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
1、“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民族 精神 2、忧国忧民的爱国主义思想
自古治时少而乱时多
———— 欧阳修 易之兴也,其于中古乎?作易者, 其有忧患乎?
————《易传·系辞传》
君子忧道不忧贫(孔子)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 忧。乐以天下,忧以天下。(孟子) 贤者不悲其身之死,而忧其国之衰(苏洵)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什么意思? 它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方面是指 马克思主义必须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 实际相结合;另一方面是指马克思主 义必须与中华民族的民族形式相结合。
一、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在当代的意义 二、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 三、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与批判继承的关系 四、中国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哲学
一、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在当代的意义 1、是继续解决历史遗留问题的需要
第一次全面否定中国 传统文化的思潮,发生在 “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
他们对于现状,对 于历史,对于外国事物, 没有历史唯物主义的精 神,所谓坏就是绝对的 坏,一切皆坏;所谓好 就是绝对的好,一切皆 好;这种形式主义地看 问题的方法,就影响了 后来这个运动的发展。
一、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在当代的意义
二、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
1、“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民族 精 2、神忧国忧民的爱国主义思想 3、人道主义和人本主义思想 4、重理想、道德,重气节和人格
修养的思想传统 5、重和谐的思想传统 6、唯物主义和辩证思维的传统
中国哲学有两个根本特点,一是讲 “气”,以气作为世界的本源,认为 “凡象皆气”。
一、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在当代的意义
二、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
1、“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民族 精 2、神忧国忧民的爱国主义思想 3、人道主义和人本主义思想 4、重理想、道德,重气节和人格
修养的思想传统 5、重和谐的思想传统
与西方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所 讲的“斗争是万物之父”的观点不同, 中国传统哲学所追求的最高境界是和谐。
孔子认为,管理者“其身正,不令 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政者, 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 三、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与批判继承的关系
即使是传统文化的精华,也往往包 含着消极的一面,精华与糟粕纠缠在一起, 难解难分。比如,爱国主义与忠君思想联 系在一起;重和谐而又缺乏竞争意识;重 人伦,重人情,则易于流于人情大于王法; 重视精神生活的价值,又往往陷于禁欲轻 物;重整体而又压抑个性等等。所以,即 使传统文化中的精华部分,也必须注意剔 除其中的糟粕部分,或注意克服其中的偏 颇,注入现代的内容,实现传统向现代化 的转化。
一、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在当代的意义
二、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
1、“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民族 精神
“学而不厌” “为之不厌” “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 知老之将至。”
————《论语·述而》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 《易传》
一、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在当代的意义
中国近现代史上三次否定和批 判传统文化的高潮,由于历史背景 不同,因而其目的和性质均不相同, 表现出众多的差异,但至少有两点 是共同的。一从世界观和方法论来 说,都是形而上学的绝对化思维方 式占统治地位。二从所造成的后果 来说,都是民族虚无主义的泛滥。
一、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在当代的意义 1、是继续解决历史遗留问题的需要 2、是进一步把中国文化推向世界的需要
中国哲学的另一个重要特点是讲阴阳提出了阴阳变易的法则所张载认为气具有能动的本性其根源在于气本身是一个阴阳矛盾的统一一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在当代的意义二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1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民族精神2忧国忧民的爱国主义思想3人道主义和人本主义思想4重理想道德重气节和人格修养的思想传统5重和谐的思想传统6唯物主义和辩证思维的传统7重兵法的传统汉书
孔子说:“断一树,杀一兽, 不以其时,非孝也。”
孟子说:“不违农时,谷不可 胜食也;数罟不入夸池,鱼鳖不可 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林木不 可胜用也。”
荀子发挥了孟子的思想,提出 了“取物有节”的观念,“夫义者, 内节于人而外节于万物者也。”所 谓“外节于万物”就是指:“草木 荣华滋硕之时,则斧斤不入山林, 不夭其生,不绝其长也。鼋鼍鱼鳖 鳅孕别之时,罔罟不入泽,不夭其 生,不绝其长也。”“污池渊沼川 泽,谨其时禁,故鱼鳖优多而百姓 有余用也。斩伐养长不失其时,故 山林不董而百姓有余材也。”
——1988年全世界诺贝 尔奖获得者巴黎宣言
不管我们取得了进步也好,还是 缺乏进步也好,当今一个成功、昌盛 的社会,在很大程度上仍立足于孔子 所阐述的许多价值观念。
——泰勒博士
一、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在当代的意义 1、是继续解决历史遗留问题的需要 2、是进一步把中国文化推向世界的需要 3、是适应国内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的需要
北宋张载有过一个经典的解释: “所谓气也者,非待其蒸郁凝聚,接于 目而后知之。苟健顺、动止,浩然,湛 然之得言,皆可名之象耳。然则象若非 气,指何为象?时若非象,指何为时?”
中国哲学的另一个重要特点,是讲 “阴阳”,提出了阴阳变易的法则,所 谓“一阴一阳之谓道”。
张载认为,气具有能动的本性,其 根源在于气本身是一个阴阳矛盾的统一 体,“一物两体,气也。一故神、两故 化。”
一手拿《论语》,一手拿算盘,在算 盘和《论语》的基础上建设现代化企业。
——日本:涩泽荣一所著的《论语 和算盘》
《论语》是形成伦理观念与价值观念 最有影响的一本书。我们日本人一直还在无 意中遵循孔子的教诲而生活行动。
——日本现代儒学家,京都大学名 誉教授宫崎市定
如果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 必须回头2540年,去吸收孔子的智慧。
一、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在当代的意义
二、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
1、“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民族 精 2、神忧国忧民的爱国主义思想 3、人道主义和人本主义思想 4、重理想、道德,重气节和人格
修养的思想传统 5、重和谐的思想传统 6、唯物主义和辩证思维的传统 7、重兵法的传统
《汉书.艺文志》中记载,春秋战国 时期“兵法,凡百八十二家”,经韩信、 张良“删取要用,定著三十五家”,有兵 权谋家,兵形势家,兵阴阳家,兵技巧家。 主要代表人物孙武、吴起、孙膑、尉缭子、 韩信等。到北宋时流传的兵书有3 4 7 部, 1956卷。北宋政府从这些兵书中筛选了7部, 即《六韬兵法》、《孙子兵法》、《吴子 兵法》、《黄石公三略》、《尉缭子》、 《司马法》、《李卫公问对》,称为《武 经七书》,确定为国家的兵法经典。
1、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必须以马克思主义 为指导
2、马克思主义必须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
3、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这一无产阶级的思想体 系赢得世界历史性的意义,是因为它并 没有抛弃资产阶级时代最宝贵的成就。 相反的却吸收和改造了两千多年来人类 思想和文化发展中一切有价值的东西。 只是在这个基础上,按照这个方向,在 无产阶级专政(这是无产阶级反对一切 剥削阶级的最后斗争)的实际经验的鼓 舞下继续进行工作,才能认为是发展真 正无产阶级文化。
一、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在当代的意义 二、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 三、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与批判继承的关系 四、中国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哲学
1、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必须以马克思主义 为指导
2、马克思主义必须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
马克思主义必须同我国的具体特 点相结合并通过一定的民族形式才能 实现。”
————毛泽东
位卑未敢忘忧国(陆游)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 事、天下事,事事关心(顾宪成)
一、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在当代的意义
二、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
1、“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民族 精 2、神忧国忧民的爱国主义思想 3、人道主义和人本主义思想
“仁者爱人” “泛爱众”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天地之性人为贵”。 ———— 孔子
一、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在当代的意义
二、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
1、“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民族 精 2、神忧国忧民的爱国主义思想 3、人道主义和人本主义思想 4、重理想、道德,重气节和人格
修养的思想传统 5、重和谐的思想传统 6、唯物主义和辩证思维的传统 7、重兵法的传统 8、重视国家管理的传统
孔子主张,对人的管理,主要靠 教育手段。孟子也说:“善政不如善 教之得民也。善政,民畏之;善教, 民爱之。善政得民财,善教得民心。”
人“最为天下贵。” ———— 荀子
《易传》认为,人在宇宙中同天地一 样重要,称天、地、人为“三才”。
一、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在当代的意义
二、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
1、“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民族 精 2、神忧国忧民的爱国主义思想
3、人道主义和人本主义思想
4、重理想、道德,重气节和人格 修养的思想传统
孔子说,士的基本职责就是“志于道”, 把实现道的理想看成是高于一切的,所以要 “谋道不谋食”,“忧道不忧贫”,“士志 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倘以旧有之孔教为是,则不得不以 新输入之欧化为非。新旧之间绝无调台 两全之余地,吾人只得任取其一。
然中国文字,既难传载新事新理, 且为腐毒思想之巢窟,废之诚不足 惜。......当此过渡时期,唯有先废汉字, 且存汉语,而改用罗马字母书之。
———— 陈独秀
第二次否定中国传统 文化,是在解放以后。
第三次反传统高潮发 生在20世纪80年代后半期 的“文化热”之中。
春秋时郑国的史伯说:“夫和实生 物,同则不继。以他平他谓之和。”
孔子把这种和的思想推广到人际关 系上,主张“和为贵”,“君子和而不 同,小人同而不和”。
中国古代哲学中所讲的和谐 思想,除了包括人际关系的和谐 之外,还有人与自然的和谐。
中国传统文化以和谐思想为 指导,建立起一系列关于协调人 际关系,保护自然环境,维持生 态平衡的学说。
———— 列宁
思考题:
1、以马克思主义哲学辩证否定 的原理为方法,分析说明应该如何 正确对待中国传统文化。
2、为什么说对待中国传统文化 采取虚无主义和教条主义都是错误 的?
儒家学派把这种思想运用到政治上,便表 现为“道统”与“政统”的关系上,认为“道 统”高于“政统”,荀子提出了“从道不从君” 的原则。但是,“政统”有一套国家机器,而 “道统”只有思想的传递,因而,士只有个人 的自尊、自爱,才能体现出他们所代表的 “道”。
孔子说:“三军可以夺帅也,匹夫不可夺 志也”;孟子说:“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 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第六单元 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传统文化
第一专题 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 及其在当代的意义
第一专题
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及其在当代的意义
一、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在当代的意义 二、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 三、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与批判继承的关系 四、中国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哲学
一、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在当代的意义
江泽民总书记在“十五大”报告中指出: “中国文化有着辉煌的历史。”“有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的文化”,“渊源于中华民族五 千年文明史。”1997年底江主席在美国哈佛 大学演讲时,也一再强调我们中国的传统文 化 在“七一”讲话中,他又指出:“发。展 社会主义文化,必须继承和发扬一切优秀的 文化”,“我国几千年历史留下了丰富的文 化遗产,我们应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结 合时代精神加以继承和发展,做到古为今 用。”
1、“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民族 精神 2、忧国忧民的爱国主义思想
自古治时少而乱时多
———— 欧阳修 易之兴也,其于中古乎?作易者, 其有忧患乎?
————《易传·系辞传》
君子忧道不忧贫(孔子)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 忧。乐以天下,忧以天下。(孟子) 贤者不悲其身之死,而忧其国之衰(苏洵)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什么意思? 它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方面是指 马克思主义必须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 实际相结合;另一方面是指马克思主 义必须与中华民族的民族形式相结合。
一、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在当代的意义 二、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 三、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与批判继承的关系 四、中国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哲学
一、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在当代的意义 1、是继续解决历史遗留问题的需要
第一次全面否定中国 传统文化的思潮,发生在 “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
他们对于现状,对 于历史,对于外国事物, 没有历史唯物主义的精 神,所谓坏就是绝对的 坏,一切皆坏;所谓好 就是绝对的好,一切皆 好;这种形式主义地看 问题的方法,就影响了 后来这个运动的发展。
一、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在当代的意义
二、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
1、“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民族 精 2、神忧国忧民的爱国主义思想 3、人道主义和人本主义思想 4、重理想、道德,重气节和人格
修养的思想传统 5、重和谐的思想传统 6、唯物主义和辩证思维的传统
中国哲学有两个根本特点,一是讲 “气”,以气作为世界的本源,认为 “凡象皆气”。
一、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在当代的意义
二、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
1、“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民族 精 2、神忧国忧民的爱国主义思想 3、人道主义和人本主义思想 4、重理想、道德,重气节和人格
修养的思想传统 5、重和谐的思想传统
与西方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所 讲的“斗争是万物之父”的观点不同, 中国传统哲学所追求的最高境界是和谐。
孔子认为,管理者“其身正,不令 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政者, 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 三、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与批判继承的关系
即使是传统文化的精华,也往往包 含着消极的一面,精华与糟粕纠缠在一起, 难解难分。比如,爱国主义与忠君思想联 系在一起;重和谐而又缺乏竞争意识;重 人伦,重人情,则易于流于人情大于王法; 重视精神生活的价值,又往往陷于禁欲轻 物;重整体而又压抑个性等等。所以,即 使传统文化中的精华部分,也必须注意剔 除其中的糟粕部分,或注意克服其中的偏 颇,注入现代的内容,实现传统向现代化 的转化。
一、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在当代的意义
二、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
1、“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民族 精神
“学而不厌” “为之不厌” “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 知老之将至。”
————《论语·述而》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 《易传》
一、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在当代的意义
中国近现代史上三次否定和批 判传统文化的高潮,由于历史背景 不同,因而其目的和性质均不相同, 表现出众多的差异,但至少有两点 是共同的。一从世界观和方法论来 说,都是形而上学的绝对化思维方 式占统治地位。二从所造成的后果 来说,都是民族虚无主义的泛滥。
一、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在当代的意义 1、是继续解决历史遗留问题的需要 2、是进一步把中国文化推向世界的需要
中国哲学的另一个重要特点是讲阴阳提出了阴阳变易的法则所张载认为气具有能动的本性其根源在于气本身是一个阴阳矛盾的统一一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在当代的意义二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1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民族精神2忧国忧民的爱国主义思想3人道主义和人本主义思想4重理想道德重气节和人格修养的思想传统5重和谐的思想传统6唯物主义和辩证思维的传统7重兵法的传统汉书
孔子说:“断一树,杀一兽, 不以其时,非孝也。”
孟子说:“不违农时,谷不可 胜食也;数罟不入夸池,鱼鳖不可 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林木不 可胜用也。”
荀子发挥了孟子的思想,提出 了“取物有节”的观念,“夫义者, 内节于人而外节于万物者也。”所 谓“外节于万物”就是指:“草木 荣华滋硕之时,则斧斤不入山林, 不夭其生,不绝其长也。鼋鼍鱼鳖 鳅孕别之时,罔罟不入泽,不夭其 生,不绝其长也。”“污池渊沼川 泽,谨其时禁,故鱼鳖优多而百姓 有余用也。斩伐养长不失其时,故 山林不董而百姓有余材也。”
——1988年全世界诺贝 尔奖获得者巴黎宣言
不管我们取得了进步也好,还是 缺乏进步也好,当今一个成功、昌盛 的社会,在很大程度上仍立足于孔子 所阐述的许多价值观念。
——泰勒博士
一、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在当代的意义 1、是继续解决历史遗留问题的需要 2、是进一步把中国文化推向世界的需要 3、是适应国内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的需要
北宋张载有过一个经典的解释: “所谓气也者,非待其蒸郁凝聚,接于 目而后知之。苟健顺、动止,浩然,湛 然之得言,皆可名之象耳。然则象若非 气,指何为象?时若非象,指何为时?”
中国哲学的另一个重要特点,是讲 “阴阳”,提出了阴阳变易的法则,所 谓“一阴一阳之谓道”。
张载认为,气具有能动的本性,其 根源在于气本身是一个阴阳矛盾的统一 体,“一物两体,气也。一故神、两故 化。”
一手拿《论语》,一手拿算盘,在算 盘和《论语》的基础上建设现代化企业。
——日本:涩泽荣一所著的《论语 和算盘》
《论语》是形成伦理观念与价值观念 最有影响的一本书。我们日本人一直还在无 意中遵循孔子的教诲而生活行动。
——日本现代儒学家,京都大学名 誉教授宫崎市定
如果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 必须回头2540年,去吸收孔子的智慧。
一、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在当代的意义
二、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
1、“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民族 精 2、神忧国忧民的爱国主义思想 3、人道主义和人本主义思想 4、重理想、道德,重气节和人格
修养的思想传统 5、重和谐的思想传统 6、唯物主义和辩证思维的传统 7、重兵法的传统
《汉书.艺文志》中记载,春秋战国 时期“兵法,凡百八十二家”,经韩信、 张良“删取要用,定著三十五家”,有兵 权谋家,兵形势家,兵阴阳家,兵技巧家。 主要代表人物孙武、吴起、孙膑、尉缭子、 韩信等。到北宋时流传的兵书有3 4 7 部, 1956卷。北宋政府从这些兵书中筛选了7部, 即《六韬兵法》、《孙子兵法》、《吴子 兵法》、《黄石公三略》、《尉缭子》、 《司马法》、《李卫公问对》,称为《武 经七书》,确定为国家的兵法经典。
1、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必须以马克思主义 为指导
2、马克思主义必须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
3、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这一无产阶级的思想体 系赢得世界历史性的意义,是因为它并 没有抛弃资产阶级时代最宝贵的成就。 相反的却吸收和改造了两千多年来人类 思想和文化发展中一切有价值的东西。 只是在这个基础上,按照这个方向,在 无产阶级专政(这是无产阶级反对一切 剥削阶级的最后斗争)的实际经验的鼓 舞下继续进行工作,才能认为是发展真 正无产阶级文化。
一、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在当代的意义 二、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 三、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与批判继承的关系 四、中国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哲学
1、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必须以马克思主义 为指导
2、马克思主义必须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
马克思主义必须同我国的具体特 点相结合并通过一定的民族形式才能 实现。”
————毛泽东
位卑未敢忘忧国(陆游)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 事、天下事,事事关心(顾宪成)
一、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在当代的意义
二、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
1、“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民族 精 2、神忧国忧民的爱国主义思想 3、人道主义和人本主义思想
“仁者爱人” “泛爱众”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天地之性人为贵”。 ———— 孔子
一、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在当代的意义
二、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
1、“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民族 精 2、神忧国忧民的爱国主义思想 3、人道主义和人本主义思想 4、重理想、道德,重气节和人格
修养的思想传统 5、重和谐的思想传统 6、唯物主义和辩证思维的传统 7、重兵法的传统 8、重视国家管理的传统
孔子主张,对人的管理,主要靠 教育手段。孟子也说:“善政不如善 教之得民也。善政,民畏之;善教, 民爱之。善政得民财,善教得民心。”
人“最为天下贵。” ———— 荀子
《易传》认为,人在宇宙中同天地一 样重要,称天、地、人为“三才”。
一、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在当代的意义
二、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
1、“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民族 精 2、神忧国忧民的爱国主义思想
3、人道主义和人本主义思想
4、重理想、道德,重气节和人格 修养的思想传统
孔子说,士的基本职责就是“志于道”, 把实现道的理想看成是高于一切的,所以要 “谋道不谋食”,“忧道不忧贫”,“士志 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倘以旧有之孔教为是,则不得不以 新输入之欧化为非。新旧之间绝无调台 两全之余地,吾人只得任取其一。
然中国文字,既难传载新事新理, 且为腐毒思想之巢窟,废之诚不足 惜。......当此过渡时期,唯有先废汉字, 且存汉语,而改用罗马字母书之。
———— 陈独秀
第二次否定中国传统 文化,是在解放以后。
第三次反传统高潮发 生在20世纪80年代后半期 的“文化热”之中。
春秋时郑国的史伯说:“夫和实生 物,同则不继。以他平他谓之和。”
孔子把这种和的思想推广到人际关 系上,主张“和为贵”,“君子和而不 同,小人同而不和”。
中国古代哲学中所讲的和谐 思想,除了包括人际关系的和谐 之外,还有人与自然的和谐。
中国传统文化以和谐思想为 指导,建立起一系列关于协调人 际关系,保护自然环境,维持生 态平衡的学说。
———— 列宁
思考题:
1、以马克思主义哲学辩证否定 的原理为方法,分析说明应该如何 正确对待中国传统文化。
2、为什么说对待中国传统文化 采取虚无主义和教条主义都是错误 的?
儒家学派把这种思想运用到政治上,便表 现为“道统”与“政统”的关系上,认为“道 统”高于“政统”,荀子提出了“从道不从君” 的原则。但是,“政统”有一套国家机器,而 “道统”只有思想的传递,因而,士只有个人 的自尊、自爱,才能体现出他们所代表的 “道”。
孔子说:“三军可以夺帅也,匹夫不可夺 志也”;孟子说:“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 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第六单元 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传统文化
第一专题 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 及其在当代的意义
第一专题
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及其在当代的意义
一、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在当代的意义 二、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 三、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与批判继承的关系 四、中国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哲学
一、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在当代的意义
江泽民总书记在“十五大”报告中指出: “中国文化有着辉煌的历史。”“有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的文化”,“渊源于中华民族五 千年文明史。”1997年底江主席在美国哈佛 大学演讲时,也一再强调我们中国的传统文 化 在“七一”讲话中,他又指出:“发。展 社会主义文化,必须继承和发扬一切优秀的 文化”,“我国几千年历史留下了丰富的文 化遗产,我们应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结 合时代精神加以继承和发展,做到古为今 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