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立窑水泥质量不稳定的原因探讨
浅析稳定,提高立窑水泥质量措施
![浅析稳定,提高立窑水泥质量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301d20b4c77da26925c5b0e3.png)
列数 据为 1 月 1 0 1日 ~3 0日的平均值 。
4 结语
在设备 工艺设 计先 进 的前提下 ,经过我 厂广大
职工及 专业技 术人员 的努力 ,对 不适 应 于我j 生产 一
条件及原 燃材 料特点 的配料方 案 ,进 行 了大胆的技 改 和探索 , 从而使 6 0/ 0td旋窑熟 料生产线顺 利地 达 标达 产 ,为我厂在 未来 的市场竞 争中提 供了有 力的 实物保 证 , 生料成分 ,需 要有较 好 的配料系统 ,较 均匀稳
8% ,主要是用铁 矿粉 作铁质 原料 ,粘度 大 、水分 5 大, 雨季 不易管理 。对 此 我们 就改用 治炼 厂的铜渣 作铁质原 料 , 易磨 性好 , 分小 ,e0 成 分稳定 。 水 F:
1 3 改 善 配 料 系 统 .
2 24 j k ) 生料水 分 4— % , 4 4 k/ g 、 5 改造 后耗煤 1k / 8g h { n a : 4 4 k/ g , O “ d 2 2 4 j k ) 物料水分 : % ~2 5 ,除 2 .%
原 料来 源复杂 , 分不稳定 , 成 是造成 生料成分波 动的 一个 主要 原 因。现在 各种原材 料由固定矿 点购 人, 并且机械充分均化 入库 。特别是对煤 的购人进行
我 厂有 1条 4万 ta 窑生产线 ,从 18 /立 97年投 产 以来 一直没有达 产 , 而且产 品质量不稳定 , 均匀性
差, 污染严重 。针对生产 中长期存在 的 问题 ,9年我 9 厂进行 了环保 及生产质量综 合 治理 ,取 得 了较好 的 效果 。
尘改造 利用烘 干楼层 空 间大的条件 ,采用 五仓 自由 沉 降 ,墙 面 增 大 吸 附 。 在 除 尘 器 排 风 量 达 到
水泥厂常见质量投诉的原因分析与调查处理
![水泥厂常见质量投诉的原因分析与调查处理](https://img.taocdn.com/s3/m/39e70352c4da50e2524de518964bcf84b9d52dac.png)
水泥厂常见质量投诉的原因分析与调查处理首先,原材料问题是导致水泥质量投诉的一个重要原因。
原材料的质量直接影响到水泥最终的质量。
可能出现的原材料问题包括:原材料配比不合理、质量不合格或混入杂质等。
针对这类问题,水泥厂可以对原材料进行抽样检测,确保其质量符合国家标准,必要时还可以进行更严格的第三方检测,以排除原材料问题。
其次,生产工艺问题也是常见的质量投诉原因。
水泥的生产工艺包括破碎、磨浆、烧成和包装等环节。
问题可能出现在任何一个环节,如破碎过程中石灰石颗粒过大,磨浆过程中水泥粒度不均匀等。
水泥厂在面对这类问题时,应当对生产过程进行全面的检查,查找问题所在,并及时调整工艺参数,以保证水泥质量的稳定性。
第三,设备故障问题也可能导致质量投诉。
设备故障可能导致水泥生产过程中参数失控,进而影响水泥质量。
比如,窑炉温度过高或过低、磨机转速不稳定等。
面对这类问题,水泥厂应当加强设备维护保养工作,定期检修设备,及时排查潜在的故障隐患,并做好备件储备,以减少设备故障对水泥质量的影响。
第四,运输问题也可能引起质量投诉。
水泥在运输过程中容易受到震动和挤压,造成颗粒的破碎和水泥质量的下降。
为了解决运输问题,水泥厂可以选择合适的运输方式和包装方式,加强运输管理,确保水泥运输过程中不受到外力的破坏。
最后,销售问题可能导致质量投诉。
销售问题包括销售人员的误导、欺骗和不负责任等。
面对这类问题,水泥厂应当加强对销售人员的培训和管理,确保销售过程中的诚信和责任心,以提高客户的满意度。
针对水泥厂常见的质量投诉原因,调查处理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步骤:首先,应当及时响应客户的质量投诉,并尽快组织相关人员进行调查。
可以安排专门的质量管理人员负责质量投诉的处理工作,确保投诉得到及时处理。
其次,调查人员应当详细了解投诉的具体情况,包括投诉的时间、地点、涉及的产品和具体问题等。
可以向投诉人索取相关的样品和证据,以便更好地进行调查分析。
接下来,调查人员应当对涉及的生产工艺、设备、原材料和销售等方面进行深入调查,查找问题的原因和责任。
水泥稳定基层常见质量通病的原因与预防
![水泥稳定基层常见质量通病的原因与预防](https://img.taocdn.com/s3/m/15a147a7f9c75fbfc77da26925c52cc58ad69057.png)
水泥稳定基层常见质量通病的原因与预防水泥稳定基层作为道路工程中重要的基础层,承担着分布载荷、保护下层结构的重要功能。
然而,在工程实践中,我们常常会遇到一些水泥稳定基层的质量通病,如裂缝、变形和强度不达标等问题。
本文将探讨水泥稳定基层常见质量通病的原因以及相应的预防措施。
一、裂缝问题裂缝是水泥稳定基层常见的质量通病之一。
其主要原因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1.材料问题:水泥稳定基层材料的选用不当会导致裂缝问题的发生。
例如,如果使用的水泥含量过低、骨料粒径不均匀或含有过多的细颗粒物,都会增加基层的收缩性,从而增加了裂缝的风险。
2.施工问题:施工过程中的一些细节问题也可能导致基层出现裂缝。
比如施工速度过快、温度和湿度控制不当、摊铺压实力度不均匀等,都会对基层质量产生不良影响,增加裂缝的形成。
为了预防基层裂缝的发生,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材料选择:合理选用水泥、骨料和掺合料,确保其质量符合相关标准要求,提高基层的整体抗裂性能。
2.施工控制:严格控制施工温度和湿度,避免温度过高或湿度过大时进行施工。
此外,保证施工速度适中,均匀摊铺和合理压实,以减少裂缝的出现。
二、变形问题水泥稳定基层的变形问题指的是在使用中出现的沉降或变形现象。
造成基层变形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1.基质力学性能问题:基层的基质力学性能不良是导致变形问题的重要原因。
如果基层的内聚力和抗剪切力不足,就会在受力时产生沉降或变形。
2.施工工艺问题:施工过程中的不规范操作也会导致基层变形。
例如,如果摊铺厚度不均匀、压实力度过大或过小、运输和堆放过程中产生了不均匀沉降等情况,都会引起基层的变形。
为了预防基层变形问题,可以考虑以下几点:1.基质改良:对于基质力学性能不佳的情况,可以采用基质改良技术进行处理,提高基层的整体承载力和抗变形能力。
2.施工工艺控制:严格控制摊铺和压实工艺,确保厚度均匀、力度适中,并及时处理施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减少基层的变形风险。
差动窑和传统机立窑的熟料质量差别巨大原因(转)
![差动窑和传统机立窑的熟料质量差别巨大原因(转)](https://img.taocdn.com/s3/m/249481b769dc5022aaea0070.png)
差动窑和传统机立窑的熟料质量差别巨大原因差动窑和传统机立窑熟料质量差别巨大的分析一、传统机立窑熟料形成过程众所周知,立式炉窑有个先天性的弊病--边壁效应,即立式炉窑边风过剩、中风不足的现象。
这种现象直接导致了立窑在熟料烧成过程中周边部位的熟料比中心部位的熟料形成的过程要快的多。
但是由于传统机立窑是单一卸料篦子的卸料模式,它是一个卸料速度一个卸料模式。
也就是说,边部已经烧成的熟料和中间仍没烧成的熟料是同一个速度一起卸出来的。
这种情况反映在机立窑水泥企业的窑工操作过程中,要想提高卸料速度提高产量,就会出现大量的生料甚至红料一起卸出;要改善这种状况时只有降低卸料速度,随之出现的情况就是边部已经形成的熟料出现过烧甚至结大块、粘边、架窑现象,窑工在处理这种情况的过程中,消耗了大量的劳动力。
这一系列的情况一直在恶性循环往复,并且随着传统机立窑径的扩大变得越来越恶劣和更加突出。
所以传统机立窑卸出来的熟料只能是如图中所示的情况。
二、差动窑熟料形成过程徐州巨旋重型机械有限公司经过十多年的潜心研究发明的专利产品—差动窑。
它突破传统机立窑的技术瓶颈,通过技术手段充分保证通风均匀、卸料均匀,产、质量大幅度提高,能耗大幅度降低。
能可靠走向大型化和规模化。
目前差动窑的最高产能可达2500吨/日。
差动窑的技术特点主要是通过边部环形卸料和中部强中风卸料相结合的组合卸料模式来完成卸料过程。
差动窑的这种卸料方式能巧妙的迎合并利用了传统机立窑的边壁效应。
简单讲就是边部熟料形成的快,边部环形卸料也快;中部熟料形成的慢,中部强中风卸料也慢甚至根据需要可停转。
这样的卸料模式在实际使用过程中,除了卸出的全部是高标号熟料的特点外(如图),还有就是自使用以来一直没有出现过窑壁粘边、结圈现象,能实现闭门操作,实现降低窑面操作工劳动强度的特点。
立窑是一种成熟、经济适用的水泥熟料烧成窑炉。
自1824年英国人申请世界第一台水泥窑炉(立窑)发明专利到今,历经186年,立窑水泥为人类文明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水泥稳定基层质量通病的发生原因及解决方法
![水泥稳定基层质量通病的发生原因及解决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17af4d68ae45b307e87101f69e3143323868f541.png)
水泥稳定基层质量通病的发生原因及解决方法水泥稳定基层是道路工程中常用的一种基层处理方式,通过水泥与土壤的混合,提高土壤的强度和稳定性。
然而,在实际工程中,水泥稳定基层质量问题经常出现,对道路的使用寿命和安全性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水泥稳定基层质量通病的发生原因,并提供一些解决方法。
一、水泥稳定基层质量通病的发生原因1. 原材料选择不当:水泥稳定基层中使用的水泥和土壤作为重要的原材料,其质量直接影响到基层的强度和稳定性。
如果选用的水泥质量不合格或土壤含有过多的杂质、有机物等,就容易导致基层质量不达标。
2. 施工过程不规范:水泥稳定基层的施工过程需要严格控制水泥的投入量、均匀性和混合均匀程度。
若在施工中出现水泥投入量不足或混合不均匀等问题,会导致基层的稳定性不佳。
3. 养护不当:水泥稳定基层施工完成后需要进行养护,以确保水泥的充分反应和基层的强度发展。
若养护不及时、不均匀或养护期过短,将影响基层的质量。
二、解决方法1. 严格控制原材料质量:在水泥稳定基层施工前,应选择正规厂家生产的优质水泥并进行质量检验,确保水泥达到国家标准并符合项目要求。
对土壤进行综合分析,除去含量过高的杂质和有机物,以保证土壤的纯度。
2. 规范施工操作:施工过程中,应遵循标准操作程序,控制水泥与土壤的配比,保证投入量的准确性。
混合过程中要充分搅拌,确保水泥与土壤充分混合均匀。
3. 做好基层养护:基层施工完成后,应及时进行湿润养护,保持基层湿润状态,防止水泥早期干燥和龟裂。
养护时间一般应根据气候条件和水泥强度发展规律来确定,不能过早开放交通。
4. 强化质量监控:在施工过程中,应加强对水泥稳定基层质量的监控,及时调整施工工艺和参数,确保基层质量的达标。
5. 加强技术培训和管理:对施工人员进行专业培训,提高其技能水平和质量意识。
加强现场管理,确保施工符合规范要求,严格按照设计要求进行施工。
总结:水泥稳定基层质量通病的发生往往与原材料的质量、施工工艺及养护等方面有关。
造成水泥强度不稳定原因的总结
![造成水泥强度不稳定原因的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e9d3d3b2bdeb19e8b8f67c1cfad6195f312be86b.png)
造成水泥强度不稳定原因的总结第一篇:造成水泥强度不稳定原因的总结造成水泥强度不稳定原因的总结自2017年一来,在配制水泥当中经常出现质量波动,给生产带来很多的麻烦,主要原因有两点,一是进厂熟料粉的质量波动,二是矿粉库下转子秤(气带料)现象的波动,下面分别进行阐述。
1、进厂熟料粉由进厂原材料熟料粉的质量所带来的配制水泥强度不稳定,在2017年3月份至2017年6月9日之间进厂熟料粉是由源泉粉磨厂生产的,强度在31.4MPa-41.0 Map之间,平均强度在34.4MPa,配制出的水泥能达到国家标准。
2017年6月9日之后是由富源粉磨厂生产的熟料粉,在7月21日富源粉磨厂改完熟料粉的配比(熟料90%、石灰石5%、石膏5%、外掺矿粉5%)以后,强度一下子降到最高的34 MPa而最低的24.1MPa。
直至到2017年9月25日强度回复正常。
熟料粉的强度非常的不稳定,在此期间造成配制水泥P.S.A32.5时水泥料耗增加平均10个百分点,而水泥强度还偏低平均在12.8 MPa。
P.O42.5料耗照原来平均增加10-20个百分点,而强度平均在22.5 MPa.均达不到国家标准。
2、气带料现象矿粉库下转子秤气带料现象造成的配制水泥强度不稳定,特别是配制P.S.A32.5的时候,因矿粉下料要比42.5下料多,气带料的现象导致转子秤下料不稳,再加上矿粉库如果是满库的情况下,有踏料的现象更会导致转子秤计量不准。
在一年半以来气带料的现象一直存在,在配制水泥中矿粉实际下料量要比所给出的配比高出5-8个百分点。
而这个百分点不是固定的,它是根据熟料粉的质量波动和矿粉库位高低还有就是矿粉在库内储存的时间长短来决定的,所以很难控制矿粉的下料。
目前的方法只能是凭着平时积累经验来控制配料。
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气带料)现象导致配制水泥不稳定,水泥强度波动大。
希望领导对此事重视,早期改善此现象让水泥配料更加稳定。
2018年1月17日第二篇:PH计数字不稳定现象原因总结PH计数字不稳定现象原因总结1、检查电极是否已损坏;2、应该是电极使用的时间太长了,先校准看一下是否有效;3、可试下用2.5MMOL/L的KCL溶液浸泡探头;4、清洗一下玻璃球,是不是时间长了,上面附着了一些有机物,导致反应不灵敏;5、在水中存在着一个化学平衡~CO2 + H2O→H+ + HCO3-,由于一般的纯水或地表水都显弱碱性导致该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故PH 会一直上升~个人觉得是这样的;6、在被测水样中加入中性盐(如Kcl)作为离子强度调节剂,改变溶液中的离子总强度,增加导电性,使测量快速稳定。
水泥工作中常见质量问题的原因分析与预防措施
![水泥工作中常见质量问题的原因分析与预防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22ba4caa9a89680203d8ce2f0066f5335a816721.png)
水泥工作中常见质量问题的原因分析与预防措施引言:水泥是建筑工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材料,但在施工过程中,我们常常会遇到一些质量问题,如开裂、强度不达标等。
本文将对水泥工作中常见的质量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预防措施,以便为建筑工程提供可靠的保障。
一、水泥开裂问题的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开裂是水泥工作中常见的质量问题,主要原因如下:1.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不合理:配合比中水灰比过大或过小、骨料不合理搭配等,都可能导致混凝土开裂。
因此,合理设计配合比是预防开裂问题的关键。
2.施工工艺不当:混凝土浇筑时未进行充分的振捣和浇注控制,或者养护不到位等,都会导致混凝土开裂。
因此,施工过程中要严格按照工艺要求进行操作,并加强养护管理。
预防措施:1.合理设计配合比:根据具体的工程要求和材料条件,合理控制水灰比,选用合适的骨料,并进行充分的试验和调整,确保混凝土的质量。
2.施工工艺控制:混凝土浇筑时,要保证充分的振捣和浇注控制,确保混凝土的均匀性和紧密性,同时,养护期间要加强管理,保持适宜的温湿度条件。
二、水泥强度不达标问题的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水泥强度不达标是另一个常见的质量问题,主要原因如下:1.原材料质量不过关:水泥中掺入杂质、矿石成分不稳定等,都会影响水泥的强度。
因此,在选用水泥时,要选择质量可靠、稳定性好的产品,并严格控制原材料的质量。
2.养护不当:水泥浇筑后,养护措施不到位,如水养护不足、温度控制不当等,都会影响水泥的强度发展。
因此,在水泥养护过程中要严格按照规定的要求进行养护,确保水泥的强度发展。
预防措施:1.严格控制原材料质量:选择符合标准且质量可靠的水泥产品,加强对原材料的采购和检验,杜绝掺杂有害杂质的水泥。
2.科学严谨的养护:在施工过程中,要保证水泥浇筑后的养护措施得到落实,合理控制水泥的温度、湿度,确保其正常强度发展。
三、水泥干缩问题的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水泥干缩是水泥工作中常见的质量问题之一,主要原因如下:1.水泥中掺入过多的粉煤灰和矿粉:粉煤灰和矿粉会增加水泥的含水量,导致水泥干缩问题。
水泥熟料质量变差的原因分析及解决措施
![水泥熟料质量变差的原因分析及解决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6cea3542eef9aef8941ea76e58fafab068dc4470.png)
1、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我公司六期5000 t/d水泥熟料生产线试生产初期,使用石灰石、砂岩与高铝铁矿石进行生料配料,回转窑内飞砂重,出窑熟料结粒差、强度低,3d抗压强度28.8MPa,28 d强度只有56.2MPa,与我公司设定的内控指标(28d强度≥60 MPa)相差较多,严重影响产品质量。
由于采用石灰石、砂岩与高铝铁矿石三组份进行配料,为改善熟料结粒,配料方案使用中饱和比和硅率,熟料三率值设计为:KH=0.920±0.02、SM=2.50±0.02、IM=1.65±0.02,但从生产情况来看,未达到预期效果。
生产中原材料化学成分及配比见表1,熟料与生料化学成分见表2。
对砂岩中的结晶硅含量进行检测,其含量达到65.8%。
经组织分析后认为,引起出窑熟料结粒差、强度低的主要原因是生料配料用砂岩结晶硅较高,因结晶硅在生料烧成过程中活性差,导致熟料中矿物结晶不完善,引起熟料强度下降。
2、解决措施经分析讨论,结合本地原材料情况,将砂岩更换为页岩,同时增加铜矿渣为铁质校正原料,改善生料的易烧性。
由于铜矿渣经水淬,内部晶体晶核存在较大的缺陷,活化能较低,具有一定的矿化作用,有利于降低烧成物料最低共熔温度、促进固相反应。
在原材料更换后熟料三率值设计指标不变,原料化学成分及配比见表3,熟料与生料化学成分见表4。
在原材料更换后,烧成系统的操作制度与生料喂料量与此前保持不变。
经过原料转换过渡后,出窑熟料结粒明显改善,外观光泽度明显提高,将前后熟料强度及标准煤耗进行统计对比,数据见表5。
原材料更换后,出窑熟料3d抗压强度达到32.4MPa、28d抗压强度达到62.3MPa,相比原材料更换前3d 抗压强度提高36MPa、28d 抗压强度提高61.0MPa;同时熟料烧成标准煤耗由107.5kg/t下降至104.0kg/t,吨熟料烧成标准煤耗节约3.5kg。
更换后,熟料强度明显提高,标准煤耗显著下降。
水泥稳定基层质量通病的原因及预防方法
![水泥稳定基层质量通病的原因及预防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5b07dbb0aff8941ea76e58fafab069dc5022471b.png)
水泥稳定基层质量通病的原因及预防方法水泥稳定基层是道路施工中常用的基层处理方式,它能够提高道路基层的强度和稳定性,从而延长道路的使用寿命。
然而,在实际工程中,我们常常会遇到水泥稳定基层质量不达标的情况,这给道路建设与使用带来了一定的隐患。
本文将从原因及预防方法两个方面来探讨水泥稳定基层质量通病。
一、原因分析1. 原材料问题水泥稳定基层的质量受到原材料的影响。
若选用的水泥品质较差、杂质含量较高,或者骨料不符合标准规定,均会导致基层质量不达标。
2. 水泥与骨料配合比例不当水泥与骨料在稳定基层中起到相互黏合和填充作用,若配合比例不当,会导致基层强度不够或过高,进而影响基层的稳定性。
3. 施工工艺不当施工工艺的不当也是影响水泥稳定基层质量的一个重要原因。
例如,对水泥的拌和时间控制不当、施工浇筑厚度不均匀、未达到充分压实等,都会导致基层质量不稳定、强度不达标。
二、预防方法1. 严格把控原材料质量首先,要选择合格稳定剂(水泥)和骨料,并进行质量检测。
只有确保原材料质量符合标准,才能保证水泥稳定基层的质量。
2. 合理设计配合比例根据工程的需要和原材料特性,制定合理的配合比例。
在配合比例设计中,应充分考虑水泥与骨料的黏结性和填充性,确保基层的稳定性。
3. 优化施工工艺优化施工工艺是预防水泥稳定基层质量问题的重要环节。
应严格按照施工规范进行施工,加强对水泥与骨料的拌和时间控制,保证充分拌和。
同时,要均匀浇筑水泥稳定基层,并采取适当措施加强压实,确保基层强度和稳定性。
4. 加强质量监控与验收在水泥稳定基层的施工过程中,应加强质量监控与验收工作。
通过严格的施工记录和实地检查,及时发现并处理问题,确保水泥稳定基层质量达到标准要求。
总结:水泥稳定基层质量不达标会给道路的使用带来隐患,因此,我们必须深入分析其原因,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方法。
要严格把控原材料质量,合理设计配合比例,优化施工工艺,并加强质量监控与验收。
只有这样,才能有效预防水泥稳定基层质量通病的发生,确保道路的安全与可靠性。
水泥稳定基层质量问题的原因分析与预防措施
![水泥稳定基层质量问题的原因分析与预防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1d41d151974bcf84b9d528ea81c758f5f61f2904.png)
水泥稳定基层质量问题的原因分析与预防措施一、引言水泥稳定基层在道路工程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然而,在实践中,我们常常会面临一些质量问题,例如开裂、变形和强度低下等。
本文将从分析水泥稳定基层质量问题的原因出发,探讨相应的预防措施。
二、原因分析1. 原材料问题水泥稳定基层的质量问题往往与原材料质量不合格有关。
例如,使用质量差的水泥或填料,会导致基层强度不达标,易发生开裂。
此外,如果细粒土含水率过高,会增加基层变形风险。
2. 施工工艺问题不合理的施工工艺也是导致水泥稳定基层质量问题的原因之一。
首先,施工中若不掌握合适的施工时间,例如潮湿天气或低温条件下施工,将会导致水泥稳定基层强度低下。
其次,如果施工过程中不均匀拌合,会导致基层材料分布不均匀,从而影响整体强度。
3. 设计问题水泥稳定基层的设计也是影响质量的重要因素。
如果在设计过程中没有充分考虑到地质条件、交通荷载以及使用寿命等因素,很可能导致基层质量问题。
例如,设计不当的基层厚度会使基层无法承受设计荷载,从而出现塌陷和翘曲等问题。
三、预防措施1. 严格质量管理在工程实施过程中,应严格控制原材料的质量。
对水泥、填料等必须进行严格的检测,确保其符合国家标准要求。
此外,对细粒土的含水率也应进行监测,确保其在合理范围内。
2. 合理选择施工工艺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施工时间和施工条件。
避免在潮湿天气或低温条件下进行施工,以免影响水泥稳定基层的强度。
同时,确保拌合均匀,防止基层材料分布不均匀带来的质量问题。
3. 做好设计规划在设计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地质条件、交通荷载以及使用寿命等因素。
合理确定基层厚度,确保基层能够承受设计荷载,并考虑到基层的长期变形情况,从而提高基层的稳定性和使用寿命。
4. 定期检测和维护对已经建成的水泥稳定基层进行定期检测和维护是保证其质量的有效手段。
通过定期检测,及时发现并解决质量问题,避免问题扩大化。
定期维护可以及时修补损坏部分,延长基层的使用寿命。
探讨水泥稳定基层常见质量问题的原因与预防方法
![探讨水泥稳定基层常见质量问题的原因与预防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c30a1957b6360b4c2e3f5727a5e9856a57122619.png)
探讨水泥稳定基层常见质量问题的原因与预防方法水泥稳定基层是公路工程中常用的路面结构层,起到增强基层承载能力、提高路面稳定性的作用。
然而,在实际工程应用中,常常会出现一些水泥稳定基层质量问题,影响路面的正常使用和寿命。
本文将探讨水泥稳定基层常见质量问题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预防方法。
一、水泥稳定基层常见质量问题的原因1. 水泥稳定基层强度不达标的原因水泥稳定基层强度不达标是常见的质量问题之一。
其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 材料选择不当:水泥的质量不合格、骨料的强度不足等材料问题会直接影响到基层的强度。
(2) 水泥稳定基层施工工艺不规范:施工工艺不规范包括不同层次的压实不到位、摊铺层面不平整等问题,导致基层强度无法满足要求。
(3) 养护不到位:在水泥稳定基层养护过程中,未按照规定要求及时浇水、覆盖等,导致水泥基层强度不够。
2. 水泥稳定基层表面开裂的原因水泥稳定基层表面开裂是另一个常见的质量问题。
其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 施工工艺不规范:水泥稳定基层施工工艺中,未按照规定的摊铺厚度进行施工、未控制好施工温度等,容易导致基层表面出现开裂现象。
(2) 骨料质量问题:骨料中含有过多的粉体或含水量过高,会使稳定性降低,导致基层表面开裂。
(3) 基层养护不到位:基层养护中水泥稳定层未按照规定进行湿养护,导致基层出现干裂。
3. 水泥稳定基层不平整的原因水泥稳定基层不平整是常见的质量问题之一,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1) 施工工艺不规范:水泥稳定基层施工过程中,摊铺机械故障、操作不当等因素导致基层不平整。
(2) 基层压实不到位:基层压实不到位会导致基层密实不均匀,从而影响基层的平整性。
二、水泥稳定基层常见质量问题的预防方法1. 水泥稳定基层强度不达标的预防方法(1) 严格按照规范选择材料:选用质量可靠、合格的水泥和骨料,确保材料的质量能够满足要求。
(2) 按照规范要求进行施工工艺操作:严格按照规范要求进行基层施工,包括摊铺厚度、层面平整度、压实控制等,确保施工工艺规范。
水泥稳定基层质量问题的原因分析与预防方法
![水泥稳定基层质量问题的原因分析与预防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276a1eb00342a8956bec0975f46527d3240ca6c0.png)
水泥稳定基层质量问题的原因分析与预防方法一、引言水泥稳定基层在道路工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但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常常出现质量问题。
本文旨在分析水泥稳定基层出现质量问题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预防方法,以期为道路施工提供参考和借鉴。
二、原因分析水泥稳定基层质量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1. 配合比不当水泥稳定基层的配合比是影响其质量的关键因素之一。
如果配合比中水泥用量不足,稳定性和强度会降低;而水泥用量过多则易引起过度硬化。
此外,骨料的种类、粒径和含水率等也将对稳定基层产生重要影响。
2. 施工工艺不规范水泥稳定基层施工工艺不规范也是质量问题的原因之一。
例如,在拌合过程中搅拌不均匀、拌合时间过短或过长,都会导致基层的稳定性和强度不达标。
此外,在铺设、压实和养护等环节中,如操作不当也容易产生质量问题。
3. 施工材料质量差水泥、骨料和水等施工材料的质量直接关系到水泥稳定基层的质量。
质量差的原材料可能存在含有杂质、粒径不均匀等问题,影响基层的稳定性和强度。
此外,水泥和骨料的储存条件也会对其质量产生影响。
4. 基层设计不合理水泥稳定基层质量问题的原因还可以追溯到基层设计阶段。
如果基层厚度不足、没有考虑到承载力和排水等因素,就容易导致基层的稳定性不佳。
因此,在设计阶段应充分考虑工程环境和使用要求,合理确定基层的结构和厚度。
三、预防方法为解决水泥稳定基层质量问题,以下是一些有效的预防方法:1. 优化配合比通过科学合理的配合比设计,确保水泥、骨料和水的比例和质量均衡。
根据实际工程条件和要求,调整配合比,确保稳定性和强度的要求得到满足。
2. 规范施工工艺严格按照施工规范进行施工,确保拌合过程充分搅拌、拌合时间适宜。
在铺设、压实和养护过程中,操作人员需具备专业知识和丰富经验,确保每一道工序都得到有效控制。
3. 选择高质量材料选用符合标准要求的水泥、骨料和水等施工材料,并定期对这些材料进行检测,确保其质量符合要求。
同时,加强对材料的储存和保管,防止因材料质量问题引发基层质量问题。
水泥稳定基层施工质量问题的原因分析与改进
![水泥稳定基层施工质量问题的原因分析与改进](https://img.taocdn.com/s3/m/68e8c258f08583d049649b6648d7c1c709a10b79.png)
水泥稳定基层施工质量问题的原因分析与改进水泥稳定基层在道路和建筑工程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然而,由于施工工艺、材料选用以及管理等方面的问题,常常会出现质量问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并提高施工质量,本文将对水泥稳定基层施工质量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改进措施。
一、水泥稳定基层施工质量问题的原因1. 施工工艺不合理水泥稳定基层施工需要严格遵循一系列的工艺流程,包括土方开挖、土壤改良、水泥混合、压实等。
然而,由于施工人员技术水平不高或对施工规范缺乏了解,常常导致施工工艺不合理,进而影响到基层质量。
2. 材料选用不当水泥稳定基层需要选用合适的水泥、骨料、掺合料等材料,以确保基层的强度和稳定性。
然而,一些施工单位为了节约成本,选择了劣质材料或者不符合规范要求的材料,导致基层质量不达标。
3. 管理不严格水泥稳定基层施工需要有严格的施工管理,包括材料验收、施工进度控制、质量检查等方面。
然而,由于管理不到位或者监督不严,一些施工单位往往对施工质量问题没有足够的重视,从而导致质量问题的发生。
二、水泥稳定基层施工质量问题的改进措施为了提高水泥稳定基层施工质量,以下是一些改进措施的建议:1. 加强工艺流程控制施工单位应加强对水泥稳定基层施工工艺流程的控制。
通过合理的土方开挖、土壤改良、水泥混合及压实控制,确保每个环节的施工质量。
2. 严格选材选择优质的水泥、骨料、掺合料等材料,符合规范要求,并进行严格的材料验收。
同时,施工单位应定期对材料进行检测,确保其质量和稳定性。
3. 强化施工管理加强对施工过程的管理,对施工人员进行培训,提高其技术水平和对施工规范的了解。
加强施工现场的监督,定期进行质量检查,及时发现和整改问题。
4. 增强质量意识施工单位和相关人员应增强质量意识,充分认识到水泥稳定基层施工质量对工程质量的重要性。
通过宣传教育和奖惩机制等方式,提高相关人员的责任感和积极性。
5. 数据化管理借助信息化技术,建立起水泥稳定基层施工质量的数据管理体系。
水泥稳定基层质量问题分析与预防措施
![水泥稳定基层质量问题分析与预防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23a6e97a82c4bb4cf7ec4afe04a1b0717fd5b303.png)
水泥稳定基层质量问题分析与预防措施水泥稳定基层在道路工程中起到重要的承载和稳定作用。
然而,由于施工过程中存在多种因素,水泥稳定基层的质量问题时有发生。
本文将对水泥稳定基层的质量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预防措施,以确保水泥稳定基层质量的提升和工程质量的保障。
一、水泥稳定基层质量问题分析1. 施工工艺不合理水泥稳定基层的施工工艺不合理是导致质量问题的主要原因之一。
例如,施工过程中水泥与土壤的搅拌不均匀,水泥粉状物质分布不均,导致基层强度不高、稳定性差等问题。
2. 材料品质不达标水泥稳定基层的质量受到所使用材料的影响较大。
如果使用的水泥品质不达标,材料掺杂有害物质,会导致基层的强度和稳定性下降。
此外,土壤的质量、含水率等因素也会对水泥稳定基层质量产生影响。
3. 设备缺乏维护施工设备的缺乏维护和保养也是导致水泥稳定基层质量问题的原因之一。
例如,搅拌设备的不良工作状态会导致水泥与土壤不充分混合,影响基层的质量。
二、水泥稳定基层质量问题的预防措施1. 合理施工工艺为防止水泥稳定基层质量问题的发生,必须严格按照规范和工程要求进行施工。
确保水泥与土壤充分混合,搅拌时间和搅拌强度均匀,以提高基层的强度和稳定性。
2. 优质材料选择选用质量可靠的水泥和土壤,以确保基层材料的品质达标。
并根据工程需求,进行合理的配比,保证水泥与土壤的比例和含水率在适宜范围内,从而提高基层的质量。
3. 设备及时维护定期对施工设备进行保养维护,确保设备处于良好工作状态。
包括搅拌设备、输送设备等,保证设备的工作效果和水泥与土壤的充分混合。
4. 质量检验和监控对水泥稳定基层的施工过程进行质量检验和监控,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进行改进。
例如,可以进行抽样检测,监测基层的强度和稳定性,及时调整施工工艺和材料配比。
5. 培训和技术支持提高施工人员的技术水平和质量意识,组织相关培训,使施工人员了解水泥稳定基层施工的要领和注意事项。
此外,与专业的技术支持部门合作,获取施工技术和经验指导,提高工程质量。
水泥稳定基层质量问题的原因分析与预防
![水泥稳定基层质量问题的原因分析与预防](https://img.taocdn.com/s3/m/193c79b705a1b0717fd5360cba1aa81145318f4b.png)
水泥稳定基层质量问题的原因分析与预防现今建设工程中,水泥稳定基层被广泛应用于公路、桥梁、机场跑道等工程中,其质量问题的出现对工程的稳定性和使用寿命产生一定的影响。
为了确保水泥稳定基层的质量,本文将从原因分析和预防两个方面展开论述。
1. 原因分析1.1 材料的选择与质量控制不当水泥稳定基层的质量问题通常与材料的选择和质量控制不当有关。
在施工过程中,如果水泥的选择不合适或质量不合格,会导致基层内部的稳定性下降,从而影响工程的使用寿命。
此外,如果掺入的骨料质量不佳或掺和比例不当,也会导致基层强度不足或冷却开裂等问题。
1.2 施工工艺和施工管理不当不恰当的施工工艺和不严格的施工管理也是水泥稳定基层质量问题的原因之一。
施工时,如果操作不规范,如摊铺不均匀、压实不足等,会导致水泥稳定基层的强度和密实度降低。
此外,施工管理方面如果没有进行详细的施工计划、现场监控和质量检测,也容易产生质量问题。
2. 预防措施2.1 严格选择和控制材料质量为避免水泥稳定基层质量问题的出现,首要的预防措施是严格选择和控制材料质量。
施工前需对水泥、骨料、掺合料等材料进行严格的质量检测,并确保其符合相关标准和规范要求。
此外,在施工过程中,还应确保材料的正确配比,以提高基层的强度和稳定性。
2.2 优化施工工艺和加强施工管理为保证水泥稳定基层的质量,应优化施工工艺,严格按照规定的操作规程进行施工。
在施工过程中,摊铺应均匀、压实应适度,以确保基层的强度和密实性。
同时,应加强施工管理,制定合理的施工计划,增加现场监控频次,确保质量检测的全面性和及时性。
2.3 加强质量监督和技术培训为防止水泥稳定基层质量问题的发生,需要加强质量监督和技术培训。
相关监督部门应加大对基层工程的检查力度,对施工单位和施工人员进行技术培训和考核,提高其专业水平和质量管理能力。
只有通过严格的监督和技术培训,才能有效地减少质量问题的出现。
结论:水泥稳定基层质量问题的原因主要包括材料的选择与质量控制不当、施工工艺和施工管理不当等。
水泥使用中的主要问题与质量控制方法
![水泥使用中的主要问题与质量控制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3197179177eeaeaad1f34693daef5ef7ba0d12fc.png)
水泥使用中的主要问题与质量控制方法水泥是建筑材料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被广泛应用于各种建筑工程中。
然而,在水泥的使用过程中,我们经常会面临一些问题,比如质量不稳定、强度不符合标准等。
因此,进行水泥质量控制至关重要。
本文将围绕水泥使用中的主要问题展开讨论,并介绍一些常用的质量控制方法。
首先,水泥的质量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水泥的强度不稳定。
由于原料的成分和烧制工艺的影响,水泥的强度会有一定的波动。
这给建筑工程的安全性带来了一定的风险。
第二,水泥的水化反应不完全。
水泥的水化反应是产生强度的关键过程,如果水化反应不完全,会导致水泥的强度低于标准要求。
第三,水泥的化学成分不合理。
水泥的化学成分应符合国家标准,其中主要包括硅酸盐、铝酸盐、石膏等成分。
如果化学成分不合理,会导致水泥的质量下降。
针对水泥使用中的主要问题,我们可以采取一些有效的质量控制方法。
首先,严格控制原料的质量。
原料是水泥质量的基础,包括石灰石、黏土、石膏等。
我们需要对原料进行严格筛选和检测,确保其质量符合标准要求。
其次,优化生产工艺。
烧制工艺是水泥质量的关键之一,通过优化烧制工艺,可以提高水泥的强度和稳定性。
此外,控制水泥的砂含量也是重要的一环。
砂含量过高会降低水泥的强度,因此,我们需要合理控制砂含量,确保水泥的质量符合标准。
除了在生产过程中加强质量控制,我们还可以通过检测手段来验证水泥的质量。
常见的检测方法包括强度检测、水化程度检测、化学成分检测等。
强度检测是水泥质量控制的重要手段,可以通过压力试验、拉伸试验等方法来检测水泥的强度。
水化程度检测可以通过测量水泥的水化热、pH值等指标来评估水泥的水化程度。
化学成分检测可以通过光谱分析、化学分析等方法来检测水泥的化学成分是否符合标准要求。
此外,在水泥使用过程中,我们还应注重施工质量的控制。
水泥的施工质量直接关系到建筑工程的安全性和耐久性。
在施工过程中,应严格按照施工规范进行操作,包括搅拌、浇筑、养护等。
水泥使用中的常见问题和解决方法
![水泥使用中的常见问题和解决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03f909ae0875f46527d3240c844769eae009a3fe.png)
水泥使用中的常见问题和解决方法水泥是建筑工程中常见的材料,它在混凝土制作、砌筑和修补等方面起着关键作用。
然而,在水泥的使用过程中,常常会遇到一些问题,如水泥质量不稳定、干燥时间过长等。
本文将探讨水泥使用中的常见问题,以及相应的解决方法。
一、水泥质量不稳定水泥质量不稳定是水泥使用中的一个常见问题。
由于水泥生产过程中存在多种因素的影响,使得不同批次的水泥质量可能存在差异。
这会给建筑工程带来隐患,影响其结构稳定性和使用寿命。
解决方法:1. 选择可靠的供应商:选择信誉良好的水泥供应商,确保供应商能够提供稳定、符合标准的水泥产品。
2. 建立质量控制体系:在工程施工过程中,建立严格的水泥质量控制体系,对水泥进行检测和评估。
3. 质量抽查:对进场水泥进行随机抽样检测,确保每批水泥的质量符合要求。
二、水泥干燥时间过长水泥在施工过程中需要适当干燥,以确保混凝土具有足够的强度。
然而,如果干燥时间过长,则会延长施工周期,影响工程进度。
解决方法:1. 控制施工环境:提供适宜的施工环境,包括温度和湿度的控制。
可以采用覆盖物、加湿等方法来提供良好的施工条件。
2. 选择适合的水泥种类:根据施工需要选择合适的水泥种类,例如速凝水泥、普通水泥等。
速凝水泥在相同环境下具有较短的凝结时间,适用于需要加快施工进度的情况。
3. 使用外加剂:外加剂可以改善水泥的工艺性能,加速水泥的凝结时间。
但使用外加剂时需要注意选择合适的种类和用量,以免影响混凝土的质量。
三、水泥质量鉴别困难水泥质量鉴别是工程质量控制过程中的一项重要任务。
然而,水泥的外观、颜色等特征并不直接反映其质量,鉴别水泥质量是一项相对困难的工作。
解决方法:1. 检测方法选择:根据工程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水泥质量检测方法,如抗压强度测试、抗折强度测试、工艺性能测试等。
2. 检测设备和技术:配备专业的实验室设备和技术人员,对水泥样品进行准确、可靠的检测。
3. 建立质量检测标准:根据国家和行业标准,建立水泥质量检测标准,并严格按照标准进行检测和评估。
水泥稳定基层质量问题识别与解决方法
![水泥稳定基层质量问题识别与解决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69fd9dcb70fe910ef12d2af90242a8956becaa8e.png)
水泥稳定基层质量问题识别与解决方法水泥稳定基层在道路、机场、港口等工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在施工过程中,由于材料选用不当、施工工艺不规范、环境条件变化等原因,常出现一些质量问题。
本文将讨论水泥稳定基层常见的质量问题,并提出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
一、材料选用问题1. 水泥品质不合格水泥是水泥稳定基层的主要材料之一,质量不合格会直接影响基层的稳定性和强度。
在施工前,应根据工程要求,选用符合标准的水泥。
若发现水泥品质有问题,应及时更换。
2. 骨料选择不当骨料对水泥稳定基层的稳定性也起着重要作用。
若选用的骨料质量差,容易导致基层出现裂缝、变形等问题。
因此,在选择骨料时,应考虑其物理和力学性能,确保满足设计要求。
3. 控制掺合料比例不当在水泥稳定基层中,掺合料的使用可以改善基层的工作性能和稳定性。
然而,若掺合料的比例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到基层的质量。
因此,在掺合料的选择和掺入量的确定上,应根据具体工程情况进行合理调整。
二、施工工艺问题1. 水泥浆掺入量不足水泥浆是对骨料进行稳定的关键环节。
若水泥浆的掺入量不足,骨料之间的结合力较弱,基层容易发生松散和破坏。
因此,在施工过程中,应根据设计要求,确保水泥浆的掺入量充足。
2. 施工压实不当水泥稳定基层的压实工艺也是影响其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
若压实不当,基层的密实性和均匀性都会受到影响。
因此,在压实过程中,应根据设计要求,合理选择压实设备和施工参数,确保基层的均匀密实。
三、环境因素影响1. 温度变化水泥稳定基层在施工过程中,温度对其稳定性和强度的影响很大。
温度变化会引起基层的收缩、膨胀等问题。
因此,在施工前,应根据工程所在地的气候条件,合理调整施工时间和施工工艺。
2. 水分控制不当水分是水泥稳定基层中各种材料的粘结剂,也是影响基层质量的重要因素。
若水分控制不当,会导致基层干燥不均匀或过湿,从而影响基层的稳定性。
因此,在施工过程中,应合理控制水分含量,保持基层的适宜湿度。
水泥稳定基层常见质量问题的探究与解决办法
![水泥稳定基层常见质量问题的探究与解决办法](https://img.taocdn.com/s3/m/83c48802ce84b9d528ea81c758f5f61fb6362874.png)
水泥稳定基层常见质量问题的探究与解决办法水泥稳定基层作为一种常见的基础材料,广泛应用于道路、桥梁等工程建设中。
然而,在实际应用中,我们常常会遇到一些质量问题影响了基层的稳定性和使用寿命。
本文将探讨一些常见的水泥稳定基层质量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
一、质量问题一:开裂水泥稳定基层在施工和使用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开裂问题,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1. 施工不当:施工过程中水泥的掺入量不均匀、摊铺不平整等引起开裂;2. 混合材料问题:原材料中掺入不合适的材料,或者混合材料质量不稳定导致开裂;3. 温度变化:温度变化对水泥稳定基层的影响较大,过大的温差容易引起开裂。
解决办法:1. 施工要规范:严格按照施工规范进行操作,保持水泥掺入量的均匀性,确保摊铺时的平整度;2. 优质材料的选择:选择质量可靠的混合材料,避免掺入不合适的材料;3. 控制温度变化:在施工过程中,应根据气温变化合理调整施工时间,避免温差太大。
二、质量问题二:强度不达标水泥稳定基层的强度是保证其正常使用的关键指标。
一旦强度不达标,将会降低基层的稳定性,影响工程质量。
造成强度不达标的原因主要有:1. 材料质量问题:掺入质量差的原材料或者未按照规范进行配比;2. 施工工艺问题:摊铺不平整、压实不到位等施工问题;3. 养护不当:基层养护过程中,未按照规范进行养护,导致强度不足。
解决办法:1. 优质原材料:严格控制原材料质量,确保配比按照规范进行;2. 规范施工工艺:施工过程中注意保持摊铺的平整度,在压实过程中应用适当的压路机进行均匀压实;3. 正确养护:保证基层养护的时间和养护方法符合规范要求,避免过早负荷使用。
三、质量问题三:耐久性差水泥稳定基层在使用一段时间后,可能会出现耐久性差的问题,主要表现为表面起砂、开裂、剥落等。
耐久性差的原因主要有:1. 材料选择问题:材料质量不达标或者不适合环境条件;2. 施工不当:施工过程中存在问题,导致基层的质量不稳定;3. 外界环境影响:降水、温差等环境因素对基层产生影响。
水泥质量波动的原因及应对措施
![水泥质量波动的原因及应对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fbc5fab01a37f111f1855bb6.png)
Cl/%
细度 /(m2/kg
或%)
安定性
≤0.06 ≥300 合格
≤0.05 ≥350 合格
≤0.06 ≥300 合格
≤0.05 ≥340 合格
≤0.06 ≥300 合格
≤0.05 ≥340 合格
≤0.06 ≥300 合格
≤0.05 ≥340 合格
≤0.06 ≥300 合格
≤0.05 ≥340 合格
28d
≥5.0 ≥7.0
≥6.0 ≥8.5
≥4.0 ≥7.0
≥6.0 ≥8.0
≥4.0 ≥6.5
≥5.0 ≥8.0
≥3.5 ≥6.5
≥4.5 ≥8.0
≥3.5 ≥6.5
≥4.0 ≥7.0
≥3.5 ≥5.5
≥4.0 ≥6.0
抗 压 强 度 /MPa
3d
28d
≥27.0 ≥52.5
≥30.0 ≥58.0
表 3 熟料质量及混合材掺量统计
时间
28d 抗压强度/MPa 平均值 标准偏差 S 最大值
2008 年 53.3
4.52
66.3
2009 年 54.7
2.15
65.2
最小值 44.3 48.5
混合材 掺 量 /%
15.7 19.5
目 前 , 对 于 熟 料 质 量 的 均 匀 性 ,GB/T2372—2008 《硅酸盐水泥熟料》中未予以明确规定,但在相关质量 规程中要求熟料 KH 的标准偏差 S≯0.02。 3.2 混合材品种的影响
不同的粉磨系统,有无辊压机、开流与闭流、磨机 级配、有无磨内喷水、助磨剂的品种与掺量等,都会影 响水泥质量。 我公司共有 4 台水泥磨,由于建设时间 及选型的不同,其配置也不同。 为了保持质量稳定,按 照磨机区分了生产品种,对于销量较大的 P·O42.5 品 种水泥, 在不同磨机生产时比表面积控制值也不 同,1 号、2 号磨为 350m2/kg,3 号磨为 340m2/kg,这样 强度值相对稳定, 但其他指标还是有所差异,3 号磨 的水泥标准稠度用水量要小些, 水泥净浆流动度较 大,水泥与外加剂的相容性相对要好些。 水泥粉磨系 统配置及生产 P·O42.5 出磨水泥质量统计见表 5。 3.5 出磨水泥细度的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机立窑水泥质量不稳定的原因探讨
徐州巨旋重型机械有限公司季京平
摘要:“差动窑”通过设备的设计改进抵消了普通机立窑的“边壁效应”、“漏斗效应”。
关键词:机立窑差动窑边壁效应漏斗效应
0 引言
立窑是一种成熟、经济适用的水泥熟料烧成窑炉。
自1824年英国人申请世界第一台水泥窑炉(立窑)发明专利到今,历经190年的历史,立窑水泥为人类文明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同样机立窑水泥为我国的经济发展作出的卓越贡献有目共睹。
但现有的机立窑存在三大垢病(劳动生产率低、粉尘污染严重、质量不稳定)不但是制约其持续发展的主要原因,而且被国家水泥产业政策列入落后生产力的淘汰范围,我国中小水泥企业面临着何去何从的选择。
徐州巨旋重型机械有限公司技术人员,通过20多年的研究发明了专利产品:差动卸料机械化水泥立窑(简称“差动窑”),彻底解决了以上问题,给立窑企业带来了福音。
1 传统机立窑的优缺点
传统机立窑结构(图1)
1.1优点
1.1.1 热交换效率高,散热损失小
熟料烧成过程中,生料与燃煤掺和到一起进行燃烧,热交换效率高,散热损失小,其传热方式是所有窑炉中最好的,料球在自然状态下,边燃烧边受热烧成熟料,有最佳的物料热导、燃烧、高温反应工况条件(图2)。
图2
1.1.2 占地面积小,投资效率高
立窑系统吨熟料投资小,占地少。
具初步估算,同样产量只有旋窑的十分之一,因此建厂周期短,设备简单易制,投资效率高(图3、图4)。
图3 图4
1.1.3 地区适应性强,工业废渣利用率高
边远山区及交通欠发达地区,新型干法旋窑生产线就不宜上,而立窑就非常适合。
如巫溪县渝溪产业集团水泥厂占地只有50亩,建成了三条立窑生产线,年产量达80万吨水泥。
由于立窑的燃烧特点,可添加许多工业废渣,如:污泥、电石渣、垃圾的焚烧渣及各种金属非金属尾矿等,成球时还可加入稀释的垃圾滤液,进入窑内经高温处理,烟气中二恶英达到国家的排
放标准(图5、图6)。
图5 图6
1.1.4 控制和管理简单易操作
新型干法旋窑对控制和管理人员要求极高,一般需约20名工程技术人员经过二到三个月的培训才能上岗,而立窑一般人员均可操作,即使培训也只需10—20天即可(图7、图8)。
图7 图8
1.1.5 对原辅材料要求低
新型干法旋窑对生料合格率要求大于等于95%以上,否则旋窑无法正常生产,而立窑却可正常生产,即“粗粮”、“细粮”均可吃。
如巫溪县渝溪产业集团水泥厂因受场地的限制,石灰石进厂无均化,生料合格率低于60%,仍能烧出合格的熟料。
1.2 缺点
1.2.1 劳动生产力低
立窑的产量与窑径的平方成正比,由于受到窑径的限制,传统机立窑窑径一般在3.8米以下,日产量均在500吨熟料以下,不能大型产业化。
许多企业都建成了立窑群,最多的达九台机立窑,烧成系统复杂,工艺布置困难(图9)。
图9
1.2.2 质量不稳定,“抽芯”、“下黄料”经常发生,产量、质量降低
由于机立窑属于筒式烧结炉,底部通风时有“边壁效应”,即从炉壁上风多于中心上风,从而造成中风不足、边风过剩,中心物料烧成速度慢于边部物料的烧成速度,其后果必然是料球中燃煤的不均匀燃烧,热能的大量损耗。
另外筒式烧结炉还有一个致命的缺陷——“漏斗效应”,即物料下移过程中,中心物料的下移速度快于边部的物料下移速度。
以上两个“效应”造成了“抽芯”、“下黄料”、“过烧料”的现象经常发生,导致了产量、质量大幅度降低(图10)。
图10
1.2.3 部件庞大、制造安装困难、无法大型产业化
机立窑要向大直径方向发展,但传统立窑的塔篦、大齿轮等部件,体积庞大,制造、运输、安装困难,无法保证窑内的熟料正常烧成及卸出。
固定颚板、塔篦等部件磨损快,更换周期短,出料温度高,增加了热损失,因此限制了进一步向大型化发展的道路。
重庆某水泥厂Φ4.2米普通立窑出料情况:“黄球”、碎料很多,直接影响了熟料的强度。
3天强度26-28MPa;28天强度45-50MPa(图11)。
图11
2 “差动窑”发明内容
“差动窑”结构(图12)
2.1 中心传动与边缘传动相结合差动卸料,增强“中风”,杜绝“抽芯”,无“黄球”及“过烧料”
1) 将中心塔尖下部直径缩小,高度增加,有效地将风送到燃烧带中心,弥补“边壁效应”造成的中风不足。
为快速烧制高质量的熟料创造了良好的热工条件。
2) 降低中心塔尖的转速,甚至可以停转、反转,彻底解决了中心卸料快、边部卸料慢而造成的“抽芯”、“下黄料”的问题,抵消了“漏斗效应”,使燃烧带稳定。
3) 在中心塔尖周围设计了一个环形篦圈,由边缘两个小齿轮带动其旋转(可正反转),相对中心塔尖差速转动,增加了卸料截面积(2—3个环形卸料口),卸料口尺寸大大降低,从而缩小了出料粒度,更利于熟料的急冷,并使游离氧化钙易于消解,提高了水泥的安定性。
4) 中心塔尖和环形篦圈转速均可调(配变频器),可正反转,保证了料面的均匀下降,“底火”更稳定,增加了对熟料的破碎能力(图13)。
图13
2.2 中心塔、环形篦圈及大齿轮均设计成多层、多段分体式制造,安装更换十分方便
“差动窑”有独特的部件设计原则:中心塔尖由四层组成,环形篦圈分六块,大齿轮为16段,降低了单个部件的重量,制造、运输、安装、更换十分方便。
如:在检修门就可更换大齿轮。
由于卸料面积增大,转速又低,所以易损件更换周期大大延长(图14)。
图14
2.3 采用水平多向气室通风,彻底解决了窑内通风不均匀的问题,达到加料、烧成、卸料三平衡
采用两侧水平气室向中心塔尖、环形篦圈底部多管道均布通风及腰部配风相结合的形式,彻底解决了窑内通风不均匀的现象,提高了熟料的烧成效率。
有效降低了熟料烧成热耗,达到加料、烧成、卸料三平衡,产量、质量大幅度提高。
重庆巫溪县渝溪集团Φ5.0米“差动窑”出料情况:基本无生料及碎料,提高了熟料的强度。
在生料合格率低于60%的情况下:3天强度31-33MPa;28天强度48-52MPa。
产量达38吨/小时。
窑面通风均匀,无“抽芯”、“塌边”、“结圈”现象。
操作工人的劳动强度大大降低(图15)。
图15
3 结论
“差动窑”具有以下特点
1)节省能源(热能及电能)
2) 易于环保
3) 节省投资
4) 节约土地
5) 管理简单
6) 施工周期短
7) 适宜边远落后、交通欠发达地区和资源条件受限制地区的水泥生产线建设
2010年2月6日国务院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淘汰落后产能工作的通知》〔国发(2010)7号〕要求建材行业于2012年底前淘汰窑直径3.0米以下水泥机械化立窑生产线,窑径2.5米以下水泥干法中空窑、水泥湿法窑生产线、直径3.0米以下水泥磨机以及水泥土(蛋)窑、普通立窑等落后水泥产能。
徐州巨旋重型机械有限公司5-8米“差动窑”的诞生,突破了制约机立窑持续发展的“瓶颈”,给中小型水泥企业带来了福音,它是时代进步的一种象征,通过对落后产能的技术改造、技术创新,加快使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和新材料,使其水泥综
合能耗以及各项技术指标均达到国家有关规定标准,符合节约环保型社会要求,那些中小水泥企业就有存在的必要,就有起死回生的希望,避免了因产业调整而带来的再就业问题,利于构建和谐社会,这部分技术改造的市场将很大。
同时世界某些经济不发达国家(地区)对这种节能经济型窑型也是有一定需求的,国际市场前景看好。
巨旋差动卸料机械化水泥立窑一定会逐步取代现有机立窑,彻底改变机立窑产能落后的现状,最终实现机立窑与回转窑的共存共荣、和谐发展,共创建材工业新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