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中考化学压轴题专题溶液的除杂分离和提纯的经典综合题附详细答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中考初中化学溶液的除杂分离和提纯
1.依据实验目的,下列设计的实验方案中不合理的是
A.A B.B C.C D.D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
A、分别把燃着的木条伸入盛放气体的集气瓶中,能继续燃烧的为氧气,木条熄灭的为氮气,能区分氧气和氮气,方案合理;
B、分别与少量熟石灰混合后,研磨、闻气味,有刺激性气味的为氯化铵,无刺激性气味的为氯化钾,能鉴别氯化铵和氯化钾固体,方案合理;
C、把洁净的铜丝浸入硝酸银溶液中,铜丝表面有银析出,说明铜的活动性比银强,能比较铜和银的金属活动性,方案合理;
D、向溶液中滴加适量的氯化钙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虽然能除去碳酸钠,但会引入新的杂质氯化钠,方案不合理。

故选D。

2.下列实验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选项物质目的主要实验操作()
A.A B.B C.C D.D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
A.蔗糖中滴加浓硫酸会变黑,并有刺激性气味,食盐滴加浓硫酸无明显现象,故用浓硫酸可以鉴别蔗糖和食盐,故A正确;
B.Na2CO3和Na2SO4滴加BaCl2溶液,都会产生白色沉淀,故无法检验Na2CO3中含有
Na2SO4,故B错误;
C.CO和H2都能与灼热的氧化铜反应,故不能用灼热的氧化铜除掉CO中的H2,故C错误;
D.NaCl和MgCl2溶液中加入过量NaOH溶液,所得固体为氢氧化镁,加入适量稀硫酸会生成硫酸镁,不能得到氯化镁,故D错误。

答案选A。

3.除去下列各组物质中的少量杂质,所用的试剂和方法中,不正确的是( )
A.A B.B C.C D.D
【答案】A
【解析】
【分析】
除杂(提纯),是指除去杂质,同时被提纯物质不得改变。

【详解】
A、除去二氧化碳中的一氧化碳不能够通氧气点燃,这是因为当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不能支持燃烧)大量存在时,少量的一氧化碳是不会燃烧的,除去气体中的气体杂质不能使用气体,否则会引入新的气体杂质,故A不正确;
B、盐酸和碳酸钙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碳酸钙不溶于水,加入过量的CaCO3粉末、过滤可以除去HCl,故B正确;
C、二氧化锰不溶于水,氯化钾溶于水,加足量水溶解、过滤、洗涤、干燥可以得到纯净的二氧化锰,故C正确;
D、锌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铜和稀硫酸不反应,加入过量的稀硫酸、过滤、洗涤、干燥得到铜粉,故D正确。

故选A。

【点睛】
除杂条件:①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②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4.下列实验操作中(括号内为待检验物质或杂质)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A B.B C.C D.D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
A、区分氢气和一氧化碳,用点燃,火焰上方罩干冷的烧杯,观察现象来区分,烧杯内壁有水珠出现的是氢气,没有的是一氧化碳,A正确;
B、鉴别NH4NO3和NaOH固体,取样,加水溶解,如果溶液温度下降的是NH4NO3,溶液温度上升的是NaOH,B正确;
C、除去KNO3溶液中少量的CuSO4,加过量的Ba(OH)2溶液,硫酸铜与氢氧化钡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氢氧化铜沉淀,过滤把沉淀除去,但引进过量的氢氧化钡,C错误;
D、分离CaCl2(NaCl)溶液,加适量Na2CO3溶液,碳酸钠与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再把碳酸钙沉淀过滤、洗涤,再向滤渣中滴加适量稀盐酸,使碳酸钙转化为氯化钙,D正确。

故选C。

5.根据下列实验目的,所选试剂或方法都正确的是:
A.A B.B C.C D.D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
A、除去二氧化碳中的一氧化碳不能够通氧气点燃,这是因为除去气体中的气体杂质不能使用气体,否则会引入新的气体杂质,故A错误;
B、氯化钾易溶于水,二氧化锰难溶于水,可采取加水溶解、过滤、蒸发的方法进行分离除杂,故B正确;
C、CaO能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碳酸钙难溶于水,反而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C错误;
D、稀盐酸和稀硫酸均能与氢氧化钡溶液反应,不但能把杂质除去,也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D错误。

故选B。

6.除去下列物质中的少量杂质,所选用试剂及操作方法均正确的是( )
A.A B.B C.C D.D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
A、二氧化碳中少量的一氧化碳不能被点燃,方法错误;
B、一氧化碳通入灼热的氧化铜反应有二氧化碳气体生成,又引进了新的杂质,方法错误;
C、加入过量硝酸银溶液又引进了新的杂质,方法错误;
D、二氧化锰不溶于水,氯化钾易溶于水,加入足量水、溶解、过滤、洗涤、干燥,可提纯二氧化锰,方法正确。

故选:D。

7.下表列出了除去物质中所含少量杂质的方法,其中错误的是
A.A B.B C.C D.D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
A、氢氧化钠溶液能与HCl气体反应,不与H2反应,将混合气体通入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再干燥,可得到H2,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B、稀盐酸将碳酸钠溶液除去的同时,也将氢氧化钠溶液除去了,此选项符合题意;
C、NaCl易溶于水,泥沙难溶于水,加入足量的水溶解、过滤,可滤出泥沙,然后蒸发水,得到氯化钠,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D、氧化铜与氧气不反应,碳粉能与氧气反应,生成的气体逸出。

故在氧气流中灼烧固体氧化铜与碳粉的混合物,可将碳粉除去,得到氧化铜,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B。

【点睛】
根据原物质和杂质的性质选择适当的除杂剂和分离方法,所谓除杂,是指除去杂质,同时被提纯物质不得改变,除杂题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一是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二是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8.除去下列物质中的杂质(括号中物质为杂质),所用试剂和操作方法都正确的是()A.CaCl2溶液(HCl):过量CaCO3 过滤B.Cu(CuO):O2加热
C.KCl(KOH):水蒸发D.ZnCl2溶液(CuCl2)过量镁粉过滤
【答案】A
【解析】
【分析】
选择分离与提纯方法应遵循的原则:
①不增:指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②不减:指应尽可能减少被分离与提纯的物质的损失。

③易分离:指如果使用试剂除去杂质时,要求反应后的产物跟被提纯的物质容易分离。

④易复原:指分离物或被提纯的物质都要容易复原。

【详解】
A、除去CaCl2溶液中的HCl:加CaCO3 ,HCl会与CaCO3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过量的碳酸钙再通过过滤除去,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正确;
B、除去铜中的氧化铜,加热,主成分铜会和氧气反应,杂质氧化铜不反应,不符合除杂的原则,可以通入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故选项错误;
C、除去氯化钾中的氢氧化钾,加入水,两者都能溶于水,操作不可行,可以加入适量稀盐酸,氢氧化钾会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钾和水,故选项错误;
D、除ZnCl2溶液中的CuCl2,加过量镁粉,ZnCl2和CuCl2都会和镁反应,不符合除杂原则,可以加入过量锌过滤,选故项错误;
故选:A
9.下表列出了除去物质中所含少量杂质的方法,其中错误的是()
A.A B.B C.C D.D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
A、浓硫酸具有吸水性,且不与氧气反应,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

B、Fe粉能被磁铁吸引,铜粉不能,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

C、除去二氧化碳中的一氧化碳不能够点燃,这是因为当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不能支持燃烧)大量存在时,少量的一氧化碳是不会燃烧的,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D、Na2CO3能与适量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

故选C。

【点睛】
除杂题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①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②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10.为除去下列物质中的杂质,下列操作方法能达到目的的是
A.A B.B C.C D.D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
A、除去CO2气体中少量的H2O,将气体通过盛有足量火碱的干燥管,虽然能把水除去,但氢氧化钠也能吸收二氧化碳气体,A不正确;
B、除去CuO固体少量的CuSO4,加入过量稀硫酸并加热,硫酸铜不能被除去,但氧化铜却被硫酸除去,B不正确;
C、除去FeCl2溶液中少量的CuCl2,加入过量的铁粉,振荡,铁能与氯化铜溶液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铜,把铜过滤得到氯化亚铁溶液,C正确;
D、除去Na2SO4溶液中少量的Na2CO3,加稀盐酸至恰好不再产生气泡为止,盐酸与碳酸钠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虽然把碳酸钠除去,但也引进了氯化钠,D不正确。

故选C。

11.下列除去杂质的方法中,正确的是
A.A B.B C.C D.D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
A、硝酸钡能与适量的硫酸钠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硝酸钠,能除去杂质但引入了新的杂质硝酸钠,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B、除去二氧化碳中的一氧化碳不能够点燃,这是因为当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不能支持燃烧)大量存在时,少量的一氧化碳是不会燃烧的,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C、铁粉能与足量的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溶液和氢气,铜不能与稀盐酸反应,再过滤、洗涤、干燥,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

D、碳酸钙和碳酸钠均能与盐酸反应,不但能把杂质除去,也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故选:C。

【点睛】
物质的分离与除杂是中考的重点,也是难点,解决除杂问题时,抓住除杂质的必需条件(加入的试剂只与杂质反应,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是正确解题的关键。

12.下列除去杂质的方法中,不正确的是()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②④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
①氯化钠易溶于水,泥沙难溶于水,可采取加水溶解、过滤、蒸发的方法进行分离除杂,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
②二氧化碳能与氢氧化钠固体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氢氧化钠固体具有吸水性,不但能把杂质除去,也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③铁粉能与CuSO4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再过滤除去不溶物,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
④Na2CO3能与过量的Ca(OH)2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能除去杂质但引入了新的杂质氢氧化钙,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故②④方法不正确,故选D。

【点睛】
本题为除杂题,是中考的重点,也是难点,解决除杂问题时,抓住除杂的必需条件(加入的试剂只与杂质反应,反应后不能引入新杂质)是正确解题的关键。

13.在不用指示剂的条件下,欲将含有盐酸的氯化钙溶液由酸性变为中性,应选用的试剂是( )
A.澄清石灰水B.硝酸银溶液
C.石灰石粉末D.生石灰粉末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
A、澄清的石灰水能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不引进新的杂质,但因没有指示剂,所以加稍过量的溶液显碱性;故选项错误;
B、硝酸银不但能跟盐酸反应,也能跟氯化钙反应,除去的是氯离子而不是氢离子,所以溶液还是显酸性;故选项错误;
C、石灰石不溶于水,只溶于酸,跟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和二氧化碳,过量的碳酸钙能通过过滤除去,所以加稍过量的石灰石能除去盐酸且溶液显中性;故选项正确;
D、生石灰遇水生成熟石灰,但因没有指示剂,所以加稍过量的溶液显碱性;故选项错误;
故选:C。

14.下列为了达到实验目的所用的试剂或方法合理的是
A.A B.B C.C D.D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
A、除去食盐中的泥沙可以使用过滤后再蒸发结晶的方法,故错误;
B、生锈的铁钉长时间浸泡在稀盐酸中,不仅能除去铁锈,还能将铁反应掉,故错误;
C、棉纤维灼烧有烧纸的气味,而羊毛灼烧有烧纸的气味,具有用灼烧闻气味的方法鉴别,故正确;
D、实验室内禁止品尝药品的味道,故错误。

故选C。

15.下表中除去物质中少量杂质的方法错误的是()
A.A B.B C.C D.D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
A、铁粉能与适量的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溶液和氢气,铜不与稀硫酸反应,再过滤、洗涤、干燥,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不符合题意;
B、碳酸钠能与适量的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不符合题意;
C、CO2和HCl气体均能与NaOH溶液反应,不但能把杂质除去,也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符合题意;
D、氯化钙易溶于水,碳酸钙难溶于水,可采取加水溶解、过滤、洗涤、干燥的方法进行分离除杂,不符合题意。

故选C。

二、中考初中化学推断题
16.有一包白色固体,可能含氯化钠、碳酸钠、硫酸钠、氢氧化钠、氢氧化钡中的一种或几种。

某兴趣小组为探究其成分做了以下实验:
实验一:探究固体的组成
(1)向固体样品中加入过量稀硝酸,产生的气体是_______。

(2)生成白色滤渣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3)原固体中一定不含有的物质是_____。

实验二:进一步探究固体中是否含氯化钠
得出结论:原固体中一定含NaCl。

(4)试剂X是__________。

(5)滤液C中除含Fe(NO3)3外,一定还含有的溶质是______。

【答案】CO2 Ba(NO3)2+MgSO4=BaSO4↓+Mg(NO3)2 Na2SO4 Ba(NO3)2 HNO3、NaNO3、Mg(NO3)2、Ba(NO3)2
【解析】
【详解】
实验一
根据白色固体中加过量的稀硝酸,有无色气体生成可知,原固体中一定有碳酸钠;根据向无色无色溶液加过量硫酸镁有白色滤渣生成可知,原固体中一定有氢氧化钡,一定没有硫酸钠。

(1)根据题干所提供的信息可知,向固体样品中加入过量稀硝酸,产生的气体是二氧化碳;
(2)通过以上分析可知原固体中含有氢氧化钡,氢氧化钡和稀硝酸反应生成硝酸钡,所以白色滤渣甲是硝酸钡和硫酸镁反应生成的硫酸钡,化学方程式为:Ba(NO3)
2+MgSO4=BaSO4↓+Mg(NO3)2;
(3)在原白色固体中加入过量稀硝酸得到无色溶液,通过以上推断可知原固体中含有氢氧化钡,所以一定不含硫酸钠;
实验二
(4)滤液A中含有硫酸镁,硫酸根离子和银离子结合生成微溶于水的硫酸银,会干扰氯离子的检验,所以要向滤液A中加入过量的硝酸钡溶液除去硫酸根离子;向滤液B中滴加硝酸银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说明原固体中含有氯化钠;
(5)固体样品中加入的是过量稀硝酸,滤液C中一定有硝酸;碳酸钠和稀硝酸反应生成硝酸钠,所以滤液C中一定硝酸钠;无色滤液中加入硝酸铁,整个过程中没有和其他物质反应,所以滤液C中一定有硝酸铁;硫酸镁和过量的硝酸钡反应生成硝酸镁所以滤液C中一定含有硝酸镁和过量的硝酸钡。

17.现有一包白色粉末,可能是由氯化钾、氢氧化钠、硝酸钠和硫酸铜中的一种或多种物质组成。

为确定其成分,某兴趣小组同学进行了如下探究。

(1)甲同学通过观察颜色,认为该粉末中不含硫酸铜,他是根据物质的____性质得出该结论的。

乙同学认为甲同学的方法不能确定该粉末中不含硫酸铜。

(2)他们设计并进行了如下实验。

(已知Ag2SO4微溶于水)
①写出生成蓝色沉淀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②通过以上实验,不能确定白色粉末中是否含有______。

③加入过量Ba(NO3)2溶液和稀硝酸的目的是_________。

【答案】物理;2NaOH+CuSO4=Cu(OH)2↓+Na2SO4;NaNO3或硝酸钠;排除SO42-的干扰(合理答案即可)
【解析】
(1)根据硫酸铜溶液显蓝色,属于物理性质解答;(2) ①根据氢氧化钠溶液与硫酸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和硫酸钠解答;②根据框图中发生的反应和现象分析解答;③根据Ba2+与
SO42-不能共存分析解答。

(1)甲同学通过观察颜色,认为该粉末中不含硫酸铜,他是根据物质的物理性质得出该结论的;(2) ①氢氧化钠溶液与硫酸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和硫酸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OH+CuSO4=Cu(OH)2↓+Na2SO4;②由白色粉末加足量水,过滤得到蓝色沉淀滤液A可知,原固体中含有氢氧化钠和硫酸铜;向滤液A中加过量Ba(NO3)2溶液和稀硝酸得到白色沉淀和滤液B可知,将硫酸根离子反应完;再向滤液B中加AgNO3溶液
得到白色沉淀可知,原白色固体中含有氯化钾。

故通过以上实验,不能确定白色粉末中是否含有NaNO3(或硝酸钠);③加入过量Ba(NO3)2溶液和稀硝酸的目的是排除SO42-的干扰。

点睛:完成此类题目,关键是找准解题突破口,直接得出结论,然后利用顺向或逆向或两边向中间推,逐一导出其它结论。

18.某未知溶液,可能含有Na+、Cu2+、Ba2+、SO42-、Cl-中的几种,为确定溶液中含有的离子,实验如下:①取未知溶液2~3mL于试管中,滴加足量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静置;②取①中上层清液,滴加AgNO3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③另取未知溶液2~3mL于试管中,滴加NaOH溶液,有蓝色沉淀生成。

分析实验过程,回答:
(1)溶液中一定存在的离子是__________________。

(2)溶液中一定不存在的离子是__________________。

(3)溶液中可能存在的离子是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Cu2+、SO42- Ba2+ Na+、Cl-
【解析】
【分析】
【详解】
硫酸根离子能与钡离子结合生成白色沉淀硫酸钡,步骤①中向未知溶液中滴加足量BaCl2溶液后,有白色沉淀生成,所以未知溶液中一定含有SO42-,一定不含Ba2+;氯离子能与银离子结合生成白色沉淀氯化银,步骤②中取①中上层清液,滴加AgNO3溶液后,有白色沉淀生成,则①中上层清液中一定含有氯离子,但步骤①加入BaCl2溶液后引入了Cl-,所以未知溶液中可能含有Cl-;铜离子能与氢氧根离子结合生成蓝色沉淀氢氧化铜,步骤③中向未知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后,有蓝色沉淀生成,则未知溶液中一定含有Cu2+;由上述实验步骤和实验现象无法得出未知溶液中是否含有Na+,则未知溶液中可能含有Na+。

(1)由上述分析可知,溶液中一定存在的离子是Cu2+、SO42-。

(2)由上述分析可知,溶液中一定不存在的离子是Ba2+。

(3)由上述分析可知,溶液中可能存在的离子是Na+、Cl-。

19.已知奥运五环中A、B、C、D、E为稀硫酸、氢氧化钠溶液、二氧化碳、氧化铁、水中的一种,且相连环内的两种物质能发生化学反应,E是常见的溶剂。

请回答:
(1)B物质是__________。

(2)A与B反应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

(3)写出C与D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

【答案】H2SO4红色固体溶解,生成淡黄色溶液 2NaOH+CO2=Na2CO3+H2O
【解析】
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进行分析解答,E是常见的溶剂,故E是水,能与水反应的物质是二氧化碳,故D是二氧化碳,能与二氧化碳反应的物质是氢氧化钠,故C是氢氧化钠,能与氢氧化钠反应的物质是硫酸,故B是硫酸,因此A是氧化铁,据此解答。

(1)B是硫酸(或H2SO4);(2)A是氧化铁,B是硫酸,二者反应生成硫酸铁和水,会观察到红色固体溶解,生成淡黄色溶液;(3)C是氢氧化钠,D是二氧化碳,二者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OH+CO2═Na2CO3+H2O。

20.A-I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其中A是最简单的有机物,其两种元素质量比为3:1,在空气中不完全燃烧,生成物中C和D的元素组成相同,C的固态常用于人工降雨,F是黑色粉来,G是紫红色固体,H是红色粉末,它们之间存在如图所示的关系:
请回答下列问题:
(1) A、E的化学式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
(2)在化学变化中,元素化合价升高的反应物是还原剂,元素化合价降低的反应物是氧化剂。

D和H发生的反应中,_________是氧化剂;
(3)I生成G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

【答案】CH4 H2 Fe2O3或氧化铁 Fe+CuSO4=FeSO4+Cu
【解析】
A是最简单的有机物,其两种元素质量比为3:1,故A是CH4;生成物中C和D的元素组成相同,C的固态常用于人工降雨,故C是二氧化碳,D是一氧化碳,甲烷点燃生成的B是水,故E是氢气,黑色的F 是氧化铜,红色固体G是铜,H是氧化铁,I是铁;
(1)A的化学式是CH4,E的化学式为H2;
(2)D是CO,H是Fe2O3,一氧化碳与氧化铁的反应中铁元素的化合价降低,故氧化铁是氧化剂;
(3)I是铁,与硫酸铜反应生成铜和硫酸亚铁,反应方程式为Fe+CuSO4=FeSO4+Cu。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