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急性脑卒中患者误吸的护理管理方法及效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预防急性脑卒中患者误吸的护理管理方法及效果目的研究预防急性脑卒中患者误吸的护理管理方法及效果。
方法选取该
院2016年5月—2018年2月收治的260例急性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抽取130例作为对照组,另根据配对原则抽取130例作为观察组。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管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预防误吸护理管理。
对比误吸发生率、吞咽功能评分及护理质量评分。
结果观察组误吸发生率少于对照组,吞咽功能评分及护理质量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临床针对急性脑卒中患者实施误吸护理管理可有效改善其吞咽功能,减少误吸反应发生,提高护理质量评分,具有较高临床推广价值。
标签:急性脑卒中;误吸护理管理;误吸护理评分
急性脑卒中在临床中是指脑部血管受内外在因素突然发生破裂,导致脑组织缺氧受到损伤,多伴随不同程度神经功能缺失[1]。
病发后,多数患者均会出现舌肌、咀嚼肌、咽喉等部位肌肉运动功能失控,影响吞咽功能及治疗,严重时可造成误吸,引起肺炎、窒息等危急病症[2]。
因此,有必要在其治疗过程中给予其对应管理,确保其治疗顺利实施。
该研究选取该院于2016年5月—2018年2月收治的260例急性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130例采用预防误吸护理管理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该院收治的260例急性脑卒中患者,抽取130例作为对照组,另根据配对原则抽取130例作为观察组。
患者经临床诊断、病理学检验及影像学检查确诊为急性脑卒中[3],无严重心、肾、肺等器官疾病。
观察组男性74例,女性56例,平均年龄(55.4±1.4)岁;对照组男性75例,女性55例,平均年龄(55.3±1.5)岁。
两组患者基线资料经统计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管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预防误吸护理管理,具体管理如下:①病情管理:以护理人员为主导,采用吞水或吞糊实验联合脉冲氧饱和度检测技术,对患者吞咽功能进行评估,而后合理制定饮食干预加护,合理安排食用食物形态,严格控制病情发展;②饮食管理:对于意识清醒且吞咽障碍不严重者可采用半流质或流质饮食,指导其取舒适体位;对于意识清醒但吞咽功能相对严重患者则由专业护理人员进行喂食,采用小勺从健侧喂食,必要时可给予肠内营养支持,确保其每日营养摄取量,同时对其饮食状态进行控制;③生命体征管理:在治療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包括体温、瞳孔、呼吸、脉搏等,同时记录进食情况,一旦存在吞咽障碍加重、发热等,立即给予对症处理;④康复管理:指导患者进行吸吮、吞咽及有效咳嗽等功能锻炼,进一步改善
其神经及肌肉调节能力,促使其尽快恢复正常生活。
1.3 研究指标
对比误吸发生率、吞咽功能评分及护理质量评分。
吞咽功能评分根据患者吞咽功能试验进行评定,1~5分,分值越高表明吞咽功能越弱[4]。
护理质量评分根据综合评定问卷对患者进行评价,包括住院环境、沟通状况、护理态度、护理技巧等,总分100分,分值越高则护理生活质量越好[5]。
1.4 统计方法
将该次研究数据输入SPSS 21.0统计学软件中,计量资料以(x±s)表示,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误吸发生率对比
观察组误吸发生率3.08%(4/130),对照组误吸发生率18.46%(24/130),观察组少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449,P=0.000)。
2.2 吞咽功能、护理质量评分对比
观察组吞咽功能、护理质量评分分别为(1.04±0.21)、(92.45±1.24)分,对照组分别为(2.54±0.21)分、(76.54±1.24)分,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7.577、103.444,P<0.05)。
3 讨论
误吸是临床急性脑卒中患者经常出现的不良现象,患者受疾病影响导致其部分神经功能受到损伤,导致声门、咳嗽等应激反应减弱,使食物或胃内容物误吸进入呼吸道,从而对其治疗效果及健康造成影响[6]。
目前临床多采用常规护理,虽然具有一定效果,但效果不佳,无法满足患者及医师对干预效果的需求。
预防误吸护理管理是近年来临床针对患者误吸采取的护理措施,能够围绕误吸实施护理,最大限度减少误吸情况发生,并保证每日正常营养摄取。
在应用中,通过病情管理、饮食管理、生命体征管理、康复管理等环节全面介入治疗过程,确保患者以良好状态面对治疗,使治疗效果得到提升[7]。
该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采用预防误吸护理管理干预后,患者反流、呕吐、胃胀等误吸发生率明显降低,并改善其吞咽功能,使其生活质量得到提升,干预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通过观察其他学者对其开展研
究[8],其结果与该研究结果一致。
综上所述,将预防误吸护理管理应用于急性脑卒中中具有显著效果,能够减少误吸反应发生的同时,改善其吞咽功能,并提高其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 周腾飞,朱良付,李天晓.影响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血管内治疗预后的相关因素分析[J].介入放射学杂志,2017,26(2):99-104.
[2] 刘有山.神经肌肉电刺激联合吞咽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疗效及其对舌骨喉复合体动度的影响[J].中华全科医学,2017,15(10):1782-1785.
[3] 高志国,武利平,武利峰,等.脑卒中的临床诊断分析[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4,7(25):157.
[4] 彭小琼.早期康复护理对急性脑卒中患者吞咽功能障碍与肢体功能恢复的影响[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7,14(9):12-14.
[5] 杨燃,张保华,付志新,等.抑郁对缺血性脑卒中病人早期生活质量及认知功能的影响[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7,15(17):2190-2192.
[6] 谭峰,蒙迪,梁艳桂,等.电针对急性脑卒中后抑郁症患者神经功能影响的研究[J].中国中医急症,2017,26(2):198-200.
[7] 丁琪.鼻饲管理流程在住院老年患者预防误吸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新中医,2016,48(5):236-238.
[8] 童希,史小琴,周阳.预防急性脑卒中患者误吸的护理管理方法及效果[J].黑龙江医学,2015,39(8):961-962.
(收稿日期:2018-05-22)。