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第6章 从杂交育种到基因工程 第1、2节 杂交育种与诱变育种 基因工程及其应用名师课件 新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点上切割DNA分子。 • ③实例:EcoRⅠ限制酶能专一识别GAATTC序列,并在G和A之间将这
段序列切开。 • ④切割结果:产生两个带有黏性末端的DNA片段。 • ⑤作用:基因工程中重要的切割工具,能将外来的DNA切断,对自己
的DNA无损害。
• (2)DNA连接酶: • ①催化对象:两个具有相同黏性末端的DNA片段。 • ②催化位置:脱氧核糖与磷酸之间的缺口。 • ③催化结果:形成重组DNA。 • (3)常用的运载体——质粒: • ①本质:小型环状DNA分子。 • ②作用: • a.作为运载工具,将目的基因运送到受体细胞中去; • b.用它在受体细胞内对目的基因进行大量复制。 • ③条件: • a.能在受体细胞内稳定保存并大量复制; • b.有多个限制酶切点; • c.有标记基因。
答案:C
微提升
• 根据育种目的选择育种方式 • 1.若要培育隐性性状个体,可用自交或杂交,只要出现该性状即可。 • 2.有些植物如小麦、水稻等,杂交实验较难操作,其最简便的方法是
自交。 • 3.若要快速获得纯种,可用单倍体育种方法。 • 4.若要提高营养物质含量,可用多倍体育种方法。 • 5.若要培育原先没有的性状,可用诱变育种。 • 6.若培育植物为营养繁殖,如土豆、地瓜等,则只要出现所需性状即
• 6.可用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切割烟草花叶病毒的核酸,进行构建抗除草 剂的转基因烟草。( × )
• 7.没有限制酶就无法使用质粒运载体。( √ ) • 8.重组质粒中每个限制酶识别位点至少插入一个目的基因。( ×)
微考一 五种育种方法的比较
方法 原理 常用方法
优点
能定向改 造生物的 遗传性状
有可能引发 生态危机
转基因抗虫 棉
• 不同育种方法需注意的问题
• (1)原核生物不能进行减数分裂,所以不能运用杂交的方法 进行育种,如细菌的育种一般采用的方法是诱变育种。
• (2)杂交育种不一定需要连续自交。若选育显性优良纯种, 需要连续自交筛选,直至性状不再发生分离;若选育隐性 优良纯种,则只要出现该性状个体即可。
答案:A
• 对点微练1 作物育种技术是遗传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关于作物育 种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培育高产、抗逆性强的杂交水稻属于诱变育种 • B.改良缺乏某种抗病性的水稻品种常采用单倍体育种 • C.培育无子西瓜过程中可用一定浓度的秋水仙素处理二倍体幼苗 • D.把两个小麦品种的优良性状结合在一起,常采用植物体细胞杂交技
术
解析:培育高产、抗逆性强的杂交水稻常采用的方法是杂交育 种;培养缺乏某种抗病性的水稻品种常采用的方法是基因工程育种; 把两个小麦品种的优良性状结合在一起常采用的方法是杂交育种。
答案:C
• 对点微练2 假设a、B为玉米的优良基因, 现有AABB、aabb两个品种,控制两对相对 性状的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实验
基础自测
• 1.太空育种能按人的意愿定向产生优良性状。( ×) • 2.诱变育种的优点之一是需大量处理实验材料。( ×) • 3.诱变育种时突变的个体中有害个体多于有利个体。( )
√
• 4.杂交育种和诱变育种都能产生前所未有的新基因,创造变异新类 型。( × )
• 5.自然界中天然存在的噬菌体自行感染细菌后,其DNA整合到细菌 DNA上属于基因工程。( × )
所得品种发育 迟缓,结实率 低;在动物中 无法开展
无子西 瓜、八倍 体小黑麦
方法 原理 常用方法
优点
缺点
代表实例
单倍体 育种
染色体 变异
花药离体培养 后,再用秋水 仙素处理
明显缩短 育种年限
技术复杂, 需要与杂交 育种配合
“京花1号” 小麦
基因工 程育种
基因重 组
将一种生物特 定的基因转移 到另一种生物 细胞中
答案:B
• 对点微练4 下列不属于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制取的药物是( ) • A.从大肠杆菌体内制取白细胞介素 • B.从酵母菌体内获得干扰素 • C.从青霉菌体内获取青霉素 • D.从大肠杆菌体内获取胰岛素
解析:本题考查基因工程的应用,熟记基因工程在工业、农业等 方面的应用是解题的前提。运用基因工程技术可以使外源基因在受体 细胞中表达来生产基因产品,A、B、D均为外源基因的表达,而青霉 菌产生青霉素是正常基因的正常表达,故青霉素不属于基因工程药 品。
答案:C
• 对点微练3 玫瑰有5 000多年的人工栽培历史,迄今已培育出2 500多 个品种。玫瑰没有生成蓝色翠雀花素所需的黄酮类化合物3,5-氢氧化 酶基因,因此蓝玫瑰被认为是不可能培育成功的。但日本科研人员将 蓝色三叶草中的蓝色素基因植入普通玫瑰而成功培育出了蓝玫瑰,这 株玫瑰的花瓣中所含的色素为蓝色。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 (3)花药离体培养只是单倍体育种中的一个程序,要想得到 可育的品种,一般还需要用秋水仙素处理单倍体使染色体 加倍。
• 【例1】 要将基因型为AaBB的植物,培育出以下基因型的品种:① AaBb;②AaBBC;③AAaaBBBB;④aB。则对应的育种方法依次是
()
• A.诱变育种、转基因技术、细胞融合、花药离体培养
• 2.对基因工程步骤的五点说明
• (1)限制酶和DNA连接酶的作用部位都是脱氧核苷酸之间的磷酸二酯 键,只是前者切开,后者连接。
• (2)要想从DNA上切下某个基因,应切2个切口,产生4个黏性末端。
• (3)获取目的基因、切割运载体需要用同一种限制酶,目的是产生相同 的黏性末端。
• (4)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没有涉及碱基互补配对。
5.基因工程的应用
(1)□22 _育__种__,如抗虫棉。 (2)□23 _药__物__研制,如胰岛素等。
(3)环境保护,如转基因细菌分解石油。
6.转基因生物和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 对转基因生物和转基因食品的两种态度:
(1)转基因生物和转基因食品不安全,要□24 _严__格__控__制___。 (2)转基因生物和转基因食品是安全的,应该□25 _大__范__围__推__广__。
• A.蓝色翠雀花素分布于蓝玫瑰花瓣细胞的液泡和叶绿体中
• B.培育蓝玫瑰用到的工具酶是限制性内切酶和DNA连接酶
• C.蓝色素基因在所有玫瑰细胞中都能控制合成蓝色翠雀花素
• D.蓝玫瑰的培育成功意味着人类创造了一个新的物种
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注意“工具酶”而不是“工具”。除绿 色外,其余颜色的色素几乎都存在于液泡中,因此蓝色翠雀花素分布 于蓝玫瑰花瓣细胞的液泡中;日本科研人员将蓝色三叶草中的蓝色素 基因植入普通玫瑰而成功培育出了蓝玫瑰,此方法为基因工程育种, 用到的工具酶是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和DNA连接酶;由于基因的选择性 表达,蓝色素基因在玫瑰花瓣细胞中能控制合成蓝色翠雀花素,而在 其他细胞中没有表达;蓝玫瑰仅仅是普通玫瑰中转入了一个外源基 因,与其他的玫瑰未产生生殖隔离,没有产生新的物种。
(2)操作对象:□11 _基__因__。 (3)操作过程:把一种生物的□12 _某__种__基__因___提取出来,加以修饰改造, 然后放到另一种生物的□13 _细__胞__里。 (4)操作目的:□14 _定__向__地改造生物的遗传性状。
2.原理
不同生物之间的□15 _基__因__重__组___。
微知识一 杂交育种与诱变育种 1.杂交育种 (1)含义:将两个或多个品种的优良性状通过 _交__配__集中在一起,再经 过选择和培育,获得新品种的方法。 (2)育种原理: _基__因__重__组___。 (3)方法:杂交→ _自__交__→选种→自交。 (4)特点:只能利用已有的基因重组,不能创造 _新__基__因___;育种过程 _缓__慢__。
育种上的应 (2)能力方面:课标高考试
用;
题对本章的层级考查,集
(2)转基因食品 中在理解能力和综合运用
的安全
能力等层次,在平时的学
习和复习备考中应加强这
方面能力的训练
第1、2节 杂交育种与诱变育种 基因工程及其应用
微知识 小题练 微考点 大讲堂 微考场 大收获
微知识 小题练
夯基固本 基础自测
知识梳理
3.基因操作的基本工具
基因的“剪刀”:□16 _限__制__性__核__酸__内__切__酶_____ 基因的“针线”:□17 _D_N__A_连__接__酶_ 基因的“运输工具”:□18 _运__载__体___,常用□19 _质__粒__、噬菌体、动植物
病毒等。
4.基因操作的基本步骤
提 取 目 的 基 因 → 目 的 基 因 与 运 载 体 结 合 → 将 目 的 基 因 导 入 □20 _受__体__细__胞___→目的基因的□21 _检__测__与__鉴__定___。
必修3 第6章 从杂交育种到基因工程
● 考点 微 展示 考频●微 分•析[考考情纲●微微解解读读] ● 考向 微 预测
3 年 13 考
(1)知识方面:通过列表比
(1)育种方法 的原理和过
★★★★★ 3年2考
程;
(2)育种方法
在生产、生活 ★★☆☆☆
中的应用
较各种育种方法所利用的
(1)生物变异在 原理、优缺点等知识;
D.过程②⑥⑦应用了单倍体育种的方法,最大的优点是明显缩短育 种年限
解析:图中过程①⑧是诱变育种。过程②③④是杂交育种,原理 是基因重组,基因型aaB_的类型中aaBB占1/3,aaBb占2/3,经过自交 后,子代中aaBB所占比例是1/2。
答案:C
微考点二 基因工程的操作工具及基本步骤
• 1.基因工程操作工具 • (1)限制性核酸内切酶(简称限制酶): • ①分布:主要在微生物体内。 • ②特性:一种限制酶只能识别一种特定的核苷酸序列,并在特定的切
• B.杂交育种、花药离体培养、转基因技术、多倍体育种
• C.花药离体培养、诱变育种、多倍体育种、转基因技术
• D.多倍体育种、花药离体培养、诱变育种、转基因技术
解析:用基因型为AaBB的植物要培育出AaBb的品种,可利用物理或化学方法处理材料,通过 基因突变获得;要获得AaBBC的品种,由于本物种没有C基因,所以必须通过转基因技术;要获得 AAaaBBBB的品种,可通过细胞融合;要获得aB的品种,可利用花药离体培养。
缺点
代表实例
杂交 基因 育种 重组
杂交
操作简单,目的
矮秆抗病
性强
育种年限长 小麦
诱变 基因 辐射诱变、 提高突变率,加 有利变异少, 高产青霉
育种 突变 激光诱变等 速育种进程
需大量处理实 验材料
素菌株
多倍 染色 体育 体变 种异
秋水仙素处 理萌发的种 子或幼苗
操作简单,且能 在较短的时间内 获得所需品种
小组用不同方法进行了实验(见下图),下列 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过程①⑧育种方法运用的原理是基因突变,最大优点是能提高突 变率,在短时间内获得更多的优良变异类型
B.过程⑤使用的试剂是秋水仙素,它可作用于正在分裂的细胞,抑 制纺锤体的形成
C.过程②③④育种方法运用的原理是基因重组,基因型aaB_的类 型经④后,子代中aaBB所占比例是5/6
2.诱变育种 (1)含义:利用 _物__理__因__素__或__化__学__因__素___来处理生物,使生物发生 _基__因__突__变___。 (2)育种原理: __基__因__突__变__。
(3)过程:选择生物→诱发基因突变→选择→培育。
微知识二 基因工程及其应用 1.基因工程的概念
(1)别名: _基__因__拼__接__技__术____或□10 _D_N__A_重__组__技__术____。
• (5)动物一般用受精卵作为受体细胞;植物一般用体细胞作为受体细 胞,再通过植物组织培养方式形成新个体;微生物常用不致病的大肠 杆菌作为受体细胞。
• 【例2】 将ada(腺苷酸脱氨酶基因)通过质粒pET28b导入大肠杆菌并成功表达 腺苷酸脱氨酶。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 A.每个大肠杆菌细胞至少含一个重组质粒 • B.每个重组质粒至少含一个限制性核酸内切酶识别位点 • C.每个限制性核酸内切酶识别位点至少插入一个ada • D.每个插入的ada至少表达一个腺苷酸脱氨酶分子
解析:大肠杆菌成功表达出腺苷酸脱氨酶,说明这些大肠杆菌都 至少含有一个重组质粒,A项正确;作为载体的条件为至少含有一个或 多个酶切位点,所以作为载体的质粒至少含有一个限制性核酸内切酶 识别位点,B项正确;作为基因表达载体应包括目的基因、启动子、终 止子、标记基因四部分,但并不是每个酶切位点都至少插入一个ada, C项错误;由于这些目的基因成功表达,所以每个插入的ada至少表达 一个腺苷酸脱氨酶分子,D项正确。
段序列切开。 • ④切割结果:产生两个带有黏性末端的DNA片段。 • ⑤作用:基因工程中重要的切割工具,能将外来的DNA切断,对自己
的DNA无损害。
• (2)DNA连接酶: • ①催化对象:两个具有相同黏性末端的DNA片段。 • ②催化位置:脱氧核糖与磷酸之间的缺口。 • ③催化结果:形成重组DNA。 • (3)常用的运载体——质粒: • ①本质:小型环状DNA分子。 • ②作用: • a.作为运载工具,将目的基因运送到受体细胞中去; • b.用它在受体细胞内对目的基因进行大量复制。 • ③条件: • a.能在受体细胞内稳定保存并大量复制; • b.有多个限制酶切点; • c.有标记基因。
答案:C
微提升
• 根据育种目的选择育种方式 • 1.若要培育隐性性状个体,可用自交或杂交,只要出现该性状即可。 • 2.有些植物如小麦、水稻等,杂交实验较难操作,其最简便的方法是
自交。 • 3.若要快速获得纯种,可用单倍体育种方法。 • 4.若要提高营养物质含量,可用多倍体育种方法。 • 5.若要培育原先没有的性状,可用诱变育种。 • 6.若培育植物为营养繁殖,如土豆、地瓜等,则只要出现所需性状即
• 6.可用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切割烟草花叶病毒的核酸,进行构建抗除草 剂的转基因烟草。( × )
• 7.没有限制酶就无法使用质粒运载体。( √ ) • 8.重组质粒中每个限制酶识别位点至少插入一个目的基因。( ×)
微考一 五种育种方法的比较
方法 原理 常用方法
优点
能定向改 造生物的 遗传性状
有可能引发 生态危机
转基因抗虫 棉
• 不同育种方法需注意的问题
• (1)原核生物不能进行减数分裂,所以不能运用杂交的方法 进行育种,如细菌的育种一般采用的方法是诱变育种。
• (2)杂交育种不一定需要连续自交。若选育显性优良纯种, 需要连续自交筛选,直至性状不再发生分离;若选育隐性 优良纯种,则只要出现该性状个体即可。
答案:A
• 对点微练1 作物育种技术是遗传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关于作物育 种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培育高产、抗逆性强的杂交水稻属于诱变育种 • B.改良缺乏某种抗病性的水稻品种常采用单倍体育种 • C.培育无子西瓜过程中可用一定浓度的秋水仙素处理二倍体幼苗 • D.把两个小麦品种的优良性状结合在一起,常采用植物体细胞杂交技
术
解析:培育高产、抗逆性强的杂交水稻常采用的方法是杂交育 种;培养缺乏某种抗病性的水稻品种常采用的方法是基因工程育种; 把两个小麦品种的优良性状结合在一起常采用的方法是杂交育种。
答案:C
• 对点微练2 假设a、B为玉米的优良基因, 现有AABB、aabb两个品种,控制两对相对 性状的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实验
基础自测
• 1.太空育种能按人的意愿定向产生优良性状。( ×) • 2.诱变育种的优点之一是需大量处理实验材料。( ×) • 3.诱变育种时突变的个体中有害个体多于有利个体。( )
√
• 4.杂交育种和诱变育种都能产生前所未有的新基因,创造变异新类 型。( × )
• 5.自然界中天然存在的噬菌体自行感染细菌后,其DNA整合到细菌 DNA上属于基因工程。( × )
所得品种发育 迟缓,结实率 低;在动物中 无法开展
无子西 瓜、八倍 体小黑麦
方法 原理 常用方法
优点
缺点
代表实例
单倍体 育种
染色体 变异
花药离体培养 后,再用秋水 仙素处理
明显缩短 育种年限
技术复杂, 需要与杂交 育种配合
“京花1号” 小麦
基因工 程育种
基因重 组
将一种生物特 定的基因转移 到另一种生物 细胞中
答案:B
• 对点微练4 下列不属于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制取的药物是( ) • A.从大肠杆菌体内制取白细胞介素 • B.从酵母菌体内获得干扰素 • C.从青霉菌体内获取青霉素 • D.从大肠杆菌体内获取胰岛素
解析:本题考查基因工程的应用,熟记基因工程在工业、农业等 方面的应用是解题的前提。运用基因工程技术可以使外源基因在受体 细胞中表达来生产基因产品,A、B、D均为外源基因的表达,而青霉 菌产生青霉素是正常基因的正常表达,故青霉素不属于基因工程药 品。
答案:C
• 对点微练3 玫瑰有5 000多年的人工栽培历史,迄今已培育出2 500多 个品种。玫瑰没有生成蓝色翠雀花素所需的黄酮类化合物3,5-氢氧化 酶基因,因此蓝玫瑰被认为是不可能培育成功的。但日本科研人员将 蓝色三叶草中的蓝色素基因植入普通玫瑰而成功培育出了蓝玫瑰,这 株玫瑰的花瓣中所含的色素为蓝色。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 (3)花药离体培养只是单倍体育种中的一个程序,要想得到 可育的品种,一般还需要用秋水仙素处理单倍体使染色体 加倍。
• 【例1】 要将基因型为AaBB的植物,培育出以下基因型的品种:① AaBb;②AaBBC;③AAaaBBBB;④aB。则对应的育种方法依次是
()
• A.诱变育种、转基因技术、细胞融合、花药离体培养
• 2.对基因工程步骤的五点说明
• (1)限制酶和DNA连接酶的作用部位都是脱氧核苷酸之间的磷酸二酯 键,只是前者切开,后者连接。
• (2)要想从DNA上切下某个基因,应切2个切口,产生4个黏性末端。
• (3)获取目的基因、切割运载体需要用同一种限制酶,目的是产生相同 的黏性末端。
• (4)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没有涉及碱基互补配对。
5.基因工程的应用
(1)□22 _育__种__,如抗虫棉。 (2)□23 _药__物__研制,如胰岛素等。
(3)环境保护,如转基因细菌分解石油。
6.转基因生物和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 对转基因生物和转基因食品的两种态度:
(1)转基因生物和转基因食品不安全,要□24 _严__格__控__制___。 (2)转基因生物和转基因食品是安全的,应该□25 _大__范__围__推__广__。
• A.蓝色翠雀花素分布于蓝玫瑰花瓣细胞的液泡和叶绿体中
• B.培育蓝玫瑰用到的工具酶是限制性内切酶和DNA连接酶
• C.蓝色素基因在所有玫瑰细胞中都能控制合成蓝色翠雀花素
• D.蓝玫瑰的培育成功意味着人类创造了一个新的物种
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注意“工具酶”而不是“工具”。除绿 色外,其余颜色的色素几乎都存在于液泡中,因此蓝色翠雀花素分布 于蓝玫瑰花瓣细胞的液泡中;日本科研人员将蓝色三叶草中的蓝色素 基因植入普通玫瑰而成功培育出了蓝玫瑰,此方法为基因工程育种, 用到的工具酶是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和DNA连接酶;由于基因的选择性 表达,蓝色素基因在玫瑰花瓣细胞中能控制合成蓝色翠雀花素,而在 其他细胞中没有表达;蓝玫瑰仅仅是普通玫瑰中转入了一个外源基 因,与其他的玫瑰未产生生殖隔离,没有产生新的物种。
(2)操作对象:□11 _基__因__。 (3)操作过程:把一种生物的□12 _某__种__基__因___提取出来,加以修饰改造, 然后放到另一种生物的□13 _细__胞__里。 (4)操作目的:□14 _定__向__地改造生物的遗传性状。
2.原理
不同生物之间的□15 _基__因__重__组___。
微知识一 杂交育种与诱变育种 1.杂交育种 (1)含义:将两个或多个品种的优良性状通过 _交__配__集中在一起,再经 过选择和培育,获得新品种的方法。 (2)育种原理: _基__因__重__组___。 (3)方法:杂交→ _自__交__→选种→自交。 (4)特点:只能利用已有的基因重组,不能创造 _新__基__因___;育种过程 _缓__慢__。
育种上的应 (2)能力方面:课标高考试
用;
题对本章的层级考查,集
(2)转基因食品 中在理解能力和综合运用
的安全
能力等层次,在平时的学
习和复习备考中应加强这
方面能力的训练
第1、2节 杂交育种与诱变育种 基因工程及其应用
微知识 小题练 微考点 大讲堂 微考场 大收获
微知识 小题练
夯基固本 基础自测
知识梳理
3.基因操作的基本工具
基因的“剪刀”:□16 _限__制__性__核__酸__内__切__酶_____ 基因的“针线”:□17 _D_N__A_连__接__酶_ 基因的“运输工具”:□18 _运__载__体___,常用□19 _质__粒__、噬菌体、动植物
病毒等。
4.基因操作的基本步骤
提 取 目 的 基 因 → 目 的 基 因 与 运 载 体 结 合 → 将 目 的 基 因 导 入 □20 _受__体__细__胞___→目的基因的□21 _检__测__与__鉴__定___。
必修3 第6章 从杂交育种到基因工程
● 考点 微 展示 考频●微 分•析[考考情纲●微微解解读读] ● 考向 微 预测
3 年 13 考
(1)知识方面:通过列表比
(1)育种方法 的原理和过
★★★★★ 3年2考
程;
(2)育种方法
在生产、生活 ★★☆☆☆
中的应用
较各种育种方法所利用的
(1)生物变异在 原理、优缺点等知识;
D.过程②⑥⑦应用了单倍体育种的方法,最大的优点是明显缩短育 种年限
解析:图中过程①⑧是诱变育种。过程②③④是杂交育种,原理 是基因重组,基因型aaB_的类型中aaBB占1/3,aaBb占2/3,经过自交 后,子代中aaBB所占比例是1/2。
答案:C
微考点二 基因工程的操作工具及基本步骤
• 1.基因工程操作工具 • (1)限制性核酸内切酶(简称限制酶): • ①分布:主要在微生物体内。 • ②特性:一种限制酶只能识别一种特定的核苷酸序列,并在特定的切
• B.杂交育种、花药离体培养、转基因技术、多倍体育种
• C.花药离体培养、诱变育种、多倍体育种、转基因技术
• D.多倍体育种、花药离体培养、诱变育种、转基因技术
解析:用基因型为AaBB的植物要培育出AaBb的品种,可利用物理或化学方法处理材料,通过 基因突变获得;要获得AaBBC的品种,由于本物种没有C基因,所以必须通过转基因技术;要获得 AAaaBBBB的品种,可通过细胞融合;要获得aB的品种,可利用花药离体培养。
缺点
代表实例
杂交 基因 育种 重组
杂交
操作简单,目的
矮秆抗病
性强
育种年限长 小麦
诱变 基因 辐射诱变、 提高突变率,加 有利变异少, 高产青霉
育种 突变 激光诱变等 速育种进程
需大量处理实 验材料
素菌株
多倍 染色 体育 体变 种异
秋水仙素处 理萌发的种 子或幼苗
操作简单,且能 在较短的时间内 获得所需品种
小组用不同方法进行了实验(见下图),下列 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过程①⑧育种方法运用的原理是基因突变,最大优点是能提高突 变率,在短时间内获得更多的优良变异类型
B.过程⑤使用的试剂是秋水仙素,它可作用于正在分裂的细胞,抑 制纺锤体的形成
C.过程②③④育种方法运用的原理是基因重组,基因型aaB_的类 型经④后,子代中aaBB所占比例是5/6
2.诱变育种 (1)含义:利用 _物__理__因__素__或__化__学__因__素___来处理生物,使生物发生 _基__因__突__变___。 (2)育种原理: __基__因__突__变__。
(3)过程:选择生物→诱发基因突变→选择→培育。
微知识二 基因工程及其应用 1.基因工程的概念
(1)别名: _基__因__拼__接__技__术____或□10 _D_N__A_重__组__技__术____。
• (5)动物一般用受精卵作为受体细胞;植物一般用体细胞作为受体细 胞,再通过植物组织培养方式形成新个体;微生物常用不致病的大肠 杆菌作为受体细胞。
• 【例2】 将ada(腺苷酸脱氨酶基因)通过质粒pET28b导入大肠杆菌并成功表达 腺苷酸脱氨酶。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 A.每个大肠杆菌细胞至少含一个重组质粒 • B.每个重组质粒至少含一个限制性核酸内切酶识别位点 • C.每个限制性核酸内切酶识别位点至少插入一个ada • D.每个插入的ada至少表达一个腺苷酸脱氨酶分子
解析:大肠杆菌成功表达出腺苷酸脱氨酶,说明这些大肠杆菌都 至少含有一个重组质粒,A项正确;作为载体的条件为至少含有一个或 多个酶切位点,所以作为载体的质粒至少含有一个限制性核酸内切酶 识别位点,B项正确;作为基因表达载体应包括目的基因、启动子、终 止子、标记基因四部分,但并不是每个酶切位点都至少插入一个ada, C项错误;由于这些目的基因成功表达,所以每个插入的ada至少表达 一个腺苷酸脱氨酶分子,D项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