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设计作业指导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工 程 设 计 作 业 指 导 书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建筑设计院
二○○八年四月
工 程 设 计 作 业 指 导 书
施行日期:2008年4月
内 容 简 介
本书系统的描述了民用建筑工程设计的全部过程,详细讲解了每个过程的要求和要点。
设计人员使用本书,能轻松的理解和掌握工程设计的主要环节,从而顺利的完成设计任务,保证产品质量。
本书可作为设计工作的指导性文件。
编 制 人 员
责任编辑:马立东 邱仓虎 曾 捷
主 编:吴彦明
编制人员:薛 明 周 进 胡荣国 常钟隽 王 双
杨金明 诸火生 孙建超 韩 平 孙秀菊 王 丁
盛晓康 杨 佳 李建琳 宋 维
厉守生 孙 虹 王黛岚 郑 毅
本书编制中借鉴引用了原建研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编制的部分质量管理文件,特此向这部分文件的原编写者们致谢!
本书版权归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建筑设计院所有,翻印必究。
目 录
第一章 绪论 (1)
1.1 前言 (1)
1.2 使用说明 (1)
第二章 工程项目设计流程 (2)
2.1 工程设计各阶段总流程 (2)
2.2 项目要求的评审 (3)
2.3 签订合同 (5)
2.4 组成项目组和任务下达 (5)
2.5 方案设计 (7)
2.6 方案评审验证 (8)
2.7 初步设计评审验证 (9)
2.8 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设计 (11)
2.8.1 初步设计与施工图设计流程总图 (11)
2.8.2 计划技术沟通会 (12)
2.8.3 项目(含建筑专业)设计输入 (14)
2.8.4 专业设计输入 (15)
2.8.5 各专业互提条件 (16)
2.8.6 设计验证 (19)
2.8.7 设计输出 (21)
2.8.8 产品交付 (22)
2.8.9 设计评审 (23)
2.8.10 质量计划 (25)
2.8.11 特殊验证 (25)
2.8.12 外来文件和顾客提供的产品 (25)
2.8.13 设计更改 (26)
2.8.14 后期服务 (27)
2.8.15 顾客财产 (27)
第三章 设计确认 (29)
3.1 方案确认 (29)
3.2 初步设计确认 (30)
3.3 施工图确认 (31)
4.1 内部沟通 (33)
4.2 与顾客沟通 (34)
4.3 涉及记录 (34)
4.4 记录示意图 (35)
第五章 设计分包 (36)
第六章 记录 (38)
6.1 工程设计记录表格 (38)
6.2 工程设计工作手册 (43)
第七章 支持性文件 (44)
7.1 委托任务书提纲 (44)
7.2各专业设计输入提纲 (44)
7.2.1 项目(含建筑专业)设计输入提纲 (44)
7.2.2 结构专业设计输入提纲 (47)
7.2.3 给排水专业设计输入提纲 (49)
7.2.4 暖通专业设计输入提纲 (50)
7.2.5 电气专业设计输入提纲 (52)
7.3 互提条件资料深度规定 (53)
7.3.1 建筑专业提供给其他专业的设计资料 (53)
7.3.2 结构专业提供给其他专业的设计资料 (56)
7.3.3 设备专业提供给其他专业的设计资料 (56)
7.3.4 电气专业提供给其他专业的设计资料 (58)
7.4 设计校审、审定提纲 (59)
7.4.1 建筑专业设计校审、审定提纲 (59)
7.4.2 结构专业设计校审、审定提纲 (62)
7.4.3 设备专业设计校审、审定提纲 (65)
7.4.4 电气专业设计校审、审定提纲 (68)
7.4.5 经济专业设计校审、审定提纲 (71)
7.5 民用建筑必备计算书清单 (72)
7.5.1 统一说明 (72)
7.5.2 建筑专业必备计算书清单 (73)
7.5.3 结构专业必备计算书清单 (73)
7.5.4 设备专业必备计算书清单 (74)
7.5.5 电气专业必备计算书清单 (76)
7.6 过程识别章的使用说明 (77)
8.1 方案设计文件模板 (78)
8.2 初步设计文件模板 (79)
8.3 初步设计、施工图图框 (80)
8.4 其它文件模板 (84)
第九章 归档 (85)
9.1 外来文件归档 (85)
9.2 记录表格归档 (85)
9.3 图纸、计算书归档 (85)
9.4 电子文件归档 (85)
9.5 方案文件归档 (85)
第一章 绪 论
1.1 前言
设计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
我院成立二十几年来,完成了近百项工程设计,积累了大量经验,也得到一些教训。
编写本作业指导书的目的,是为了将我院员工多年来积累的经验转化为大家共享的资源,从而减少失误,避免不必要的重复,节约成本,提高生产效率,保证设计质量。
每一位员工都应按照本作业指导书来工作,实现以下目标:
第一是资源共享,所有员工按照相同的模式工作,便于调配人力,节约人力资源,降低成本;第二是及时发现问题并迅速解决问题;第三是便于内部和外部沟通。
当前中国的建筑业正处于高速发展阶段,但有朝一日设计行业会饱和。
如何生存与发展将是我们必须面对的难题。
我们发展的机会在于培养全体员工采用最优化的工作程序,以最快的速度,最好的质量,最低的成本满足顾客的需求。
1.2 使用说明
本作业指导书适用与民用建筑工程设计,对于一般工业建筑工程设计,可参照执行。
在本作业指导书中,采用了过程方法规定设计工作的流程。
“过程”是指任何使用资源将输入转化为输出的活动。
“过程方法”是指系统地识别和管理各个过程。
在本作业指导书中,按照从总体到局部,从主线到分支的思路按步骤描述分解说明了工程设计的全部过程。
对于每个过程,大都采用了流程图的形式来描述。
为了便于检索,在流程图中每个可分解过程名称的后面标记了章节号,按照章节号可以查找到此过程的下一级分解过程。
第二章 工程项目设计流程
2.1 工程设计各阶段总流程
工程设计一般可分为方案设计、初步设计和施工图三个阶段。
根据开始阶段的不同,分为三种类型的总流程。
全过程设计流程
2.2 项目要求的评审 1 工作流程
2 支持性文件
《项目前期要求记录》(详见7.1)。
3 要点指导
1) 项目前期负责人及前期专业负责人(如无特殊情况也应继续作为以后阶段的项目负责人及专业负责人)负责本阶段的具体工作。
2) 在前期或方案阶段,往往顾客的需求并不明确,前期负责人必须通过与顾客的沟通以及对项目的分析使需求明确化。
该阶段需要结构、机电和经济专业的配合(如帮助顾客确定结构形式、采暖空调方式等等影响建筑或规划整体构架或布局等因素)。
3) 现场踏勘:现场踏勘是明确项目要求的重要手段。
应做好周围环境、地形、地貌及已有建筑的调查和记录,往往需要一些测量和拍照工作。
4) 评审招标任务书:招标任务书的内容往往有较大差异,需深入研讨,明确要旨。
并对一些要求含糊之处通过答疑澄清,以避免误解。
对招标要求的一些细节应明确。
5) 在初步设计阶段,项目的设计要求必须明确。
顾客应提供设计任务委托书,若顾客不具备这方面的能力,设计方应提供设计任务委托书草稿供顾客确认,其主要内容可参考《项目前期要求记录》(详见7.1)。
当顾客不能及时确认时,应及时督促并提醒其对进度的影响。
6) 当设计要求基本明确后,填写《(T01)项目要求评审表》。
经本专业总工审阅后作为方案设计工作的依据。
顾客的工程项目委托书与评审表的内容应一致。
该阶段往往顾客不能全面而细致的考虑项目的要求,故《(T01)项目要求评审表》很重要,可避免因前期考虑不周或漏项而给后期设计造成的麻烦。
7) 不符合资质要求的负责人(如参加工作不久的人员)往往不能把握项目的主要问题,造成重大失误。
原则上不允许特批项目负责人。
8) 若忽视与顾客的沟通,闭门造车,结果将与顾客期望大相径庭。
9) 若不请其他专业共同分析,将造成方案的可实施性差甚至会导致方案不成立。
10) 如果提供评审的与产品有关的要求发生变化,项目负责人应及时通知有关部门,修改相关文件(如合同、设计计划、设计输入),并将已变更的要求及时通知有关的设计人员。
4 涉及记录
序号 记录名称 填写人 沟通方式
1 《项目前期要求记录》 项目前期负责人 作为《(T01)项目要求评审表》的输入依据
2 《(T01)项目要求评审表》项目前期负责人 抄送经营管理部、技术管理室备案 5 记录示意图
项目要求评审记录T01项目要求评审表
2.3 签订合同 1 工作流程
2 要点指导
1) 对于没有立项批文的项目,不能签署正式合同。
2) 计委立项批文经营管理部备案一份,复印一份给项目负责人。
2.4 组成项目组和任务下达 1 工作流程
2 要点指导
项目负责人必须有国家规定的执业资质。
专业负责人原则上只设一人,必须有国家规定的执业资质。
以下情况下可设多个专业负责人:
1) 设计分承包时,我院人员任正专业负责人,供方人员任副专业负责人; 2)
包含若干子项的大型项目,可按子项设多个专业负责人;
我院实行项目负责制。
项目负责人和专业负责人在《(T02-T04)设计任务通知单》上签字则表示能保证按通知单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规定设计范围内的工作。
如果未能按《(T02-T04)设计任务通知单》的要求完成任务,项目负责人和专业负责人要负相应的违约责任。
对于多负责人的情况,所有负责人都必须在《(T02-T04)设计任务通知单》上签字。
如果出现多个负责人的情况,技术方案和重要设计参数必须由正负责人确定;产品交付时(包括变更),必须包括正负责人签字盖章;正负责人签字在前,副负责人签字在后。
如果因项目要求发生重大变化、项目组成员变动或项目交付时间发生更改,应填写《(T13)设计策划变更单》。
3 涉及记录
序号 记录名称 填写人 沟通方式
1 《(T02-T04)设计任务通
知单》
经营管理部填写,项目负
责人完善签署意见。
项目负责人送交经营管理部和技
术管理室备案。
2 《(T13)设计策划变更单》项目负责人 抄送经营管理部和技术管理室备案。
4 记录示意图
T02-T04设计任务通知单T13项目策划变更单
2.5 方案设计
2涉及记录
序号 记录名称 填写人 沟通方式
1 《(T08)设计评审记录单》项目负责人
专业负责人
项目负责人抄送各专业负责人和审定人
3 记录示意图
T08 设计评审记录单
2.6 方案评审验证 1 工作流程
2 要点指导
这里所要验证的方案是指由其他设计单位设计的方案,这一类方案必须经过我院评审验证,才能继续开展下一步设计。
评审负责人由项目负责人或专业负责人担任。
方案是初步设计的主要依据,在开展初步设计之前,必须取得一个切实可行的方案。
方案的成果是轮廓性的,对一些具体技术问题缺乏深入的研究,故应对方案进行验证。
验证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方案是否经过政府审批,审批意见中需要对方案做哪些修改。
(2) 方案是否符合国家及地方的法规、规范要求。
(3) 方案是否符合顾客的要求。
特别是在初步设计阶段,顾客往往会有新的要求,
方案能否满足这些要求。
(4) 方案是否合理,能否满足初步设计的技术条件。
(5) 若方案有较大或重大缺陷,是否需要修改方案并重新报政府审批。
3 涉及记录
序号
记录名称
填写人 沟通方式
1
《(T08)设计评审记录单》
项目负责人 专业负责人
项目负责人抄送各专业负责人和审定人
4 记录示意图
T08 设计评审记录单
2.7 初步设计评审验证 1 工作流程
2 要点指导
这里所要验证的初步设计是指由其他设计单位完成的初步设计,这一类初步设计必须经过我院评审验证,才能继续开展下一步设计。
评审负责人由项目负责人或专业负责人担任。
对初步设计的验证:初步设计的成果在技术上已比较具体化,对一些细节问题仍缺乏深入的研究。
另外,初步设计一般都经过政府有关部门(如消防、人防、园林、交通)以及相关协作单位(如燃气、热力、自来水公司、供电部门、电信部门等)的确认,会有一些修改意见。
故应对初步设计进行验证。
验证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初步设计是否经过政府审批,审批意见中需要对初步设计做哪些修改。
2)初步设计是否符合国家及地方的法规、规范要求。
3)初步设计是否符合顾客的要求。
既使在初步设计审批后,顾客往往仍会有新的
要求,因此需要讨论确认初步设计是否具有满足这些要求的条件。
4)初步设计是否合理,能否满足施工图设计的技术条件。
5)若初步设计有较大或重大缺陷,是否需要修改初步设计并重新报政府审批及有
关协作单位确认。
6)若初步设计未经相关协作单位确定,应敦促顾客尽早进行,以便下步设计阶段
的顺利进行。
3 涉及记录
序号 记录名称 填写人 沟通方式
1 《(T08)设计评审记录单》项目负责人
专业负责人
项目负责人抄送各专业负责人、审定人
4 记录示意图
T08 设计评审记录单
2.8 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设计
2.8.1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设计流程总图
2.8.2 计划技术沟通会
1 工作流程
2 要点指导
1) 设计评审时机的确定,通常安排在施工图设计之前,提前对重要系统性技术
问题予以确定;但对方案和初步设计,可视项目复杂和重要程度由项目负责人确定是否需要设计评审,如需要进行评审,时机可安排在设计之前,也可安排在设计之后,以便找出不足,在下一阶段改正。
(详见2.8.9)
2) 只有当设计项目有特殊的技术要求,目前的质量管理体系不能满足保证设计
项目的质量要求时,才制订质量计划。
(详见2.8.10)
3) 只有当设计项目有特殊的技术要求,一般的验证方法不能满足保证设计项目
的质量要求时,才安排特殊验证。
(详见2.8.11)
3 支持性文件
技术管理室:《项目任职资格名册》
4 涉及记录
序号 记录名称
填写人
沟通方式
1 《(T02-T04)设计任务通知单》经营管理部填写,
项目负责人完善签
署意见。
项目负责人送交经营管理部和
技术管理室备案。
2
《项目任职资格名册》
技术管理室
网上发布
5 记录示意图
《T02-T04设计任务通知单》
项目任职资格名册
2.8.3 项目(含建筑专业)设计输入
1 工作流程
2 要点指导
对项目的市政问题往往需要由顾客约请当地规委主持召开市政协调会,由规划、给水、排水、供电、供气、供热、电信、绿化、交通等部门对项目的市政、交通、绿化等进行协调、确定基本方案。
从而形成市政设计条件。
3 支持文件
《各专业设计输入提纲》(详见7.2) 4 涉及记录
序号
记录名称
填写人
沟通方式
1
《(T05)项目(含建筑专业)
设计输入表》
项目负责人 建筑专业负责人
抄送各专业负责人,在项目进展过程
中,如果输入内容有增加和删改,重
新抄送。
5 记录示意图
T05 项目(含建筑专业)设计输入表
2.8.4 专业设计输入
1 工作流程
2 指导要点
专业设计输入确定的方案、参数是本专业设计人进行设计的重要依据,所有设计人都应严格按照输入要求工作。
专业负责人在填写输入内容时必须严谨负责,审定人
在检查时也应该仔细斟酌。
如果由于设计输入错误,造成后续工作的更改和返工,由专业负责人和本专业审定人共同负责。
3 支持文件
《各专业设计输入提纲》(详见7.2) 4 涉及记录
序号 记录名称
填写人
沟通方式
1
《(T06)专业设计输入表》 专业负责人
抄送本专业审定人、主要设计人各一份。
在项目进展过程中,如果输入内容有增减和删改,重新抄送。
5 记录示意图
T06专业设计输入表
2.8.5 各专业互提条件
1 工作流程
2 要点指导
1、设计输入明确后,建筑专业应按计划尽快将基本设计条件提交给其他相关专
业,其他专业根据设计计划按期返回条件图。
2、互提条件必须是纸介质文件;由专业负责人签署,专业负责人负责判定该条
件是主要条件还是简单次要条件,并确定传递到哪些专业;主要条件应采用《T07工程设计互提条件单》,条件单上的签署必须齐全。
简单次要条件可采用小图传递方式,但应有专业负责人签署。
条件深度参照《7.3 互提条件资料深度规定》执行。
初步设计阶段设计条件的主要内容:
1)建筑向结构专业所提条件应具备:
(1)平面布局及房间性质;
(2)平面轴线尺寸和建筑控制尺寸;
(3)各层层高;
(4)建筑装修做法。
2)建筑向机电专业所提条件应具备:
(1)平面布局及房间性质;
(2)防火分区;
(3)人防范围及抗爆单元;
(4)平面轴线尺寸和建筑控制尺寸;
(5)各层层高;
(6)各层或房间净高要求;
(7)机电用房及管井的位置及大小。
3)结构向建筑专业所提条件应具备:
(1)确定结构形式;
(2)结构构件(墙、柱、板、梁)位置及尺寸。
4)机电向建筑专业所提条件应具备:
(1)确定机房(含水池等)位置及大小;
(2)确定管井位置及大小;
(3)经过主要使用空间的管线路由;
(4)室外管线路由。
施工图设计阶段设计条件的主要内容:
1)建筑向结构专业所提条件应具备:
(1)平面布局及房间性质;
(2)平面轴线尺寸和建筑控制尺寸;
(3)各层层高;
(4)平面开洞位置及尺寸;
(5)门窗及洞口尺寸;
(6)建筑装修做法。
2)建筑向机电专业所提条件应具备:
(1)平面布局及房间性质;
(2)防火分区;
(3)人防范围及抗爆单元;
(4)平面轴线尺寸和建筑控制尺寸;
(5)各层层高;
(6)各层或房间净高要求;
(7)门窗及洞口尺寸;
(8)机电用房及管井的位置及大小;
(9)吊顶平面(凡需做室内装修处)。
3)结构向建筑专业所提条件应具备:
(1)确定结构形式;
(2)结构构件(墙、柱、板、梁)位置及尺寸;
(3)对建筑布置的调整意见。
4)机电向建筑专业所提条件应具备:
(1)确定机房(含水池等)位置及大小;
(2)确定管井位置及大小;
(3)对建筑布置的调整意见;
(4)经过主要使用空间的管线路由;
(5)室外管线路由;
(6)吊顶布置。
3 支持文件
《互提条件资料深度规定》(详见7.3)
4 记录
序号 记录名称 填写人 沟通方式
1 《(T07)工程设计互提条件单》
(表后要附设计条件图)专业负责人
发放和接受专业的专业负责人各持一
份,抄送主要设计人;
5 记录示意图
T07工程设计互提条件单
2.8.6 设计验证
1)自校:设计人员应对出手图纸进行自校。
自校时可对照输入,并参考《7.4 设计校审、审定提纲》。
2)审核:
(1)审核人员应参加项目设计组的主要会议,对设计的重大问题有所了解。
(2)审核人员对本专业提出的设计条件进行验证,验证的内容可参考《7.4 设计校
审、审定提纲》。
(3)审核人员对本专业设计成果进行验证,验证的内容可参考《7.4 设计校审、审
定提纲》。
3)审定:
(1)审定人员应参加项目设计组的主要会议,对设计的重大问题进行定案。
(2)审定人员对本专业提出的设计条件进行再次验证,验证的内容可参考《7.4 设
计校审、审定提纲》。
(3)审定人员对本专业设计成果进行再次验证,验证的内容可参考《7.4设计校审、
审定提纲》。
4)不合格设计:当校审和审定在验证设计中发现不合格现象时,应填写T11《不合格品记录表》,必要时按照《质量手册》第8章的规定采取纠正或预防措施。
不合格品应控制在内部作业过程中发现和消灭,防止在输出成果中出现。
3 支持文件
《设计审核、审定提纲》、《民用建筑设计项目必备计算书清单》(详见7.4 、7.5) 4 记录
序号 记录名称 填写人 沟通方式
1 《(T09-1)校审记录单》 校审人 /
2 《(T09-2)审定记录单》 审定人
3 《(T11)不合格品记录表》 校审人、审定人、
各专业总工
抄送项目负责人、相关专业负责人、
审定人、总工、技术管理室各一份
5 记录示意图
T09-1校审记录单
T09-2审定记录单
T11不合格品记录表
2.8.7 设计输出
1 工作流程
2 要点指导
设计成品交付前,按以下顺序批准放行:
1) 投标方案:设计人→校对人→专业负责人→项目负责人→总建筑师→院长; 2) 初步设计说明文件:设计人→校对人→专业负责人→项目负责人→总建筑师→院长;
3)初步设计图纸和施工图图纸:设计人→校对人→专业负责人→项目负责人→
审定人;
4)初步设计图纸目录和施工图图纸目录:专业负责人→项目负责人→审定人→
本专业总工→院长;
5)概算:供方→项目负责人→审定人;
6)设计咨询文件:设计人→校对人→审定人→本专业总工→院长。
3 涉及记录
以各级检查人员和院长在设计文件上的签署作为批准输出的记录。
2.8.8 产品交付
1 工作流程
2 支持文件
1)《规划审批申报手册》—北京市规划委员会2001年8月;
2)《城市建设规划管理法规文件汇编》—北京市规划管理局1998年12月;
3)《北京市建筑工程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送审须知》—北京院2001年9月。
3 涉及记录
序号 记录名称 填写人 沟通方式
1
《(T10)设计文件交付清单》
(表后要附图纸目录)
项目负责人 送交技术管理室备案
4 记录示意图
T10设计文件交付清单
2.8.9 设计评审
1 工作流程
2 要点指导
1)方案设计阶段方案的比较和选择;
2)方案评审验证和初步设计评审验证(对外来设计的评审)
3)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设计时对重要技术问题的设计评审。
评审的安排按以下原则确定:
1)设计评审分为综合设计评审和专业设计评审两种,综合设计评审由项目负责人负责,专业设计评审由专业负责人负责。
2)所有项目在开展施工图设计之前至少开展一次综合设计评审。
重点项目或技术复杂项目由项目负责人或专业负责人确定综合或专业设计评审的频次。
3)项目因其他原因无需开展设计评审的,由项目负责人向管理者代表和最高管理者提出书面申请,批准同意后,可不开展设计评审,并在设计策划中注明,将申请附后。
4)设计评审通常采用会议方式。
根据评审的类型确定参加的人员。
参加人员为:项目负责人、审定人、专业负责人、校审人等,评审时间在网上发布。
审定人有特殊情况不能参加的可邀请本专业其他院总工参加。
重点工程、复杂工程,项目负责人应邀请院总工(非项目组成员的总工)参加。
5)《T08设计评审记录单》是项目出施工图时,到技术管理室办理盖章手续的条件之一。
3 涉及记录
序号 记录名称 填写人 沟通方式
1 《T08 设计评审记录单》 项目负责人、专业负责人抄送各专业总工
2 《T09-2 设计审定记录单》各专业审定人 各专业负责人备案
4 记录示意图
T08 设计评审记录单
2.8.10 质量计划
当项目对质量或技术有特殊要求,本作业指导书中的有关规定不能满足要求时,应编制质量计划。
质量计划中针对特殊要求提出具体的解决措施。
质量计划由项目负责人、专业负责人编制,审定人审定,各专业总工程师评审批准。
质量计划应包含以下内容:
1) 本项目中特殊的质量或技术要求;
2) 针对特殊要求提出具体的解决措施(未在本指导书中列出的措施); 3) 各专业总工程师的评审意见。
质量计划应形成书面文件,并与专业设计输入文件一起分发到每个主要设计人。
2.8.11特殊验证
对于项目质量策划中提出特殊要求的内容,如建筑造型的模型验证、玻璃幕墙的风动试验、结构模拟测试、变换计算方法或与类似设计项目的结果作比较,以确保设计输出满足输入要求,并经有关专业的审定人审查、验证,其结果应保持记录。
2.8.12 外来文件和顾客提供的产品
外来文件按下表规定处理:
文件类别 责任人
职责内容
报纸刊登的文件 正式发文(邮寄方式)
网上正式发文 会议发文 各行业部 门的发文
上述发文汇总处理 办公室
发送到相关处理部门,并在相关处理部门进行归档保存。
顾客的传真信函
项目负责人 收集、整理、归档 专业负责人 收集、保存、归档 设计基础资料 顾客提供的产品 审定人 评审、批准使用 项目负责人 收集、保存、归档 项目有关的外来文件
各主管部门的批文
专业负责人
按批文要求设计
设计基础资料和顾客提供的产品包括地形图、地质勘察报告、产品样本等,专业负责人和审定人都应该检查其是否满足有关法规、规范的要求。
提供技术资料的单位必须有相应的从业资质,工程中不能使用已淘汰的产品。
审定人对设计基础资料评审确认合格之后,应在资料文件的适当位置加盖过程识别章,标明文件已经过检查验证,准予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