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立观察:对日慎打“经济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舒立观察:对日慎打“经济牌”
近年来,每逢中国与他国关系发生冲突,“抵制洋货”便成为部分国人的强烈诉求,此次中日钓鱼岛风波亦不例外。
9月中旬以来,全国多个城市爆发示威游行,抗议日本政府“购岛”闹剧。
在两国政治关系急剧恶化的背景下,从民间到学界,出现了一股声浪,主张“抵制日货”,采取经济制裁手段,迫使日本让步。
中日经贸关系面临严峻考验。
我们以为,公民个人以抵制日货表达其态度是可以理解的,只要其言行在法治规范内,就纯属个人自由。
但就全局而言,在处理中日关系时当对政治与经济做恰当切割,打出“经济牌”须慎之又慎;至于极少数人试图通过暴力行为形成压力集团,把“抵制日货”转为对他人的强制性要求,则是不可取的。
中日邦交正常化40年以来,中日两国多次因历史问题和领土争端爆发外交冲突。
但这并未影响中日经贸关系的正常发展,两国经贸总体上呈现稳步增长态势。
这种情形,被称为“政冷经热”。
至2011年,中日双边贸易额已占中国外贸总额的8.5%。
日本对华投资在过去一年中再度加速,增幅达50%,对华出口增长10%。
今年以来,在中国利用外资持续负增长之际,日本对华投资仍保持16%的较高增速。
对日本而言,中国是其第一大出口目的地和进口来源地。
有此现实,倘两国经贸关系出现重大挫折,对双方的影响都将非
常巨大。
有学者称,日本经济对中国的依赖性更强,故如果中国“扣动经济扳机”,日本受到的打击更为严重,可能再失去10年,甚至倒退20年。
这种说法显然缺乏依据,更多的是一种猜测。
且不说纵然真让日本倒退20年,对中国、对世界是否有益,就对中国而言,实现“日本倒退”有可能付出自己同样倒退的代价,其后果是难以估量的。
更何况中国需要坚持对外开放的国策,需要继续发展经济以强国富民,因此,对日“扣动经济扳机”的负面影响也必须认真考量。
当前,以全球产业链布局看,日本居于高端,中国作为制造基地处于低端,每年需要从日本进口大量零部件组装加工后销往世界各地,其中部分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的高端核心产品尚无力实现进口替代。
2011年“3·11”日本复合型灾难后,不仅中国,美国、欧洲等电子、汽车企业产业链均受到影响,即为明证。
此外,在华日资企业以及使用日本零部件的企业还容纳了大量就业。
当下中国经济下行压力犹存,而“抵制日货”意味着拒绝相关先进产品、先进技术的引入,不仅无助于中国经济企稳、国民收入提高,还会造成大量失业,加剧社会不稳定,无异于“杀敌一千自损八百”。
提升商业环境、健全市场法治是中国的长期任务。
打砸日资企业,迫使其停工歇业的行为,有损法律对外商投资企业合法权益的保护。
须知好的市场环境并不是向某一个国家的倾斜,而是普惠的。
以压力集团的极端行为造势,让针对日资企业的非理性行为迅速蔓
延,势必传导到市场总体环境中,影响其他国家企业对中国商业投资环境的判断,加剧由要素成本上升导致的产业转移潮,给中国一些尚未做好准备的产业、地区带来冲击。
这类行为并不能为中国拿回钓鱼岛助力,只是亲痛仇快的情绪宣泄而已。
还有一个因素不容忽视。
“十年磨一剑”的中日韩自由贸易区(fta)本应在年内启动谈判。
而最终一旦落实,其规模堪与欧盟比肩。
由于三国已分别与东盟十国实现自由贸易,东盟与中日韩“10+3”自由贸易区也将水到渠成。
如果三国能在区域内协调政策,减少内耗,互补优势,形成东亚地区的小循环,可规避欧美和全球经济衰退的风险;反之,如果互设贸易壁垒,各自画地为牢,不仅将拖累地区经济发展速度,对自身亦无益。
原定于9月末将在首尔举行的中日韩自贸区谈判,将因此次中日领土纷争受到何种影响,世人正密切关注。
如今,钓鱼岛主权已成国人心头的痛疾。
以经济战迫使日本政府改弦易辙,可以成为一种战略选项,但最终的决断须十分谨慎。
中国政府的目标一直是清晰和明确的,为此所采取的多项反制措施也取得了初步效果。
显然,在处理领土争端时,通过谈判等外交手段和平解决问题仍是基本途径,军事威慑或可发挥一定作用,而经济战既非必须,亦非必然。
中日之间“政冷经热”的局面可能还将持续下去。
两国经济上的互惠未必一定会推动战略互惠关系的发展,但是,经济战肯定会严
重损害双方政治关系和战略关系。
中国应有充分的自信,可以做到不以经济为筹码,也能推进领土争端的解决。
如我们一再指出的那样,时间站在中国一边。
(据《新世纪》第3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