据题意知道,人走在凹凸刻纹的盲道上,压力一定,凹凸刻纹减小了受力面积,增大了地面对脚的压强。
15.烈日炎炎的夏天,湖水经过阳光照射温度升高,这是通过_____的方式使湖水的内能____(选填“增大”或“减小”)。
当阳光斜射在水面上时,同时存在反射和折射现象,若入射光线与水面的夹角为60°,则反射角的大小是_____,折射角的大小_____是60°(选填“一定”、“可能”或“不可能”)。
【答案】热传递增大30°不可能
【解析】
【详解】
第一空、第二空.炎热的夏天,在太阳光的照射下,湖水的温度升高、内能增大,这是通过热传递方式改变内能的;
第三空.若入射光线与水面的夹角为60°,则入射角等于90°-60°=30°,由光的反射定律可知,反射角也等于30°;
第四空.当光线从空气斜射到水中时,折射角始终小于入射角,故折射角一定小于30°,
不可能为30°,更不可能为60°。
16.巴西世界杯足球赛正在火热地进行中.如图是某球员传球时足球的一段运动轨迹,其中A点的重力势能_______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B点的重力势能.若不计空气阻力,足球在下落的过程中,重力势能转化为______能.
【答案】小于动
【解析】
【分析】
【详解】
[1]由图可见A点的高度小于B点的高度,球的质量不变,因此A点重力势能小于B点的重力势能;
[2]足球在下落过程中,高度减小,重力势能减小;速度增大,动能增大,因此由重力势能转化动能.
17.如图所示,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在大气层外沿椭圆轨道绕地球运行。
当它从远地点向近地点运动时,速度______,同时重力势能______(两空均选填“变大”或“变小”)。
【答案】变大变小
【解析】
【详解】
卫星从远地点向近地点运动时,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所以质量不变的情况下其速度变大,同时重力势能减小。
18.冷的物体温度比热的物体温度_____;摄氏温标规定 在标准大气压下,_____的温度为0摄氏度,_____的温度为100摄氏度。
【答案】低 冰水混合物 沸水
【解析】
【详解】
[1]温度是用来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所以冷的物体温度比热的物体温度低,
[2][3]摄氏温度规定:在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沸水的温度为100℃,在0℃和100℃之间分成100等份,每份是1℃。
19.一个体积为1000cm 3的冰放在水中,这块冰将有_______cm 3体积露出水面。
如果冰熔化,那么水面的高度将_______ (选填:升高、下降、不变)
【答案】100 不变
【解析】
【分析】
【详解】
[1]冰浮在水面上,则F G =浮冰,即
gV gV ρρ=水排冰冰
则
3
3330.9g/cm ×1000cm =900cm 1.0g/cm
V V ρρ==冰冰排水 333=1000cm -900cm =100cm V V V =-露冰排
[2]因为冰漂浮于水面上,所以
F gV
G ρ==浮水冰排……①
又因为冰熔化成水后,其质量不变,重力不变,所以
G gV G ρ==水水水冰……②
由①②可得
gV gV ρρ=水排水水
所以V V =排水,即:冰熔化为水的体积等于冰排开水的体积。
所以冰化水逐渐熔化的过程中水位不变。
三、作图题(本题包括2个小题)
20.请画出热气球匀速上升时所受力的示意图(空气阻力不计).
(_____)
【答案】
【解析】
【详解】
热气球在竖直方向匀速上升时,受到重力和浮力的作用,且浮力等于重力,过热气球的重心,分别沿竖直向下和竖直向上的方向画一条有向线段,并分别用G 和F 浮 表示,注意线段长度相等,如下图所示:
21.如图所示,物块正水平向左滑动并压缩弹簧,在O点画出物块受力示意图。
【答案】
【解析】
【分析】
【详解】
物块正水平向左滑动并压缩弹簧,分析可知在O点时物块在水平方向上受到弹簧对它向右的弹力、地面对它水平向右的摩擦力,在竖直方向上受到竖直向下的重力和竖直向上的支持力,过物块重心,做出这四个力,如图所示
四、实验题(本题包括2个小题)
22.为了探究物体动能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同学们设计了如图甲、乙所示的实验装置来进行实验. 图甲是让不同质量的小球沿同一光滑斜面从B处由静止自由释放,然后分别撞
击到放在同一水平面上的同一木块,木块在水平面上运动一段距离后静止时的情景;图乙是让质量相同的小球沿同一光滑斜面分别从A、B处由静止自由释放,然后分别撞击到放在同一水平面上的同一木块,木块在水平面运动一段距离后静止时的情景.
(1)若要探究动能大小与速度的关系,应选择图_________(选填“甲”、“乙”)进行实验.
(2)木块在水平面上滑动时,受到水平面的摩擦力__________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克服摩擦力做功的功率___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3)本实验装置的水平面如果绝对光滑,还能得出结论吗?_______,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
【答案】乙不变变小不能光滑水平面上,木块将不会停下来
【解析】(1)本实验需要采用控制变量法,要探究动能大小与速度的关系,则需要控制小球质量相同,从不同高度滑下,所以应选择图乙进行实验。
(2)木块在水平面上滑动时,对水平面的压力不变,接触面情况不变,所以摩擦力大小不变,但木块的运动速度越来越小,所以克服摩擦力做功的功率变小。
(3)如果实验装置中的水平面绝对光滑,将不能得出结论,因为在光滑水平面上,木块不能停下来,也就无从比较小球动能的大小了。
点睛:本题考查动能大小决定因素的探究。
(1)分析图甲,两小球的质量不同,可探究动能与质量的关系;分析图乙,小球滚下的高度不同,到达水平面的速度不同,可探究动能与速度的关系;(2)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是压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克服摩擦力做功的功率随速度减小而减小;(3)由牛顿第一定律内容分析回答。
23.在“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中。
(1)如图甲所示,要使杠杆水平平衡,则应将平衡螺母向______(选填“左”或“右”)端调节;
(2)如图乙所示,杠杆上的刻度均匀,在A 点挂2个钩码,要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应在C 点挂______个相同的钩码或者在B 点作用一个向______ (选填“上”或“下”)的力。
完成一次实验后,小明便得出了杠杆的平衡条件。
你认为他这样实验归纳得出结论是否合理?______(选填“合理”或“不合理”),理由是______。
(3)小明继续探究:保持A 点钩码数量和力臂不变,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时,测出多组动力臂L 1和动力F 1的数据,绘制了L 1-F 1的关系图像,如图丙所示。
请根据图像推算,当L 1为30 cm 时,F 1为______N 。
(4)完成实验后,小明利用杠杆的平衡条件原理来计算杠杆的质量。
①如图丁所示,若以杠杆上的C 位置为支点,在C 的右侧挂质量为m 的钩码,左右移动钩码的位置,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
②用刻度尺测出此时钩码悬挂位置D 点到C 点的距离L 1和O 点到C 点的距离L 2。
③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可以计算出杠杆的质量m 杆=______(用题目中所给物理量符号表示) 。
【答案】左 4 上 不合理 只根据一次实验数据得出的结论有偶然性 0.5 12
L m L 【解析】
【分析】
【详解】
(1)[1]如图甲所示,杠杆左端偏高,要使杠杆水平平衡,则应将平衡螺母向左端调节。
(2)[2][3]如图乙所示,杠杆上的刻度均匀,在A 点挂2个钩码,要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根据动力臂⨯动力=阻力臂⨯阻力,应在C 点挂4个相同的钩码或者在B 点作用一个向上的力。
[4][5]完成一次实验后,小明便得出了杠杆的平衡条件,他这样实验归纳得出结论不合理,一次实验数据得出的结论有偶然性。
(3)[6]保持A 点钩码数量和力臂不变,即阻力臂⨯阻力不变,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时,测出多组动力臂L 1和动力F 1的数据,绘制了L 1-F 1的关系图像,如图丙所示。
此时动力臂⨯动力不变,当F 1为3N 时,L 1为5cm ;故当L 1为30 cm 时,F 1应为0.5N 。
(4)[7]利用杠杆的平衡条件原理来计算杠杆的质量,根据杠杆平衡条件可得
21m g L mg L ⨯=⨯杆
则杠杆的质量为 12
L m m L =杆 五、计算题(本题包括2个小题)
24.如图所示,将质量为0.2kg 的木块放入烧杯中静止时,一半体积浸在水中,烧杯中水
的深度为5cm ;(331.010kg/m ρ=⨯水,10N/kg g =)求:
(1)木块所受浮力的大小;
(2)木块的密度;
(3)水对烧杯底部的压强是多少?
【答案】(1)2N ;(2)0.5×103kg/m 3;(3)500Pa
【解析】
【分析】
【详解】
(1)木块漂浮时是
=0.2kg 10N/kg 2N F G mg ==⨯=浮
(2)由=F gV ρ浮液排得
43332N 210m 1.010kg/m 10N/kg
F V g ρ-===⨯⨯⨯浮排液 木块的体积是
-43=2=410m V V ⨯木水
木块的密度是
33430.2kg 0.510kg/m 410m
m V ρ-===⨯⨯水 (3)水对烧杯底部的压强
331.010kg/m 10N/kg 0.05m 500Pa p gh ρ==⨯⨯⨯=
答:(1)木块所受浮力是2N ;
(2)木块的密度是330.510kg/m ⨯;
(3)水对烧杯底部的压强是500Pa 。
25.为了节能与环保,许多旅游景点的巡逻执法车和旅游车都用电动车取代了燃油汽车。
某电动观光车的技术参数列表如下,根据以下参数,解答下列问题:(g 取10N/kg )
(1)该车中乘客质量平均每人为60kg,求每个人所受到的重力。
(2)旅游车满载时,求车对水平路面的压强。
(3)若观光车在水平路面匀速行驶时受到的阻力为2×103N,求观光车以最大速度匀速行驶0.5h牵引力所做的功。
(假设车行驶过程中所受阻力不变)
【答案】(1)600N;(2)1.8×105Pa;(3)3.6×107J。
【解析】
【详解】
(1).每个人受到的重力:
G=mg=60kg×10N/kg=600N
(2).空车的重力:
G车=m车g=1080kg×10N/kg=10800N
满载时,车对地面的压强:
p=F
S
=
G G
S
+
人
车=
2
10800N12600N
0.1m
+⨯
=1.8×105Pa
(3).观光车行驶的路程:
s=vt=36km/h×0.5h=18km=18000m 观光车匀速行驶时的牵引力:
F=f=2×103N
牵引力做的功:
W=Fs=2×103N×18000m=3.6×107J 答:(1).每个人所受到的重力为600N;
(2).车对水平路面的压强为1.8×105Pa;(3).牵引力做的功为3.6×107J。
初二下学期期末物理试卷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0个小题)
1.医院在体检抽血时,普遍使用真空采血管,如图所示。
使用时,导管一端的针头插入检查者的静脉,另一端的针头插入真空试管,血液便会自动流入试管。
血液能够流进真空管的原因是()
A.被血压压入真空管B.靠自身重力流入真空管
C.被真空管吸入真空管D.被空气压入真空管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
由于采血管内是真空,内部没有压强,我们身体血管中的血液是液体,存在着压强,虽然人的静脉血压很低,针头插入检查者的静脉,血液在检查者血压的作用下流入真空管;由于液体在重力作用下向下流,通常采血管比血液位置高,靠重力作用不可能流到采血管中,故A正确。
故选A。
2.为了揭示大自然的奥秘,无数科学家进行了不懈的探索,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汤姆生发现了电子,从而揭示了原子是可分的
B.卢瑟福建立了类似行星绕日的核式结构模型
C.在天文学中,用“光年”作为时间单位
D.太阳是太阳系的中心,地球是它的一颗行星
【答案】C
【解析】
【详解】
A、物理学家汤姆生发现了电子从而揭示了原子是可分的,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物理学家卢瑟福和他的同事们根据α粒子散射实验,提出了类似行星绕日的原子核式结构模型,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光年是长度单位,而不是时间单位,故C错误,符合题意;
D、太阳是太阳系的中心天体,地球是太阳系的一颗行星,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3.用一张光滑的厚纸,做成一个如图所示的小纸锅,在纸锅中装入适量的水,放到火上加热,过一会水就会沸腾,而纸锅不会燃烧。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纸锅中的水沸腾时不需要加热
B.纸锅中的水沸腾时温度保持不变
C.纸锅不会燃烧是由于火焰的热没有被纸锅吸收
D.纸锅不会燃烧是由于纸的着火点高于酒精灯火焰的温度
【答案】B
【解析】
【分析】
沸腾的条件是:①达到沸点;②能继续从外界吸热;燃烧的条件(燃烧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①可燃物②氧气或空气③达到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即着火点)。
【详解】
AB.水沸腾时需要继续加热,但水的温度不变,故A错误、B正确;
CD.水在沸腾过程中,尽管继续加热,但温度总保持在沸点不变,而纸盒没有燃烧,说明水沸腾时的温度没有达到纸燃烧时的温度,即水的沸点低于纸的着火点,则CD错误。
4.用一水平推力推矿泉水瓶的下部,瓶会沿桌面滑动;用同样大小的水平推力推矿泉水瓶的上部,瓶会倾倒。
该现象说明了力的作用效果与()
A.力的作用点有关B.力的方向有关
C.力的大小有关D.受力面积有关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
由题可知,两个力的方向和大小相同,但作用点不同,力的作用效果不同,说明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作用点有关。
故选A。
5.有下列实例:①游泳;②走路;③飞机在空中加油;④手拍桌子,手感到疼。
其中主.要.应用了“力的作用是相互的”这一原理的是
A.①②B.①②③C.①②④D.①②③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
游泳时,人向后划水,人对水施加了一个向后的作用力,由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水对人施加了一个向前的反作用力,使人前进;
走路时,人的脚对地面施加了一个向后的作用力,地面对脚施加了一个向前的反作用力,使人前进;
飞机在空中加油,是利用加油机和受油机的相对静止来工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