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_《过秦论》评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错题分析 课外文言文阅读
元彧,字文若。彧少有才学,时誉甚美。侍中崔光见彧, 退而谓人曰:“黑头三公,当此人也。” 彧姿制闲裕, 吐发流靡,琅邪王诵有名人也,见之未尝不心醉忘疲。 奏郊庙歌辞,时称其美。彧本名亮,字仕明,时侍中穆 绍与彧同署,避绍父讳,启求改名。
元彧,字文若,从小很有才学,当时很受赞美。侍中 崔光见后对人说“:黑头发就担任三公的,应当就是 这个人了。”元彧仪态闲雅谈吐言辞美妙。琅邪王诵 也是很有名气的人,见了元彧之后,也不能不为之心 醉,忘却疲劳。他奏祭祀郊庙时所用歌词,当时人也 大加赞美。元彧原名叫亮,字仕明。当时侍中穆绍跟 他同署办事,为了避开穆绍父亲的名字他便上表请求 改名。
皇帝下诏说“:仕明谈吐具有风采神韵,经常自比三国时的荀文 若,可改名为彧,以取同一体类相似之美。”元彧又请求恢复本 来的封爵,皇帝下诏答应恢复临淮王的封爵,寄食邑于相州的魏 郡。正值尔朱荣进入洛阳,杀害元氏族人。元彧拍胸痛哭,便投 奔萧衍。萧衍也早就听说了他的名声,十分敬重礼待他。萧衍在 乐游园设宴奏乐招待他,元彧听到歌声嘘唏而哭,涕泪交加而下, 萧衍见后也感到伤心。和元彧一样前来梁朝投奔叛降的人,都迎 合旨意称魏为伪朝,只有元彧上表时总是自称魏临淮王。萧衍体 谅元彧的本性如此,也不责怪他。当他知道庄帝继位时,便以母 亲年老为由请求返回,词语十分恳切。
衍乃以礼遣。彧性至孝,事父母尽礼,自经违离,不进酒肉, 容貌憔悴,见者伤之。庄帝追崇武宣王为文穆皇帝,庙号肃祖, 母李妃为文穆皇后,将迁神主于太庙,以高祖为伯考。时庄帝 意锐,朝臣无敢言者,唯彧与吏部尚书李神并有表闻。又追尊 兄彭城王为孝宣皇帝,彧又面谏曰:“陛下中兴,意欲宪章前 古,作而不法,后世何观?历寻书籍,未有其事。”帝不从。
2、古代男子一般在20岁行冠礼,女子一 般在15岁行笄礼。
3、取字的目的是为了让人尊重他,供 他人称呼。一般人尤其是同辈和属下只许 称尊长的字而不能直呼其名。成人后,称 字是对平辈或尊辈的礼貌和尊敬。
A、字是名的解释或补充,对名有 表述和阐明的作用。即协同关系。
①文天祥,字宋瑞,“祥”与“瑞”意思相 近 ②杜甫,字子美,“甫”是对成年男子的 美称。
明代的胡东皋,字汝登:出自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登东 皋以舒啸”一语.清代的宋端己,字耻夫:出自孟浩然《望洞庭 湖赠张丞相》“端居耻圣明”一句.清代的张孟词,字腾蛟:出 自王勃《滕王阁序》“腾蛟起凤,孟学士之词宗”一语.清代的 奚疑,字子复:出自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乐夫天命复奚 疑”一语.清代的戴殿江,字襟三:出自王勃《滕王阁序》“襟 三江而带五湖”一语.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元彧本名叫元亮,因避讳,所以启求改名,皇帝因为他谈吐 具有风采神韵,且经常自比荀文若,所以认为他可改名为彧。 B.元彧不忘前朝,敢于劝谏。在梁朝他上表时自称魏临淮王, 萧衍没有责怪他但感到不乐;面对一意孤行的庄帝,他一再劝 谏。 C.元彧为人孝顺,心痛族人。他在庄帝继位时因为母亲年老请 求回北方;元氏族人被尔朱荣杀害,他得知后拍胸痛哭。 D.他博览群书,文采斐然,但不为章句之学。所写的文章仍有 流传在世的。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自前后奔叛/皆希旨称/魏为伪/唯彧上表/启常云魏临淮王 B自前后奔叛/皆希旨称魏为伪/唯彧上表启/常云魏临淮王 C自前后奔叛/皆希旨称/魏为伪/唯彧上表启/常云魏临淮王 D自前后奔叛/皆希旨称魏为伪/唯彧上表/启常云魏临淮王
正确答案 B 此句参考译文:和元彧一样前来梁朝投奔叛降的人,都迎合旨 意称魏为伪朝,只有元彧上表时总是自称魏临淮王。“称魏为 伪”是一个独立的意群,不可读破。因此排除AC两项;“唯彧 上表启”也为独立的意群,不可读破。故排除D。
名是人们之间互相区别的符号;
一般是婴儿出生几个月,由父亲,或长者或有威望 的人命名;
姓与名结合起来就是对一个人身份的确定。 古人直称姓名有三种情况: (1)用于自称: 庐陵欧阳修 (2)用于给人作传记: 廉颇者,赵之良 将也。 (3)用于厌恶的人:
不幸吕师蒙构恶(è)于前
1、字是一个人行成人礼后,由父 亲或长者给取的,只限于古代有身 份的人。
B、有的字和名的意义是相反的。
如:唐代诗人王绩,字无功。
1、号又叫别号、表号、别称。
2、号初为自取,称自号,以显示某种志趣 或抒发某种情感,如: 青莲居士、东坡居 士。
后来,才有别人送上的称号(赠号,称尊 号、雅号、谥号、绰号等。)
谥号是根据其生前的品德行为来定的。有 帝王谥号,有帝王赐给大臣的谥号,以褒 扬居多。
诏曰:“仕明风神运吐,常自以比荀文若,可名彧,以取定体 相伦之美。”彧求复本封,诏许,复封临淮,寄食相州魏郡。 会尔朱荣入洛,杀害元氏。彧抚膺恸哭,遂奔萧衍。衍亦先闻 名,深相器待,见彧于乐游园,因设宴乐。彧闻乐声,歔欷, 涕泪交下,悲感傍人,衍为之不乐。自前后奔叛皆希旨称魏为 伪唯彧上表启常云魏临淮王。衍体彧雅性,不以为责。及知庄 帝践阼,彧以母老请还,辞旨恳切。
易错点 考生容易把“启”这个词的用法弄错,从而导致断句错误。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名字:古人有名有字,有的还有号,名、字与号的根本区 别在于,前者由父亲或尊长取定,后者由自己取定。 B.太庙:封建皇帝为祭拜祖先而营建的庙宇。如欧阳修《伶 官传序》“入于太庙,还矢先王”中的“太庙”即为此意。 C.河阴:“河”特指黄河,“阴”指山的南面或水的北面, “阳”则指山的北面或水的南面,故“河阴”指黄河以北地 区。 D.避讳:中国封建社会对于君主和尊长的名字,必须避免直 接说出或写出,而避讳的方法有代称法、改字法、空字法、 缺笔法等。
绰号多表现人物特征。
古人自称称名,称人称字,这是基本的礼貌.从学过的课文中 各举几例加以说明.
《滕王阁序》:勃,三尺微命,一介书生. 《鸿门宴》:不然,籍何以至此? 《苏武传》单于闻陵与子卿素厚.
2根据古人的名与字的相关原则,解析下列作家的名、字关系。
(1)班固字孟坚,固与坚都是比较顽强的,不受扭曲的。“固” 和“坚”都有“坚定不动摇”之义(2)曹操字孟德,“孟”表 示排行第一,“德”(行)与“操”(守)同义。(3)韩愈字 退之。“愈”为胜过、超出之意,“退”为约束退守之意, 名与字相反相成,含警示之意“愈”与“退”意义相反;(4) 刘禹锡字梦得。“锡”为“赐”之意,“禹锡”即“大禹所 赐”之意,故字为“梦得”;(5)李商隐字义山,商隐,即殷 商隐者之意。商朝末年,武王伐纣,天下宗周,伯夷、叔齐 义不食周粟,隐于首阳山饿死,故李商隐以字“义山”与名 呼应;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彧抚膺恸哭,遂奔萧衍。衍亦先闻名,深相器待, 见彧于乐游园,因设宴乐。(5分) (2)陛下中兴,意欲宪章前古,作而不法,后世何观? 历寻书籍,未有其事。(5 分)
正确答案
(1)元彧抚胸痛哭,于是投奔萧衍。萧衍也早就听说了他的 名声,十分敬重礼待他,萧衍在乐游园会见元彧,于是设宴奏 乐招待他。 (2)陛下恢复宗室基业,心中想仿效远古,但是行事不循法 度,让后世如何看待您的作为呢?遍寻书籍记载,没有这种事。
(6)秦观字少游,“观”与“游”同义;(7)陆游字务 观,据说陆游的母亲梦见秦观而生陆游,所以用秦 观的名为字,用秦观的字为名。又取《列子·仲尼》 “务外游不如务内观”之意;(8)姜夔字尧章,传说 “夔”是上古帝王尧的乐官,“章”即“乐章”之 意。 下面这些历史人物的名字,多出自我们学过的诗 文中,请指出名和字之间的关系.
萧衍便以礼相送。元彧非常孝顺,侍奉父母极尽礼节,自从母 亲去世以后,再也不吃酒肉,面容憔悴,见到的人都为之伤感。 庄帝要追尊父亲武宣王为文穆皇帝,庙号肃祖,母亲李妃为文 穆皇后,准备把神主迁入太庙,以孝文帝为伯考。当时庄帝心 意坚决,朝臣没有人敢劝说,只有元彧和吏部尚书李神俊有表 上奏。庄帝又追尊他哥哥彭城王为孝宣帝。元彧又当面劝谏说 “:陛下恢复宗室基业,心中想仿效远古,但是行事不合法度, 后代人将怎样看待?遍寻书籍记载,没有这样的事情。”皇帝 又不肯听从。
答案解析
翻译时,要把重点词语和重要的文言现象翻译出来。本题需注 意“膺”“恸哭”、“器待”、“因”、“中兴”、“不法”、 “历”的翻译,注意“见彧于乐游园”是状语后置句。
宪章
• 1.典章制度 • 2引申指法度 • 3效法 • 4具有宪法作用的文件
《孔雀东南飞》中,“相”字一共出现19处,分录如下: 1、相见常日稀;2、及时相谴归;3、儿已薄禄相;4、会不相 从许; 5、还必相迎取;6、久久莫相忘;7、好自相扶将;8、嬉戏莫 相忘; 9、誓不相隔卿;10、誓天不相负;11、不得便相许;(之, 代指婚事) 12、登即相许和; (之,代指婚事) 13、六合正相应;(合适)14、蹑履相逢迎;15、怅然遥相 望; 16、黄泉下相见;17、枝枝相覆盖;18、叶叶相交通;19、仰 头相向鸣。 相(一)(xiāng) 1、互相;交互。如:相辅相成。 2、动作偏指一方。如:相信;相烦;相劝。 3、质,实质。4、姓。明代有相世芳。
相xiàng 1、视,视察。如:相机行事;相时而动。 2、貌相,状貌。 3、旧时迷信,观察容貌以测定人的贵贱安危,占视宅地以断 吉凶等。 4、辅助。 5、官名,宰相。《史记·陈涉世家》:“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6、选择。 7、舂杵声,也指古时劳动时的谣唱。 8、古城名。。 9、佛教名词。 10、古击乐器。 11、琵琶颈部镶有四块或六块山形物,称“相”。 12、七月的别称 Nhomakorabea补充
【于】 积累本上记下来
【介词】 1、引出动作的处所、时间、对象、原因等,可译 为“在”“到”“向”“从”“对于”“由于”等 得复见将军于此(在) 故燕王欲结于君(和,跟) 于其身也,则耻学于师(对于/向) 业精于勤,荒于嬉(由于)
积累本上记下来
2、表比较(多放在形容词之后),可译为“比”、 “胜过”、“超过”等 长于臣/寒于水/难于上青天 3、在被动句中,引出动作的主动者 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不拘于时
尔朱荣死,除彧司徒公。尔朱世隆率部北叛,诏 彧防河阴。及尔朱兆率众奄至,彧出东掖门,为 贼所获。见兆,辞色不屈,为群胡所殴薨。彧美 风韵,善进止,衣冠之下,雅有容则。博览群书, 不为章句。所著文藻虽多亡失,犹有传于世者。
尔朱荣死后,任元彧为司徒公。尔朱世隆率领部下在北方反 叛,皇上下诏令元彧驻守黄河以南地区。当尔朱兆带兵突然 到达时,元彧从东掖门出城,被敌人抓获。见到尔朱兆时, 他神色不变,不肯屈服,为群胡殴打而死。元彧美于风韵, 善知进退,是衣冠士族之中很有容量和规矩的人。他博览群 书,但不为章句之学,所写的文章,虽然大多散失,但仍有 流传在世的。
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 在梁朝他上 表时自称魏淮临王,萧衍没有责怪他但 感到不乐错误。
据文判断,概括分析
• 角度一 比对人物——避免张冠李戴 • 角度二 比对时间地点——防止时序、地点混乱 • 角度三 比对关键词语——避免曲解文意 • 角度四 比对增删词语——避免以偏概全、无中
生有 • 角度五 比对关系——避免地点错位
过秦论
评析课
揭示目标
1、巩固《过秦论》基础知识,包括字 音,字形,重点实词,特殊句式以及 课文理解。
2、灵活运用之前学过的文言文答题方 法解答问题。
3、积累重点文学常识。
检测预留问题
知识回顾
而 字 用 法
“”
左右平等表并列, 前后动作表承接, 后面意深表递进, 后面意转表转折, 动作未发表假设, 前面条件表假设, 前因后果表因果, 连接状谓表修饰。 同“尔”代词作人称, 复音“而已”在句末。
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 阴指山的北面和水的南面,阳指山的南面和水的北面,因此河阴指黄 河以南地区
庙堂:太庙指天子的祖庙,如“入于太庙,还矢 先王”(《伶官传序》)。历代帝王设七庙供奉 七代祖先,后以“七庙”作为王朝的代称,如 “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过秦论》)。在庙堂 祭祀时用牛羊猪各一头叫“太牢”,羊猪各一头 叫“少牢”,如“以一少牢告庙”(《伶官传 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