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手法大全及其作用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使情感表达更加含蓄、深沉,与景物相得益彰
3
表达方式
-
表述特定内容所使用的特定的语言方法、手段
(1)记叙
对人物经历、事件发展、情景转换等作的一种述说和交代
叙述事件或人物的经历、发展,使文章有清晰的时间或空间线索
(2)描写
对人物、事物、景物等进行具体、生动的描绘
使文章更加生动、形象,增强读者的感受力
(3)抒情
用具体的事物或形象来代表某种抽象概念或情感,如“鸽子是和平的象征”
使抽象概念或情感具体化,增强表达的深度
(18)反语
用与本意相反的话语来表达意思,如“你真是个天才”
讽刺或嘲笑某人或某事,增强表达的讽刺效果
(19)倒装
改变词语的正常顺序来强调或调整语气,如“多么美丽的大海啊”
强调某个词语或调整语气,使表达更加生动
增强语言气势,使表达更加有力
(4)夸张
夸大或缩小事物的特征,如“他饿得像三天没吃饭一样”
突出事物的本质,增强表达效果
(5)设问
提出问题并立即回答,如“难道你不认为人生如戏吗?”
引导读者思考,增强表达的互动性
(6)反问
用疑问句表达肯定的意思,如“难道你不觉得人生如梦吗?”
强调某种观点,增强表达的力度
(7)对偶
将两个相对的词语或句子放在一起,如“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
增强语言的节奏感,使表达更加和谐
(8)借代
用与某事物相关的另一事物的名称来代替该事物,如“桃花潭水深千尺”
简化表达,增强表达的含蓄性
(9)反复
重复相同的词语或句子,如“一遍一遍又一遍地呼唤你的名字”
强调某种情感,使表达更加真挚
(10)映衬
对比两个相反的事物,如“万绿丛中一点红”
(3)情景交融
在景物描写中融入作者的主观感情
使文章达到“物我合一”的境界,增强文章的艺术感染力
(4)以动衬静
通过对动态的描写,渲染反衬出静态
突出静态的特点,使表达更加鲜明
(5)象征
借助某一具体事物来表现某种抽象的概念、思想或感情
使抽象概念或情感具体化,增强文章的象征意义
(6)联想想象
使文章内容更为丰富,形象更丰满、生动
(20)白描
文字简练单纯,不加渲染烘托的写作手法,如“蓬头稚子学垂纶”
使表达更加质朴、自然,突出事物的本质
2
表现手法
-
丰富文章内涵,增强表达效果
(1)托物言志
通过对物品的描写和叙述,表现自己的志向和意愿
使表达更加含蓄、深沉,增强文章的思想性
(2)借景抒情
作者带着强烈的主观感情去描写客观景物
使情感表达更加自然、真挚,与景物融为一体
表达作者内心的情感或情绪
使文章充满情感色彩,增强文章的感染力
(4)议论
对某个问题或观点进行阐述和评论
使文章具有明确的观点和立场,增强文章的说服力
(5)说明
对某个事物或现象进行解释和说明
使读者对某个事物或现象有清晰、准确的认识
(14)对仗
用对仗工整的词语或句子,如“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增强语言的节奏感,使表达更加工整
(15)拟物
将人或抽象事物比作动物或具体事物,如“他像一只小猴子一样活泼好动”
形象生动地表达人或事物的特点
(16)通感
将不同感官的感觉相互转换,如“香气四溢,令人心旷神怡”
增强表达效果,使感受更加全面
(17)象征
突出其中一个事物的特点,使表达更加鲜明
(11)引用
引用前人或名人的话语、典故等,如“‘人生苦短’,及时行乐”
支持自己观点,增强表达的权威性
(12)借景抒情
通过描绘景物来表达情感,如“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使情感表达更加含蓄、深沉
(13)用典
引用历史典故、神话传说等,如“人比黄花瘦”
丰富表达内容,增强表达的文化内涵
语文手法大全及其作用
序号
语文手法
详细描述
作用
1
修辞手法
-
增强语言表达效果,使文字更加生动、形象、有力
(1)比喻
用相似的事物来描绘另一事物,如“人生如戏”
形象生动地表达事物的本质特征
(2)拟人
将事物赋予人的特质,如“月亮在天空中微笑”
使事物人格化,增强表达的情感色彩
(3)排比
重复相同的句子结构或词语,如“人生如戏,戏如人生”
拓展文先贬低后赞扬,或先赞扬后贬低
使情节多变,形成波澜起伏,增强文章的吸引力
(8)虚实结合
将虚拟与现实相结合
使文章表达更加灵活、自由,增强文章的艺术效果
(9)卒章显志
在文章结尾处揭示文章主旨
使文章主旨更加突出、鲜明,增强文章的深度
(10)寓情于景
将情感寄托在景物描写中
3
表达方式
-
表述特定内容所使用的特定的语言方法、手段
(1)记叙
对人物经历、事件发展、情景转换等作的一种述说和交代
叙述事件或人物的经历、发展,使文章有清晰的时间或空间线索
(2)描写
对人物、事物、景物等进行具体、生动的描绘
使文章更加生动、形象,增强读者的感受力
(3)抒情
用具体的事物或形象来代表某种抽象概念或情感,如“鸽子是和平的象征”
使抽象概念或情感具体化,增强表达的深度
(18)反语
用与本意相反的话语来表达意思,如“你真是个天才”
讽刺或嘲笑某人或某事,增强表达的讽刺效果
(19)倒装
改变词语的正常顺序来强调或调整语气,如“多么美丽的大海啊”
强调某个词语或调整语气,使表达更加生动
增强语言气势,使表达更加有力
(4)夸张
夸大或缩小事物的特征,如“他饿得像三天没吃饭一样”
突出事物的本质,增强表达效果
(5)设问
提出问题并立即回答,如“难道你不认为人生如戏吗?”
引导读者思考,增强表达的互动性
(6)反问
用疑问句表达肯定的意思,如“难道你不觉得人生如梦吗?”
强调某种观点,增强表达的力度
(7)对偶
将两个相对的词语或句子放在一起,如“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
增强语言的节奏感,使表达更加和谐
(8)借代
用与某事物相关的另一事物的名称来代替该事物,如“桃花潭水深千尺”
简化表达,增强表达的含蓄性
(9)反复
重复相同的词语或句子,如“一遍一遍又一遍地呼唤你的名字”
强调某种情感,使表达更加真挚
(10)映衬
对比两个相反的事物,如“万绿丛中一点红”
(3)情景交融
在景物描写中融入作者的主观感情
使文章达到“物我合一”的境界,增强文章的艺术感染力
(4)以动衬静
通过对动态的描写,渲染反衬出静态
突出静态的特点,使表达更加鲜明
(5)象征
借助某一具体事物来表现某种抽象的概念、思想或感情
使抽象概念或情感具体化,增强文章的象征意义
(6)联想想象
使文章内容更为丰富,形象更丰满、生动
(20)白描
文字简练单纯,不加渲染烘托的写作手法,如“蓬头稚子学垂纶”
使表达更加质朴、自然,突出事物的本质
2
表现手法
-
丰富文章内涵,增强表达效果
(1)托物言志
通过对物品的描写和叙述,表现自己的志向和意愿
使表达更加含蓄、深沉,增强文章的思想性
(2)借景抒情
作者带着强烈的主观感情去描写客观景物
使情感表达更加自然、真挚,与景物融为一体
表达作者内心的情感或情绪
使文章充满情感色彩,增强文章的感染力
(4)议论
对某个问题或观点进行阐述和评论
使文章具有明确的观点和立场,增强文章的说服力
(5)说明
对某个事物或现象进行解释和说明
使读者对某个事物或现象有清晰、准确的认识
(14)对仗
用对仗工整的词语或句子,如“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增强语言的节奏感,使表达更加工整
(15)拟物
将人或抽象事物比作动物或具体事物,如“他像一只小猴子一样活泼好动”
形象生动地表达人或事物的特点
(16)通感
将不同感官的感觉相互转换,如“香气四溢,令人心旷神怡”
增强表达效果,使感受更加全面
(17)象征
突出其中一个事物的特点,使表达更加鲜明
(11)引用
引用前人或名人的话语、典故等,如“‘人生苦短’,及时行乐”
支持自己观点,增强表达的权威性
(12)借景抒情
通过描绘景物来表达情感,如“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使情感表达更加含蓄、深沉
(13)用典
引用历史典故、神话传说等,如“人比黄花瘦”
丰富表达内容,增强表达的文化内涵
语文手法大全及其作用
序号
语文手法
详细描述
作用
1
修辞手法
-
增强语言表达效果,使文字更加生动、形象、有力
(1)比喻
用相似的事物来描绘另一事物,如“人生如戏”
形象生动地表达事物的本质特征
(2)拟人
将事物赋予人的特质,如“月亮在天空中微笑”
使事物人格化,增强表达的情感色彩
(3)排比
重复相同的句子结构或词语,如“人生如戏,戏如人生”
拓展文先贬低后赞扬,或先赞扬后贬低
使情节多变,形成波澜起伏,增强文章的吸引力
(8)虚实结合
将虚拟与现实相结合
使文章表达更加灵活、自由,增强文章的艺术效果
(9)卒章显志
在文章结尾处揭示文章主旨
使文章主旨更加突出、鲜明,增强文章的深度
(10)寓情于景
将情感寄托在景物描写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