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刿论战》测试题及阅读答案范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曹刿论战》测试题及阅读答案范文
【基础知识自主学习】
一.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
①又何间焉()②肉食者鄙()③牺牲玉帛()
④下视其辙()⑤登轼而望()⑥望其旗靡()
二.在括号中解释加点词的意思。
①齐师伐我()②又何间焉()
③肉食者鄙()④牺牲玉制()
⑤小信未孚()⑥大小之狱()
⑦可以一战()⑧齐师败绩()
三.用变双音词的办法解释下面的词。
①伐()②将()③请()
④谋()⑤惠()⑥必()
四.对下面各题进行最佳选择。
1.解说有误的一项是()
A.“小惠未彳扁”的“彳扁”同“遍”。
B.“神弗福也”的“福”是动词。
C .“公与之乘”的“之”指代曹刿。
D.“齐人三鼓”的“三鼓”指击鼓进军。
2.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A.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此句应读出“反对”的语气。
B .小惠未彳扁,民弗从也此句应读出“肯定”的语气。
C .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此句应读出“抒情”的语气。
D .夫大国,难测也,惧伏焉此句应读出“感叹”的语气。
【基本能力达标学习】
比较阅读甲:年春,齐师伐我。
公将战。
曹刿请见。
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
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小惠未彳扁,民弗从也。
”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曰:“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 乙: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为之,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是进亦忧,退亦忧。
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
噫!微斯人,吾谁与归?曹刿论战同步测试题及阅读答案
1.甲文在写法上主要运用了描写。
乙文运用的主要表达方式是。
2.这两段文字所表现的思想相同的一项是()
A.国家兴亡,匹夫有责
B.吃苦在前,享受在后
C.人民群众是真正的英雄
D.实行仁政,取信于民
3.下面句子在语序上跟现代汉语习惯一致的一项是()
A.何以战?
B.虽不能察,必以情。
C.可以一战。
D.微斯人,吾谁与归?
4.甲文中最能表现曹刿“取信于民”战略思想的一句是。
乙
文中最能体现作者志向和全文中心的句子是。
5.乙文中文末划曲线句子所表达的作者的思想感情是()
A.找不到志同道合的伙伴而无限惆怅的情绪。
B .对人心不古.世风日下的感慨。
C .学习“古仁人”崇高思想的决心和抱负。
D .勉励人们以“古仁人”为榜样。
6.乙文中“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一句承前省略的主语是;
甲文中“可以一战”的“以”后省略的内容是“”。
7.甲文中鲁庄公第一次回答“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这里的“人”指的是;乙文中“或异二者之为”的“二
者”指的是。
8.翻译句子: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理解运用探究学习】
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随之而泣。
其母曰:“女还,顾反,为
女杀彘。
”妻适市来,曾子欲捕彘杀之。
妻止之曰:“特与婴儿
戏耳。
”曾子曰:“婴儿非与戏也,和非有知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
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所以成教也。
”遂烹彘也。
1.正确的一项是()
A.两个“之”用法相同,都是结构助词“的”。
B .两个“之”用法相同,都是动词“去.到”。
C .前一个“之”是结构
助词“的”,后一个“之”是动词“去.到”。
D .前一个“之”是动词“去.到”,后一个“之”是结构助词“的”。
2.译文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为女杀彘杀猪给你吃。
B .子而不信其母孩子就不再相信母亲的话。
C .妻适市来妻去到集市回来。
D .婴儿非与戏也不可以和孩子做游戏。
3.对曾子的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曾子谈论的是孩子的学习方法。
B .曾子谈论的是父母教育孩子的方法。
C .曾子谈论的是孩子应如何对待父母的教育。
D .曾子谈论的是父母应该从生活上关心孩子。
参考答案
一.1.jiàn
2.bǐ
3.bó
4.zhé
5.shì
6.mǐ
二.①军队②参与③鄙陋,文中指目光短浅④指猪.牛羊等⑤为人所信服⑥案件⑦可以凭借⑧大败
三.①征伐②将要③请求④谋划⑤恩惠⑥必定
四.1.D
2.A
1.语言议论
2.A
3.B
4.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5.B
6.古仁人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7.官吏和贵族上文中一悲一喜的人
8.不因外物好坏和自己得失或喜或悲
1.C
2.D
3.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